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7251发布日期:2022-10-29 02:4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无人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对落水人员进行施救时,可通过无人机携带救生圈,并将救生圈投放至落水人员位置,供落水人员抓扶,可有效提高救援速度。
3.现有的搜救无人机在将救生圈投放时,均采用在大致位置直接抛投的方式,救生圈在下落后,与无人机没有任何连接,其是为了避免人员在抓扶救生圈时,对无人机造成牵拉影响,但是,由于救生圈在下落后处于自由状态,受水流以及风力的影响,救生圈可能会发生偏移,落水人员难以抓住救生圈。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和固定在其底面的挂架,所述挂架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挂架的下方设有救生圈,所述救生圈套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外侧,所述救生圈的顶面固定有四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磁吸软铁,所述挂架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上收卷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摆动杆,两个所述摆动杆弹性铰接在所述连接架上,两个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端均固定有拉绳,所述连接架的下方设有悬挂绳,两个所述摆动杆的底端均与所述悬挂绳固定,所述悬挂绳的底端固定有四个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端与所述救生圈可拆卸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面两侧固定有用于支持的支腿。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救生圈的侧壁一周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把手。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电机和固定在其输出端的收卷辊,所述收卷电机固定在所述挂架的底面,所述牵引绳收卷在所述收卷辊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动杆与所述连接架对应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连接绳的底端固定有柔性连接片,所述柔性连接片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磁吸软铁,所述第二磁吸软铁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磁吸软铁磁吸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绳、所述拉绳、所述悬挂绳和所述连接绳的材质均为尼龙。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将牵引绳向下放出,救生圈向下移动至与水面接触,此时,人员可通过无人机主体控制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直至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提高救援效率,救生圈在受水流或人员的拉拽影响时,连接绳、悬挂绳和拉绳被向下拉动,两个摆动杆向下摆动,起到缓冲拉力的作用,防止拉力直接传导至无人机主体,使得无人机主体可平稳运行,在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后,无人机主体加速飞离,连接绳受到较大的拉力,第二磁吸软铁与第一磁吸软铁脱离,此时,无人机主体不与救生圈连接,无人机主体可顺利飞离。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中救生圈的安放位置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中救生圈的俯视图;
19.图5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中摆动杆的弹性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中摆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无人机主体;11、支腿;2、挂架;21、限位杆;22、救生圈;221、把手;23、第一磁吸软铁;3、收卷机构;31、收卷电机;32、收卷辊;4、牵引绳;5、连接架;6、摆动杆;61、拉绳;611、连接板;612、连接轴;613、扭簧;7、悬挂绳;71、连接绳;72、柔性连接片;73、第二磁吸软铁。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1和固定在其底面的挂架2,挂架2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杆21,挂架2的下方设有救生圈22,救生圈22套设在两个限位杆21的底端外侧,救生圈22的顶面固定有四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磁吸软铁23,挂架2的底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收卷机构3,收卷机构3上收卷有牵引绳4,牵引绳4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架5,连接架5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摆动杆6,两个摆动杆6弹性铰接在连接架5上,两个摆动杆6远离连接架5的一端均固定有拉绳61,连接架5的下方设有悬挂绳7,两个摆动杆6的底端均与悬挂绳7固定,悬挂绳7的底端固定有四个连接绳71,连接绳71的底端与救生圈22可拆卸连接。
