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发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射支撑机构及其弹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飞行器的起飞方式有跑道滑行起飞和弹射架弹射起飞。弹射架弹射起飞由于受场地制约的影响比较少,是固定翼无人飞行器的主流起飞方式。
弹射架支撑飞行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腹部支撑、机翼支撑。大部分为机翼支撑方式,即用弹射支撑机构对机翼施加力带动飞行器运动,其优点是不干涉尾部螺旋桨。但是对于高速无人机的弹射起飞,由于弹射速度较高,冲击力较大,采用机翼支撑方式会导致飞行器的机翼受力大,很容易损坏。
如果采用腹部支撑,对飞行器的腹部施加力带动飞行器起飞,又会干涉飞行器后部的螺旋桨,影响飞行器的弹射出架,不利于固定翼高速飞行器的弹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有效、可靠的用于飞行器的弹射支撑机构及其弹射系统,特别适用于后部螺旋桨推进的高速飞行器的弹射起飞。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射支撑机构,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用于支撑飞行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腹部支撑杆、用于支撑机翼的机翼支撑杆,所述腹部支撑杆顶部设有可与飞行器连接并带动飞行器移动的拉杆;
还包括与腹部支撑杆铰接并固定于底板上的基座,基座后端设有可使腹部支撑杆保持直立状态并锁紧的锁块,锁块后端连接有可使锁块和腹部支撑杆分离解锁的解锁机构;
腹部支撑杆与基座铰接后可朝飞行器飞行方向转动。
上述方案中,飞行器可通过腹部支撑杆带动起飞,到达预定位置后,腹部支撑杆顺势解锁倒下,不干涉螺旋桨。机翼支撑杆只起辅助支撑的作用,不会给翼面施加前行的力,不会损坏机翼。
优选的,所述机翼支撑杆有两根,与腹部支撑杆之间呈三角形布置。三角布局可实现飞行器的稳定支撑。
具体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锁块后端连接的第一弹簧、与锁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解锁挡杆、与第一解锁挡杆铰接的第二解锁挡杆,该第二解锁挡杆与底板下表面铰接;
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当腹部支撑杆处于直立状态时,第一弹簧被压缩。
上述方案中,第二解锁挡杆向后移动,迫使第一解锁挡杆带动锁块向后移动,从而使锁块与腹部支撑杆分离。设置第一弹簧的目的在于顶紧锁块,使锁块与腹部支撑杆锁紧。
进一步的,在基座上、位于腹部支撑杆前方设有锁杆,所述腹部支撑杆上设有可与锁杆配合并将腹部支撑杆锁紧的锁钩;
所述锁钩通过第二弹簧张紧,该第二弹簧一端与锁钩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腹部支撑杆的杆身连接。
在腹部支撑杆顺势倒下的时候,为避免倒下后又弹起,对螺旋桨造成干涉。设计锁钩,将腹部支撑杆牢牢固定在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腹部支撑杆顶部设有挡杆,机翼支撑杆顶部设有可回转的滚轮。
为使得腹部支撑杆在倒下过程中有一定缓冲,在底板上、位于腹部支撑杆前方设有减震垫块。
具体的,所述锁块前侧设有凹槽,腹部支撑杆后侧设有可与该凹槽咬合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腹部支撑杆、机翼支撑杆均为可调节高度的杆;所述底板上安装机翼支撑杆处横向间隔所有多个安装孔,机翼支撑杆可安装在任意安装孔位置处。
上述方案中,能够使得腹部支撑杆和机翼支撑杆高度可调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采用伸缩杆,或采用两根杆组合的方式,在杆上开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孔,通过螺栓连接。
机翼支撑杆通过不同位置的安装,可以调节两根机翼支撑杆之间的距离。
调节腹部支撑杆和机翼支撑杆的高度,以及调节两根机翼支撑杆之间的宽度,目的都是为了适应不同尺寸飞行器的需要。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弹射系统,包括弹射底座,弹射底座上设有滑道,还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弹射支撑机构、以及设置于飞行器腹部的弹射挂钩;
所述弹射挂钩与拉杆挂接;
所述底板下表面设有滑轮,滑轮与滑道配合,弹射支撑机构可在弹射底座上滑动;
所述滑道的前端设有用于触发解锁机构进行解锁的止挡。
上述方案中,飞行器的腹部通过弹射挂钩被拉杆拖住,弹射底座的弹力释放后,弹射支撑机构在滑道上快速滑行,拉杆拉着飞行器前行,机翼支撑杆支撑飞行器的翼面,保证飞行器的姿态稳定。在弹射底座的前端,解锁机构首先碰到止挡,迫使腹部支撑杆与锁块分离解锁。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腹部支撑杆顺势往前倒下,飞行器顺势脱离弹射支撑机构飞出。
