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246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纳音乐、影像、与计算机等上使用的、记录光学地读取的数字信息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
背景技术
作为有关以CD、DVD、LD等为首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的现有技术,记载了日专利特公平6-51506号公报(USP 4,875,085)上的内容已为众所周知。
这种现有的盒子这样来构成为使盒子的变形不传到盘上,仅在无信息轨道的中央范围支承着盘,该盘的有信息轨道的部分与盒子间形成规定的间隙、不相接触。
从而,在现有的构造中,为尽可能不使盒子产生变形,提高了盒子的刚性,而且有必要加大前述的间隙,因此有着加厚盒子厚度的缺点。
由于盒子厚度变厚,还产生了保管其的空间变大,在展览贩卖时阵列个数减少,因而商品补充次数增多等问题。
因而,在这种盒子中,希望将其厚度变薄。
不仅在盘的中央范围、在外周缘部也进行支承的、减少前述间隙的技术,比如在日专利特开昭60-148485号公报上被揭示。
但是,即使是在中央范围与外周部两处支承盘的构造,因盘中央孔的保持构造及其他构造与现有的相同,也不能将盒子厚度变薄。
即,作为现有的中央孔保持构造,如日专利实公平3-31748号公报所记载的已为众所周知。
这种中央孔的保持构造为具有嵌合于盘的中央孔的突缘部,在该突缘部上沿周向具有等间隔、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切缝,由这些切缝所形成的弹性片,弹性地支承着前述中央孔。
在这种构造中,为防止盘的意外脱开,在保持状态下,必须加大从盘的上面突出出来的突缘部的突出量。因此,要减薄盘的厚度也困难。
另一方面,在这种中央孔保持构造中,希望在可以确定保持着盘的同时,又能以简单操作即可取出盘。
在前述现有构造中,由于以多个弹性片实施弹性支承可确保保持,但由于为取下盘而推压弹性片的推压力大,取下操作并不简单。
再者,由于通常以大的力量推压盘的中央孔,它就成了使盘变形的原因,故希望以尽可能小的力进行支承。
即,中央保持孔构造被要求有以小的力进行保持、可靠地保持、以及以简单的操作一次取下的所谓相反的要素。
另外,减少前述弹性片的个数,在周向3处配置该弹性片,并做成一次可取出的结构,如在德国专利DE 3425579号上有所展示。
但是,在这种现有结构中,为使3个弹性片的内端部结合于推压圆板,在该推压圆板上作用着的推压力,要同时作用到3个弹性片上,因而,为使弹性片变形,必须施以大的推压力。
再就是,在这种现有的构造中,为要以一次操作取下盘,必须要有压缩弹性要素以及钳状隆起,构造变得复杂,难以减薄盒子厚度。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目的要将收纳盒的厚度减小到现有的一半左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要以小的力来保持盘的中央孔,可靠地保持盘;并且以一次操作即可取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即在于盒的开闭操作容易,可望防止盒的破损,收纳于收纳架等上的该盒子取出容易,以及简化制造盒子用金属模的构造等。
为了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手段。
即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具有保持板,该保持板覆盖具有中央孔的记录媒体用盘的记录面侧,并具有自由装拆地嵌合于前述中央孔中的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从设在前述保持板的中央部上的孔的内周面延伸出来的基部、从该基部周向延伸出来的扩大部、以及从该扩大部的端部径向向外突出出来的突起。而且,前述突起顶端的包络圆的直径要比前述盘的中央孔的直径要大,前述扩大部的外径做成可嵌合于前述盘的中央孔中的大小。
即,在本发明中,突起的位置是从基部的位置沿周向错开地被设定。
