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9220发布日期:2022-02-08 10:0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罩。


背景技术:

2.飞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飞机尾吊式发动机未安装前吊挂结构区域存在以下缺陷:
3.1.由于飞机发动机体积较大,飞机组装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在飞机发动机吊挂已安装而发动机未安装前,会有铝屑及灰尘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处进入机体内部并堆积,这些铝屑及灰尘清理极为不便,若清理不到位,将难以保证飞机正常、安全工作;
4.2.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处的连接结构十分锐利,尖角过多,当操作人员在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附近进行操作,意外发生摔倒时,容易发生人员受伤;
5.3.在飞机发动机未安装时,操作人员的相关操作工具和安装零件可能会从上方掉落,直接撞击在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处,从而让其发生损坏;
6.针对上述缺陷,对吊挂结构进行保护的传统方法是利用牛皮纸、pvc塑料布或者珍珠棉对吊挂结构表面进行包裹防护,这些方法除了会造成多余物掉入风险外,保护材料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外形贴合也不够牢固,且包裹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罩,能方便且牢固的包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
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防护罩,用于罩设于飞机的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上,所述防护罩包括首罩、尾罩和至少一个中段罩,所述首罩、所述中段罩和所述尾罩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具有安装口的安装防护腔,所述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能通过所述安装口置于所述安装防护腔内;
10.所述首罩和所述尾罩之间连接有收紧结构,所述收紧结构能使所述首罩、所述中段罩和所述尾罩包裹于所述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上。
11.作为优选地,所述首罩包括第一罩面、第二罩面和第三罩面,所述第一罩面、所述第二罩面和所述第三罩面围合形成具有第一前敞口和第一右敞口的第一防护腔。
12.作为优选地,所述中段罩包括上段罩,所述上段罩包括第四罩面、第五罩面和第六罩面,所述第四罩面、所述第五罩面和所述第六罩面围合形成具有第二前敞口、第一左敞口和第二右敞口的第二防护腔,所述第一左敞口与所述第一右敞口连通,所述第一防护腔和所述第二防护腔连通,所述第一前敞口和所述第二前敞口连通。
13.作为优选地,所述中段罩包括下段罩,所述下段罩包括第七罩面、第八罩面和第九罩面,所述第七罩面、所述第八罩面和所述第九罩面围合形成具有第三前敞口、第二左敞口和第三右敞口的第三防护腔,所述第二左敞口与所述第二右敞口连通,所述第二防护腔和
所述第三防护腔连通,所述第二前敞口和所述第三前敞口连通。
14.作为优选地,所述尾罩包括第十罩面、第十一罩面和第十二罩面,所述第十罩面、所述第十一罩面和所述第十二罩面围合形成具有第四前敞口和第三左敞口的第四防护腔,所述第三左敞口与所述第三右敞口连通,所述第三防护腔和所述第四防护腔连通,所述第三前敞口和所述第四前敞口连通。
1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右敞口边缘与所述第一左敞口边缘、所述第二右敞口边缘和所述第二左敞口边缘以及所述第三右敞口边缘与所述第三左敞口边缘均通过魔术贴连接。
16.作为优选地,所述收紧结构包括:
17.第一弹性条,所述第一弹性条一端与所述第一罩面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罩面固接;
18.第二弹性条,所述第二弹性条一端与所述第三罩面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罩面固接。
1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罩面、所述第四罩面、所述第七罩面和所述第十罩面上均设置有缓冲层。
20.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右敞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左敞口的开口面积,所述上段罩上可拆卸设置封口罩面,所述封口罩面能遮挡所述第二右敞口大于所述第二左敞口的开口部分。
21.作为优选地,所述下段罩上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设有第五防护腔,所述第五防护腔与所述第三防护腔连通。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罩,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能通过安装口收容于安装防护腔内,通过首罩、中段罩和尾罩包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防止异物进入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内部,保证飞机正常的安全工作,能有效保护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收紧结构能使首罩和尾罩之间收紧,进而使整个防护罩紧密且牢固的贴合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表面。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首罩;11、第一罩面;12、第二罩面;13、第三罩面;14、第一前敞口;15、第一右敞口;
