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13631发布日期:2018-09-25 16:5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内容一般地涉及航空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器通常装配有操纵面以在飞行期间操纵航空器。操纵面通常铰接地附连至机翼。当操纵面相对于机翼旋转时,在机翼上方流动的空气偏转并且引起航空器的姿态和/或飞行路径改变。基于操纵面的位置和相对旋转方向,航空器可以上升、下降、滚动、和/或转动。进一步地,操纵面的偏转可以使航空器减速,例如,在着陆准备中。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例中,装置包括包含蒙皮的翼面,该蒙皮具有填充有弹性体以增加蒙皮的柔韧性的孔眼;和邻近蒙皮的孔眼以支撑蒙皮的柔性芯。

在另一个实例中,装置包括航空器的操纵面,操纵面具有柔性芯和覆盖柔性芯的柔性蒙皮,柔性蒙皮包括多个弹性体填充的开口以增加蒙皮的柔韧性。

在另一个实例中,方法包括使航空器的操纵面偏转第一量;当操纵面被偏转第一量时将密封件(seal)的位置维持在偏转的操纵面和航空器的翼面之间的间隙上,以维持偏转的操纵面和翼面之间的无缝转变(seamlesstransition),从而减小横跨翼面的相对表面的压力泄漏;并且使操纵面偏转大于第一量的第二量,使得操纵面和翼面在操纵面和翼面之间的间隙处建立急剧转变(abrupttransition)。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装置,其可以包括包含蒙皮的翼面,蒙皮具有填充有弹性体以增加蒙皮的柔韧性的孔眼;和邻近蒙皮的孔眼以支撑蒙皮的柔性芯。孔眼可以以格子图案布置。格子图案可以包括孔眼的不连续处(discontinuity)。蒙皮可以包括金属片、玻璃纤维塑料、纤维增强的热固性复合层压板、纤维增强的塑料复合层压板、或纤维增强的聚酰亚胺复合层压板。柔性芯可以是波纹状结构。

蒙皮可以包括包含孔眼的第一部分和邻近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不包括孔眼使得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较不柔韧。装置也可以包括铰接式密封件以在第二部分和邻近第二部分的蒙皮的第三部分之间的间隙上延伸。铰接式密封件可以包括在翼面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密封件,密封件被固定至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翼肋,第一翼肋在第一方向旋转而第二翼肋保持静止以将第二密封件保持在间隙的第一侧上,第二翼肋在远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而第一翼肋保持静止以将第一密封件保持在与间隙的第一侧相对的间隙的第二侧上。

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包括航空器的操纵面的装置,操纵面具有柔性芯和覆盖柔性芯的柔性蒙皮,柔性蒙皮包括多个弹性体填充的开口以增加蒙皮的柔韧性。操纵面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刚性区域,在第一和第二刚性区域之间连接以使得第二刚性区域能够相对于第一刚性区域偏转的柔性转变(transition)区域,柔性转变区域由具有多个弹性体填充的开口的柔性蒙皮形成。柔性转变区域可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刚性区域之间的无缝转变。

弹性体填充的开口可以形成网格图案以增强性能。网格图案可以包括不连续处。柔性芯可以包括网眼(cell)的矩阵。装置也可以包括铰接式密封件以在操纵面和邻近操纵面的航空器的机翼部分之间的间隙上延伸。铰接式密封件可以包括在操纵面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密封件,密封件被固定至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翼肋,第一翼肋在第一方向旋转而第二翼肋保持静止以将第二密封件保持在间隙的第一侧上,第二翼肋在远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而第一翼肋保持静止以将第一密封件保持在与间隙的第一侧相对的间隙的第二侧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方法,其包括:使航空器的操纵面偏转第一量;当操纵面被偏转第一量时将密封件的位置维持在偏转的操纵面和航空器的翼面之间的间隙上,以维持偏转的操纵面和翼面之间的无缝转变,从而减小横跨翼面的相对表面的压力泄漏;并且使操纵面偏转大于第一量的第二量,使得操纵面和翼面在操纵面和翼面之间的间隙处建立急剧转变。当操纵面被偏转第二量时密封件可以铰接。当操纵面偏转第一量时致动器可以保留操纵面的一部分。它也可以包括用致动器释放密封件的一部分以允许操纵面偏转第二量。当操纵面偏转第一量时操纵面的第一刚性区域可以经由柔性转变区域相对于操纵面的第二刚性区域偏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本文描述的实例操纵面实施的机翼的俯视透视图。

图2图解了向上弯折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

图3图解了向下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

图4图解了向上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

图5是图1的实例操纵面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6是向下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的仰视图。

