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0711发布日期:2021-10-19 22:0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2.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在复杂地貌操作时,需要展开无人机进行航拍控制飞行的树林穿梭勘探调控,从而让无人机的航测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到芯片内,方便后期芯片端位反馈承载架,形成无人机架设的同时工作人员数据输送操作。
3.目前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一般会用到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
4.但是现有的承载装置还存在着无法固定调节,缓冲效果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5.因此,发明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承载装置存在着无法固定调节,缓冲效果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包括缓冲泡沫块,活动板,活动管一,左支杆,左调节螺栓,左支座,左安装孔,活动管二,右支杆,右调节螺栓,右支座,右安装孔,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和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所述的缓冲泡沫块螺栓连接在活动板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活动板横向螺栓连接在活动管一和活动管二之间的内侧;所述的活动管一套接在左支杆的外壁,并通过左调节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左支杆上端螺纹连接在左支座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左支座内部四角部位均开设有左安装孔;所述的活动管二套接在右支杆的外壁,并通过右调节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右支杆上端螺纹连接在右支座下端中间部位;所述的右支座内部四角部位均开设有右安装孔;所述的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和活动板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连接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的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连接左支杆和右支杆;所述的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包括防护垫,活动夹板,夹杆,固定套管,紧固螺钉和立柱,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活动夹板内表面;所述的活动夹板纵向上部螺栓连接在夹杆的内端;所述的夹杆插接在固定套管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钉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固定套管螺纹连接在立柱的上端。
7.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包括光电转换板,防护板体,警示灯排,衔接管,连杆和方头螺栓,所述的光电转换板横向螺栓连接在防护板体的上表面中间部位;所述的防护板体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有警示灯排;所述的防护板体横向螺栓连接在衔接管之间的内侧;所述的衔接管套接在连杆的外壁,并通过方头螺栓紧固连接设置。
8.优选的,所述的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包括支撑管,开口环,缓冲弹簧,缓冲管,挡帽,落地支撑架和落地座,所述的支撑管上部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套接有开口环;所述
的支撑管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的支撑管纵向下部插接在缓冲管的内部;所述的支撑管下端螺纹连接有挡帽;所述的落地支撑架均一端螺栓连接落地座上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均螺栓连接在缓冲管左右两侧。
9.优选的,所述的立柱纵向螺栓连接在活动板的上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缓冲泡沫块左右两端。
10.优选的,所述的连杆均纵向上端螺栓连接在左支座下部右侧以及右支座下部左侧。
11.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管均纵向上部螺纹连接在左支杆下端外壁以及右支杆下端外壁。
12.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弹簧设置在开口环和缓冲管之间,所述的缓冲弹簧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
13.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垫采用橡胶垫。
14.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夹板采用两个铝合金板。
15.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体采用瓦楞状不锈钢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垫,活动夹板,夹杆,固定套管,紧固螺钉和立柱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夹持不同的雷达模块,保证固定稳定性。
18.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电转换板,防护板体,警示灯排,衔接管,连杆和方头螺栓的设置,有利于防护提示,保证防护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管,开口环,缓冲弹簧,缓冲管,挡帽,落地支撑架和落地座的设置,有利于落地支撑缓冲,避免损伤。
20.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支座,左安装孔,右支座和右安装孔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安装,保证安装稳定性。
2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泡沫块和活动板的设置,有利于缓冲保护雷达模块,保证安装稳定性。
2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活动管一,左支杆,左调节螺栓,活动管二,右支杆和右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高度调节,保证支撑稳定性。
2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垫的设置,有利于防护,保证夹装稳定性。
24.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衔接管,连杆和方头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保证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
