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9667发布日期:2021-03-09 20:3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2.20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套能够接收电磁波的设备和第一部雷达系统研制成功,多座高塔及之间挂列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是这套雷达最显著的特征。二战期间,英国空军布设的地基雷达链在应对德军空袭中,为己方拦截机提供重要导引信息;1937年,英国首次开发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试验机,并将其装上飞机,进行空中拦截,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雷达测量从空—空截机逐步转向了空—海预警探测及舰船反潜等领域。预警探测及海上移动目标测量及反潜等都需要稳定可靠的测量数据。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移动目标信息数据一直是陆空海预警探测应用最为关注的问题。
3.飞艇由于具备承载能力强,升空高度可调,航时长,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对放飞场地和配套设施限制要求低等特点,被应用于对地观测、电子干扰、应急通信、遥感遥测、航空物探、森林防火、区域监控等领域。现有艇载雷达测量系统的布局结构多为上、下布局结构形式,采用上部或者下部挂载方式,其中:
4.上部挂载方式指的是测量设备搭载安装在飞艇囊体顶部的结构形式。探测载荷挂载在飞艇顶部,这种吊挂方式的探测方向朝上,探测范围和探测距离相对受限。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775677y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雷达位于飞艇上部或下部的飞艇式雷达。
5.下部挂载方式指的是测量设备直接吊挂在飞艇下方,位于吊舱前、后及内部位置处,或直接挂载于飞艇的下方。探测载荷挂载在飞艇吊舱位置前后或吊舱内部,这种挂载方式需要增加稳定平台的总体重量,带来设计承载加大。探测载荷挂载在飞艇下方,不位于吊舱内,这种吊挂方式受气流影响大,稳定性差,容易引起飞艇起降不便。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05740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挂接在飞艇下方的飞艇装置。
6.此外,探测载荷安装在飞艇下方,探测方向朝下,探测范围和探测距离受限,尤其对移动目标的探测范围和距离更加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探测载荷布局方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包括飞艇囊体、设于飞艇囊体尾部的尾翼和设于所述飞艇囊体底部的吊舱,所述飞艇囊体的一侧或两侧设有探测载荷。
9.由此,探测载荷安装在飞艇侧面,对空中移动目标进行跟踪探测,具有铺设面积大的特点、目标跟踪能力强,可显著提高雷达探测距离,提高艇载探测设备测量范围和环境适应性。侧面安装探测载荷,飞艇起降灵活,便于维护。
10.具体地,所述飞艇囊体的两侧均设有探测载荷,位于飞艇囊体两侧的探测载荷相对于飞艇囊体呈对称分布。飞艇囊体两侧搭载探测载荷,在保持重量平衡的同时,可对飞艇
囊体两侧的目标同时进行探测。
11.具体地,所述飞艇囊体的一侧设有探测载荷,飞艇囊体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探测载荷对称设置的配重装置。当只需要对飞艇囊体一侧进行探测时,则只在飞艇囊体一侧设置探测载荷,为克服飞艇单侧重量不均,在飞艇囊体的另一侧加装相应的配重装置,使得飞艇囊体两侧重量保持平衡。
12.为了减小了飞艇囊体两侧气动不稳,所述配重装置的外侧设有外形与探测载荷外形相同的气动整流装置。利用气动整流装置包于配重装置的外侧,使得飞艇囊体两侧气动平衡。
13.具体地,所述气动整流装置包括蒙皮支架和蒙皮,所述蒙皮支架连接于飞艇囊体的侧面,蒙皮支架的表面覆盖有一层与所述飞艇囊体表面连接的蒙皮。通过蒙皮支架将蒙皮支撑为与探测载荷同样的外形。
14.具体地,所述飞艇囊体的侧面设有安装架,探测载荷通过安装架与飞艇囊体连接。
15.具体地,所述尾翼为“x”型尾翼或“十”型尾翼。
16.具体地,所述飞艇囊体为单椭球体、双椭球体或多艇囊组合外形。
17.具体地,所述探测载荷为具有多种不同功能雷达设备。
18.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将探测载荷安装在飞艇侧面对空中移动目标进行跟踪探测。具有铺设面积大的特点、目标跟踪能力强,可显著提高雷达探测距离,提高艇载探测设备测量范围和环境适应性。侧面安装探测载荷,飞艇起降灵活,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探测载荷测量区域示意图。
24.图中:1-飞艇囊体,2-尾翼,3-吊舱,4-探测载荷,5-配重装置,6-气动整流装置,61-蒙皮支架,62-蒙皮,7-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
27.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飞艇探测载荷布局结构主要由飞艇囊体1、尾翼2、吊舱3、探测载荷4、配重装置5、气动整流装置6、蒙皮支架61、蒙皮62、安装架7组成,其中:
28.参见图1-2,飞艇囊体1为软式囊体;尾翼2安装于飞艇囊体的尾部,为“x”型或“十”型尾翼;吊舱3安装于飞艇囊体1的底部,为飞艇的一般吊舱结构;探测载荷4为测量设备,通过安装架7与飞艇囊体1组合安装,安装架7采用轻质高强度结构。探测载荷4安装在飞囊体1两侧,呈对称安装结构。飞艇囊体1两侧搭载探测载荷4,只需将探测载荷4安装模块固定安装在飞艇囊体1两侧即可,该实施方式具有模块化快速拼装的特点,可根据探测目标要求开
展飞艇布局设计和模块化组合拼装结构的实现,装拆便捷,实现性强。
29.参照图1-2,该实施方式中,探测载荷4与飞艇囊体1的连接通过安装架7实现,安装架7包括刚性连接和软连接两种方式,安装架7与飞艇囊体1接触部分采用弧形结构,为保证安装架7与飞艇囊体1的贴合度,弧度与连接部位囊体弧度保持一致;实现安装架7与飞艇囊体1保持一定安装距离,充分考虑载荷工作散热特性;安装架7与主囊体连接采用“捆绑帘布+骨架”方式。该实施方式既能保证安装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又能实现安装架7减重;连接部位在飞艇囊体1最大直径处,且与飞艇囊体1保持一定安装距离,能有效保护飞艇囊体1。
30.参见图5,飞艇两侧搭载的探测载荷4对空中的被探测目标a、被探测目标b进行移动跟踪探测,探测面积大、目标跟踪能力强,显著提高艇载探测设备测量范围和环境适应性。
31.实施例2
32.参见图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飞艇囊体1单侧搭载探测载荷4,为了克服飞艇单侧重量不均,气动外形不对称等带来的飞艇重量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在飞艇囊体1另一侧安装用于重量配平的配重装置5及用于气动整流补偿的气动整流装置6。可实现飞艇两侧载荷重量和气动外形的对称和一致性,该实施方式能最大限度消除单侧挂载载荷带来的气流影响大,稳定性差、操作性不优等缺点,对称安装,充分利用艇体对称特性,使得整个系统的气动性能影响更小,测量稳定性更好。一方面可以保持飞艇平台两侧重量分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该装置可消除飞艇单侧挂载带来的气动不稳、操作不良等特性,
33.参见图3-4,气动整流装置6由蒙皮支架61、蒙皮62组成,将蒙皮62通过分段式的蒙皮支架61连接并固定在飞艇囊体1侧面,在蒙皮支架61内部设置飞艇囊体1两侧配平的配重装置5,能显著提高艇体挂载测量气动稳定性。该气动整流及配重装置安装组件轻便,安装平稳,拆装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