最好是前述基部,从前述保持板孔的内周面,径向向内、且成轴向向上方倾斜地设置,且有周向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前述扩大部,从前述基部的内端部向周向一方在同心盘上延伸出来,而且在该扩大部的端部设置径向向内延伸出的推动部;前述突起设于前述扩大部的上端部。
在前述构成中,在前述盘嵌合于前述保持部的状态下前述突起位于前述盘的上面侧;当推压前述推动部时,为使前述突起向前述盘的下面侧移动,前述基部与扩大部设计成可弹性变形。
如依前述构成之本发明,由于突起设在从基部径向、周向及轴向偏位的位置,可极大地加大推动部的推动操作所引起的突起的变位量。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使突起从盘的上面移动到下面。另外,由于各突起独立推动操作,其推动操作力以很小的力就足够。因此盘对保持部的嵌合及取出都极其容易。
在前述盘嵌合于前述保持部上时、或推动操作推动部来解除该盘的嵌合时,能发出咔嗒声,最好对前述突起设计一定的突出量。由于是这样的构成,可以很容易地确认盘的嵌合或解除。
前述突起最好配置于周向3等分位置上。突起数越少,则取出盘越容易。但本发明中不限定于这个数量,也可以是2~6等位置。
前述突起的上面形成前述保持部的上面,最好将前述盘嵌合于保持部时该盘上面与前述保持部上面间的距离做成小于前述盘的厚度。由于设定了这样的尺寸,可以使得突起从盘的上面侧移动到下面侧时的移动量变小。
前述扩大部的外径最好做成对前述盘的中央孔稍有间隙的嵌合那样的大小。这样由于松动地保持着盘,可以防止盘的变形。
在前述保持板上最好设置支承前述盘的记录区域以外的中央部与外周部的中央载置部与外周载置部。这样,由于有内外两点支承盘,盘的记录区域与保持板内面间的间隙可减小,并可使盒的整体厚度变薄。
前述保持板具有面对着前述盘的上面,与该上面相反侧的背面,前述背面,除前述保持部部分外形成为平坦面,在前述上面的周缘部突出形成着规定厚度的周壁;另外,在围着盘的外周面部分突出形成着规定厚度的圆弧状壁。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构成,前述周壁与圆弧状壁发挥了肋的作用,可以提高保持板的刚性,故可减薄保持板的厚度。
即,如依本发明,从前述保持板的背面到保持部的上面的厚度可做成小于4mm。
前述保持板,可收纳于自由开闭的盒中。另外,也可直接将盖体枢支于保持板上,构成收纳盒。
即,在前述保持板上可通过铰链部自由开闭地枢支着盖体。
关闭前述盖体时,最好该盖体的内面与前述保持部的上面相抵接,或者形成比前述盘的厚度小的间隙。其结果,在关闭前述保持板与盖体状态下的盒子的厚度可做到小于6mm。
前述盖体为了完全覆盖前述保持板,最好做得比保持板还要大。这样,由于将盖体做得比保持板还要大,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盒内。
在将盖体关闭于前述保持板的状态下,该盖体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从前述保持板的外周缘向外方突出,最好在该突出部上设置手指扣手部。这样,由于设置了手指和手部,在将该盒子保管在收纳架上时,由于可将手指搭于该手指扣手部上来抽出该盒子,故可很容易地从保管架上取出盒子。
在与前述铰链部相反侧的前述盖体的自由端缘部上设有缺口凹部,在关闭前述盖体状态下的、对应着该缺口凹部的位置的前述保持板上,最好设有手指扣手部。由于这样构成,由于即使盒子的厚度变薄、也可将手指搭在手指扣手部上打开盖体,故打开盒子的操作变得很容易。
在前述保持板与盖体上设有抵接部,在将前述盖体打开成180°状态下两者相互抵接、维持该打开状态;前述抵接部形成这样的形状;当从前述打开状态作用从前述打开状态进一步打开方向的力时,前述保持板与盖体可相对转动。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构成,即使在打开盖体时,使用了意外的较大的力,盒子也不会破损。在现有技术的盒子上,由于在打开180°的位置设有止动块,如用大的力打开,则容易破损,而在本发明中,可以防止盒子的破损。
前述保持板与盖体,具有在其一端被铰链结合起来的铰链结合侧端缘部、与该铰链结合侧端缘部相反侧的自由端缘部、夹着该两端缘部而相对的上下端缘部;在前述保持板与盖体的上下端缘部上设有沿盒子的厚度方向立起的周壁;设有从前述保持板或盖体中的任何一方的前述周壁突出出来的突部;而在另一方,设有关闭前述盖体时可自由装拆地嵌合于前述突部的凹部,在前述保持板与盖体上设置与前述突部或凹部连通的贯穿厚度方向的连通孔。