图7是图1的操纵面的柔性部分的放大剖面透视图。

图8是图7的柔性部分的放大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形成图7的柔性部分的蒙皮的俯视图。

图10是符合图7的柔性部分的翼面形状的图9的蒙皮的视图。

图11是在图2的向上弯折位置的图7的柔性部分的放大剖面视图。

图12是图1的操纵面和机翼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可以被执行以产生图1、2、3、4、5、6、7、8、12、和/或13的实例柔性部分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不是按比例的。相反,为了阐明多个层和区域,在附图中层的厚度可以被放大。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遍及附图(一个或多个)和所附书面描述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如在本专利中所使用,陈述任何零件(例如,层、薄膜、区域、或平板)被以任何方式放置在(例如,放置在、定位在、配置在、或形成在等)另一个零件上,意思是所提及的零件与另一个零件接触,或所提及的零件在另一个零件上方,同时一个或多个中间零件定位在其间。陈述任何零件与另一个零件接触意思是两个零件之间没有中间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地,本文描述的实例柔性操纵面可以与航空器机翼一起使用以在机翼上提供改进的空气动力学。本文描述的实例柔性操纵面在操纵和飞行中的航空器姿态调节期间提供在航空器的机翼上显著增加的空气移动的效率(例如,减小阻力)。进一步地,本文描述的实例柔性操纵面包括比一些已知的操纵面更少且更轻的部件。因而,本文描述的实例柔性操纵面为航空器提供显著增加的燃料效率和/或范围。

本文描述的实例柔性操纵面由柔性部分和相对的可旋转密封件组成。与以上提及的已知操纵面不同,本文描述的柔性操纵面弯折(flex)(例如,弯曲(bend)、偏转、扭曲、弯曲(warp)等)以提供连续的基本上平稳的几何学上可变的机翼表面从而实现相对小的航空器操纵。此外,柔性操纵面铰接(例如,相对于机翼旋转)以提供不连续的机翼表面从而实现相对大的航空器操纵。更具体地,柔性部分包括粘附至部分穿孔的蒙皮的波纹状芯以产生柔性部分的刚性和柔性区域。相对的可旋转密封件与柔性部分的内侧(inboard)和外侧(outboard)端接合。通过相对于彼此旋转柔性部分的刚性区域以弯折柔性区域并且将柔性部分的内侧和外侧端与航空器机翼的邻近部分密封,机翼的整体形状,并且因而,空气动力学改变而不在机翼的表面产生急剧的改变。因此,空气在机翼上平稳地偏转从而当做出相对小的航空器姿态和/或飞行路径调节时以最小化的阻力操纵航空器。进一步地,通过旋转或铰接柔性部分并且释放在柔性部分的内侧和外侧端处的相对的密封件,在机翼的表面产生急剧的改变。所以,空气在机翼上方被猛烈地偏转以使航空器减速和/或做出急剧的和/或相对大的操纵。因此,本文描述的柔性操纵面可以向机翼几何结构提供平稳的(例如,连续的)和急剧的改变二者。

图1是用本文描述的实例操纵面112实施的机翼110的俯视透视图。在图1中图解的实例中,操纵面112包括柔性部分114、内侧铰接式密封件116、外侧铰接式密封件118、第一内侧帽120和第一外侧帽122。机翼110包括翼面表面124、第二内侧帽126、第二外侧帽128和铰合线130(隐藏在图1中并且由虚线指示)。铰合线130是操纵面112围绕其旋转的延伸通过机翼110的连杆(rod)。机翼110也包括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第三致动器(在图1中未显示)。第一、第二和第三致动器布置在机翼110的内部。柔性部分114包括第一刚性区域132、第二刚性区域134、第三刚性区域136、第一柔性区域138和第二柔性区域140。第一外侧帽122附连至(例如,粘附、胶合、接合至、紧固至、粘结(cemented)至等)第一刚性区域132。第一内侧帽120附连至第三刚性区域136。第一刚性区域132连接至第一致动器。第二刚性区域134连接至第二致动器。第三刚性区域136连接至第三致动器。第一柔性区域138和第二柔性区域140由柔性部分114中的孔眼142限定。孔眼142填充有弹性体并且将结合图7、8、9和12更详细地描述。

在图1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机翼110向下旋转,而第一刚性区域132和第一外侧帽122通过第一致动器相对于机翼110保持静止。而且,第三刚性区域136和第一内侧帽120通过第三致动器相对于机翼110保持静止。因而,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被弯折以平稳地向下偏转机翼110的后缘144。因而,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刚性区域132、134、136之间的平稳转变。

