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7435发布日期:2021-01-23 14:2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植保无人机,又名无人飞行器,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直升机、多轴飞行器)、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且一般植保无人机机体型娇小而功能强大,可负载8-10公斤农药,在低空喷洒农药,每分钟可完成一亩地的作业。其喷洒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0倍。
[0003]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09159990u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降落用缓冲减震装置,该无人机降落用缓冲减震装置,通过固定转轴使得两个支撑架便于旋转,配合连接杆与两个固定杆接触,使得两个支撑架相互连接,而调节弹簧作用于滑块,使得连接杆与固定杆的位置保持稳定,从而使得两个支撑架之间旋转后对无人机本体进行减震,防止震动通过支撑架传递到无人机本体内,而弹力套作用于固定台和定位台之间,使得录像机主体受到的反弹力通过弹力套进行缓冲,避免录像机主体受到的反弹力传递到无人机本体上,从而达到了缓冲的作用;
[0004]
然而其装置还存在一定问题,其装置在使用时由于无人机底部采用支撑架和弹簧等结构,其结构材质往往为金属或坚硬材质,导致降落时的缓冲力减少幅度较少,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支撑架的破损,并且在无人机两侧无防护结构,导致无人机降落时如发生角度倾斜则无法对无人机两侧进行防护,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通过销轴对称铰有四个第一u形板,四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一u形板的相邻一侧,所述气囊的外侧壁包覆有海绵软垫,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相斥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相斥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弧形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相斥一侧和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
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底部。
[0010]
优选的,两个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无人飞行器。
[0011]
优选的,两个所述杆体的外侧壁均焊接有挡板,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挡块。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二弧形板。
[0013]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的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相斥一端均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壁。
[0014]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顶部均粘接有第二阻尼垫,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斥一侧均粘接有第一阻尼垫。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一、本装置使用时,通过单向阀向第一板体底部的气囊中补充气体,飞行器降落时,气囊和海绵软垫会为无人飞行器底部提供降落缓冲力,在气囊接触地面后内部气体减轻震动并利用转轮提供短暂的滑行距离,逐步减少横向侧倾的作用力;
[0018]
二、当无人飞行器降落倾斜角度较大时,会由两个第一弧形板对无人飞行器两侧进行防护,避免无人飞行器两侧直接碰触地面造成表面或螺旋桨破损,并由第一弹簧的作用力可增加第一弧形板碰触地面后提供缓冲。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中气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挡块;2、转轮;3、第一板体;4、海绵软垫;5、第一u形板;6、第一连接杆;7、第一弧形板;8、第一阻尼垫;9、第二u形板;10、第一弹簧;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弧形板;14、无人飞行器;15、单向阀;16、第二阻尼垫;17、第一壳体;18、第二连接板;19、杆体;20、第二壳体;21、管体;22、气囊;23、挡板;24、第二弹簧;25、滑槽;26、滑块;27、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实施例
[0026]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板体3,第一板体3的上表面连通有管体21,管体21的外侧壁安装有单向阀15,第一板体3的下表面通过销轴对称铰有四个第一u形板5,四个第一u形板5的内侧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2,第一板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囊22,气囊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于四个第一u形板5的相邻一侧,气囊22的外侧壁包覆有海绵软垫4,第一板体3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连接板11,两个第一连接板11的相斥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9,两个第二u形板9的相斥一端均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弧形板7,两个第一连接板11的相斥一侧和两个第一弧形板7的相邻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6,四个第一连接杆6的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
[0027]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板体3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20,两个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杆体19,杆体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底部;当无人飞行器14降落时,可通过杆体19和第二壳体20之间第二弹簧24的作用力,减少下落时的缓冲。
[0028]
进一步的:两个杆体19的另一端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板18,两个第二连接板18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无人飞行器14;本装置可通过第二连接板18固定在无人飞行器14的下表面,便于拆卸和安装。
[0029]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杆体19的外侧壁均焊接有挡板23,第一板体3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挡块1;挡板23可对杆体19在第二壳体20内部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挡块1可限制四个第一u形板5的转动角度。
[0030]
进一步的:第一板体3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壳体17,两个第一壳体17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5,两个滑槽25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6,两个滑块26的上表面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2,两个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二弧形板13;使用时,将第二弧形板13贴合在无人飞行器14的下表面,可在飞行或降落时对无人机底部进行贴合防护,并且第二连接杆12和滑块26滑动在滑槽25中,可通过滑动滑块26改变第二弧形板13的贴合位置。
[0031]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滑块26的相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7,两个第三弹簧27的相斥一端均固定连接于两个滑槽25的内侧壁;第三弹簧27可为滑块26提供复位功能,使其滑块26滑动后由第三弹簧27的作用力自动复位。
[0032]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弧形板13的顶部均粘接有第二阻尼垫16,两个第一弧形板7的相斥一侧均粘接有第一阻尼垫8;第二阻尼垫16和第一阻尼垫8可分别为第二弧形板13和第一弧形板7表面提供摩擦力和减震效果。
[0033]
综上所述,该一种用于植保喷洒无人机用缓冲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通过单向阀15向第一板体3底部的气囊22中补充气体,并将第二弧形板13贴合在无人飞行器14的下表面,可在飞行或降落时对无人机底部进行贴合防护,并且第二连接杆12和滑块26滑动在滑槽25中,可通过滑动滑块26改变第二弧形板13的贴合位置,其中第三弹簧27可为滑块26提供复位功能,使其滑块26滑动后由第三弹簧27的作用力自动复位,当无人飞行器14降落时,气囊22和海绵软垫4会为无人飞行器14底部提供降落缓冲力,在气囊22接触地面后内部气体减轻震动并利用转轮2提供短暂的滑行距离,逐步减少横向侧倾的作用力,当无人飞行器14降落倾斜角度较大时,会由两个第一弧形板7对
无人飞行器14两侧进行防护,避免无人飞行器14两侧直接碰触地面造成表面或螺旋桨破损,并由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可增加第一弧形板7碰触地面后提供缓冲,同时无人飞行器14降落时,可通过杆体19和第二壳体20之间第二弹簧24的作用力,额外减少下落时的缓冲,本装置中的挡板23可对杆体19在第二壳体20内部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挡块1可限制四个第一u形板5的转动角度。
[00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