由于设置了前述连通孔,可将塑料盒制造用金属模具做成上下两分割型模,可望减少制造时间、降低制造成本。而现有的金属模,由于没有前述连通孔,而被做成为上下左右4分割型模。
与前述突部或凹部相邻接、内嵌于相对侧周壁上的定位突部最好突设于前述保持板或盖体中任何一方的周壁上。由于设置了这样的定位突部,盖体与保持板的相对位置变得适当,凹部与突部的结合变得适当,开闭操作变得平滑。
前述铰链部由从前述保持板或盖体中的任何一方突设的一对铰链片,在与该铰链片相对的内面上突设的铰链轴、以及可自由装拆地轴支该铰链轴并设置于前述另一方上的轴承部所构成。前述轴承部构成为它具有可自由转动地枢支着前述铰链轴的顶端部的孔,并设有支承前述铰链轴的基端部的半圆周部,敞开剩下的半圆周部的缺口部。
在现有技术中,铰链部易于损坏,但由于采用了前述本发明的构成,提高了铰链的强度,可以防止损坏。
尚且,前述保持板与盖体具有在其一端被铰链结合的铰链结合侧端缘部、与该铰链结合侧反对侧的自由端缘部、夹着该两端缘部而相对的上下端缘部,在前述盖体的上下端缘部上设有沿盒的厚度方向立起的周壁,设有从该周壁突出出来的标记结合爪;在前述盖体上最好设置与前述结合爪连通的,厚度方向贯穿的连通孔。由于设置了这样的连通孔,可将制造盖体用金属模做成上下2分割型模,比之于现有的4分割型模,在制造与成本方面都是很有利的。
如依照本发明,可减薄收纳盒的厚度,用一只手且一次操作即可将记录媒体用盘装入收纳盒或从中取出来。
图面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收纳盒的第1实施例,以将该收纳盒展开状态进行表示的正视图;图2是概略表示前述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A剖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保持板的保持部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B-B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4的C-C放大剖视图;图7是说明将记录媒体用盘嵌入保持部状况的图;图8是说明将记录媒体用盘嵌入保持部前的阶段与从中取出后的阶段的图;图9是表示取出记录媒体用盘时的对保持部的推入操作状况的剖面图;图10是保持板的俯视图;图11是保持板的侧视图;图12是保持板的仰视图;图13是图12的D-D剖视图;图14是详细表示结合凹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图14的E-E剖视图;图16是图14的F-F剖视图;图17是表示盖体的内面侧的俯视图;图18是盖体的侧视图;图19是盖体的表面图;图20是表示盖体的铰链部的局部放大图;图21是图17的G-G剖视图;图22是详细表示结合突部的局部放大图;图23是图22的I-I剖视图;图24是图22的H-H剖视图;图25是表示关闭保持板与盖体状态的铰链部周围的剖视图;图26是关闭了保持板与盖体状态的剖视图;图27是表示标记结合爪部分的剖面图;图28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收纳盒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9~38是表示保持部的各种变型例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最佳形态下边,借


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收纳盒1,是通过分别设于保持板2与盖体3一端的铰链部2a、3a将保持板2与盖体3可自由摇动开闭地连接起来,可以形成由该保持板2与盖体3将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两面覆盖起来的收纳状态。该保持板2与盖3分别由透明树脂与不透明树脂形成。
在保持板2上,在其板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有嵌装于盘100的中央孔101中的保持部5。另外,在保持板2上还设有围着前述保持部5的环状隆起的中央载置部6与围绕该中央载置部外侧的环状降起的外周载置部7。