30.1、缓冲泡沫块;2、活动板;3、活动管一;4、左支杆;5、左调节螺栓;6、左支座;7、左安装孔;8、活动管二;9、右支杆;10、右调节螺栓;11、右支座;12、右安装孔;13、可调节雷达
模块夹板结构;131、防护垫;132、活动夹板;133、夹杆;134、固定套管;135、紧固螺钉;136、立柱;14、可调节防护板结构;141、光电转换板;142、防护板体;143、警示灯排;144、衔接管;145、连杆;146、方头螺栓;15、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151、支撑管;152、开口环;153、缓冲弹簧;154、缓冲管;155、挡帽;156、落地支撑架;157、落地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 所示,一种稳定效果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用航测无人机承载装置,包括缓冲泡沫块1,活动板2,活动管一3,左支杆4,左调节螺栓5,左支座6,左安装孔7,活动管二8,右支杆9,右调节螺栓10,右支座11,右安装孔12,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13,可调节防护板结构14和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15,所述的缓冲泡沫块1螺栓连接在活动板2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活动板2横向螺栓连接在活动管一 3和活动管二8之间的内侧;所述的活动管一3套接在左支杆4的外壁,并通过左调节螺栓5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左支杆4上端螺纹连接在左支座6下部中间部位;所述的左支座6内部四角部位均开设有左安装孔7;所述的活动管二8套接在右支杆9的外壁,并通过右调节螺栓10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右支杆9上端螺纹连接在右支座11 下端中间部位;所述的右支座11内部四角部位均开设有右安装孔12;所述的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13和活动板2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14连接左支座6和右支座11;所述的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15连接左支杆4和右支杆9;所述的可调节雷达模块夹板结构 13包括防护垫131,活动夹板132,夹杆133,固定套管134,紧固螺钉135和立柱136,所述的防护垫131胶接在活动夹板132内表面;所述的活动夹板132纵向上部螺栓连接在夹杆133的内端;所述的夹杆133插接在固定套管134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螺钉135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固定套管134螺纹连接在立柱136的上端,将雷达模块通过缓冲泡沫块1置于活动板2上部,放松紧固螺钉135,移动调节夹杆133在固定套管134内部的位置,使得活动夹板132通过防护垫 131夹紧雷达模块,再锁紧紧固螺钉135,即可进行稳定工作。
32.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调节防护板结构14 包括光电转换板141,防护板体142,警示灯排143,衔接管144,连杆145和方头螺栓146,所述的光电转换板141横向螺栓连接在防护板体142的上表面中间部位;所述的防护板体142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螺钉连接有警示灯排143;所述的防护板体142横向螺栓连接在衔接管144之间的内侧;所述的衔接管144套接在连杆145的外壁,并通过方头螺栓146紧固连接设置,根据防护需求,放松方头螺栓146,移动调节衔接管144在连杆145外壁位置,确定位置后,锁紧方头螺栓146,通过防护板体142保证防护效果,通过光电转换板141为警示灯排143供电,可保证警示效果。
33.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落地缓冲防伤座结构15包括支撑管151,开口环152,缓冲弹簧153,缓冲管154,挡帽 155,落地支撑架156和落地座157,所述的支撑管151上部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套接有开口环152;所述的支撑管151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153;所述的支撑管151纵向下部插接在缓冲管154的内部;所述的支撑管151下端螺纹连接有挡帽155;所述的落地支撑架156 均一端螺栓连接落地座157上部左右两侧,另一端均螺栓连接在缓冲管154左右两侧,当无人机落地时,可通过落地座157接触地面,同时经过缓冲管154在支撑管151外壁移动,即可通过缓冲弹簧153进行缓冲防护,避免损伤,通过开口
环152保证限位效果。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立柱136纵向螺栓连接在活动板 2的上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缓冲泡沫块1左右两端。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杆145均纵向上端螺栓连接在左支座6下部右侧以及右支座11下部左侧。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管151均纵向上部螺纹连接在左支杆4下端外壁以及右支杆9下端外壁。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弹簧153设置在开口环152 和缓冲管154之间,所述的缓冲弹簧153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弹簧。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垫131采用橡胶垫。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夹板132采用两个铝合金板。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板体142采用瓦楞状不锈钢板。
4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光电转换板141和警示灯排143 导线连接设置。
4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光电转换板141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警示灯排143采用黄蓝相间的led灯排。
43.工作原理
44.本实用新型中,将雷达模块通过缓冲泡沫块1置于活动板2上部,放松紧固螺钉135,移动调节夹杆133在固定套管134内部的位置,使得活动夹板132通过防护垫131夹紧雷达模块,再锁紧紧固螺钉 135,即可进行稳定工作,根据防护需求,放松方头螺栓146,移动调节衔接管144在连杆145外壁位置,确定位置后,锁紧方头螺栓 146,通过防护板体142保证防护效果,通过光电转换板141为警示灯排143供电,可保证警示效果,当无人机落地时,可通过落地座 157接触地面,同时经过缓冲管154在支撑管151外壁移动,即可通过缓冲弹簧153进行缓冲防护,避免损伤,通过开口环152保证限位效果。
45.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