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3053发布日期:2019-08-03 12:5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航天、航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航空航天、宇航探测等部件,由于火箭运载能力和空间作业的限制,往往希望装置能够折叠便于收纳,而在作业时再展开,如cn105523196b公开了可折叠多面体结构,但其展开需要同步控制多个部件,不便于操控。本发明在此基础上,通过转角构件作为支架,使得其上的四个变形面仅通过控制其中一个变形面中一个部件就能够实现整体的缩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仅单向转动一个部件即可实现整体的放大与缩小、缩放部件不会干涉发生碰撞、缩放程度大的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第一变形面(1)通过第一转角件(5)和第二变形面(2)相连,第二变形面(2)通过第二转角件(6)和第三变形面(3)相连,第三变形面(3)通过第三转角件(7)和第一变形面(1)相连,第四变形面(4)通过第四转角件(8)和第二变形面(2)相连,第四变形面(4)通过第五转角件(9)第三变形面(3)相连,第四变形面(4)通过第六转角件(10)和第一变形面相连,第一转角件(5)夹角、第二转角件(6)夹角、第三转角件(7)夹角、第四转角件(8)夹角、第五转角件(9)夹角、第六转角件(10)夹角均为相等的钝角。

进一步地,第一变形面由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组成,通过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能够将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相连;

第二变形面由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组成,通过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能够将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相连;

第三变形面由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组成,通过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能够将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相连;

第四变形面由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组成,通过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能够将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1)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1)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9)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2)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1-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1)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1)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2)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9)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1-31)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1-410)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1-32)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第三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3)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4)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3)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第二端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4)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4)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三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5)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6)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5)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7)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二端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5)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1-33)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7)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1-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1-3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1-3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1-33)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1-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6)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8)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4)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1)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1)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9)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2)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2-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1)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1)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2)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9)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2-31)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2-410)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2-32)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三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3)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4)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3)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二端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4)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4)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三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5)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6)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5)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7)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二端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5)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2-33)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7)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2-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2-3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2-3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2-33)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2-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6)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4)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1)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1)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9)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2)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3-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1)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1)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2)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9)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3-31)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3-410)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3-32)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三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3)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4)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3)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二端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4)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4)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三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5)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6)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5)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7)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3-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二端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5)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3-33)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7)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3-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3-3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3-3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3-33)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3-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6)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4)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1)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1)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9)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2)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4-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1)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1)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2)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9)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4-31)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4-410)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4-32)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三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3)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4)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3)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二端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4)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4)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三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5)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6)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5)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7)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二端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5)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4-33)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7)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4-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4-3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4-3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4-33)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4-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6)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8)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4)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6)另一端同轴相连。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1-16)将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1)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1-17)将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1-27)将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1)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1-28)将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3)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1-18)将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1-291)将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4)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1-292)将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6)相连;通过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1-19)将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5)相连;

通过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2-16)将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1)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2-17)将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2-27)将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1)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2-28)将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3)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2-18)将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2-291)将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4)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2-292)将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6)相连;通过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2-19)将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5)相连;

通过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3-16)将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1)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3-17)将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3-27)将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1)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3-28)将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3)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3-18)将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3-291)将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4)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3-292)将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6)相连;通过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3-19)将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5)相连;

通过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4-16)将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1)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4-17)将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4-27)将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1)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4-28)将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3)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4-18)将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4-291)将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4)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4-292)将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6)相连;通过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4-19)将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5)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1)和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9)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2)和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1-410)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3)和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4)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5)和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6)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7)和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8)呈一个固定的钝角;

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1)和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9)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2)和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2-410)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3)和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4)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5)和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6)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7)和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呈一个固定的钝角;

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1)和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9)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2)和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3-410)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3)和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4)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5)和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6)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7)和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3-48)呈一个固定的钝角;

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1)和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9)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2)和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4-410)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3)和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4)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5)和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6)呈一个固定的钝角,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7)和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8)呈一个固定的钝角。

