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6381发布日期:2020-09-08 13:5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靶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



背景技术:

靶机是作为射击训练目标的飞行器,于军事演习或武器试射时模拟敌军,因为使用舵机模拟多种目标与飞行状态的靶机生产成本较高,所以损坏的靶机直接丢弃过于浪费,而且靶机的使用中一般只是部分机翼等零部件受到损坏,未受损的部位可以拆下更换,但是现有靶机的机翼连接过于复杂,拆装困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解更换部件的无人机靶机。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包括:机身、舵机、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所述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均与机身可拆卸连接;所述舵机至少有五个均收容在机身内,所述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机身的腹部两侧与机翼相配合的位置,机身的尾部两侧与水平尾翼相配合的位置,以及机身的尾部顶端与垂直尾翼相配合的位置,所述舵机的输出轴做弧线往复运动。

所述垂直尾翼固定安装在机身的尾部上方中间位置。

所述机翼固定安装在机身的腹部两侧,所述水平尾翼固定安装在机身的尾部两侧,所述机翼和水平尾翼均关于垂直尾翼对称。

所述机翼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副翼,所述副翼与舵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水平尾翼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升降舵,所述升降舵与舵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垂直尾翼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方向舵,所述方向舵与舵机可拆卸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为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通过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能够提高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通用性,解决了更换尾翼时还要考虑位移位置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一端中心线上的至少两根外插杆,所述机身内还固定安装有至少六根内接管,所述内接管的内径与外插杆的外径相配合,所述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通过外插杆与机身的内接管插接。通过外插杆和内接管的插接即可快速的将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安装在机身上,能够解决更换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时繁琐的定位问题,通过将外插杆固定安装在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中心线上还能够配合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进行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互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外插杆和内接管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材质。通过高强度重量轻的碳纤维材质能够解决增加外插杆和内接管带来的重量增加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还包括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分布在安装有外插杆的端面上,所述机身的腹部和尾部两侧,以及尾部的顶端均开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均通过螺钉与机身固定连接。通过螺钉连接能够解决外插杆从内接管中脱离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插杆和内接管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与使用碳纤维材质的实施例相比使用铝合金材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接管的侧面开有通孔,所述外插杆的侧面开有与内接管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直接使用螺钉使外插杆和内接管固定连接能够解决外插杆从内接管中脱离的问题,而且从外插杆和内接管的侧面螺接螺钉与在机身的侧面螺接螺钉相比能够进一步的对机翼进行定位。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转动连接的转轴,转轴的一端穿过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其中,所述转轴穿过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的一端的端面开有异形盲孔。

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的截面形状为与异形盲孔相配合的异形结构,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穿过机身与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异形盲孔插接。通过输出轴与转轴插接的方式使舵机的输出轴与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固定连接既能够解决舵机的动力传输的问题,又能够简化装配过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舵机的输出轴的截面形状为水滴状,所述水滴状的异形结构的一端围绕另一端的中心做弧线往复运动。通过将异形结构的截面形状设计为水滴状,能够在安装时快速的调整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角度,极大的简化了装配时的定位工序,而且水滴状的异形结构还能够传递转动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设计为与机身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能够在更换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时将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快速的拆装到机身上,提高了拆装的效率,通过将舵机固定安装在机身内,使舵机与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可拆卸连接能够解决现有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内电子元件过多,走线复杂的问题,提高了机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拆装的效率,提供了快速拆解更换机翼部件的无人机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身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舵机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插杆示意图。

图1至图7所示附图标记为:机身1、舵机2、机翼3、垂直尾翼4、水平尾翼5、输出轴21、转轴22、副翼31、方向舵41、升降舵51、外插杆6、内接管61。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在靶机的回收过程中发现现有靶机的生产成本过高,而靶机在使用过程中只是部分机翼等零件的损坏,通过更换机翼等损坏零件的方式可以使靶机继续使用从而达到降低使用成本低的问题,在靶机的回收维修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现有靶机的机翼与机身拆装工艺复杂,而且机翼等容易受损坏的零件内电子元件过多,导致机翼在装配完成后还要接线和调试电子元件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拆解更换部件的无人机靶机。

一种快速拆解无人机靶机包括:机身1、舵机2、机翼3、垂直尾翼4、水平尾翼5、副翼31、方向舵41、升降舵51、外插杆6、内接管61。

机身1的腹部和尾部两侧以及尾部的顶端开有至少两个通孔,通孔均位于开孔端的中心线上。

舵机2至少有五个,分别安装在机身1的腹部和尾部两侧,以及尾部的顶端,舵机2的输出轴21做弧线往复运动,其中,舵机2收容于机身1内,舵机2的输出轴21穿过机身1与外界相接。

机翼3用于产生靶机的升力共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腹部两侧,水平尾翼5用于稳定靶机飞行俯仰角度共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尾部两侧,垂直尾翼4用于提高靶机转向时的稳定性共有一个垂直安装在尾部的顶端,其中垂直尾翼4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尾部上方中间位置,机身1两侧的机翼3和水平尾翼5均关于垂直尾翼4对称。

机翼3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用于靶机横向操纵进行转向以及调整俯仰角度的副翼31,副翼31与舵机2可拆卸连接,通过舵机2带动副翼31转动。

