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容器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865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洁净容器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通常的洁净容器嘴是管状的回液腔体底部为斜面,回液腔体中间连有出液管与容器相通,回液腔体与出液管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其顶端设档液壁或档液槽,回液槽的低处有与容器相通的回液口。将该结构按装于瓶口上端或瓶颈内,为洁净容器起到一定的卫生作用,但存在如下不足将洁净容器嘴按装在瓶口上端,需在回液腔体制有与瓶颈活动连接的部件,如连接座或连接套管,这样便增加了结构件。在回液腔体顶端所设档液槽,在倾倒瓶内液体时,出液管与回液口同时外流液体,时间一长液体便在档液槽溢满而出,所以不能有效的防止倒流,造成使用不尽方便;将洁净容器嘴按装在瓶颈内,连接件可以省去,但回液腔体、出液管均在瓶颈内,形成回液腔体、出液管均在瓶颈内,形成流经瓶颈的液体的流动空间明显减少,影响出液管的流速,所以使用亦不尽方便,并且同样不能有效的防止倒流问题。
本实用新型受上述技术的启发,重新进行了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化,减少构件,能有效防止液体倒流、使用方便的一种洁净容器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包括容器盖、容器颈、出液管、回流槽、回液孔,容器盖与容器颈为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所述容器颈内或容器盖内为斜底截容器颈或截容器盖,斜底周边与容器颈或容器盖的内壁固定连接并密封,斜底有透孔与容器相通,管状或倒置圆台状的出液管的根部与透孔固定连接,出液管在容器颈内或容器盖内并与容器相通,出液管与容器颈或容器盖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回液槽低处还有一透口与容器相通为回液孔,下端连接控制倒流的装置。
所述回液孔下端连接的控制倒流的装置是球阀,其大小视容器而定。所述回液孔下端连接的控制倒流的装置是L型管,其横向支出部分高出液面并向容器提手一侧或容器顶部盖子立起的一侧支出,横向支出的管口靠近容器壁,L型管纵向与横向形成的角度略大于90度,以便液体顺坡度下流。所述容器顶端的外圆向内壁坡下,呈沉头形状。所述容器盖内有与容器颈端口,出液管口分别相应吻合且间隙气密封的密封垫片,可以是与盖体一体制出的密封环、密封圈或密封垫。本结构可用在瓶、坛、桶、罐、壶等各种容器,也可用在提、按容器盖可使用容器颈升降的装置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容器颈或容器盖内的斜底上的出液管与容器颈或容器盖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这样容器颈或容器盖便取代了回液腔体,档液壁、连接座等部件,因此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部件,并随之相对增加了回液槽、出液管的直径,尤其是容器颈内的空间相对增加,倾倒液体相对增大了出液管的流量从而方便了使用;在倾倒液体时由于回流口下端连有控制机构如球阀,其阀芯顺势上移,再加上液体流动的推动而使之堵住回流孔,所以容器内的液体只能从出液管口流出,而不能从回液孔倒流,彻底解决倒流问题;倒毕,滞留在出液管口端部的余液,一部份顺出液管内壁下流到容器内,另一部分沿出液管外壁淌到回液槽内而流进容器内;个别滴到容器颈端的余液,由于容器颈顶端外圆向内壁坡下呈沉头形状,使余液向容器颈内淌去,从而达到洁净容器的目的。由于在封装状态,盖帽内的密封环、密封圈分别将导流管口、容器颈端口间隙气密封,既便容器倒了,液体无隙可出,进一步保证了容器的洁净。
本结构用于可升降的容器颈及容器盖,可随提、按容器盖而升降,更加体现使用时方便、灵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洁净容器嘴提升出容器顶外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洁净容器嘴用后按入容器顶内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表示了容器盖1与容器颈2为罗纹连接,容器颈2顶端外圆向内壁坡下,呈沉头形状,斜底5在容器颈(2)下部截容器颈2,斜底5在容器颈2内并一体制出且密封,外壁为管形,内壁为倒置圆台状的导流管6在斜底中央并与容器相通,导流管6外壁与容器颈2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7,回液槽7低处有回液孔8,其下端固定连接控制倒流的装置——球阀9,容器盖1内顶一体制有密封环12、密封圈11分别将出液管6口、容器颈2顶端密封。
图2表示了近似喇叭形的出液管6在斜底中央且与容器相通,容器盖外顶为凸台形。其它情况同上。
