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6051发布日期:2019-09-21 02:21阅读:7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大跨度多连杆钢索连接主、从动轮联动机构主要用于飞机活动组(部)件相对机体的开启、关闭,通常包括液压作动筒、主动轮毂、从动轮毂、转接摇臂、可调拉杆、钢索等。主动轮毂为活动组(部)件与动力输入系统的主承力纽带,由于该机构属联动机构,主、从动轮轮毂转动不同步或拉杆长度调节不准确将导致大尺寸组(部)在关闭过程中受力不同步和不均,进而影响与机体的配合精度,主要表现为与机体对缝间隙、阶差或钢索张力的超差。目前,在实践过程中,虽根据研制经验确定了相对稳定的拉杆长度、作动筒长度、钢索长度和张力的参考范围,以及安装、调试的工艺流程和控制重点,仅强调了多轮毂转动过程中的同步性调整重要性,但无可靠、固化的工艺方法或手段进行活动舱门阶差、间隙和钢索张力调整。

申请内容

本申请克服了现有仅凭经验值调试轮毂同步性、拉杆、作动筒、钢索张力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际操作,并能保证最终活动舱门阶差、间隙、钢索张力满足工程要求的工艺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方法,在主动轮毂上安装激光笔,所述激光笔轴向与主动轮毂转动平面垂直;

在从动轮毂粘贴激光投影板,并在所述投影板上制出理论投影点;

通过开启和关闭活动舱门操纵机构,观察所述激光笔在所述投影板上的实际投影点与所述理论投影点的偏差;

通过调整钢索总长及钢索张力,使所述实际投影点与所述理论投影点重合。

可选的,在所述主动轮毂上安装激光笔之前,方法还包括:

安装机构零部件工作。

可选的,所述安装机构零部件工作,具体包括:

按预设流程安装活动舱门操纵机构;

控制主动轮毂、从动轮毂与飞机框平面的平行度;

控制机体和活动舱门之间间距在预设安全距离内,以便保证联动机构运动过程中舱门与机体具备安全间隙。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机体和活动舱门之间间距在预设安全距离内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调整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及钢索总长,使的上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主动轮毂的连接点、上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从动轮毂的连接点、下活动舱门的下连杆与主动轮毂的连接点、下活动舱门的下连杆与从动轮毂的连接点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的,在调整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及钢索总长所述之后,方法还包括:

通过开启和关闭活动舱门操纵机构来消除钢索的自身应力。

可选的,所述实际投影点与所述理论投影点重合之后,所述方法还括:

当主动轮毂、从动轮毂同步转动后,再调整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钢索总长,使的上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主动轮毂的连接点、上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从动轮毂的连接点、下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主动轮毂的连接点、下活动舱门的上连杆与从动轮毂的连接点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的,在所述调整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钢索总长之后,方法还包括:

检查活动舱门与机身的阶差、钢索张力均满足预设要求,通过锉削活动舱门外轮廓,使得所述活动舱门与所述机身的间隙满足预设要求。

可选的,激光笔的安装位置选取在远离主动轮转动中心处。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多连杆钢索连接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的工艺方法,在调试过程中明确了联动机构调整基准,减少由于机构相互影响因素变量多,造成的活动舱门机构调试过程中的反复调整拉杆、作动筒长度以及钢索总长等众多变量而产生的工作量,同时缩短活动舱门机构调试周期,满足了联动机构钢索张力要求,并提高活动舱门与机身最终配合间隙、阶差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舱门操纵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舱门机构主动轮一侧视图(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舱门机构从动轮一侧视图(图1中B向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舱门与操纵机构安装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激光笔示意图;

图6为为本申请提供的激光投影板示意图;

图7为为本申请提供的舱门操纵机构调试工艺流程图。

其中:1.应急弹簧,2.钢索,3.上舱门铰链接头,4.主动轮毂,5.从动轮毂,6.液压作动筒,7.摆杆,8.上舱门,9.下舱门,10.机体,11.下连杆,12.上连杆,13.下舱门铰链接头,14.转接摇臂,15.激光笔安装点,16.小连杆,17.气弹簧,18.理论投影点,19a.下舱门机构死点,19b上舱门机构死点。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A按流程完成舱门操纵机构的安装;(见图1)

B安装过程重点控制主动轮毂、从动轮毂与飞机框平面的平行度;

