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774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翔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科技产品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航空模型飞机,其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拉横幅、航拍、做游戏、送快递等,大大体现了其功能的强大和用途的广泛。但现有技术中的航空模型飞机大多结构风阻较大,导致续航时间较短,且机翼与机身之间大多不能够拆卸,会占用较大的放置空间,也有一些可以拆卸的航空模型飞机,但其拆装结构较为复杂,且组装结构之间容易增大其风阻而影响续航时间。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其解决了风阻较大而导致续航时间较短、拆装不便占用较大的放置空间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连接于机身主体上的机翼;该机身主体包括机头、机身、机身尾部,该机翼包括第一水平机翼、第二水平机翼、垂直尾翼;该第一水平机翼固定于机身中前段,该第二水平机翼、垂直尾翼均固定于机身尾部;

该第一水平机翼的左右两端分别可拆装式连接有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该第一水平机翼、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均为凹凸翼型;该第一水平机翼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辅助机翼的第一连接部,相应地,于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上相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装入相应的第一连接部;

该第一连接部具有凹设于第一水平机翼上的第一连接凹槽,该第一连接凹槽的前后槽壁上均凹设有第一卡槽;该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凸部,该第一连接凸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扣;该第一卡扣适配于相应第一卡槽内;

该第一连接凹槽的外缘于第一水平机翼上围绕第一连接凹槽设有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为自前往后的流线型结构,该第一连接凹槽贯通至第一凸缘外侧;于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上相应设置有第一凹位,第一凸缘适配于相应第一凹位的外部,第一凸缘的外端部的外表面与相应左端辅助机翼或右端辅助机翼的外表面形成齐平式拼合;

该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均具有第一前缘、第一后缘、第一侧缘,第一前缘均为流线型,第一侧缘的左右两侧端部均设置有角度向上的第一反角;该第二水平机翼具有第二前缘、第二后缘、第二侧缘,第二前缘为流线型,第二侧缘的左右两侧端部均具有第二反角;该第二反角的朝向与第一反角的朝向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水平机翼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机身的后段区域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拆装式适配于第四连接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第二连接凸部,第二连接凸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四连接部均具有凹设于机身后段区域上的第二连接凹槽,第二连接凹槽的前后槽壁上均凹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扣适配于第二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凹槽的外缘于机身上围绕第二连接凹槽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为自前往后的流线型结构,该第二连接凹槽贯通至第二凸缘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平机翼一体成型于机身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平机翼具有第一水平机翼EPP主体和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横向延伸式位于第一水平机翼EPP主体内,第一加强板上对应前述第一卡槽形成有让位口,在让位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向卡口;以及,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均具有辅助机翼EPP主体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横向延伸式位于辅助机翼EPP主体内,前述第一卡扣一体连接于第二加强板的外端,第一卡扣自辅助机翼EPP主体的外端伸出,在第一卡扣的前、后侧均凸设有倒扣部,倒扣部适配于相应的侧向卡扣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扣包括有两个前后对称间距布置的卡扣臂,前侧的卡扣臂的前侧凸设有前述倒扣部,后侧的卡扣臂的后侧凸设有前述倒扣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平机翼与机身、机头、机身尾部、垂直尾翼连接成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具有一体式EPP主体和镶嵌式位于一体式EPP主体内的一体式加强板,一体式加强板呈十字形结构,前述第一加强板位于一体式加强板的左、右侧部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流线型结构的第一凸缘能使得第一卡扣卡入第一卡槽内后,避免了滑翔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由于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通过将第一反角、第二反角的朝向设置为相同方向,可实现平稳的航线飞行;第一水平机翼可拆装式连接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也有利于在常规机翼的尖部易出现折损、撞伤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的拆装来维修更换,节省成本;

以及,通过流线型结构的第二凸缘能使得第二卡扣卡入第二卡槽内后,避免了第二水平机翼与机身之间的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且拆装简便,减少了放置空间的占用;

还有,加强板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大致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机头 2、机身

201、第二凸缘 3、机身尾部

4、第一水平机翼 5、第二水平机翼

401、第一连接部 402、第一连接凹槽

403、第一卡槽 404、第一凸缘

501、第二前缘 502、第二后缘

503、第二侧缘 504、第二反角

6、垂直尾翼 7、左端辅助机翼

8、右端辅助机翼 701、第二连接部

702、第一连接凸部 703、第一卡扣

703′、第一卡扣 704、第一前缘

705、第一后缘 706、第一侧缘

707、第一反角 708、第一凹位

9、第一加强板 10、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低风阻的滑翔机机身包括机身主体以及连接于机身主体上的机翼;该机身主体包括机头1、机身2、机身尾部3,该机翼包括第一水平机翼4、第二水平机翼5、垂直尾翼6;该第一水平机翼4固定于机身2中前段,该第二水平机翼5、垂直尾翼6均固定于机身尾部3。

