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

文档序号:31045767发布日期:2022-08-06 05:2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

1.本发明属于拍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而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用到拍摄装置。
3.原有的拍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通常装置都为固定在拍摄电进行拍摄,导致拍摄存在较大局限性,所以需要利用无人机配合拍摄以提高装置的拍摄效率和效果,2、装置在拍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鸟类的追逐和影响,导致不能正常进行拍摄,影响拍摄进度,3、装置在降落时容易因自身重量而导致装置受到冲击力,若冲击力过大则会导致装置内部电子元件损坏,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4、装置在电量不足时需要进行充电后才能继续使用,然而若拍摄区域较多需要多次对装置进行充电,导致拍摄工作时长增加,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两侧安装有安装骨架,所述安装骨架外侧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顶部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装置主体前端设置有扬声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安装有旋转固定座,所述旋转固定座内部安装有摄像机,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还设置有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尾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安装骨架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安装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底部安装有起落架,所述装置本体内载一姿态控制器和一三维姿态传感器,三维姿态传感器用于进行位置及姿态的定位,提供位置及姿态反馈,姿态控制器采用闭环控制策略,在姿态稳定可控基础上,地面站位置控制器以姿态为虚拟输入量对拍摄位置进行控制,其控制指令通过无线串口发给姿态控制器。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外侧的四角位置,且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螺旋桨高速旋转并带动所述装置主体飞行。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内载区域面积换算算法,用于根据当前所在的拍摄位置坐标、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覆盖范围实现当前所采集到的区域面积的换算,并将换算结果标记在对应的区域面积图像上。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前
端,所述摄像机通过所述旋转固定座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固定,且所述装置主体利用所述旋转固定座旋转调整所述摄像机的角度并将底部的规划区域进行拍摄记录。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马达、所述扬声器、所述旋转固定座和所述摄像机都与所述装置主体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池舱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并为所述装置主体供电。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舱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尾端,所述电池舱通过利用所述密封盖将其内部密封,且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拆卸所述密封盖打开所述电池舱内部并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对其进行更换使用。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起落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底部左右两侧,所述起落架通过所述缓冲器和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安装骨架底部连接固定,且所述装置主体利用所述起落架为其提供支撑的同时还利用所述缓冲器降低所述装置主体在降落时收到的冲击力。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利用驱动马达和螺旋将带动装置主体飞行并配合旋转固定座调节摄像机的角度使其对规划区域进行拍摄记录的设计能有效提高装置的拍摄范围,保证了装置的拍摄效果和工作效率,利用扬声器能在装置使用过程中将操作人员录入的语音向周围进行播放,方便了对追逐装置的鸟类进行驱赶的同时还能配合进行其它通知类工作,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利用电池舱能在电量不足时及时更换蓄电池的设计省去了装置的充电环节,方便了装置在多区域使用时的有效续航,保证了装置在工作时的连贯性,利用缓冲器和起落架能有效降低装置主体在降落时受到的冲击力,避免装置内部的元件因外部冲击而损坏,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安装骨架;3、驱动马达;4、螺旋桨;5、扬声器;6、旋转固定座;7、摄像机;8、电池舱;9、密封盖;10、连接座;11、缓冲器;12、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5.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两侧安装有安装骨架2,安装骨架2外侧安装有驱动马达3,驱动马达3顶部安装有螺旋桨4,装置主体1前端设置有扬声器5,装置主体1底部安装有旋转固定座6,旋转固定座6内部安装有摄像机7,装置主体1底部还设置有电池舱8,电池舱8尾部设置有密封盖9,安装骨架2底部设置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内部安装有缓冲器11,缓冲器11底部安装有起落架12,在使用时,利用驱动马达3和螺旋桨4能带动装置主体1飞行并配合旋转固定座6对摄像机7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对底部的规划区域进行拍摄记录,保证了拍摄效果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利用扬声器5能将使用者录入的语音数据向周围进行播放,能有效对追逐装置的鸟类进行驱赶的同时还保证了装置在其它通知类工作中的应用,利用电池舱8内设置有可更换蓄电池的设计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续航能力,省去了装置的充电时间,保证了装置连续工作的效率,利用缓冲器11和起落架12能有效降低装置主体1在降落时收到的冲击力,防止装置内部元件因外部冲击力而损坏,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装置本体1内载一姿态控制器和一三维姿态传感器,三维姿态传感器用于进行位置及姿态的定位,提供位置及姿态反馈,姿态控制器采用闭环控制策略,在姿态稳定可控基础上,地面站位置控制器以姿态为虚拟输入量对拍摄位置进行控制,其控制指令通过无线串口发给姿态控制器,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螺旋桨4设置在装置主体1外侧的四角位置,且装置主体1通过控制驱动马达3驱动螺旋桨4高速旋转并带动装置主体1飞行,保证了装置的飞行能力。
16.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利用扬声器5将操控者录入的语音数据向周围播放,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17.具体的,所述装置主体1内载区域面积换算算法,用于根据当前所在的拍摄位置坐标、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覆盖范围实现当前所采集到的区域面积的换算,并将换算结果标记在对应的区域面积图像上。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覆盖范围是可以调整的,但是所有的调整都是直接按照图像采集覆盖范围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方便后续的区域面积计算,不同的拍摄位置坐标对应不同的换算算法。
18.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固定座6安装在装置主体1底部前端,摄像机7通过旋转固定座6与装置主体1连接固定,且装置主体1利用旋转固定座6旋转调整摄像机7的角度并将底部的规划区域进行拍摄记录,保证了装置的拍摄效果,优选地,不同的拍摄位置坐标配置不同的摄像头角度,在无人机到达目标拍摄位置坐标时,旋转固定座6自动完成摄像头7角度的调整。
19.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马达3、扬声器5、旋转固定座6和摄像机7都与装置主体1电性连接,且电池舱8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并为装置主体1供电,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20.具体的,根据附图2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池舱8设置在装置主体1底部尾端,电池舱8通过利用密封盖9将其内部密封,且装置主体1通过拆卸密封盖9打开电池舱8内部并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对其进行更换使用,保证了装置的续航能力。
21.具体的,根据附图3和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起落架12设置在装置主体1底部左右两侧,起落架12通过缓冲器11和连接座10与安装骨架2底部连接固定,且装置主体1利用
起落架12为其提供支撑的同时还利用缓冲器11降低装置主体1在降落时收到的冲击力,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的用于城乡规划的区域面积拍摄装置,在使用时,利用驱动马达3和螺旋桨4能带动装置主体1飞行并配合旋转固定座6对摄像机7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对底部的规划区域进行拍摄记录,保证了拍摄效果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利用扬声器5能将使用者录入的语音数据向周围进行播放,能有效对追逐装置的鸟类进行驱赶的同时还保证了装置在其它通知类工作中的应用,利用电池舱8内设置有可更换蓄电池的设计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续航能力,省去了装置的充电时间,保证了装置连续工作的效率,利用缓冲器11和起落架12能有效降低装置主体1在降落时收到的冲击力,防止装置内部元件因外部冲击力而损坏,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