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臂连接组件

文档序号:32297029发布日期:2022-11-23 03:3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臂连接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连接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臂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目前无人机在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农业、航拍、影视摄影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各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无人机技术。
3.工业级的无人机通常轴距较大而且通常需要外出作业,因此为了方便运输工业级无人机都采用可拆卸或者可折叠的机构;折叠机构在机臂折叠处需要弯折导线,进而容易出现磨损漏电的问题,因此大多采用拆卸结构的无人机,而采用拆卸机构的存在机臂拆卸位置强度低,由于无人机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气流进而产生振动,所以在可拆卸无人机的机臂拆卸位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刚性连接的连接处受到的内应力高,容易疲劳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机臂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无人机的机臂拆卸位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刚性连接的连接处受到的内应力高,容易疲劳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臂连接组件。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机臂连接组件,包括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所述机身连接座上端与无人机机身固定连接,且机身连接座前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外圈插孔,所述机臂连接座与前侧与无人机机臂固定连接,且机臂连接座的外壁后端设置有应力分散环,所述外圈插孔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外圈插片,且多个外圈插片对应外圈插孔位置设置,所述机臂连接座的后侧中心设置有多个中心膨胀插杆,且中心膨胀插杆中心设置有膨胀内芯,所述中心膨胀插杆的后端插设于机身连接座中心处,所述机身连接座的后端插设有拉近螺栓,且拉近螺栓的前端与膨胀内芯中心螺纹配合。
7.进一步地,所述外圈插孔的外侧内壁前端设置有插孔楔块,且外圈插片的后端外侧设置有插片楔块,所述插孔楔块与插片楔块相匹配。
8.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膨胀插杆的外侧后端设置有凸块,且机身连接座内壁对应外圈插孔后端设置有弹性卡柱,所述中心膨胀插杆后端凸块位置与弹性卡柱前端位置相对应,所述外圈插片的后端里侧开设有定位卡槽,且弹性卡柱与定位卡槽相匹配。
9.进一步地,所述机身连接座的内壁对应中心膨胀插杆中部设置有供电接触座,且中心膨胀插杆内埋设有机臂供电线,所述机臂供电线后端对应供电接触座位置设置有导电触片,且供电接触座与机臂供电线通过导电触片接触导电。
10.进一步地,所述机身连接座内对应多个供电接触座位置埋设有机身供电总线,且机身供电总线底部对应多个供电接触座分别埋设有连接导线,所述机身供电总线上端与无
人机机身内的电源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机臂连接座的前侧开设有机臂走线孔,且机臂供电线的前端朝内贯穿机臂连接座内壁通过机臂走线孔与机臂上的旋翼电机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分散环上对应外圈插片设置有多个贯穿插孔,且应力分散环的外侧对应多个贯穿插孔位置插设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钉的内端贯穿外圈插片与贯穿插孔内壁螺纹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机臂连接座通过应力分散环后侧的多个外圈插片与外圈插孔插接固定,通过中心膨胀插杆与机身连接座中心的插接连接,然后通过拉近螺栓与膨胀内芯的配合将中心膨胀插杆的后端撑开,压紧,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的多重接触连接,便于保证了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外圈插片和中心膨胀插杆的分散支撑结构,能够有效缓冲机臂的振动,降低连接处的应力劳损,提高了连接组件的使用寿命,连接时只需要拧紧拉近螺栓,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提高了无人机机臂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插孔楔块和插片楔块,便于对外圈插片后端的卡接固定,便于机臂连接座的安装,同时提高了外圈插片和外圈插孔连接处的抗拉强度,提高抗振效果,通过中心膨胀插杆外侧凸块的设置,中心膨胀插杆的后端能够在膨胀内芯和拉近螺栓配合下被膨胀内芯顶开,从而通过凸块将弹性卡柱顶出,弹性卡柱外端卡入定位卡槽内,通过弹性卡柱与定位卡槽的配合,使得中心膨胀插杆被固定的同时将外圈插片后端卡紧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连接处牢固性。