进一步地,第一转角件第一杆(5-1)和第一转角件第二杆(5-2)夹角,第二转角件第一杆(6-1)和第二转角件第二杆夹角,第三转角件第一杆(7-1)和第三转角件第二杆(7-2)夹角,第四转角件第一杆(8-1)和第四转角件第二杆(8-2)夹角,第五转角件第一杆(9-1)和第五转角件第二杆(9-2)夹角,第六转角件第一杆(10-1)和第六转角件第二杆(10-2)夹角均为109.47°。

进一步地,第一转角件第一杆(5-1)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1-37)、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1-36)、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1-35),第一转角件第二杆(5-2)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2-37)、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2-36)、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2-35);

第二转角件第一杆(6-1)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2-28)、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2-27),第二转角件第二杆(6-2)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3-28)、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3-27);

第三转角件第一杆(7-1)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3-292)、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3-291),第三转角件第二杆(7-2)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1-292)、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1-291);

第四转角件第一杆(8-1)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2-292)、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2-291),第四转角件第二杆(8-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4-292)、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4-291);

第五转角件第一杆(9-1)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3-37)、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3-36)、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3-35),第五转角件第二杆(9-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4-37)、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4-36)、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4-35);

第六转角件第一杆(10-1)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1-28)、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1-27),第六转角件第二杆(10-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4-28)、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4-27)。

进一步地,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变形面框架均为三角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仅需要单向转动一个部件(如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或其他变形面中其中一个的杆),就能够实现整体的四面体放大或缩小。

2.装置不存在干涉情况:第一变形面、第二变形面、第三变形面、第四变形面之间不会干涉碰撞,各个变形面内部的三叉单元杆件和四叉单元杆件也不会发生干涉碰撞,缩小状态更小,便于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变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变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三变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四变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三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四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五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六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四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四面体局部缩小的第一姿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四面体局部缩小的第二姿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四面体局部缩小的第三姿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第一变形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变形面,2:第二变形面,3:第三变形面,4:第四变形面,5:第一转角件,6:第二转角件,7:第三转角件,8:第四转角件,9:第五转角件,10:第六转角件;

1-11: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2: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3: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4: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5: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6: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1-17: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1-18: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1-19: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

1-21: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2: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3: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4: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5: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6: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7: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1-28: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1-291: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1-292: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

1-31: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1-32: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1-33: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1-34: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1-35: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1-36: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1-37: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

1-41: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2: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3: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4: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5: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6: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7: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8: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9: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10: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

2-11: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2: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3: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4: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5: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6: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2-17: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2-18: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2-19: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

2-21: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2: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3: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4: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5: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6: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7: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2-28: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2-291: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2-292: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

2-31: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2-32: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2-33: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2-34: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2-35: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2-36: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2-37: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

2-41: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2: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3: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4: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5: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6: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7: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8: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9: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10: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

3-11: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2: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3: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4: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5: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6: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3-17: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3-18: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3-19: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

3-21: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2: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3: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4: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5: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6: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7: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3-28: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3-291: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3-292: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

3-31: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3-32: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3-33: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3-34: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3-35: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3-36: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3-37: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

3-41: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2: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3: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4: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5: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6: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7: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8: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3-49: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10: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

4-11: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2: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3: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4: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5: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6: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轴套,4-17: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轴套,4-18: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轴套,4-19: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轴套;

4-21: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2: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3: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4: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5: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6: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7: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4-28: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4-291: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4-292: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

4-31: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4-32: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4-33: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4-34: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4-35: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4-36: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4-37: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

4-41: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2: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3: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4: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5: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6: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7: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8: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9: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10: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

