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0903发布日期:2023-03-29 10:4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电力巡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2.在电力巡检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无人机对电缆线路进行检查,以提高电力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巡检人员通过操作无人机便可对高处的电缆线路进行检查作业。
3.现有技术诸如公开号为cn212605804u的实用新型,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无人机,该专利采用底无人机壳和顶无人机壳,所述底无人机壳和顶无人机壳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固定环、螺纹孔、l型杆体、马达、马达轴、无人机扇叶、螺纹壁、t型板、第一阻尼块、第二阻尼块和弹簧;所述底无人机壳顶部贴合有顶无人机壳,所述底无人机壳和顶无人机壳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通过无人机壳上的固定环和固定环内的l型杆体,不仅可以利用l型杆体,便捷的拆装马达和扇叶,而且在l型杆体固定时,能够同时对底无人机壳和顶无人机壳进行固定,同样在拆装l型杆体后,底无人机壳和顶无人机壳也会自动脱离拆分,省去了单独拆装部件,进行整体化的拆装连接,以解决现有具有拆装功能的无人机所使用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装配结构的步骤繁琐,导致设备的拆装操作困难的问题。
4.发明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在实际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的过程中,存在现有无人机的结构多为一体式,在野外使用的过程中,无人机的驱动机构易与外接产生碰撞,导致无人机的驱动机构的故障概率较高,当无人机的驱动机构发生故障时,因野外环境难以进行维修操作,使得故障的无人机无法快速进行维修并重新投入使用,导致巡检人员的巡检工作受到限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野外环境难以进行维修操作,使得故障的无人机无法快速进行维修并重新投入使用,导致巡检人员的巡检工作受到限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探头和束缚装置,所述探头与机身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表面抵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束缚装置设置在机身与驱动机构的衔接处,所述束缚装置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与机身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套设有扣架。
7.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限位柱位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固定栓的表面套设有阻尼垫片,设置限位柱,通过限位柱与定位架的相互配合,可对驱动机构的位置进行初步限制。
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定位架与插槽的内壁相插接,所述定位架与驱动机构的表面相抵接,所述限位柱贯穿驱动机构设置,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开设
有卡槽,所述扣架与卡槽的内壁相卡接,所述扣架与驱动机构的表面相抵接,设置扣架,通过扣架在阻尼垫片、固定栓与调节旋钮的限制下,可将驱动机构的位置固定在定位架上。
9.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与阻尼垫片的表面相抵接,所述阻尼垫片与限位柱的表面相抵接,所述阻尼垫片与扣架的表面相抵接,设置阻尼垫片,通过阻尼垫片在调节旋钮与固定栓的限制下,可对扣架的位置进行固定。
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设置有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驱动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内壁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导柱,设置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可对连接块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实现连接块的支撑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引导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载力弹簧,所述衔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架,设置衔接块,通过衔接块在连接架和引导柱的支撑限制下,可对抵架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
12.优选的,所述引导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柱关于连接块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载力弹簧与连接块的表面相铰接,所述载力弹簧与引导柱的表面相套接,所述抵架与驱动机构的内壁相抵接,设置载力弹簧,通过载力弹簧可对驱动机构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从而降低驱动机构本体的负荷。