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6459发布日期:2020-09-01 17:2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蹬刹车调节机构,属于飞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脚蹬操纵装置均具有脚蹬刹车的功能,脚蹬刹车机构不仅需输出刹车指令,同时向飞行员提供刹车操纵的力感,具有合适的刹车启动力、刹车操纵力。刹车启动力一般通过扭力棒预先扭转产生的预紧力提供。由于零件制造、装配误差所致,最终交付的产品刹车启动力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存在超出设计要求的可能。因此要求脚蹬刹车机构具有一定的刹车启动力调节的能力。现有的技术方案是:扭力棒两端分别设计互为质数的卡键,脚蹬踏板及其转轴内设计对应的卡槽,通过调整扭力棒的安装位置,使扭力棒两端卡键的相对位置关系形成一定错位,从而调整扭力棒安装后的扭转角度,进而调整预紧力。由于起到调整作用的卡槽分别位于2个零件、卡键位于扭力棒两端,制造、装配误差大,导致初始装配后刹车启动力偏离理论值较大;同时扭力棒两端卡键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明确,需要不断尝试扭力棒的安装位置才能调整至预期的预紧力,调整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装配误差对刹车启动力的影响,同时减少调整的次数的脚蹬刹车调节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蹬刹车调节机构,包括脚蹬踏板、脚蹬踏板转轴和扭力棒,脚蹬踏板与脚蹬踏板转轴连接并形成一个旋转副,扭力棒的固定端与脚蹬踏板转轴固定,调节端通过相互啮合的调节齿轮、齿形衬套与脚蹬踏板连接,扭力棒随脚蹬踏板顺时针运动产生扭转,向飞行员提供刹车操纵的力感。

优选的,所述扭力棒的固定端为六边形结构,调节端为渐开线凸齿花键结构。

优选的,调节齿轮内圈为渐开线凹齿花键结构,与扭力棒调节端啮合;外圈为渐开线凸齿花键结构,与齿形衬套啮合,内、外花键齿数互为质数,并且内、外花键的一个凹齿、凸齿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齿形衬套的外圈为简单的卡键,与脚蹬踏板配合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内圈为渐开线凹齿花键结构,与调节齿轮啮合。

优选的,调节齿轮花键的凹齿、凸齿重合中心线位于扭力棒六边形结构的对称平面内。

原理:扭力棒的固定端设计为简单的六边形结构,与脚蹬踏板转轴配合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调节端设计为渐开线凸齿花键结构,用于调整扭力棒的预扭转角。扭力棒与脚蹬踏板之间设计一个调节齿轮、齿形衬套。在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结构装配设计时,保证调节齿轮花键的凹齿、凸齿重合中心线同时位于扭力棒六边形结构的对称平面内,从而明确扭力棒与调节齿轮、齿形衬套、脚蹬踏板的相对位置关系。

获取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设计输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扭力棒的扭转刚度k:

(f-f)×r=k×δ

f:刹车最大操纵力;

f:刹车启动力;

r:刹车操纵半径;

δ:刹车角度。

同理,根据扭转刚度k计算刹车启动力所需扭力棒的预扭转角δ1:

δ1=f×r/k

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最小调整级差c:

n1:扭力棒凸齿、调节齿轮凹齿的齿数;

n2:调节齿轮凸齿、齿形衬套凹齿的齿数。

n1、n2互为质数,预扭转角δ1近似于最小调整级差c的整数倍m,同时最小调整级差c产生的预紧力差值小于刹车启动力f的允许公差ω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既可降低制造、装配误差对对刹车启动力的影响,减少调整的次数。

2、预先分析得出扭力棒的安装调整位置,有预期地进行调整,降低调节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扭力棒与调节齿轮、齿形衬套、脚蹬踏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蹬踏板转轴;2、脚蹬踏板;3、齿形衬套;4、扭力棒;5、调节齿轮;6、固定螺母;7、轴承;8、支撑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脚蹬刹车调节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脚蹬踏板2、脚蹬踏板转轴1和扭力棒4;脚蹬踏板转轴1属于固定部件,脚蹬踏板2通过固定螺母6、轴承7、支撑衬套8与脚蹬踏板转轴1连接并形成一个旋转副。扭力棒4固定端的六边形结构与脚蹬踏板转轴1配合固定,调节端依次通过调节齿轮5、齿形衬套3与脚蹬踏板2连接,随脚蹬踏板2顺时针运动产生扭转,向飞行员提供刹车操纵的力感。

扭力棒4的固定端设计为简单的六边形结构,与脚蹬踏板转轴配合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调节端设计为渐开线凸齿花键结构,用于调整扭力棒的预扭转角。扭力棒4与脚蹬踏板2之间设计一个调节齿轮5、齿形衬套3。调节齿轮5内圈设计为渐开线凹齿花键结构,与扭力棒凸齿配合;外圈设计为渐开线凸齿花键结构,内、外花键齿数互为质数,同时要求内、外花键的一个凹齿、凸齿中心线相互重合。齿形衬套3的外圈为简单的卡键,与脚蹬踏板配合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内圈设计为渐开线凹齿花键结构,与调节齿轮5的凸齿配合。在脚蹬刹车调节机构的结构装配设计时,保证调节齿轮花键的凹齿、凸齿重合中心线同时位于扭力棒六边形结构的对称平面内,从而明确扭力棒4与调节齿轮5、齿形衬套3、脚蹬踏板2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初始时调节齿轮5的①齿(内、外花键的凹齿、凸齿中心线重合的部位)处于y轴,扭力棒4不产生扭转,预紧力为0;调整调节齿轮5的安装位置,使调节齿轮5的③齿(内、外花键的凹齿、凸齿中心线角度为m·c)处于y轴,此时扭力棒4的扭转角度为m·c,预紧力约为f;若扭力棒4的预紧力超过刹车启动力的上限,则调整调节齿轮5的安装位置,使调节齿轮5的④齿(内、外花键的凹齿、凸齿中心线角度为(m-1)·c)处于y轴,此时扭力棒4的扭转角度为(m-1)·c,预紧力约为;若扭力棒4的预紧力超过刹车启动力的下限,则调整调节齿轮5的安装位置,使调节齿轮5的②齿(内、外花键的凹齿、凸齿中心线角度为(m+1)·c)处于y轴,此时扭力棒4的扭转角度为(m+1)·c,预紧力约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