27.2、上段罩;21、第四罩面;22、第五罩面;23、第六罩面;24、封口罩面;25、第二前敞口;26、第一左敞口;27、第二右敞口;
28.3、下段罩;31、第七罩面;32、第八罩面;33、第九罩面;34、第三前敞口;35、第二左敞口;36、第三右敞口;37、防护套;
29.4、尾罩;41、第十罩面;42、第十一罩面;43、第十二罩面;44、第四前敞口;45、第三左敞口;
30.5、收紧结构;51、第一弹性条;52、第二弹性条;
31.6、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1、板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接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罩,能罩设于飞机的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上,参照图1至图2所示,该防护罩包括首罩1、尾罩4和至少一个中段罩,首罩1、中段罩和尾罩4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具有安装口的安装防护腔,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能通过安装口置于安装防护腔内;首罩1和尾罩4之间连接有收紧结构5,收紧结构5能使首罩1、中段罩和尾罩4包裹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上。
37.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能通过安装口收容于安装防护腔内,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能通过安装口收容于安装防护腔内,通过首罩1、中段罩和尾罩4包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防止异物进入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内部,保证飞机飞行过程的安全性,并能有效保护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收紧结构5能使首罩1和尾罩4之间收紧,进而使整个防护罩紧密且牢固的贴合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表面。该防护罩能保证飞机正常的安全工作,与传统防护方式相比,该防护罩外形更加贴合美观,且提高了整个防护罩的装拆效率。
38.进一步地,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较大,需要逐步完成装配,该防护罩可满足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正在装配的局部区域敞开且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其余部分仍被包裹的要求,能更好的保护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具体地,首罩1、中段罩或尾罩4对应的其中一部分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需要装配时,只需取下其中需要装配部分的防护罩,其他防护罩继续包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
39.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首罩1包括第一罩面11、第二罩面12和第三罩面13,第一罩面11、第二罩面12和第三罩面13围合形成具有第一前敞口14和第一右敞口15的
第一防护腔。
40.进一步地,针对arj21机型进行设计,中段罩包括上段罩2,上段罩2包括第四罩面21、第五罩面22和第六罩面23,第四罩面21、第五罩面22和第六罩面23围合形成具有第二前敞口25、第一左敞口26和第二右敞口27的第二防护腔,第一左敞口26与第一右敞口15连通,第一防护腔和第二防护腔连通,第一前敞口14和第二前敞口2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右敞口15边缘与第一左敞口26边缘通过魔术贴连接以接通第一右敞口15与第一左敞口26,能使首罩1和上段罩2之间的连接牢固稳定。进一步地,第一右敞口15边缘与第一左敞口26边缘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在此不做详细叙述。进一步地,收紧结构5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能使首罩1和上段罩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41.进一步地,中段罩包括下段罩3,下段罩3包括第七罩面31、第八罩面32和第九罩面33,第七罩面31、第八罩面32和第九罩面33围合形成具有第三前敞口34、第二左敞口35和第三右敞口36的第三防护腔,第二左敞口35与第二右敞口27连通,第二防护腔和第三防护腔连通,第二前敞口25和第三前敞口3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右敞口27边缘与第二左敞口35边缘通过魔术贴连接以接通第二右敞口27和第二左敞口35,能使上段罩2和下段罩3之间的连接牢固稳定。进一步地,第二右敞口27边缘和第二左敞口35边缘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在此不做详细叙述。进一步地,收紧结构5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能使上段罩2和下段罩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42.