图3表示了容器盖1与容器颈2为罗纹连接,容器盖1连有可以放平也可以立起的提环15,在立起时将容器盖1随同容器颈2、容器肩3一起提拉出容器顶之上的状态。斜底5在容器颈2底部与容器颈2连体制出。容器颈2、容器肩3、连接部位4为连体制出。容器肩为软质厚度薄于容器的厚度,容器颈2随容器盖1的提拉而随之升出容器顶部,出液管6在容器颈2内与斜底一体制出且与容器相通。回液管9在回液槽7的低处的回液孔8的下端固定连接,其竖向与横向部分组成的夹角大于90度,其横向部分高出液面并向提手16一侧支出,其端部管口靠近容器壁。当然回液口下端连接控制回液的装置也可以是球阀。连接部位4与容器体为卡入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罗纹连接、焊接、粘接剂粘接等各种方式,也可以与容器一体制出。图4表示了下按容器盖1,则容器盖1、容器颈2、容器肩3下落至容器内的状态,此时本实用新型洁净容器嘴在容器内的容器肩3内。
图5表示了容器盖1与盖体19为一侧定位开合连接,容器盖1在一侧立起的状态。盖体19与容器颈2为罗纹连接,直管状的出液管与斜底5一体制出并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外壁与容器颈2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7,其下端连接L型回液管,纵向与竖向部分形成的角度稍大于90度,横向部分向容器盖1立起的一侧支出并靠近容器肩3。在箱式容器中,在容器颈2高出容器顶时,其横向支出部分沿容器内顶向提手或盖子立起一侧横向支出并高出容器内液面,当然容器盖1与盖体19也可以罗纹连接或卡入或连接等其它各种方式连接。
图6表示斜底5在容器盖1内的下部截容器盖1为两部分容器盖1扣合在上部盖体17,下部盖体18与容器颈2为罗纹连接。斜底5中央有透孔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与斜底5一体制出并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与容器上部盖体17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7,其低处有一透孔与容器相通为回液孔8,下端连接控制回流的装置L型管向容器盖可以立起的一侧支出,其横向支出部分高出液面。斜底5的底面与瓶颈2顶端间隙气密封,斜底5下面的密封环12将容器口密封,出液管6在瓶口上端的上部盖体17中间内,容器盖的周边及盖内的密封环12分别将上部盖体17周边直口及出液管6口间隙气密封。图7是图6的变化,表示了容器盖1的直径大于容器颈2,斜底5直径大于容器颈2直径并与容器盖1一体制出,将容器盖1分为两部分上部盖体17、下部盖体18,斜底5底面与容器口间隙气密封。下部盖体18内,斜底5下的连接部位4与容器颈2罗纹连接,出液管6在容器口上端的上部盖体17内。出液管6上端管口近于或大于容器口直径,位在大于容器直径的上部盖体17内。回液口8在回液槽的低处,其下端连接回液管10贴近容器顶面的内顶,横向部分高出液面并向一侧支出。
权利要求1.一种洁净容器嘴,包括容器盖(1)、容器颈(2)、出液管(6)、回液槽(7)、回液孔(8),容器盖(1)与容器颈(2)为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所述瓶颈(2)内为斜底(5)截瓶颈,斜底(5)周边与容器颈(2)内壁固定连接并密封,斜底(5)有透孔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根部与透孔固定连接,出液管(6)在容器颈(2)内并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与容器颈(2)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7),回液槽(7)的低处有一与容器相通的透孔为回液孔(8),下端连接控制倒流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1)内为斜底(5)截容器盖,斜底(5)的周边与容器盖内壁固定连接并密封,斜底(5)将容器盖(1)内截分为上、下两部分,容器盖(1)下部盖体(18)内壁与容器颈(2)活动连接,斜底(5)有透孔,出液管(6)根部与透孔固定连接,出液管(6)在容器盖(1)内与容器相通,出液管(6)与容器盖(1)上部盖体(17)内壁之间形成回液槽(7),回液槽(7)的低处有一与容器相通的透孔为回液孔(8),下端连接控制回流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孔(8)下端连接的控制回流的装置是球阀(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孔(8)下端连接的控制回流的装置是L型管(10),其横向支出部分高出液面并向容器提手一侧支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颈(2)顶端的外圆向内壁坡下,呈沉头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容器盖(1)内有与容器颈(2)、出液管(6)口分别相应吻合且气密封的密封圈(11)、密封环(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洁净容器嘴,包括容器盖、容器颈、出液管、回液槽、回液孔。容器颈内下部为斜底截瓶颈,斜底中央有透孔,出液管根部与透孔固定连接,出液管与容器相通,出液管与容器颈之间形成环形回液槽,回液槽低处有回液孔,下端连接控制回流的装置,如球阀或L型管。这样,不仅简化了结构,并且倾倒液体时不能从回流口倒流,只能从出液管流出,从而解决了回流问题,倒毕,出液口或瓶颈端部的余液流至回液槽内,达到方便、洁净的效果。
文档编号B65D47/00GK2414999SQ0021081
公开日2001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日
发明者刘茂深 申请人:刘力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