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水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364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吸式水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式水袋。
技术背景目前旅游及登山等户外活动者通常使用的是水壶或饮料瓶等,存在的缺点一是携带不方便;二是饮水时需仰起脖子,这在登山陡峭处时,容易失衡,发生危险;三是饮料饮用后,空瓶到处乱丢,将造成景区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吸式水袋,它不仅有利于户外活动者吸取饮料,而且可反复使用从而节省用户的开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水袋体和吸管,其特征在于在水袋体的具有联接螺纹的进水口部上设有螺纹盖,吸管的末端伸入水袋体内腔的底侧,吸管的外端连接有吸嘴。
使用前,先将螺纹盖打开,在水袋体内装矿泉净水、果汁、冰块等,然后将吸管的末端伸入水袋体内腔的底侧,并将水袋体放入背包内。饮用时,把吸嘴含入口内,由于在吸嘴的前端唇形中间处竖设有可与后部吸管出口相连通的刀缝,当吸嘴被上下牙咬住时,刀缝敞开,吸管内的水便可被吸出。若用手挤压气囊式小气泵时,由于水袋内的压力变化,使得用户吸食更容易,饮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仅制造容易,携带使用方便,有利于节省用户的开支,而且可避免因包装物的丢弃所产生的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水袋体1和吸管2,其特征在于在水袋体的具有联接螺纹的进水口部上设有螺纹盖3,吸管的末端伸入水袋体内腔的底侧,吸管的外端连接有吸嘴4。
参照图1图2图3,为了有利于在饮用时把吸嘴含入口内饮用时的舒适性,吸嘴前端成唇形,并由弹性材料构成,最佳设计方案是在吸嘴的前端唇形中间处竖设有可与后部吸管出口相连通的刀缝5。当吸嘴在饮用过程被上下牙咬住时,刀缝敞开,吸管内的水便可被吸出。
上述的水袋体上还设有一进气口6,进气口上联接有与气囊式小气泵7相连通的气管8。使用中,当用手挤压气囊式小气泵时,由于水袋内的压力变化,使得用户吸食更容易,饮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设计合理,不仅制造容易,携带使用方便,有利于节省用户的开支,而且可避免因包装物的丢弃所产生的污染,并由于在使用时采用了气囊式小气泵使得用户吸食更容易,饮用更方便,其市场前景可观。
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式水袋,它包括水袋体和吸管,其特征在于在水袋体的具有联接螺纹的进水口部上设有螺纹盖,吸管的末端伸入水袋体内腔的底侧,吸管的外端联接有吸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嘴由弹性材料构成,其前端成唇形,在吸嘴的前端唇形中间处竖设有可与后部吸管出口相连通的刀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水袋体上还设有一进气口,进气口上联接有与气囊式小气泵相连通的气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式水袋,它包括水袋体和吸管,其特征在于在水袋体的具有联接螺纹的进水口部上设有螺纹盖,吸管的末端伸入水袋体内腔的底侧,吸管的外端连接有吸嘴。使用时,把吸嘴含入口内,由于在吸嘴的前端唇形中间处竖设有可与后部吸管出口相连通的刀缝,当吸嘴被上下牙咬住时,刀缝敞开,吸管内的水便可被吸出。本实用新型不仅制造容易,携带使用方便,有利于节省用户的开支,而且可避免因包装物的丢弃所产生的污染。
文档编号B65D33/36GK2575019SQ0227892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3日
发明者高新伟 申请人:高新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