图2图解了向上弯折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112。在图2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隐藏在图2中并且由虚线指示)相对于机翼110向上旋转,而第一刚性区域132和第一外侧帽122通过第一致动器相对于机翼110保持静止,并且第三刚性区域136和第一内侧帽120通过第三致动器相对于机翼110保持静止。因而,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被弯折以平稳地向上偏转机翼110的后缘144。

图3图解了向下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如图3中所显示,外侧铰接式密封件118包括第一上密封组件312和第一下密封组件314。第一上密封组件312与第一下密封组件314围绕铰合线130(隐藏在图3中并且指示为虚线)可旋转地(例如,铰接地、枢转地、摆动地、铰合地等)接合。如图3中所显示,内侧铰接式密封件116包括第二上密封组件316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8。第二上密封组件316与第二下密封组件318围绕铰合线130可旋转地接合。

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刚性区域132、第一外侧帽122和第一下密封组件314通过第一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2、316和机翼110向下旋转。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2、316和机翼110向下旋转。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三刚性区域136、第一内侧帽120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8通过第三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2、316和机翼110向下旋转。因而,第一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4、318和柔性部分114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2、316和机翼110向下铰接。因而,铰接的操纵面112在翼面表面124形成急剧向下的改变。

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刚性区域132、第一外侧帽122和第一下密封组件314通过第一致动器在向下的第一位置320保持静止,并且第三刚性区域136、第一内侧帽120、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8通过第三致动器在向下的第一位置320保持静止,而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旋转至进一步向下的第二位置322。因而,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被弯折。因而,在图3的实例中,虽然操纵面112相对于机翼110向下铰接,但是沿着柔性部分114在后缘144形成平稳偏转。在一些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旋转至向下的第一位置320使得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不被弯折(在图3中未显示)。在一些实例中,第一和第三刚性区域132、136旋转至向下的第二位置322,而第二刚性区域134旋转至向下的第一位置320以弯折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在图3中未显示)。

图4图解了向上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112。在图4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刚性区域132(隐藏在图4中)、第一外侧帽122、和第一上密封组件312通过第一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4、318和机翼110向上旋转。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4、318和机翼110向上旋转。在图3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三刚性区域136(隐藏在图4中),第一内侧帽120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6通过第三致动器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4、318和机翼110向上旋转。因而,第一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2、316和柔性部分114围绕铰合线130(隐藏在图4中并且指示为虚线)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4、318和机翼110向上铰接。因而,铰接的操纵面112形成在翼面表面124中急剧向上改变。

在图4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刚性区域132、第一外侧帽122和第一上密封组件312通过第一致动器在向上的第一位置412保持静止,并且第三刚性区域136、第一内侧帽120和第二上密封组件316通过第三致动器在向上的第一位置412保持静止,而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旋转至进一步向上的第二位置414。因而,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被弯折。因而,虽然操纵面112相对于机翼110向上铰接,但是沿着柔性部分114在后缘144形成平稳偏转。在一些实例中,第二刚性区域134通过第二致动器旋转至向上的第一位置412使得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不被弯折(在图4中未显示)。在一些实例中,第一和第三刚性区域132、136旋转至向上的第二位置414而第二刚性区域134旋转至向上的第一位置412以弯折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138、140(在图4中未显示)。

图5是图1的实例操纵面112的局部分解视图。在图5中图解的实例中,外侧铰接式密封件118的第一上密封组件312包括第一上襟翼512和第一上翼肋514。外侧铰接式密封件118的第一下密封组件314包括第一下襟翼516和第一下翼肋518。

内侧铰接式密封件116的第二上密封组件316(未在图5中画出)相应地包括第二上襟翼和第二上翼肋(在图5中未画出)。内侧铰接式密封件的第二下密封组件318(在图5中未画出)相应地包括第二下襟翼和第二下翼肋(在图5中未画出)。

第一外侧帽122覆盖操纵面112的外侧端520。第二外侧帽128覆盖第一面522和机翼110的翼面表面124的一部分。第一上翼肋514包括第一铰合接合孔524。第一下翼肋518包括第二铰合接合孔526。第一上密封组件312和第一下密封组件314经由第一和第二铰合接合孔524、526围绕铰合线130(描绘为图5中的线)相对于彼此旋转。

第二上翼肋和下翼肋相应地分别包括第三铰合接合孔和第四铰合接合孔(在图5中未画出)。第二上密封组件316和第二下密封组件318(在图5中未画出)经由第三和第四铰合接合孔围绕铰合线130相对于彼此旋转。