进一步地,尾罩4包括第十罩面41、第十一罩面42和第十二罩面43,第十罩面41、第十一罩面42和第十二罩面43围合形成具有第四前敞口44和第三左敞口45的第四防护腔,第三左敞口45与第三右敞口36连通,第三防护腔和第四防护腔连通,第三前敞口34和第四前敞口4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右敞口36边缘与第三左敞口45边缘均通过魔术贴连接以接通第三右敞口36边缘与第三左敞口45边缘,能使下段罩3和尾罩4之间的连接牢固稳定。进一步地,第三右敞口36边缘与第三左敞口45边缘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在此不做详细叙述。进一步地,收紧结构5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能使下段罩3和尾罩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
43.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左敞口26与第一右敞口15的连通、第二左敞口35与第二右敞口27的连通以及第三左敞口45与第三右敞口36的连通,以使第一防护腔、第二防护腔、第三防护腔和第四防护腔依次连通形成安装防护腔,且使第一前敞口14、第二前敞口25、第三前敞口34和第四前敞口44依次连通形成安装口。
44.进一步地,首罩1、上段罩2、下段罩3和尾罩4均由质量轻、耐冲击、柔韧性好和价格便宜的高分子材质制成,使防护罩可以重复使用,由于高分子材质耐冲击的特点能很好的保护尾吊式发动机结构6,由于高分子材质质量轻和柔韧性好的特点方便防护罩的安装。进一步地,首罩1、上段罩2、下段罩3和尾罩4也可以由其他材质制成,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45.于本实施例中,收紧结构5设置于第一右敞口15和第三左敞口45之间。进一步地,收紧结构5包括第一弹性条51和第二弹性条52,第一弹性条51一端与第一罩面11固接,另一端与第十罩面41固接,第二弹性条52一端与第三罩面13固接,另一端与第十二罩面43固接。具体地,第一弹性条51和第二弹性条52通过铆钉分别与首罩1和尾罩4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连接,在此不做详细叙述。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条51和第二弹性条52由皮筋制成,也可以由其他材质制成,在此不做详细叙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条51和第二
弹性条52使首罩1和尾罩4之间弹性收紧,进而使首罩1、上段罩2、下段罩3和尾罩4包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使该防护罩能更方便的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进行配合安装,提高安装的效率,且能使首罩1、上段罩2、下段罩3和尾罩4紧密且牢固的贴合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表面。进一步地,还能使上段罩2和下段罩3这两部分防护结构更好地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进行配合安装。
46.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下段罩3上设有防护套37,防护套37设有第五防护腔,第五防护腔与第三防护腔连通。具体地,防护套37设有两个,且分别可拆卸设置于第七罩面31和第九罩面33上。进一步地,防护套37通过魔术贴分别与第七罩面31和第九罩面3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套37能套设于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两侧的板型结构61处,提高整个防护罩的防护性能和贴合紧密性,且能防止板型结构61的尖锐处伤到操作人员。
47.进一步地,整个防护结构上表面设置有缓冲层。具体地,第一罩面11、第四罩面21、第七罩面31和第十罩面41上均设置有缓冲层。优选地,缓冲层均由弹性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能够有效缓冲碰撞外力,保护防护罩,且能防止操作人员摔倒碰撞防护罩而受伤,也能避免相关操作工具和安装零件掉落砸坏防护罩。
48.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二右敞口27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左敞口35的开口面积,上段罩2上可拆卸设置封口罩面24,封口罩面24能遮挡第二右敞口27大于第二左敞口35的开口部分。具体地,封口罩面24通过魔术贴与上段罩2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上段罩2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详细叙述。在本实施例中,封口罩面24的设置,使操作人员能够在不拆下防护罩的前提下,对尾吊式发动机吊挂结构6内零件进行装配拆卸等操作。
49.参照图1所示,该防护罩的使用方法:
50.s01:将首罩1的第一前敞口14对准吊挂结构的最左侧结构,并沿吊挂结构左侧端部套进;
51.s02:将尾罩4的第四前敞口44对准吊挂结构的最右侧结构,拉扯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以使尾罩4沿吊挂结构最右侧端部完成安装;
52.s03:依次装入上段罩2和下段罩3,并依次将第一右敞口15和第一左敞口26处的魔术贴、第二右敞口27和第二左敞口35处的魔术贴以及第三右敞口36和第三左敞口45处的魔术贴贴合,完成安装。
5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