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组件和线缆的检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51701发布日期:2023-07-22 14:5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飞行器组件和线缆的检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缆检测,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组件和线缆的检修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巡检机器人对输电线路巡检的方式,但是采用巡检机器人进行巡检,需要人工将巡检机器人安装到输电线路上,但巡检机器人上线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飞行器组件。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线缆的检修方法。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组件,包括飞行器、挂载组件和检测组件。挂载组件与飞行器相连接;检测组件夹持于挂载组件,且能够夹持线缆,用于对线缆检测;其中,飞行器能够带动检测组件飞行至线缆的检测位置。

5、在该技术方案中,飞行器组件包括飞行器、挂载组件和检测组件。挂载组件与飞行器相连接,以实现挂载组件与飞行器之间的安装,使得飞行器可以带动挂载组件运动。检测组件夹持于挂载组件,从而可以在飞行器运动时,可以携带检测组件运动。并且检测组件能够夹持线缆,从而在夹持线缆时,检测组件可以对线缆的故障进行检测。飞行器能够带动检测组件飞行至线缆的检测位置,从而使得飞行器可以对检测组件进行运送,便于检测组件对线缆进行检测。由于在电力系统中,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地区电力输送的主动脉,架空输电线路由于长期暴露于户外,一方面导线、避雷线、绝缘子及金具等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磨损、断股、锈蚀、过热、倒塔等异常情况;另一方面,雷电击穿绝缘子、树枝接触引起高压放电、线路绝缘老化和异物覆盖也容易诱发输电线路故障。本技术通过将挂载组件设置在飞行器上,使得挂载组件可以与飞行器协同作业,在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将检测组件运送到输电线缆的检测位置,从而便于检测组件对线缆磨损、断股、锈蚀、过热、倒塔等异常情况,以及线路故障进行检测,从而可以保证输电与配电的稳定性,因此,采用飞行器以及挂载组件对检测组件安装到输电线路上进行检测方式相较于人工安装检测仪器的方式,使得对检测组件的安装更加地方便、高效,进而可以降低检测组件安装难度,并且,采用飞行器与挂载组件进行安装的方式更加地可靠与安全。

6、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飞行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挂载组件包括基座和第一夹持组件。基座的第一侧与飞行器连接;第一夹持组件设置于基座的第二侧,能够夹持检测组件。

8、在该技术方案中,挂载组件包括基座和第一夹持组件。基座的第一侧与飞行器连接,以实现基座与飞行器之间的安装,以使基座与飞行器连接后,飞行器可以带动基座运动。第一夹持组件设置于基座的第二侧,以实现对第一夹持组件的安装,第一夹持组件夹持检测组件,从而使得第一夹持组件可以对检测组件进行固定,便于飞行器带动检测组件运动,避免飞行器在运动的过程中检测组件脱落而损坏。

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挂载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基座的第一侧,能够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夹持或松开检测组件。

10、在该技术方案中,挂载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基座的第一侧,以实现对第一驱动组件的安装和固定。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夹持或松开检测组件,进而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对检测组件的夹持,从而便于对检测组件运输。

11、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第二夹持部与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且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靠近。

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进而通过两个夹持部实现对检测组件的夹持。第一夹持部与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夹持部的安装。第二夹持部与第一驱动组件相连接,且与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以实现对第二夹持部的安装。通过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靠近,当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时,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可以对检测组件进行夹持。在飞行器将检测组件运送至输电线路的线缆上时,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时,从而使得第一夹持组件可以松开检测组件。

1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传动杆和第一驱动部。第一安装部设置于基座的第二侧;第一传动杆穿设于第一安装部,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转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能够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其中,第一夹持部位于第一传动杆的一侧,第二夹持部位于第一传动杆的另一侧。

1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传动杆和第一驱动部。第一安装部设置于基座的第二侧,以实现对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和固定。第一传动杆穿设于第一安装部,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转动,第一夹持部位于第一传动杆的一侧,第二夹持部位于第一传动杆的另一侧,以实现对第一传动杆的安装,进而在第一传动杆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驱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能够驱动第一传动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部可以为第一传动杆的转动提供动力,便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检测组件。

15、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包括底座和传感器。底座能够夹持于第一夹持组件。传感器设置于底座,能够对线缆进行检测。

16、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包括底座和传感器。底座能够夹持于第一夹持组件,进而便于飞行器可以带动检测组件运动。传感器设置于底座,以实现对传感器的安装和固定,使得传感器可以对线缆磨损、断股、锈蚀、过热、倒塔等异常情况,以及线路故障进行检测。

17、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设置于底座,能够夹持线缆。

18、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设置于底座,以实现对第二夹持组件的安装和固定。第二夹持组件能够夹持线缆,进而在第二夹持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将检测组件安装在输电线路的线缆上,使得传感器可以稳定地对线缆进行检测。

19、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且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接,能够驱动第二夹持组件夹持线缆。

20、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以实现对第二驱动组件的安装,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接,以使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二夹持组件运动,使得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对线缆进行夹持,进而使得第二夹持组件夹持线缆更加地方便、快捷,从而可以提升检测组件安装到输电线路的线缆上和从线缆上将检测组件取回的效率。

21、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的检修方法,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飞行器组件,检修方法包括:控制飞行器与挂载组件相连接;控制挂载组件夹持检测组件;获取线缆的位置;根据线缆的位置,控制飞行器带动检测组件飞行至线缆的检测位置;在飞行器飞行至检测位置后,控制飞行器将检测组件对准线缆,控制检测组件夹持线缆;控制检测组件对线缆进行检测。

22、在该技术方案中,检修方法用于飞行器组件,检修方法包括,控制飞行器与挂载组件相连接,控制挂载组件夹持检测组件,以实现将挂载组件与检测组件连接在一起,使得飞行器可以带动检测组件运动。获取线缆的位置;根据线缆的位置,控制飞行器带动检测组件飞行至线缆的检测位置,以使飞行器可以精准地将检测组件带动至线缆的位置。在飞行器飞行至检测位置后,控制飞行器将检测组件对准线缆,控制检测组件夹持线缆,进而实现将检测组件安装在线缆上。控制检测组件对线缆进行检测,进而使得检测组件可以对线缆的磨损、断股、锈蚀、过热、倒塔等异常情况,以及线路故障进行检测。从而可以保证输电与配电的稳定性,因此,采用飞行器以及挂载组件对检测组件安装到输电线路上进行检测方式相较于人工安装检测仪器的方式,使得对检测组件的安装更加地方便、高效,进而可以降低检测组件安装难度,并且,采用飞行器与挂载组件进行安装的方式更加地可靠与安全。

23、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控制检测组件对线缆进行检测之后,检修方法还包括:控制飞行器带动检测组件远离线缆的检测位置。

24、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检测组件对线缆进行检测之后,检修方法还包括:控制飞行器带动检测组件远离线缆的检测位置,即,对线缆检测完成后,使得飞行器将检测组件从线缆上取回,进而使得检测组件在取回时更加地方便、实现真正的可靠与安全。

2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