进一步的,所述腹部支撑杆顶部设有挡杆,弹射挂钩上设有可与挡杆卡合或脱离的卡口。该挡杆的作用在于,可以很好的卡住弹射挂钩,保证飞行器在弹射支撑机构上提前启动动力装置而不至于冲出。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弹射支撑机构以腹部支撑受力为主,并采用腹部拖拽的方式,飞行器出架前瞬间倒下并有效锁住,能够高效、可靠的弹射飞行器。
2.机翼支撑杆主要用于辅助飞行器的姿态稳定,不承受推力和拉力的作用,避免了机翼受力大易损坏的问题。
3.可以保证飞行器在弹射架上提前启动动力装置而不至于冲出弹射架,为不同类型无人飞行器的弹射出架提供了多种方式。
4.通过调节腹部支撑杆的高度,调节两侧机翼支撑杆的高度和宽度,可以很快地适应不同尺寸大小无人飞行器的弹射起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射支撑机构正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射支撑机构侧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射支撑机构背面结构图。
图4为弹射挂钩结构图。
图5为弹射系统结构图。
图6为另一个角度的弹射系统结构图。
图中:1-机翼支撑杆,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拉杆,5-挡杆,6-锁钩,7-锁杆,8-减震垫块,9-腹部支撑杆,10-锁块,11-滚轮,12-弹射挂钩,13-底板,14-飞行器,15-基座,16-第一解锁挡杆,17-第二解锁挡杆,18-安装孔,19-弹射底座,20-滑道,21-滑轮,22-卡口,23-支撑座,24-调节杆,2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弹射支撑机构,包括底板13、位于底板13上用于支撑飞行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腹部支撑杆9、用于支撑机翼的机翼支撑杆1,所述机翼支撑杆1有两根,与腹部支撑杆9之间呈三角形布置。
所述腹部支撑杆9顶部设有可与飞行器14连接并带动飞行器14移动的拉杆4、以及挡杆5。机翼支撑杆1顶部设有可回转的滚轮11。
还包括与腹部支撑杆9铰接并固定于底板13上的基座15,基座15后端设有可使腹部支撑杆9保持直立状态并锁紧的锁块10。所述锁块10前侧设有凹槽,腹部支撑杆9后侧设有可与该凹槽咬合的凸起。
锁块10后端连接有可使锁块10和腹部支撑杆9分离解锁的解锁机构。
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锁块10后端连接的第一弹簧2、与锁块10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解锁挡杆16、与第一解锁挡杆16铰接的第二解锁挡杆17。该第二解锁挡杆17与底板13下表面铰接。
所述第一弹簧2另一端固定,当腹部支撑杆9处于直立状态时,第一弹簧2被压缩。
腹部支撑杆9与基座15铰接后可朝飞行器14飞行方向转动。
在基座15上、位于腹部支撑杆9前方设有锁杆7。所述腹部支撑杆9上设有可与锁杆7配合并将腹部支撑杆9锁紧的锁钩6。所述锁钩6通过第二弹簧3张紧,该第二弹簧3一端与锁钩6尾部连接,另一端与腹部支撑杆9的杆身连接。
在底板13上、位于腹部支撑杆9前方设有减震垫块8。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腹部支撑杆9、机翼支撑杆1均为可调节高度的杆。
所述机翼支撑杆1包括支撑座23和调节杆24,支撑座23和调节杆24上均开有一系列不同高度的螺孔,二者通过螺栓连接。通过不同位置的螺孔的对应连接,以调整调节杆24距离底板13的高度。
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底板13上安装机翼支撑杆1处横向间隔所有多个安装孔18,机翼支撑杆1可安装在任意安装孔18位置处。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弹射系统,包括弹射底座19,弹射底座19上设有滑道20。还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弹射支撑机构、以及设置于飞行器腹部的弹射挂钩12。所述弹射挂钩12上设有卡槽25,卡槽25与拉杆4挂接。所述底板13下表面设有滑轮21,滑轮21与滑道20配合,弹射支撑机构可在弹射底座19上滑动。
所述滑道20的前端设有用于触发解锁机构进行解锁的止挡。所述止挡有多种,比如橡皮筋、橡皮块或减震块等
所述腹部支撑杆9顶部设有挡杆5,弹射挂钩12上设有可与挡杆5卡合或脱离的卡口22。
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飞行器14的腹部通过弹射挂钩12被拉杆4拖住,弹射底座19的弹力释放后,弹射支撑机构在滑道20上快速滑行,拉杆4拉着飞行器14前行,机翼支撑杆1支撑飞行器的翼面,保证飞行器14的姿态稳定。在弹射底座19的前端,高速滑动的弹射支撑机构上的第二解锁挡杆17首先碰到止挡,第二解锁挡杆17受到限位后,迫使第一解锁挡杆16带动锁块10向后移动,锁块10的凹槽与腹部支撑杆9后侧的凸起松脱,分离解锁。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腹部支撑杆9顺势往前倒下。在倒下的过程中,飞行器14脱离腹部支撑杆9上拉杠4和挡杆5的约束,脱离弹射支撑机构飞出。
腹部支撑杆9倒下后,其上部撞击在减震垫块8上,整个腹部支撑杆9在锁钩6的作用下锁住锁杆7,通过第二弹簧3的作用使得腹部支撑杆9牢牢地锁住,不会出现反弹,不会影响和干涉飞行器14尾部螺旋桨的工作,有效地保证了飞行器14的成功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