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固定翼可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2125发布日期:2023-11-22 17:2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器固定翼可拆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固定翼可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由于固定翼稳定且结构强度相比于旋翼,具有较大的优势,无人机行业中采用固定翼的飞行器越来越多,无人机固定翼飞行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因无人机固定翼飞行器体积很大,翼展很长,导致飞行器的包装和运输很不方便,给运输过程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固定翼飞行器,通常会把固定翼,即飞行器的机翼和尾翼与飞行器分开设计,不使用飞行器时,将机翼和尾翼从机身上拆下存放;当需要使用飞行器时,将机翼和尾翼重新安装到机身上进行使用。目前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在插接后采用圆柱销将机翼和尾翼分别与机身连接进行固定,此种连接固定方式过多地依赖圆柱销,机翼和尾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在机翼和尾翼受到较大的载荷时,会导致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的连接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飞行器固定翼可拆卸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在插接后采用圆柱销将机翼和尾翼分别与机身连接进行固定,机翼和尾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在机翼和尾翼受到较大的载荷时,会导致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的连接处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夹持的方式对机翼和尾翼进行连接固定,增大了机翼、尾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机翼、尾翼与机身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飞行器固定翼可拆卸结构,包括机翼连接结构和尾翼连接结构;所述机翼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环形骨架和固定连接于每一个所述第一环形骨架两侧的两个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于机翼的安装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贯通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尾翼连接结构包括第二环形骨架、第三环形骨架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骨架与所述第三环形骨架之间的多个连接梁,每一个所述连接梁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三夹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梁的外侧,所述第四夹持部固定连接于尾翼的安装端;所述第三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第四夹持部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件贯通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可拆卸连接。

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耳和第二夹持耳,所述第一夹持耳和所述第二夹持耳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耳和所述第二夹持耳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贯通所述第一夹持耳、所述第二夹持耳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一夹持耳、所述第二夹持耳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可拆卸连接。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一u形夹持耳;所述第一u形夹持耳固定连接于所述机翼的安装端;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第一u形夹持耳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贯通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u形夹持耳,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u形夹持耳可拆卸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夹持部包括第三夹持耳和第四夹持耳,所述第三夹持耳和所述第四夹持耳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梁的外侧;所述第三夹持耳和所述第四夹持耳夹持于所述第四夹持部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件贯通所述第三夹持耳、所述第四夹持耳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并与所述第三夹持耳、所述第四夹持耳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可拆卸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夹持部包括第二u形夹持耳;所述第二u形夹持耳固定连接于所述尾翼的安装端;所述第三夹持部夹持于所述第二u形夹持耳的外侧;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贯通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二u形夹持耳,并分别与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二u形夹持耳可拆卸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依次贯通所述第一夹持耳、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耳,并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依次贯通所述第三夹持耳、所述第四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耳,并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螺纹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的材质均为弹性金属材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连接梁一体成型。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台阶;所述第二环形骨架和所述第三环形骨架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连接梁的端部能够伸入所述卡接槽中,且所述台阶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12、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技术通过采用机翼连接结构,将第一环形骨架套设在机身的内部,并与机身固定为一体,将第一夹持部夹持在第二夹持部的外侧,通过第一夹持部对第二夹持部进行夹持,从而能够提高机翼安装端部与第一环形骨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机翼与第一环形骨架连接后的稳定性,由于将第一环形骨架与机身固定为一体,使得机翼在受到外力时,机翼对第一环形骨架产生的局部作用力通过第一环形骨架传递到机身与第一环形骨架的连接处,能够有效避免机翼连接处产生的局部作用力过大进而影响机翼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将第一紧固件依次贯通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进一步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进行紧固,保证机翼稳定地安装在第一环形骨架上;

14、通过采用尾翼连接结构,将第二环形骨架、第三环形骨架分别套设在机身尾部,并与机身尾部固定为一体,进而在第二环形骨架和第三环形骨架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梁,保证第二环形骨架和第三环形骨架固定为一体,通过设置的连接梁能够对第二夹持组件进行稳定支撑,将第三夹持部夹持在第四夹持部的外侧,通过第三夹持部对第四夹持部进行夹持,从而能够提高尾翼端部与连接梁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尾翼与连接梁连接后的稳定性,由于将第二环形骨架、第三环形骨架与机身尾部固定为一体,使得尾翼在受到外力时,尾翼对连接梁产生的局部作用力通过第二环形骨架、第三环形骨架传递到机身尾部与第二环形骨架、第三环形骨架的连接处,能够有效避免尾翼连接处产生的局部作用力过大进而影响尾翼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将第二紧固件依次贯通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能够进一步对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进行紧固,保证尾翼稳定地安装在第连接梁上;

15、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且在插接后采用圆柱销将机翼和尾翼分别与机身连接进行固定,机翼和尾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在机翼和尾翼受到较大的载荷时,会导致机翼和尾翼与机身之间的连接处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夹持的方式对机翼和尾翼进行连接固定,增大了机翼、尾翼与机身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机翼、尾翼与机身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