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3666发布日期:2024-01-06 22:5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拖车,具体为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


背景技术:

1、由于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存在两旋翼的轴距大,整体结构庞大,允许较大重心偏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结构布局时,设计的重心一般在几何对称中心位置附近分布,但是其两旋翼跨距大,造成的整个无人机前、后起落架跨距较长,不能像直升机滑撬上安装拖车轮结构去考虑拖车的结构设计,长久使用滑撬变形严重,常用直升机的拖车结构作用于整机重心位置附近的滑撬上,滑撬的长度结构相对较短,滑撬结构设计及材质选用上,均能满足整个直升机重量作用于滑撬中间安装托车轮位置的强度要求,采用的省力的力臂结构采用两轮结构支撑整个直升机存在托车轮为悬臂结构,长久使用会造成托车轮损坏,或内部结构损坏等,比如公告号为cn214396887u的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的公开的一种用于无人直升机的拖车,包括车主体、支撑部件、驱动部件和车轮;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驱动部件均安装于所述车主体,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件竖直升降,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用以支撑所述无人直升机的机架的支撑结构;所述车主体的底部安装有若干所述车轮。该拖车方便移动无人直升机,能够满足研发前期调试的移动需求以及后期检修的移动需求,因此可知现在的无人直升机的拖车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现有装置:对于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机型,不便快捷使用拖车结构,在使用结束后不便收纳,影响使用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对于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机型,不便快捷使用拖车结构,在使用结束后不便收纳,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包括底杆和移动双轮,所述底杆底部表面固定有移动双轮,所述底杆左侧设置有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立一柱,所述立一柱焊接在底杆左侧,所述立一柱侧壁通过合页装配有立二柱,所述立二柱上部左侧焊接有高杆,所述底杆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

3、优选的,所述立一柱上端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焊接在底杆右侧,所述横梁右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拖车插销。

4、优选的,所述底杆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固定在横梁中部,所述底杆左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固定在横梁侧壁,且第二支撑杆为左低右高的倾斜设置。

5、优选的,所述立二柱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端固定在高杆侧壁偏左侧。

6、优选的,所述移动双轮位于底杆正中心,所述底杆水平长度与高杆水平长度相等。

7、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握套,所述握套固定设置在高杆左侧端,所述高杆为橡胶材质。

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表面扎绑有绑带,所述绑带侧端表面固定有魔术贴。

9、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还包括拓展套筒,所述拓展套筒固定设置在立二柱后侧壁表面,所述拓展套筒内部插设有拓展杆,所述拓展杆下端固定有辅助轮,所述拓展杆顶端固定有限位圈,所述拓展套筒侧端贯穿插设有限位销,所述拓展杆侧壁开设有与限位销对应的限位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设置有杠杆结构,在立一柱与立二柱通过合页装配后,操控高杆,便于配合底杆形成杠杆,便于快捷托运,同时便于折叠,使得后续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了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2、2、该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设置有辅助结构,在握套和绑带的配合下,使得操作更加便捷,便于使用和折叠,同时在辅助轮的配合下,使得底杆便于保持平衡,便于后续使用和收纳的推动,提高了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包括底杆(1)和移动双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底部固定有移动双轮(21),所述底杆(1)设置有杠杆结构(3),所述杠杆结构(3)包括立一柱(31),所述立一柱(31)焊接在底杆(1)左侧,所述立一柱(31)通过合页(32)装配有立二柱(33),所述立二柱(33)上部左侧焊接有高杆(34),所述底杆(1)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一柱(31)上端焊接有横梁(35),所述横梁(35)下端焊接在底杆(1)右侧,所述横梁(35)右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拖车插销(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1)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7),所述第一支撑杆(37)上端固定在横梁(35)中部,所述底杆(1)左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38),所述第二支撑杆(38)上端固定在横梁(35)侧壁,且第二支撑杆(38)为左低右高的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二柱(33)下端固定有第三支撑杆(39),所述第三支撑杆(39)上端固定在高杆(34)侧壁偏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双轮(21)位于底杆(1)正中心,所述底杆(1)水平长度与高杆(34)水平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4)包括握套(41),所述握套(41)固定设置在高杆(34)左侧端,所述高杆(34)为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8)表面扎绑有绑带(42),所述绑带(42)侧端表面固定有魔术贴(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4)还包括拓展套筒(44),所述拓展套筒(44)固定设置在立二柱(33)后侧壁表面,所述拓展套筒(44)内部插设有拓展杆(45),所述拓展杆(45)下端固定有辅助轮(46),所述拓展杆(45)顶端固定有限位圈(47),所述拓展套筒(44)侧端贯穿插设有限位销(48),所述拓展杆(45)侧壁开设有与限位销(48)对应的限位孔(4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拖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专用拖车,包括底杆和移动双轮,所述底杆底部表面固定有移动双轮,所述底杆左侧设置有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立一柱,所述立一柱焊接在底杆左侧,所述立一柱侧壁通过合页装配有立二柱,所述立二柱上部左侧焊接有高杆,所述底杆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所述立一柱上端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下端焊接在底杆右侧,所述横梁右侧下端固定设置有拖车插销。本技术便于对大载重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的拖运,同时便于折叠收纳,不占用较多空间,使得利用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凯,张晓阳,邱国林,苏佳豫,康宁,杨子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