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9782发布日期:2022-12-14 02:3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


背景技术:

2.座椅头靠可以对乘坐人员的头部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和防护作用,同事为了方便使用者根据需求快速方便的调节头靠。
3.例如申请号:cn202122368657.1的中国少或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航空座椅的一键式四向调节头靠,包括:头靠杆、上下移动块、前后移动机构、壳体以及锁定机构;头靠杆用于固定于航空座椅上;上下移动块滑动设置于头靠杆上;前后移动机构滑动设置于上下移动块上;锁定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二上下限位部及第二前后限位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壳体进行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调节时,推动连接部到预设位置,从而使第一上下限位部与第二上下限位部分离,使第一前后限位部与第二前后限位部分离,再握住壳体进行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调节,提高了使用便利度。但通常因航空座椅头靠等功能多样化和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头靠的体积和重量等较大,使用者调节头靠升降时较费力。
4.因此,亟需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头靠自身的重量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滑动头靠升降过程中费力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头靠自身的重量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滑动头靠升降过程中费力且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包括:
7.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
8.头靠组件,包括头靠、滑动件及辅助件,所述头靠可相对所述支架升降,所述滑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头靠、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导向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辅助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所述头靠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回复力,以抵消所述头靠的重力。
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中部,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头靠均相连接、另一端分别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包括两个拉线盒,两个所述拉线盒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拉线盒沿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对称轴线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架的两端,所述拉线盒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伸长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的端部还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辅助件还包括转动
轴,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且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转动嵌设于所述弧形槽,两个所述拉线盒的伸长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头靠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卡接件,所述弹性卡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并可配合卡设于所述插槽,用于限制所述导向杆和头靠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轴线滑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相对所述插槽的运动轨迹设置,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卡块和弹性件,所述卡块可沿所述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向孔的底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块,用于驱动所述卡块滑动插设于所述插槽,以限制所述导向杆和头靠升降。
14.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呈半球形,所述弹性卡接件还包括钢珠,所述卡块相对所述插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钢珠转动内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并可转动插设于呈半球形的所述插槽。
1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块和弹簧,所述限位块可相对所述支架运动,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滑动轨迹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块,用于驱动所述限位块配合卡设于所述限位槽,用于限制所述导向杆沿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开口滑出。
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中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架还开设滑槽,所述限位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内置于所述滑槽,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两端。
1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封板和滑动块,所述封板相对所述限位槽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支架,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块沿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滑出,所述封板开设有通孔,所述滑动块滑动插设于所述通孔,并连接于所述连接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头靠经支架连接于座椅本体,其中头靠经至少一个导向杆滑动插设于支架上开设有的第一导向孔中,使用者通过沿第一导向孔的轴线抽压导向杆可以实现头靠相对座椅的升降,同时辅助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架、另一端连接于导向杆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头靠沿靠近或远离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回复力,以抵消头靠的重力,相比于现有技术,辅助件因恢复自身初始状态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正好与头靠受到的重力相抵消,即使用者在向下提拉头靠驱动头靠相对座椅升降时,无需再提供一定大小的力来克服头靠受到的重力,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头靠自身的重量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滑动头靠升降过程中费力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的正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滑动件、辅助件及弹性卡接件相连接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滑动件、辅助件及弹性卡接件相连接的正
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滑动件、辅助件及弹性卡接件相连接的后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滑动件、辅助件及弹性卡接件相连接的俯视图;
25.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26.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图3及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调节的座椅头靠,包括:支架组件1和连接于支架组件1用于支撑乘客头部的头靠组件2,支架组件1包括支架11,支架1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孔111,头靠组件2包括头靠21、滑动件22及辅助件23,头靠21可相对支架11升降,滑动件22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杆221,导向杆221的一端连接于头靠21、另一端沿第一导向孔111的导向滑动插设于第一导向孔111,辅助件23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另一端连接于导向杆221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头靠21沿远离支架11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回复力,以抵消头靠21的重力。