如图3所示,该中央与外周载置部6、7对着盘100的记录面102一侧,可抵接于除去其记录区域(图中省略,实即除去盘100的中心附近与外周附近的环状区域)部分上。
各载置部6、7的隆起高度是1mm以下足矣。在本实施例中为0.7mm左右。
如图3~6所示,前述保持部5具有基部10、扩大部12与突起13,基部10从设于前述保持板2的中央部的孔9的内周面延伸出来;扩大部12从该基部10沿周向延伸出来;突起13则从该扩大部12的端部沿径向向外方向突出出来。前述突起13顶部包络圆的直径比前述盘100的中央孔101的直径还要大,前述扩大部12的外径,做成可与前述盘100的中央孔101相嵌合的大小。
即,在本发明中,突起13的位置为从基部10的位置沿周向变位地被设置着。
如更详细一点说明的话,前述基部10,从前述保持板2的孔9的内周面成径向向内、且轴向向上倾斜设置;且具有周向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前述扩大部12,通过从前述基部10内端部轴向立起的立起部11向周向一方在同心圆上延伸出。在前述扩大部12的端部设置径向向内延伸出的推动部14。前述突起13设在前述扩大部12端部的上端部。
设在前述保持板2中央部的孔9,与前述中央载置部6的内周部大致一致。
前述各推动部14借助分隔部15相互分隔开,可独立操作。
在前述周向相邻接的基部10与基站10间设有防尘片16。即,该防尘片16,从前述孔9内周面,与前述基部10之倾斜同样的倾斜度一体突出形成。该防尘片16的周向端部通过径向缺口17与基部10分离,而防尘片16的径向内端部通过周向缺口18与前述扩大部12分离。
由该防尘片16可防止灰尘进入保持部5内。另外,对万一进入的灰尘可由内中央载置部6保持而使其不会到盘100的记录面10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基部10配置于沿周向三等分位置上,从而,前述突起13与推动部14都是与前述基部沿周向错开地配置于沿周向三等分位置上,前述推动部14的轴向(保持板厚度方向)的移动量可具有非常大的移动,约2mm左右,即使在对推动部14进行这样大的推动操作下,前述扩放部12与基部10也可无破损地进行弹性变形。
在不混入高冲击强度PS树脂、而仅由透明PS树脂构成这种盒的情况下,由于其易割裂的PS树脂特性,所具弹性是有限的,以一次操作来取出CD、DVD等盘的功能等方面所具有的弹性,在实用上并不良好;但这一问题可由上述构造的收纳盒中所示的中央保持部分的形状来解决。
即,如图6所示,前述基部10具有随着径向向内,比保持板2的板面变高的倾斜度,这种倾斜程度恰好成了挠曲资本。
从而,如图9所示,在对保持部5进行推入操作时,推压力加在了推动部14上,从而产生了立起部11向着径向向内方向的倾斜,扩大部12的挠曲、以及基部10的挠曲等。其结果,作为保持部5的整体,产生了沉入作用与缩径作用。
而且,这种沉入作用与缩径作用,由于抗拒弹性恢复力而产生,如停止推动部14的推入操作,保持部5自然地解除沉入状态而鼓起;同时解除缩径作用而涨大。
在这种构造的扩大部12上成为延长端部分、即推动部14的根部位置,径向向外地突设着前述突起13。
该突起13,在常态下与盘100的中央孔101的开口缘部相干涉,即在嵌入中央孔101时成为障碍。
也就是,前述各突起13的顶部的包络圆直径,比前述盘100的中央孔101的直径大。具体而言,相对于盘10的中央孔101的直径15mm约大0.2mm左右。虽然前述立起部11与扩大部12的外径,要做成能嵌合于前述盘100的中央孔101中的大小,但在本实施例中,做成为比盘100的中央孔101的直径稍小一些的直径。具体而言,约小0.1mm左右。
在前述盘100嵌合于前述保持部5的状态下,前述突起13位于前述盘100的上面侧;当推压前述推动部14时,为使前述突起13向前述盘100的下面侧移动,前述基部10、扩大部12与立起部11设置成可弹性变形。
在将前述盘100嵌合于前述保持部5时,以及在推动操作推动部14、而解除盘100的嵌合时,为能发出咯嗒声,最好由设定前述突起13的突出量来解决。
前述突起13的上面形成了前述保持部5的上面,在将前述盘100嵌合于保持部5时,盘100上面与前述保持部5上面间的距离,做成小于前述盘100的厚度。具体而言,对1.2mm的盘的厚度,盘100上面与前述保持部5上面间的距离约为0.5mm左右。即,突起13的厚度约为0.5mm左右。
另外,从保持板2的背面到保持部5上面的距离最好为4mm左右,在本实施例中为3.8mm。