该第一水平机翼4的左右两端分别可拆装式连接有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该第一水平机翼4、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均为凹凸翼型;该第一水平机翼4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辅助机翼的第一连接部401,相应地,于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上相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701;该第二连接部701装入相应的第一连接部401;该第一连接部401具有凹设于第一水平机翼4上的第一连接凹槽402,该第一连接凹槽402的前后槽壁上均凹设有第一卡槽403;该第二连接部701具有第一连接凸部702,该第一连接凸部70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卡扣703;该第一卡扣703适配于相应第一卡槽403内;该第一连接凹槽402的外缘于第一水平机翼4上围绕第一连接凹槽402设有第一凸缘404,该第一凸缘404为自前往后的流线型结构,该第一连接凹槽402贯通至第一凸缘404外侧;于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上相应设置有第一凹位708,第一凸缘404适配于相应第一凹位708的外部,第一凸缘404的外端部的外表面与相应左端辅助机翼7或右端辅助机翼8的外表面形成齐平式拼合。此处,该流线型结构的第一凸缘404能使得第一卡扣703卡入第一卡槽403内后,避免了滑翔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701由于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

该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均具有第一前缘704、第一后缘705、第一侧缘706,第一前缘704均为流线型,第一侧缘706的左右两侧端部均设置有角度向上的第一反角707;该第二水平机翼5具有第二前缘501、第二后缘502、第二侧缘503,第二前缘501为流线型,第二侧缘503的左右两侧端部均具有第二反角504;该第二反角504的朝向与第一反角707的朝向一致。此处,通过将第一反角707、第二反角504的朝向设置为相同方向,可实现平稳的航线飞行。

所述第二水平机翼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机身2的后段区域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可拆装式适配于第四连接部上;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第二连接凸部,第二连接凸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四连接部均具有凹设于机身2后段区域上的第二连接凹槽,第二连接凹槽的前后槽壁上均凹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扣适配于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连接凹槽的外缘于机身2上围绕第二连接凹槽设有第二凸缘201,第二凸缘201为自前往后的流线型结构,该第二连接凹槽贯通至第二凸缘201外侧。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结构分别与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701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701结构),只是大小尺寸不同。此处,该流线型结构的第二凸缘201能使得第二卡扣卡入第二卡槽内后,避免了滑翔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二水平机翼5与机身2之间的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

所述第一水平机翼4具有第一水平机翼EPP主体和第一加强板9,第一加强板9横向延伸式位于第一水平机翼EPP主体内,第一加强板9上对应前述第一卡槽403形成有让位口,在让位口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侧向卡口;以及,左端辅助机翼7、右端辅助机翼8均具有辅助机翼EPP主体和第二加强板10,第二加强板10横向延伸式位于辅助机翼EPP主体内,前述第一卡扣703一体连接于第二加强板10的外端,第一卡扣703自辅助机翼EPP主体的外端伸出,在第一卡扣703的前、后侧均凸设有倒扣部,倒扣部适配于相应的侧向卡扣内。

如图4所示,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卡扣703′包括有两个前后对称间距布置的卡扣臂,前侧的卡扣臂的前侧凸设有前述倒扣部,后侧的卡扣臂的后侧凸设有前述倒扣部。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机翼4与机身2、机头1、机身尾部3、垂直尾翼6连接成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具有一体式EPP主体和镶嵌式位于一体式EPP主体内的一体式加强板,一体式加强板呈十字形结构,前述第一加强板9位于一体式加强板的左、右侧部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流线型结构的第一凸缘能使得第一卡扣卡入第一卡槽内后,避免了滑翔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由于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通过将第一反角、第二反角的朝向设置为相同方向,可实现平稳的航线飞行;第一水平机翼可拆装式连接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也有利于在常规机翼的尖部易出现折损、撞伤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左端辅助机翼、右端辅助机翼的拆装来维修更换,节省成本;以及,通过流线型结构的第二凸缘能使得第二卡扣卡入第二卡槽内后,避免了第二水平机翼与机身之间的连接缝隙过大而受到的风阻过大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了滑翔机的风阻;且拆装简便,减少了放置空间的占用;还有,加强板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