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5028发布日期:2022-09-14 13:5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3.经专利检索发现,公开号:cn211893661u,该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两侧固定安装有飞行架,所述飞行架外部活动安装有承重臂,所述承重臂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钢架,所述第一钢架底部活动设置有第二钢架,所述第一钢架和第二钢架皆呈八边形结构,所述第一钢架和第二钢架皆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钢架内壁固定安装有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和第二钢架顶部和底部皆处于同平面,所述承重臂对称分布于第一钢架顶部八角边缘处,所述承重臂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承重臂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承重臂两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飞行架顶部固定开设有凹槽。该装置可调节性较强、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承载支架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差,且支架在频繁转动时会增加承载支架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处的磨损,从而导致连接处的间隙增大,严重影响无人机飞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承载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承载支架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差,且支架在频繁转动时会增加承载支架与无人机机身连接处的磨损,从而导致连接处的间隙增大,严重影响无人机飞行时稳定性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包括连接杆、一号连接座和二号连接座,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有一号连接座,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二号连接座,所述一号连接座一端固定焊接有轴套,所述一号连接座底部固定焊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一号连接座平行,所述支撑座一端表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内壁设有弧形铜基耐磨套,所述二号连接座一端连接有安装环。
9.进一步的,所述轴套内腔设有圆形铜基耐磨圈。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表面滑动套设有配重环。
11.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环底部螺纹连接有配重座。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配重环表面转动设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与导向槽相互配合。
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轮一侧螺纹连接有锁紧丝杆。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技术方案轴套内壁套设有圆形铜基耐磨圈,圆形铜基耐磨圈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从而连接杆在转动时,可减少对轴套内壁的磨损,一号连接座底部固定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与一号连接座平行,且支撑座一端插接进无人机内,通过支撑座可对一号连接座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一号连接座与无人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17.(2)本技术方案连接杆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连接杆表面滑动设有配重环,配重环上表面转动设有调节轮,调节轮下表面与导向槽内壁相贴合,转动调节轮,调节轮在表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可驱动配重环沿着连接杆进行移动,通过调节配重环与无人机重心之间的距离,可实现对无人机一侧起到配重的作用,配重环位置调节后通过旋转锁紧丝杆可对其进行锁定,可提升无人机在飞行时的稳定性,配重环底部螺纹连接有配重座,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配重座可增加配重环的重量,以提升对无人机的配重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环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
23.1、连接杆;101、一号连接座;102、二号连接座;2、轴套;201、安装环;202、圆形铜基耐磨圈;203、支撑座;204、弧形限位槽;205、弧形铜基耐磨套;3、配重环;301、调节轮;302、导向槽;303、配重座;304、锁紧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4,一种无人机用承载支架结构,包括连接杆1、一号连接座101和二号连接座102,所述连接杆1一端连接有一号连接座101,所述连接杆1另一端连接有二号连接座102,所述一号连接座101一端固定焊接有轴套2,所述一号连接座101底部固定焊接有支撑座203,所述支撑座203与一号连接座101平行,所述支撑座203一端表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04,所述弧形限位槽204内壁设有弧形铜基耐磨套205,所述二号连接座102一端连接有安装环201。
27.参阅图1、图2,所述轴套2内腔设有圆形铜基耐磨圈202,圆形铜基耐磨圈202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从而连接杆1在转动时,可减少对轴套2内壁的磨损。
28.参阅图1、图4,所述连接杆1表面滑动套设有配重环3,通过调节配重环3距离无人机重心之间的距离,可对无人机起到配平的作用。
29.参阅图4,所述配重环3底部螺纹连接有配重座303,配重环3底部螺纹连接有配重座303,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配重座303可增加配重环3的重量,以提升对无人机的配重效果。
30.参阅图1,所述连接杆1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302,所述配重环3表面转动设有调节轮301,所述调节轮301与导向槽302相互配合,转动调节轮301,调节轮301在表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可驱动配重环3沿着连接杆1进行移动,通过调节配重环3与无人机重心之间的距离,可实现对无人机一侧起到配重的作用。
31.参阅图4,所述调节轮301一侧螺纹连接有锁紧丝杆304,配重环3位置调节后通过旋转锁紧丝杆304可对其进行锁定。
32.在使用时:连接杆1一端连接有一号连接座101,一号连接座101一端固定连接有轴套2,轴套2与无人机的固定轴相连,其中轴套2内壁套设有圆形铜基耐磨圈202,圆形铜基耐磨圈202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从而连接杆1在转动时,可减少对轴套2内壁的磨损,二号连接座102一端连接有安装环201,安装环201可对电机进行安装,同时一号连接座101底部固定设有支撑座203,支撑座203与一号连接座101平行,且支撑座203一端插接进无人机内,通过支撑座203可对一号连接座101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一号连接座101与无人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支撑座203一端表面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04,弧形限位槽204内腔设有弧形铜基耐磨套205,无人机的限位杆与弧形限位槽204插接相连,通过弧形限位槽204与无人机中的限位杆相互配合可对连接杆1的偏转角度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弧形铜基耐磨套205可增加弧形限位槽204内的耐磨性,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弧形限位槽204内壁磨损加剧,造成对连接杆1的固定稳定性变差,连接杆1上表面开设有导向槽302,连接杆1表面滑动设有配重环3,配重环3上表面转动设有调节轮301,调节轮301下表面与导向槽302内壁相贴合,转动调节轮301,调节轮301在表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可驱动配重环3沿着连接杆1进行移动,通过调节配重环3与无人机重心之间的距离,可实现对无人机一侧起到配重的作用,配重环3位置调节后通过旋转锁紧丝杆304可对其进行锁定,可提升无人机在飞行时的稳定性,配重环3底部螺纹连接有配重座303,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配重座303可增加配重环3的重量,以提升对无人机的配重效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