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供电接触座和机臂供电线的设置,供电接触座和机臂供电线能够在中心膨胀插杆的后端被膨胀内芯顶开膨胀开紧密接触,完成导电,从而实现机身对机臂的供电,无需二外设置导线,在机臂的拆装同时完成接电,操作更加简单,并且有效避免了导线连接应力磨损导致的机械故障,提高了无人机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剖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21.附图标记:1、机身连接座;2、机臂连接座;3、外圈插孔;4、应力分散环;5、外圈插片;6、插孔楔块;7、插片楔块;8、中心膨胀插杆;9、供电接触座;10、机臂供电线;11、膨胀内芯;12、拉近螺栓;13、弹性卡柱;14、定位卡槽;15、安装螺钉;16、机臂走线孔;17、机身供电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臂连接组件,包括机身连接座1和机臂连
接座2,机身连接座1上端与无人机机身固定连接,且机身连接座1前侧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个外圈插孔3,机臂连接座2与前侧与无人机机臂固定连接,且机臂连接座2的外壁后端设置有应力分散环4,外圈插孔3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外圈插片5,且多个外圈插片5对应外圈插孔3位置设置,机臂连接座2的后侧中心设置有多个中心膨胀插杆8,且中心膨胀插杆8中心设置有膨胀内芯11,中心膨胀插杆8的后端插设于机身连接座1中心处,多个外圈插片5和多个中心膨胀插杆8均为弹簧钢材质,且中心膨胀插杆8的后端呈收拢趋势,机身连接座1的后端插设有拉近螺栓12,且拉近螺栓12的前端与膨胀内芯11中心螺纹配合。
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圈插孔3的外侧内壁前端设置有插孔楔块6,且外圈插片5的后端外侧设置有插片楔块7,插孔楔块6与插片楔块7相匹配;通过设置的插孔楔块6和插片楔块7,便于对外圈插片5后端的卡接固定,便于机臂连接座2的安装,同时提高了外圈插片5和外圈插孔3连接处的抗拉强度,提高抗振效果。
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中心膨胀插杆8的外侧后端设置有凸块,且机身连接座1内壁对应外圈插孔3后端设置有弹性卡柱13,中心膨胀插杆8后端凸块位置与弹性卡柱13前端位置相对应,外圈插片5的后端里侧开设有定位卡槽14,且弹性卡柱13与定位卡槽14相匹配;通过中心膨胀插杆8外侧凸块的设置,中心膨胀插杆8的后端能够在膨胀内芯11和拉近螺栓12配合下被膨胀内芯11顶开,从而通过凸块将弹性卡柱13顶出,弹性卡柱13外端卡入定位卡槽14内,通过弹性卡柱13与定位卡槽14的配合,使得中心膨胀插杆8被固定的同时将外圈插片5后端卡紧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机身连接座1和机臂连接座2连接处牢固性。
2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身连接座1的内壁对应中心膨胀插杆8中部设置有供电接触座9,且中心膨胀插杆8内埋设有机臂供电线10,机臂供电线10后端对应供电接触座9位置设置有导电触片,且供电接触座9与机臂供电线10通过导电触片接触导电;通过供电接触座9和机臂供电线10的设置,供电接触座9和机臂供电线10能够在中心膨胀插杆8的后端被膨胀内芯11顶开膨胀开紧密接触,完成导电,从而实现机身对机臂的供电,无需二外设置导线,在机臂的拆装同时完成接电,操作更加简单,并且有效避免了导线连接应力磨损导致的机械故障,提高了无人机使用的可靠性。
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身连接座1内对应多个供电接触座9位置埋设有机身供电总线17,且机身供电总线17底部对应多个供电接触座9分别埋设有连接导线,机身供电总线17上端与无人机机身内的电源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机身供电总线17,便于供电接触座9与机身供电模块的连接,便于供电接触座9的接电。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臂连接座2的前侧开设有机臂走线孔16,且机臂供电线10的前端朝内贯穿机臂连接座2内壁通过机臂走线孔16与机臂上的旋翼电机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机臂走线孔16,便于机臂上旋翼电机电源线与机臂供电线10的连接,便于机臂的布线。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应力分散环4上对应外圈插片5设置有多个贯穿插孔,且应力分散环4的外侧对应多个贯穿插孔位置插设有安装螺钉15,安装螺钉15的内端贯穿外圈插片5与贯穿插孔内壁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安装螺钉15,便于对外圈插片5的拆装和固定,由于外圈插片5受到应力时,安装螺钉15的螺杆侧面受力,对安装螺钉15与应力分散环4连接螺纹处的应力小,安装螺钉15的固定可靠性更高,有效避免了外圈插片5连接处的疲劳松动。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机身连接座1和机臂连接座2,机臂连接座2通过应力分散环4后侧的多个外圈插片5与外圈插孔3插接固定,通过中心膨胀插杆8与机身连接座1中心的插接连接,然后通过拉近螺栓12与膨胀内芯11的配合将中心膨胀插杆8的后端撑开,压紧,机身连接座和机臂连接座的多重接触连接,便于保证了机身连接座1和机臂连接座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外圈插片5和中心膨胀插杆8的分散支撑结构,能够有效缓冲机臂的振动,降低连接处的应力劳损,提高了连接组件的使用寿命,连接时只需要拧紧拉近螺栓12,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提高了无人机机臂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