23.本实施例中,无人机主体1飞行至落水人员的上空,飞行时,限位杆21对救生圈22进行限位,防止救生圈22摆动,然后挂架2上的收卷电机31带动收卷辊32转动,将牵引绳4向下放出,在重力作用下,救生圈22向下移动,直至与水面接触,此时,救生圈22通过连接绳71、悬挂绳7、拉绳61、摆动杆6、连接架5和牵引绳4与无人机主体1上的收卷机构3连接,人员可通过无人机主体1控制救生圈22在水面移动,直至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22,提高救援效
率,在下放救生圈22时,连接架5上的两个摆动杆6在扭簧613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向上倾斜装状态,救生圈22在受水流或人员的拉拽影响时,连接绳71、悬挂绳7和拉绳61被向下拉动,两个摆动杆6向下摆动,起到缓冲拉力的作用,防止拉力直接传导至无人机主体1,使得无人机主体1可平稳运行,在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22后,无人机主体1加速飞离,此时,两个摆动杆6受拉力影响,向下摆动至竖直状态,连接绳71受到较大的拉力,柔性连接片72底端的第二磁吸软铁73与第一磁吸软铁23脱离,此时,无人机主体1不与救生圈22连接,无人机主体1可顺利飞离。
24.在图1中:无人机主体1的底面两侧固定有用于支持的支腿11,对装置整体进行稳定支撑。
25.在图1、图2和图4中:救生圈22的侧壁一周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把手221,落水人员在靠近救生圈22时,可通过一周的把手221抓紧救生圈22,便于落水人员及时抓紧救生圈22。
26.在图1和图2中:收卷机构3包括收卷电机31和固定在其输出端的收卷辊32,收卷电机31固定在挂架2的底面,牵引绳4收卷在收卷辊32上,挂架2上的收卷电机31带动收卷辊32转动,将牵引绳4向下放出,在重力作用下,救生圈22向下移动,直至与水面接触,在救生圈22脱离后,收卷电机31带动收卷辊32重新对牵引绳4进行收卷,便于无人机飞行和降落。
27.在图1、图2、图5和图6中:摆动杆6与连接架5对应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611,连接板6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612,连接轴612与连接架5转动连接,连接轴612上套设有扭簧613,扭簧613的一端与连接板6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架5固定连接,在扭簧613的作用下,连接板611上的摆动杆6均与向上倾斜状态,在受到拉力时,连接板611上的摆动杆6向下摆动,连接板611沿连接轴612转动,扭簧613处于蓄力状态,无拉力后,在扭簧613的作用下,摆动杆6向上摆动复位。
28.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四个连接绳71的底端固定有柔性连接片72,柔性连接片7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磁吸软铁73,第二磁吸软铁73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磁吸软铁23磁吸连接,在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22后,无人机主体1加速飞离,此时,两个摆动杆6受拉力影响,向下摆动至竖直状态,连接绳71受到较大的拉力,柔性连接片72底端的第二磁吸软铁73与第一磁吸软铁23脱离,此时,无人机主体1不与救生圈22连接,无人机主体1可顺利飞离。
29.在图2中:牵引绳4、拉绳61、悬挂绳7和连接绳71的材质均为尼龙,其强度较高,使用寿命长。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无人机主体1飞行至落水人员的上空,飞行时,限位杆21对救生圈22进行限位,防止救生圈22摆动,然后挂架2上的收卷电机31带动收卷辊32转动,将牵引绳4向下放出,在重力作用下,救生圈22向下移动,直至与水面接触,此时,救生圈22通过连接绳71、悬挂绳7、拉绳61、摆动杆6、连接架5和牵引绳4与无人机主体1上的收卷机构3连接,人员可通过无人机主体1控制救生圈22在水面移动,直至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22,提高救援效率,在下放救生圈22时,连接架5上的两个摆动杆6在扭簧613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向上倾斜装状态,救生圈22在受水流或人员的拉拽影响时,连接绳71、悬挂绳7和拉绳61被向下拉动,两个摆动杆6向下摆动,起到缓冲拉力的作用,防止拉力直接传导至无人机主体1,使得无人机主体1可平稳运行,在人员靠近并抓紧救生圈22后,无人机主体1加速飞离,此时,两个摆动杆6受拉力影响,向下摆动至竖直状态,连接绳71受到较大的拉力,柔性
连接片72底端的第二磁吸软铁73与第一磁吸软铁23脱离,此时,无人机主体1不与救生圈22连接,无人机主体1可顺利飞离,在救生圈22脱离后,收卷电机31带动收卷辊32重新对牵引绳4进行收卷,便于无人机飞行和降落。
3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