29.本装置中,头靠21经支架11连接于座椅本体,其中头靠21经至少一个导向杆221滑动插设于支架11上开设有的第一导向孔111中,使用者通过沿第一导向孔111的轴线抽压导向杆221可以实现头靠21相对座椅的升降,同时辅助件23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另一端连接于导向杆221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头靠21沿靠近或远离支架11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回复力,以抵消头靠21的重力,相比于现有技术,辅助件23因恢复自身初始状态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正好与头靠21受到的重力相抵消,即使用者在向下提拉头靠21驱动头靠21相对座椅升降时,无需再提供一定大小的力来克服头靠21受到的重力,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头靠21自身的重量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滑动头靠21升降过程中费力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30.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支架11上第一导向孔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孔111间隔设置于支架11的中部,导向杆221与第一导向孔11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导向杆221的一端与头靠21均相连接、另一端分别滑动插设于第一导向孔111。
31.可以理解,导向杆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221间隔设置,为了保证头靠21在上下升降过程中的滑动平稳。
32.如图2、图5及图7所示,导向杆221的另一端还开设有限位槽2211,支架组件1还包括限位件12,限位件12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块121和弹簧122,限位块121可相对支架11运动,并设置于限位槽2211的滑动轨迹上,弹簧122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另一端连接于限位块121,用于驱动限位块121配合卡设于限位槽2211,用于限制导向杆221沿第一导向孔111的开口滑出。
33.可以理解,限位件12的设置于导向杆221上的限位槽2211配合卡接,用于防止乘客
因过度的拉伸,将头靠21和导向杆221与支架11进行分离,从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34.其中,如图3、图4所示,限位件12中限位块121的数量为两个,限位块121与限位槽2211一一对应设置,支架11还开设滑槽112,限位件12还包括连接块123,连接块123滑动内置于滑槽112,两个限位块121分别连接于连接块123的两端。
35.可以理解,两个限位块121与导向杆221一一对应设置,并通过连接块123连接,以保证两个限位块121一起运动,实现两个导向杆221运动的同时限制和解锁,同时还方便安装和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36.进一步地,滑槽112的底部内壁还开设有滑动孔,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块123、另一端滑动插设于滑动孔,弹簧122套设于滑动杆,且弹簧12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块123、另一端连接于滑槽112的底部内壁,滑动杆和滑动孔的配合,用于对连接块123的滑动起导向和连接作用。
37.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限位件12还包括封板124和滑动块125,封板124相对限位槽2211设置,并连接于支架11,用于限制连接块123沿限位槽2211的开口滑出,封板124开设有通孔,滑动块125滑动插设于通孔,并连接于连接块123。
38.可以理解,封板124和滑动块125的配合设置,用于方便安装和维修人员通过按动滑动块125,来驱动连接块123和两个限位块121运动,以解除两个限位块121对导向杆221的限位作用。
39.进一步地,本装置中限位块121和滑动块125分别设置在导向杆221的两对侧,但是通过连接块123和滑槽112的配合设置,使得限位块121与滑动块125的运动方向一致,且滑动块125设置在头靠21和支架11之间较隐蔽的地方,以避免乘客误操作。
40.如图1及图7所示,辅助件23包括两个拉线盒231,两个拉线盒231分别设置于支架11的两端,两个拉线盒231沿两个第一导向孔111的对称轴线对称分布于支架11的两端,拉线盒231的固定端连接于支架11、伸长端连接于导向杆221的另一端。
41.可以理解,与头靠21相连接的导向杆221在收纳于座椅内部时,拉线盒231的伸长端处于伸长状态,此时拉线盒231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正好抵消头靠21的重力,当乘客向上拉伸头靠21时,拉线盒231的伸长端开始回缩,并持续产生弹性回复力,直至拉线盒231的伸长端完全缩回,即此时头靠21上升至最高高度。
42.进一步地,使用者在压缩与头靠21相连接的导向杆221收纳于座椅内部时,头靠21自身的重力提供驱动拉线盒231的伸长端伸长的驱动力,使用者无论在控制头靠21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拉线盒231均能提供抵消头靠21自身重力的弹性回复力,以减少使用者提供的拉力或推力。
43.进一步地,支架1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线盒231的容纳腔,拉线盒231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于容纳腔的内壁。
44.如图1至3所示,导向杆221的另一端的端部还开设有弧形槽2212,辅助件23还包括转动轴232,转动轴232设置于导向杆221的另一端,且转动轴232的外壁转动嵌设于弧形槽2212,两个拉线盒231的伸长端分别连接于转动轴232的两端。
45.可以理解,弧形槽2212和转动轴232的配合,用于驱动两个导向杆221同时运动,并提供稳定均匀的支撑力。
46.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导向杆221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插
槽2213,头靠组件2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卡接件24,弹性卡接件24连接于支架11,并可配合卡设于插槽2213,用于限制导向杆221和头靠21沿第一导向孔111的轴线滑动。
47.可以理解,弹性卡接件24和插槽2213的配合,用于对头靠21的升降高度进行固定和保持。
48.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支架11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相对插槽2213的运动轨迹设置,弹性卡接件24包括卡块241和弹性件242,卡块241可沿第二导向孔的导向滑动,弹性件242内置于第二导向孔,且弹性件24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导向孔的底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卡块241,用于驱动卡块241滑动插设于插槽2213,以限制导向杆221和头靠21升降。
49.其中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插槽2213呈半球形,弹性卡接件24还包括钢珠243,卡块241相对插槽22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钢珠243转动内置于第一容纳槽,并可转动插设于半球形的插槽2213。
50.可以理解,钢珠243的一半转动连接于第一容纳槽,另一端与插槽2213配合卡接,以实现对导向杆221的滑动的限位,使用者在需要解除限位时,仅需要继续向下压或向上拉动头靠21,来驱动钢珠243在第一容纳槽内转动,转动的钢珠243与半球形的插槽2213内壁发生相对转动,以产生推动弹性件242压缩的力,压缩的弹性件242带动卡块241和钢珠243一起远离插槽2213运动,解除对导向杆221和头靠21的限制。
51.具体的,本装置中弹性件242为现有技术中的钢丝螺套,此处钢丝螺套具有一定弹性,可实现钢珠243配合卡接于插槽2213的弹性回复力,此处卡块241经钢丝螺套配合与支架11相螺纹连接,对于钢丝螺套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设置,不作过多阐述。
52.进一步地,支架1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抵接块,抵接块相对转动轴232的设置有抵接块,转动轴232和抵接槽的配合,用于限制拉线盒231继续回缩,同时卡块241经抵接块连接于支架1,并与导向杆221上的插槽2213配合卡接。
5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头靠21经支架11连接于座椅本体,其中头靠21经至少一个导向杆221滑动插设于支架11上开设有的第一导向孔111中,使用者通过沿第一导向孔111的轴线抽压导向杆221可以实现头靠21相对座椅的升降,同时辅助件23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1、另一端连接于导向杆221的另一端,用于提供驱动头靠21沿靠近或远离支架11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回复力,以抵消头靠21的重力,相比于现有技术,辅助件23因恢复自身初始状态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正好与头靠21受到的重力相抵消,即使用者在向下提拉头靠21驱动头靠21相对座椅升降时,无需再提供一定大小的力来克服头靠21受到的重力。
54.使用者无论在控制头靠21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拉线盒231均能提供抵消头靠21自身重力的弹性回复力,以减少使用者提供的拉力或推力。
55.通过上述结构,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头靠21自身的重量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滑动头靠21升降过程中费力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