在运行中,第一上襟翼512和第二上襟翼选择性地密封地桥接操纵面112的上表面528和翼面表面124的上部530。在运行中,第一下襟翼516和第二下襟翼选择性地密封地桥接操纵面112的下表面532和翼面表面124的下部534。

图6是向下铰接的图1的实例操纵面112的仰视图。在图6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上襟翼512与上部530接合并且上表面528旋转远离上襟翼512。第一下襟翼516与下表面532接合并且旋转远离下部534。铰接外侧铰接式密封件118形成在第一下翼肋518和第二外侧帽128之间的第一外侧间隙612以及在第一上翼肋514和第一外侧帽122之间的第二外侧间隙614。

相应地,铰接内侧铰接式密封件116形成在第二下翼肋和第二内侧帽126之间的第一内侧间隙以及在第二上翼肋和第一内侧帽120之间的第二内侧间隙(在图6中未画出)。

图7是图1的操纵面112的柔性部分114的放大剖面透视图。在图7中图解的实例中,柔性部分114包括蒙皮712和柔性芯714。柔性芯714一般是楔形的。蒙皮712包括填充有弹性体(例如,橡胶、合成橡胶、硅酮、硅酮橡胶、氟硅氧烷、热塑性弹性体、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醚嵌段酰胺、氯磺化聚乙烯等)的孔眼142(例如,孔、小孔等)。孔眼142由蒙皮712的相互连接的横向支撑716和纵向连接件(link)718限定。虽然孔眼142在图7中被描绘为圆角的矩形开口,孔眼142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圆形、多边形等)。蒙皮712被粘附(例如,胶合、环氧化、粘结、粘贴等)至柔性芯714。使用柔性粘合剂(硅酮、氟硅氧烷、热塑性弹性体、聚硫化物、柔性环氧树脂等)将蒙皮712的穿孔部分结合至芯714。使用刚性粘合剂(环氧树脂、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等)将蒙皮712的未穿孔部分结合至芯714。第一柔性区域138在弹性体填充的孔眼142邻近柔性芯714的地方形成。第二柔性区域140同样地由邻近柔性芯714的蒙皮712中的弹性体填充的孔眼(在图7中未画出)形成。第一和第二刚性区域132、134在蒙皮712的未穿孔部分邻近柔性芯714的地方形成。换句话说,在蒙皮712的未穿孔部分粘附至柔性芯714的地方,柔性部分114是刚性的,并且在包括弹性体填充的孔眼142的蒙皮712的部分粘附至柔性芯714的地方,柔性部分114是柔性的。另外地或可选地,蒙皮712的穿孔和未穿孔部分可以由经由机械紧固件结合和/或粘附在一起的不同材料形成。

图8是图7的柔性部分114的放大的俯视图。在图8中图解的实例中,柔性芯714是波纹状结构,其包括限定网眼814的矩阵的波纹812(以假想线(phantom)显示)。柔性芯714可以由任何波纹状材料(例如,间位芳纶纸、聚乙烯纸、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金属箔、碳纤维热固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热固性复合材料、压制板等)形成。在图8中图解的实例中,虽然波纹812被描绘为v形的并且被描绘为扇形的,但是波纹812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直线形、六边形、多边形、圆角形、圆形等)。在图8中图解的实例中,扇形的波纹812邻近包括弹性体填充的孔眼142的蒙皮712的部分定位并且v形的波纹812邻近蒙皮712的未穿孔部分定位。波纹812从v形至扇形的转变邻近蒙皮712从未穿孔的至包括弹性体-填充的孔眼142的转变的地方,并且反之亦然。不同形状的波纹812、横向支撑716、纵向连接件718、和/或孔眼142可以向柔性部分114提供不同的刚度。

另外地或可选地,柔性芯714的材料和蒙皮712的材料可以被成形(例如,模制、切割、挤出、穿孔等)并且结合以形成另外的航空器结构(例如,图1的机翼110、机身、升降舵、方向舵等)。在一些这种实例中,航空器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区域(例如,蒙皮材料中具有弹性体填充的孔眼的区域)以提供航空器的可变的内部体积(例如,以提供另外的存储,以改变航空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等)。

图9是用于形成图7的柔性部分114的蒙皮712的俯视图。在图9中图解的实例中,孔眼142以图案912(例如,格子、网格、栅格、网等)布置,其包括不连续处914(沿着虚线指示),沿着该不连续处914不存在横向支撑716。当蒙皮712吻合到柔性部分114的翼面形状时蒙皮712可以沿着不连续处914弯曲,结合图10-11更详细地描述。蒙皮712可以由任何片型材料(例如,金属片、塑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塑料、纤维增强的热固性复合层压板、纤维增强的塑料复合层压板、纤维增强的聚酰亚胺复合层压板等)形成。孔眼142可以被切割到蒙皮712中并且然后用弹性体填充。因而,弹性体填充的孔眼142形成密封的片弹簧。