C粗修机体与活动舱门处余量,保证联动机构运动过程中活动舱门与机体具备安全间隙;

D初调整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及钢索总长,使上、下活动舱门操纵机构死点在理论要求范围内,保证联动机构开启、关闭过程中能够正常运动,并多次收放机构消除钢索自身应力;(见图3)

E在主动轮上选取激光笔安装点15,要求激光笔轴向与主动轮毂转动平面垂直;(激光笔的安装位置,原则上选取离主动轮转动中心最远处,见图3、图5)

F在从动轮毂粘贴激光投影板,并在投影板上制出理论投影点;(见图6)

G收放活动舱门联动机构,观察激光投影至后轮毂的实际投影点与理论投影点的偏差变化情况;

H微调钢索总长及张力,使实际投影点与理论投影点重合;

I保证主动、从动轮毂同步后,再微调液压作动筒、上连杆、下连杆、小连杆以总长保证死点位置范围,检查活动舱门与机身的阶差、钢索张力,最后修合间隙。

实施例二

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一种调整和检查装置作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多连杆钢索连接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的工艺方法,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实施:

按图1进行联动机构中完成主动轮毂4、从动轮毂5、转接摇臂14、液压作动筒6、应急弹簧1、钢索2、上舱门2、摆杆7、气弹簧17、下舱门9、上舱门铰链接头3、下舱门铰链接头13的安装和连接。联动机构调整前准备工作包括:

a)机体顶起状态,使机体和联动机构处于自由状态;

b)连接联动机构作动筒6与抗压试验台,保证提供机构动力源;

c)安装后要求所有运动或转动构件,不得与结构或设备构件相碰,并保证相互适宜运动间隙;

d)安装主动轮毂4和从动轮毂5后,应检查和调整轮毂转动面与机体框平面间的平行度,使轮毂转动过程中钢索始终受力于轮毂钢塑卡槽底面;

e)连接作动筒6与主动轮毂4前,检查可调作动筒6总长,调整至总长设计公差范围内,然后开启液压车使作动筒6单侧打开至最大行程后进行作动筒与主动轮毂连接;

f)在上舱门8、下舱门9四周,标记出间隙、阶差测量点,用于检测调整过程中间隙、阶差变化。

舱门联动机构调整过程如下:

对上舱门8、下舱门9外形对机体工艺余量进行初锉修,使舱门在关闭过程中与机体不产生干涉,并保证相对安全间隙值,间隙值不大于理论状态间隙值。初调上连杆12、下连杆11长度,使上舱门8、下舱门9与机体10的阶差在理论要求范围内,并按舱门标记记录各处阶差,用于后续阶差变化对比。初调整小连杆16长度,使转接摇臂14与小连杆16、下连杆11与下舱门9连接点连接线低于死点19a、19b,并满足在理论要求范围内;调整上连杆12、下连杆11、小连杆16、作动筒6、以及钢索2的长度,使轮毂(4、5)转动中心与上连杆12和摆杆7连接点的连线低于死点19b并满足在理论范围内。联动机构多次收放,充分释放钢索2自身应力,使之张力趋于稳定。用安装在主动轮毂4上的激光笔光束在从动轮毂5投影板上找实际投影点,并记录与理论投影点的实际偏差,按照偏差位置调整钢索2长度与张力,使实际投影点与理论投影点18重合。钢索2张力检查。再次对上舱门8、下舱门9操纵机构死点尺寸检查与微调。上舱门8、下舱门9与机体10的阶差检查,如出现较大偏差,再次重复联动机构收放释放钢索2张力,直至阶差满足要求。钢索2张力检查。待阶差、张力满足要求固化状态后,再对机体10与舱门配合周圈进行精修,保证间隙符合工程要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跨度多连杆钢索连接主、从动轮联动机构调整的工艺方法。本申请对联动机构传统调试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通过在主动轮毂、从动轮毂安装时增加轮毂与机体框平面的检查和修正,以及主动轮毂和从动轮毂间建立转动同步性检测装置,减少了联动机构在调试过程中的变量因素,简化了联动机构调试的复杂性。本申请克服了传统工艺方法对主动轮毂和从动轮毂转动不同步造成的活动部件与机体配合不协调的缺陷,通过在调试过程中增加主、从动轮毂同步性检查和调整的手段,固化了调整基准,弥补了传统方法不断调整各影响变量的不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