5-1:第一转角件第一杆,5-2:第一转角件第二杆,6-1:第二转角件第一杆,6-2:第二转角件第二杆,7-1:第三转角件第一杆,7-2:第三转角件第二杆,8-1:第四转角件第一杆,8-2:第四转角件第二杆,9-1:第五转角件第一杆,9-2:第五转角件第二杆,10-1:第六转角件第一杆,10-2:第六转角件第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1-15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能够局部缩放的四面体,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1)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1)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9)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2)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1-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1-1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二杆(1-1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1-41)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1)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1-42)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1-49)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1-31)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1-410)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1-32)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第三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3)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4)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1-43)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1-2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1-2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1-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1-13)第二端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1-44)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4)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三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5)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6)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5)一端分别与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7)一端、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1-14)第二端与第一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1-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1-45)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1-33)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1-47)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1-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1-31)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1-32)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1-33)另一端、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1-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1-46)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一端相连,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1-48)另一端与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1-24)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1-25)另一端、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1-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1)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1)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9)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2)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2-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2-1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二杆(2-1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2-41)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1)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2-42)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2-49)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2-31)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2-410)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2-32)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三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3)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4)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2-43)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2-2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2-2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2-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2-13)第二端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2-44)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4)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三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5)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6)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5)一端分别与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7)一端、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2-14)第二端与第二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2-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2-45)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2-33)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2-47)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2-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2-31)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2-32)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2-33)另一端、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2-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2-46)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一端相连,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另一端与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2-24)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2-25)另一端、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2-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1)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1)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9)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2)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3-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3-1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二杆(3-1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3-41)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1)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3-42)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3-49)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3-31)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3-410)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3-32)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三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3)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4)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3-43)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3-2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3-2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3-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3-13)第二端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3-44)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4)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三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5)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6)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5)一端分别与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7)一端、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3-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3-14)第二端与第三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3-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3-45)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3-33)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3-47)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3-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3-31)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3-32)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3-33)另一端、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3-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3-46)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一端相连,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2-48)另一端与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3-24)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3-25)另一端、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3-26)另一端同轴相连;

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1)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1)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9)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2)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4-410)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一l形杆(4-1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二杆(4-1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一杆(4-41)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1)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杆(4-42)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九杆(4-49)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4-31)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十杆(4-410)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4-32)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三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3)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4)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杆(4-43)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3)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杆(4-2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杆(4-2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杆(4-23)另一端同轴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三折勾杆(4-13)第二端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杆(4-44)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4)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三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5)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6)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5)一端分别与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7)一端、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8)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框架第四折勾杆(4-14)第二端与第四变形面框架第五l形杆(4-15)另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五杆(4-45)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4-33)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七杆(4-47)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4-34)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杆(4-31)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杆(4-32)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杆(4-33)另一端、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四杆(4-34)另一端同轴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六杆(4-46)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一端相连,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八杆(4-48)另一端与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6)一端相连,通过轴套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杆(4-24)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五杆(4-25)另一端、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六杆(4-26)另一端同轴相连。

如图11所示,第一转角件第一杆(5-1)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1-37)、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1-36)、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1-35),第一转角件第二杆(5-2)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2-37)、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2-36)、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2-35);

第二转角件第一杆(6-1)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2-28)、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2-27),第二转角件第二杆(6-2)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3-28)、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3-27);

第三转角件第一杆(7-1)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3-292)、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3-291),第三转角件第二杆(7-2)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1-292)、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1-291);

第四转角件第一杆(8-1)依次穿过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2-292)、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2-291),第四转角件第二杆(8-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四轴套(4-292)、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三轴套(4-291);

第五转角件第一杆(9-1)依次穿过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3-37)、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3-36)、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3-35),第五转角件第二杆(9-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三轴套(4-37)、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二轴套(4-36)、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第一轴套(4-35);

第六转角件第一杆(10-1)依次穿过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1-28)、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1-27),第六转角件第二杆(10-2)依次穿过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二轴套(4-28)、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第一轴套(4-27)。

图12-14为本发明四面体局部逐步缩小的姿态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第一变形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由于第一变形面、第二变形面、第三变形面、第四变形面均为同步的变化,因此图15也可以体现为图14中第二变形面、或第三变形面,或第四变形面。本发明仅通过图1-4中的第一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二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三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第四变形面缩放连接单元的运动,从而分别实现第一变形面三叉单元和第一变形面四叉单元在第一变形面框架内外的变形,第二变形面三叉单元和第二变形面四叉单元在第二变形面框架内外的变形,第三变形面三叉单元和第三变形面四叉单元在第三变形面框架内外的变形,第四变形面三叉单元和第四变形面四叉单元在第四变形面框架内外的变形。

尽管本申请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