图10是与图7的柔性部分114的翼面形状相吻合的图9的蒙皮712的视图。在图10中图解的实例中,蒙皮712沿着不连续处914弯曲。因为沿着不连续处914存在较少的蒙皮712材料,不连续处914可有助于蒙皮712吻合成翼面形状。进一步地,因为沿着不连续处914的纵向连接件718相对于彼此自由地移动,不连续处914可有助于平稳地偏转后缘144。

图11是在图2的向上弯折位置的图7的柔性部分的放大剖面视图。在图12中图解的实例中,第一外侧帽122粘附至第一刚性区域132的一部分和柔性芯714(隐藏在图12中)以密封柔性芯714。在运行中,随着第二刚性区域134相对于第一刚性区域132旋转,横向支撑716、纵向连接件718、填充孔眼142的弹性体和第一柔性区域138的柔性芯714弯曲。

图12是图1的操纵面112和机翼110的横截面视图。在图解的实例中,以上描述的第二致动器1210和铰合线130是可见的。在图解的实例中,机翼110进一步包括收尾(closeout)结构1212、第一支架1214和第二支架1216。翼面表面124的上部530包括上铰合盖1218。翼面表面124的下部534包括下铰合盖1220。操纵面112包括致动构件1222。第二致动器1210包括臂1224。第二支架1216附连至下部534并且支撑铰合线130。收尾结构1212附连至翼面表面124的上部和下部530、534。第一支架1214附连至收尾结构1212。第二致动器1210附连至第一支架1214。致动构件1222连接至臂1224并且与铰合线130可旋转地接合。致动构件1222粘附至蒙皮712并且粘附至柔性芯714以密封(例如,封装)柔性芯714。在一些实例中,致动构件1222包括连接帽(interfacingcap)以粘附致动构件1222至柔性芯714(在图12中未显示)。蒙皮712与上铰合盖和下铰合盖1218、1220可滑动地接合。

在运行中,第二致动器1210伸展并且收回臂1224以围绕铰合线130旋转操纵面112。随着操纵面112旋转,上铰合盖和下铰合盖1218、1220弯曲并且在蒙皮712上滑动以将操纵面112密封至机翼110。

图13是方法1310的流程图,可以进行该方法1310以产生图1、2、3、4、5、6、7、8、12、和/或12的实例柔性部分114。首先,制备蒙皮712(方框1312)。例如,在方框1312处,一片玻璃纤维织物可以被用环氧树脂饱和并且固化,一片金属片可以被展开,一片塑料可以被挤出,等等。然后,孔眼142被切割到蒙皮712中以形成图案912(方框1316)。例如,在方框1316处,孔眼142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水射流切割、模切、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等被切割。另外地或可选地,在方框1316处,孔眼142可以被模制到蒙皮712中。接着,蒙皮712被清洗(方框1318)。例如,在方框1318处,杂散的玻璃纤维线可以从蒙皮712被切掉、擦去、和/或烧掉,毛刺可以被去除,尖锐的边缘和/或角可以被锉平等。进一步地,孔眼142被填充有弹性体(方框1320)。例如,在方框1320处,弹性体可以被倾倒、舀取、铺开、注入、模制等到孔眼142中。然后,蒙皮712形成(例如,在固定装置(fixture)上弯曲,被压在模具中,轧制等)为翼面形状(方框1322)。接着,蒙皮712被结合(例如,粘附、环氧化、胶合等)至柔性芯714(方框1324)。在一些实例中,柔性第一粘合剂将柔性芯714结合至蒙皮712的穿孔部分。在一些实例中,刚性第二粘合剂将柔性芯714结合至蒙皮712的未穿孔(例如,实心)区域。然后方法1310结束。

从前述将领会的是,以上公开的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为航空器机翼提供操纵面,该操纵面可以偏转以操纵航空器同时在机翼的翼面表面上维持平稳(例如,有效率的)气流。进一步地,所公开的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提供轻质和坚固的结构。在航空器制造中利用所公开的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可以增加航空器的燃料效率和/或范围。此外,所公开的柔性操纵面和相关方法提供偏转气流的操纵面用于相对小的飞行路径调节和用于大的操纵。因而可以降低航空器机翼中控制航空器所需的结构的数量和相关的生产和维护成本。

虽然已经在本文中公开了某些实例方法、装置和制造的制品,但是本专利的覆盖范围不限于此。相反,本专利覆盖公正地落入本专利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方法、装置和制造的制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