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保鲜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548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保鲜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储存和保鲜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菌饮料保鲜桶。
目前所知的饮料桶采用外壳与内壳之间加保温层的结构,饮料直接装入内壳,在放饮料时必须进入空气消除负压,饮料才能流出,而空气通过顶端的旋阀进入内壳与饮料直接接触,空气中的细菌对饮料造成污染,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料保鲜桶,它能弥补现有装置的上述不足。
一种饮料保鲜桶,有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有保温层,其特征是有消除负压装置,内壳下部有带丝扣的凸台,并装有进出器,内壳里装有软体内胆,内胆下口套装在凸台的端面上,内胆下口装有压环。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消除负压又可使饮料灌进和流出,并且饮料不会被污染,结构轻巧、简单、安装可靠,又便于使用和制造。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2为其进出气阀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外壳1与内壳2之间有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的保温层3,使饮料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为防止在发泡时内壳2的位移,而分别在外壳1的上封头11和下封头15上焊有定位管12和10,分别与内壳2顶端的定位块和紧固弯头7上的定位块插接而定位。进出器9穿过外壳1,并通过活节螺帽6、活节螺栓8、紧固弯头7、与内壳2为一体的凸台连接为一体。内胆4采用乳胶制成,其尺寸小于内壳2的尺寸而位于内壳2的内部。灌进饮料时,内胆4受力而膨胀;随着饮料的放出,内胆4自动收缩,特别是在盛装啤酒时还可以自动压缩啤酒泡沫。内胆4的形状为上小下大,其下部有缩小的口,该口的边缘较粗,形成一圆形密封圈,套在内壳2下部凸台的端面上。当上紧紧固弯头7时,压环5就压迫内胆4的端口,使其变形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消除负压装置为导气管13,它装在内壳2与外壳1之间,它的上端口通过内壳2上端的螺丝由螺帽连接,导气管13的下端装有进出气阀14,它伸出外壳1之外,由紧固螺帽将其紧固在下封头15上。进出气阀14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其中阀盖16与阀套22配合,阀套22又与阀座21紧配合,在阀套22的斜面上装有上密封碗18,在上密封碗18的下端有下密封碗19,在其内面装有圆柱弹簧20,在圆柱弹簧20的作用下,使其下密封碗19的上端面与上密封碗18的下端面紧密接触,平时不漏气。在上密封碗18的内面装有塔型弹簧17,在其弹力的作用下,使上密封碗18的外面与阀套22的内斜面紧密接触,由于塔型弹簧17的弹力大于圆柱弹簧20的弹力,所以平时不漏气。附
图1中的内胆4由乳胶材料制成,其尺寸远远小于内壳2,所以当往内胆4灌饮料时,内胆4会膨胀,使内壳2内的空气受压后通过导管13进入进出气阀14,即附图2的阀盖16内腔,通过上密封碗18下端的孔而推动下密封碗19使圆柱弹簧20向下移动,而进入阀套22与阀座2 1的腔内,再通过阀座21的孔排出。当饮料放出时,附
图1中内壳2的内腔会形成负压,这时空气的大气压会压迫空气通过附图2中的阀座21的孔进入内腔推动下密封碗19,下密封碗19再推动上密封碗18向上移动,空气会通过阀盖16的孔进入附
图1的导管13,再进入内壳2的内腔,使大气压平衡,这过程在不间断进行,所以饮料会源源不断流出。
由于内胆4的隔离作用,空气不会与内胆4中的饮料接触,就保证了饮料不会受空气中细菌的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饮料保鲜桶,有外壳(1)和内壳(2),外壳(1)和内壳(2)之间有保温层(3),其特征是有消除负压装置,内壳(2)下部有带丝扣的凸台,并装有进出器(9),内壳(2)里装有软体内胆(4),内胆(4)下口套装在凸台的端面上,内胆(4)下口装有压环(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桶,其特征是所述的消除负压装置为导气管(13),它装在内壳(2)与外壳(1)之间,它的上端口通过内壳(2)上端的螺丝由螺帽连接,导气管(13)的下端装有进出气阀(14),它伸出外壳(1)之外,由紧固螺帽将其紧固在下封头(1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鲜桶,其特征是所述的进出气阀(14)有一阀盖(16)与阀套(22)配合,阀套(22)又与阀座(21)紧配合,在阀套(22)的斜面上装有上密封碗(18),在上密封碗(18)的下端有下密封碗(19),在上密封碗(18)和下密封碗(19)的内面上分别装有塔形弹簧(17)圆柱弹簧(20)。
专利摘要一种饮料保鲜桶,有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有保温层,其特征是有消除负压装置,内壳下部有带丝扣的凸台,并装有进出器,内壳里装有软体内胆,内胆下口套装在凸台的端面上,内胆下口装有压环。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消除负压又可使饮料灌进和流出,并且饮料不会被污染,结构轻巧、简单、安装可靠,又便于使用和制造。
文档编号B65D77/06GK2520308SQ0127770
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7日
发明者吴淦 申请人:吴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