水平尾翼5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用于稳定靶机俯仰角度的升降舵51,升降舵51与舵机2可拆卸连接,通过舵机2带动升降舵51转动。

垂直尾翼4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用于稳定靶机转向角度的方向舵41,方向舵41与舵机2可拆卸连接,通过舵机2带动方向舵41转动。

在装配时需注意先将至少五个舵机2固定安装在机身1内,使舵机2分别固定安装在机身1的腹部两侧与机翼3相配合的位置,机身1的尾部两侧与水平尾翼5相配合的位置,以及机身1的尾部顶端与垂直尾翼4相配合的位置,然后再将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与机身1上的通孔可拆卸连接,并且使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上的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与舵机2的输出轴21可拆卸连接,使舵机2带动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转动。

工作原理:当一侧的机翼3受到损伤时由于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与机身1以及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与舵机2的输出轴21均为可拆卸连接,所以可以快速的将受损的机翼3拆下后将完好的机翼3装上。

当靶机受损面积过大时,可以快速的将完好的部分拆下作为备用零件更换到需要维护的靶机上。

而且将成本高昂的舵机2固定安装在机身1内能够解决现有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内电子元件过多,走线复杂的问题,避免了拆装过程中接线和调试时间长的问题,还能够减少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受伤时成本高昂的舵机2受伤的几率。

因为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的作用是稳定靶机的飞行角度,并不需要特定的角度产生升力,因此将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为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通过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能够提高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的通用性,解决了更换尾翼时还要考虑位移位置的问题。

现有靶机的装配工艺过于复杂的原因在于为减轻靶机的重量仅适用螺钉和销钉进行紧固定位,若干不同规格的螺钉和销钉位置不同使工作人员仅寻找螺钉和销钉孔位就要消耗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的一端中心线上固定连接有两根外插杆6,机身1的通孔内还固定安装有六根内接管61,使外插杆6的尺寸小于内接管61的尺寸,并使外插杆6与内接管61间隙配合减少装配时的体力劳动,装配时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通过外插杆6与机身1的内接管61插接就能够实现定位,装配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将两根外插杆6固定安装中心线上还能够配合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的可互换的对称翼型结构进行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的互换,避免两根外插杆6固定位置不同而导致无法装配的问题,为了避免装配时机翼3装反的问题,所以将两根安装在同一端面的外插杆6设计为一大一小的结构,这样装配时即使出现失误也能够避免机翼3装反的问题,其中,外插杆6的结构如图7所示,固定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的一端,固定座的一端延伸有外插杆6穿过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与内接管61插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增加了外插杆6和内接管61会增加靶机的重量使靶机能耗增加,为了降低重量同时保证外插杆6和内接管61的强度所以外插杆6和内接管61的材质均为碳纤维材质。

因为仅使用外插杆6与内接管61插接的方式容易出现外插杆6从内接管61中脱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还包括两个螺纹孔,螺纹孔分布在安装有外插杆6的端面上,机身1的腹部和尾部两侧,以及尾部的顶端均开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通孔,机翼3、垂直尾翼4和水平尾翼5均通过螺钉与机身1固定连接,并且为了避免螺钉种类过多而导致装配复杂的问题,所以螺钉孔的尺寸相同使螺钉可以互换,装配时将外插杆6与内接管61插接后再从机身1内部使用螺钉连接能够解决外插杆6从内接管61中脱离的问题。

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碳纤维材质成本过高,所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铝合金材质作为外插杆6和内接管61的材质。

因为铝合金材质为金属材质能够直接使用螺钉连接使外插杆6和内接管61固定连接能够解决外插杆6从内接管61中脱离的问题,从外插杆6和内接管61的侧面螺接螺钉与在机身1的侧面螺接螺钉相比能够进一步的对机翼3进行定位,所以内接管61的侧面开有通孔,外插杆6的侧面开有与内接管61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装配过程和生产成本所以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机翼3、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转动连接的转轴22,转轴22的一端穿过机翼3、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其中,转轴22穿过机翼3、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4的一端的端面开有异形盲孔,使用伺服电机作为舵机2,舵机2的输出轴21的截面形状为与异形盲孔相配合的异形结构,舵机2的输出轴21穿过机身1与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的异形盲孔插接,输出轴21与转轴22插接的方式使舵机2的输出轴21与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固定连接既能够解决舵机2的动力传输的问题,又能够简化装配过程,而且伺服电机作为舵机2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装配过程。

为了安装时快速的调整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的角度,使副翼31、升降舵51和方向舵41的角度与舵机2相配合所以使舵机2的输出轴21的截面形状为水滴状,水滴状的异形结构的一端围绕另一端的中心做弧线往复运动,装配时一端大另一端小的水滴状异形结构如同指针一样指示伺服电机目前的角度方向,不必在装配完成后反复的调试伺服电机的旋转角度。

其中,在图2、图4和图5中使用同一图形表示机翼3、垂直尾翼4、水平尾翼5、副翼31、方向舵41和升降舵51是为了清楚简要的表示改进后装配的原理相同,而不是对机翼3、垂直尾翼4、水平尾翼5、副翼31、方向舵41和升降舵51的形状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