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1528发布日期:2023-10-22 09: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具体为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1、旋翼无人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使用广泛。

2、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4397217 u)公开了一种旋翼无人机,包括机壳,机壳包括尾翼、边条和包裹在机架外侧的外壳本体,尾翼与边条均与外壳本体一体成型,边条端部与尾翼端部衔接,由于尾翼与边条均与外壳本体一体成型,进而在组装旋翼无人机时,尾翼与边条无需工作人员单独组装和组装,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组装机壳的劳动强度。

3、但是,它还存在些许不足,常规的四旋翼无人机前飞的原理是倾斜机身,使得四个旋翼产生向下和向后的推力,保持飞机高度和前飞的推力飞行,这样的飞行原理导致无人机的动力系统大部分动力用于维持飞行高度,极少部分的动力用于前飞推力,加上机体前倾导致机体的风阻加大,整机的动力能效极低,因此常规的四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较短,通常只能维持在20-40分钟,使用起来有一定的不便,故而提出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具备整机动力能效高,续航时间较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四旋翼无人机动力能效极低,续航时间较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面固定有脚架,所述机体的底面且位于脚架的中间固定有云台,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面处均固定有升力机翼,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两个呈前后分布的机臂,所述机臂上设有倾转机构,所述机臂通过倾转机构设有动力旋翼,所述机体的后侧设有尾推组件。

3、所述倾转机构包括开设在机臂内的矩形槽,所述机臂的底面开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长条孔,所述矩形槽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一端贯穿长条孔并延伸至机臂底部的连接杆,所述动力旋翼固定在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矩形槽背面内壁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前端固定有齿板,所述转杆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与齿板啮合的齿轮,所述机臂内且位于矩形槽的上方开设有与矩形槽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端固定在齿板顶面的滑块。

4、进一步,所述升力机翼位于前后相对的两个机臂之间的上方处,四个所述机臂中轴线的延长线呈x形交叉。

5、进一步,所述长条孔用于供连接杆在其内部前后活动且与其间隙配合,所述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矩形槽的内壁上。

6、进一步,所述齿板的齿开设在其底面,所述齿板位于转杆的上方,所述齿板与滑槽呈上下相对。

7、进一步,所述尾推组件包括开设在机体内且靠近背面处的锥形槽,所述机体的背面开设有与锥形槽连通的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内壁之间固定有风扇,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与锥形槽连通的散热孔。

8、进一步,所述散热孔呈长条状,同侧多个所述散热孔呈上下等距分布。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在使用时,由动力旋翼驱动机体进行飞行任务,在水平飞行时,空气高速流过升力机翼并产生压力差,有了压力差就有了升力,借助升力就可以克服重力影响高效飞行,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达到减阻增升效果,提高整机续航能力。

11、该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在水平飞行时,通过倾转机构使四个动力旋翼进行倾转,可在±10-45°之间控制倾转,实现高速机动飞行的同时保持机身始终处于水平姿态,与传统四旋翼前飞时机身向前倾斜不同,本设计始终保持机身水平,有利于减少风阻,在高航速下,升力机翼够给整机带来额外升力,大大节省了动力电池的能耗。

12、该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在水平推进时,通过机体尾部的尾推组件为机体前飞提供额外推力,相较于常规四旋翼无人机的经济巡航速度,本申请具有更高的巡航速度,大大提高了升力机翼的翼效,产生更大的额外升力,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动力能效,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更长以上,更加实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面固定有脚架(2),所述机体(1)的底面且位于脚架(2)的中间固定有云台(3),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面处均固定有升力机翼(4),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两个呈前后分布的机臂(5),所述机臂(5)上设有倾转机构(6),所述机臂(5)通过倾转机构(6)设有动力旋翼(7),所述机体(1)的后侧设有尾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机翼(4)位于前后相对的两个机臂(5)之间的上方处,四个所述机臂(5)中轴线的延长线呈x形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孔(602)用于供连接杆(604)在其内部前后活动且与其间隙配合,所述转杆(60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矩形槽(60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606)的齿开设在其底面,所述齿板(606)位于转杆(603)的上方,所述齿板(606)与滑槽(608)呈上下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推组件(8)包括开设在机体(1)内且靠近背面处的锥形槽(801),所述机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锥形槽(801)连通的圆形孔(802),所述圆形孔(802)内壁之间固定有风扇(803),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与锥形槽(801)连通的散热孔(8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804)呈长条状,同侧多个所述散热孔(804)呈上下等距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面固定有脚架,所述机体的底面且位于脚架的中间固定有云台,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面处均固定有升力机翼,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两个呈前后分布的机臂,所述机臂上设有倾转机构,所述机臂通过倾转机构设有动力旋翼,所述机体的后侧设有尾推组件。该升力体结构倾转旋翼无人机,在使用时,由动力旋翼驱动机体进行飞行任务,升力机翼借助升力可以克服重力影响高效飞行,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提高整机续航能力,通过倾转机构使四个动力旋翼进行倾转,实现高速机动飞行的同时保持机身始终处于水平姿态,有利于减少风阻,更加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贞纯,陈伯建,陈文彬,李杨堃,郑诗锋,王锦,朱榕鑫,林海涛,陈宗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翔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