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束缚装置,进行电力巡检时,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升空,并操作无人机接近电力线缆,而后便可打开无人机的镜头,并在操作终端上查看镜头拍下的线缆状态,随即便可逐步对电缆线缆进行巡检排查;当无人机的驱动机构发生损坏时,旋转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驱动固定栓转动,固定转在转的过程中逐步脱离螺纹槽,当固定栓完全脱离螺纹槽时,阻尼垫片失去固定栓和调节旋钮的约束,同时阻尼垫片失去对扣架的限制,在扣架失去限制后,向下拉动扣架,扣架在被拉动的过程中脱离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失去扣架的限制,随即便可对损坏的驱动机构进行拆卸操作,从而实现对驱动机构的更换,通过设置束缚装置,使得无人机的驱动机构可进行快速拆卸,继而降低了无人机在野外损坏后难以及时维修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在野外环境下的维修效率,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束缚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稳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的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机身;2、探头;3、驱动机构;4、束缚装置;41、定位架;42、限位柱;43、扣架;44、固定栓;45、调节旋钮;46、阻尼垫片;5、稳固装置;51、安装架;52、连接块;53、引导柱;54、衔接块;55、载力弹簧;56、抵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分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探头2和束缚装置4,探头2与机身1的表面固定连接,机身1的表面抵接有驱动机构3,束缚装置4设置在机身1与驱动机构3的衔接处,驱动机构3的表面设置有稳固装置5。
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束缚装置4和稳固装置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4.本实施方案中:束缚装置4包括定位架41,定位架41与机身1的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架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2,限位柱42的表面套设有扣架43。
25.具体的,限位柱42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限位柱42位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栓44,固定栓4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45,固定栓44的表面套设有阻尼垫片46,设置限位柱42,通过限位柱42与定位架41的相互配合,可对驱动机构3的位置进行初步限制。
26.具体的,驱动机构3的表面开设有插槽,定位架41与插槽的内壁相插接,定位架41与驱动机构3的表面相抵接,限位柱42贯穿驱动机构3设置,限位柱4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扣架43与卡槽的内壁相卡接,扣架43与驱动机构3的表面相抵接。
2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扣架43,通过扣架43在阻尼垫片46、固定栓44与调节旋钮45的限制下,可将驱动机构3的位置固定在定位架41上。
28.具体的,调节旋钮45与阻尼垫片46的表面相抵接,阻尼垫片46与限位柱42的表面相抵接,阻尼垫片46与扣架43的表面相抵接,设置阻尼垫片46,通过阻尼垫片46在调节旋钮45与固定栓44的限制下,可对扣架43的位置进行固定。
29.在本实施例中:稳固装置5包括安装架51,安装架51与驱动机构3的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架51的内壁铰接有连接块52,连接块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引导柱53。
3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安装架51,通过安装架51可对连接块52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实现连接块52的支撑效果。
31.具体的,引导柱5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块54,衔接块5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载力弹簧55,衔接块5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架56,设置衔接块54,通过衔接块54在连接架和引导柱53的支撑限制下,可对抵架56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
32.具体的,引导柱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引导柱53关于连接块52呈左右对称设置,载力弹簧55与连接块52的表面相铰接,载力弹簧55与引导柱53的表面相套接,抵架56与驱动机构3的内壁相抵接。
3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载力弹簧55,通过载力弹簧55可对驱动机构3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从而降低驱动机构3本体的负荷。
34.工作原理:进行电力巡检时,操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升空,并操作无人机接近电力线缆,而后便可打开无人机的镜头,并在操作终端上查看镜头拍下的线缆状态,随即便可逐步对电缆线缆进行巡检排查;当无人机的驱动机构3发生损坏时,旋转调节旋钮45,调节旋钮45驱动固定栓44转动,固定转在转的过程中逐步脱离螺纹槽,当固定栓44完全脱离螺纹槽时,阻尼垫片46失去固定栓44和调节旋钮45的约束,同时阻尼垫片46失去对扣架43的限制,在扣架43失去限制后,向下拉动扣架43,扣架43在被拉动的过程中脱离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失去扣架43的限制,随即便可对损坏的驱动机构3进行拆卸操作,从而实现对驱动机构3的更换,通过设置束缚装置4,使得无人机的驱动机构3可进行快速拆卸,继而降低了无人机在野外损坏后难以及时维修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在野外环境下的维修效率,提高了无人
机的使用效果。另外通过设置稳固装置5,当设备降落时,驱动机构3与地面接触,驱动机构3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产生冲击,从而形成作用力,驱动机构3将自身产生的作用力引导至安装架51,安装架51将作用力引导至连接块52,连接块52将作用力传递至引导柱53,同时连接块52将作用力施加至载力弹簧55,载力弹簧55对自身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吸收,随即引导柱53将作用力引导至衔接块54,衔接块54将作用力引导至抵架56,抵架56对衔接块54施加的作用力进行吸收,随即在抵架56与载力弹簧55的配合下,便可对驱动机构3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吸收,通过设置稳固装置5,使得驱动机构3的结构强度提高,继而降低了驱动机构3在设备降落时受到的负荷,并进一步提高了驱动机构3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