前述突起13下面与前述中央载置部6上面的距离做成与前述盘100的厚度大致相同,或稍大一点点。
如图10~12所示,前述保持板2形成为具有铰链结合侧端缘部、自由端缘部、以及夹于该两端缘部间相对的上下端缘部的矩形形状。其中,铰链结合侧端缘部具有铰链部2a;自由端缘部居于与前述铰链结合侧端缘部相反的一侧。
前述保持板2具有与前述盘100相面对的上面,和与该上面相反侧的背面。上述背面,除了前述保持部5部分以外形成为平坦面。在该背面的外周缘部分,如图13所示地形成有稍稍突出出来的背面肋20,另外,在保持板2的侧面也形成了侧面肋21。
在前述保持板2上面的周缘部,突出形成着规定厚度的周壁22。另外,在前述保持板上面上在围着盘100的外周面部分突出形成着规定厚度的圆弧状壁23。这些肋20、21,周壁22,以及圆弧状壁23起到了保持板2的加强构件作用,从而可以减薄保持板2的厚度。
前述上下端缘部的周壁22,在中央部分只有规定距离的断开,该断开了的周壁22的端部由前述圆弧状壁23所连接着。在前述周壁22断开位置的保持板2上形成着中央凹处24。该中央凹处24形成为取出盘100时的取出部。
另外,在自由端缘部一侧的保持板2的上下端缘部,形成着端部凹处25。
前述保持板2的上下端缘部的前述周壁22形成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比该上下端缘稍稍向内侧凹进的第1台阶部26与更进一步向内侧凹进的第2台阶部27。在前述第1台阶部26上形成结合凹部28。
如图14~16所示,在前述保持板2上设有与前述结合凹部28连通的贯穿厚度方向的连通孔29。由于在保持板2上没有这种连通孔29。可将成形保持板用金属模做成上下2分割的模具。
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这样的连通孔29,成形保持板用金属模具做成了上下及左右四分割型模具,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连通孔29,可做成2分割型模具。
再者,前述保持板2的前述自由端缘部的周壁22的中央部向内侧凹进,该凹进部成了开闭操作时手指扣手部30。
另外,前述铰链部2a,由从铰链结合侧端缘部上下端部突出形成的铰链片,突出形成在与向该铰链片相对的内面上的铰链轴31所构成。前述铰链片的壁厚,可望提高其强度。
在图17~19上详细示出了前述盖体3。前述盖体3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在其一端部进行铰链结合的铰链结合侧端缘部、与该铰链结合侧端缘部相对一侧的自由端缘部、以及介于该两端缘部间而相对的上下端缘部。
盖体3的铰链结合端缘部的上下端缘部形成着装入前述保持板2的铰链部2a的凹部,在该凹部形成了盖体3的铰链部3a。
如图20、21所示,盖体3的铰链部3a形成着轴承部,该轴承部可自由装拆地结合前述保持板2的铰链部2a的铰链轴31,且可以自由转动地枢支着铰边轴31。
前述轴承部具有可自由转动地枢支前述铰链轴31的顶端部的孔35;同时,设有缺口部36,它支承着前述铰链轴31的基端部的半圆周部,剩下的半圆周部敞开着。
在前述盖体3的自由端缘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凹部37,该凹部37与前述保持板2的手指扣手部30相对应。
另一方面,在前述盖体3的上下端缘部设有沿盒的厚度方向立起的周壁38。
如图18所示,前述周壁38的高度,中央部38a与自由端缘部侧38b形成得高。即,前述中央部38a与自由端缘部侧38b嵌合于前述保持板2的中央凹处24与端部凹处25中,这一部分周壁38的高度做成为收纳盒1的厚度。在自由端缘部侧38b的周壁外面形成着压花39,以便防止盖体3开闭操作时产生滑动。
在前述周壁38上,突设有结合突部40,另外,在前述周壁38上还设有定位突部41,该定位突部41与前述结合突部40相邻,比前述结合突部40突出量小些。该结合突出部40。在闭合盖体3时,可自由着脱地结合于设在前述保持板2上的结合凹部28中,而定位突部41则抵接于保持板2的周壁22的内面上。
在图22~24上详细示出了前述结合突部40与定位突部41的情况。在前述盖体3上设有与前述结合突部40连通的贯穿厚度方向的连通孔42。该连通孔42设在关闭盖体3时由前述保持板2的周壁22的第1台阶部26的上面所关闭的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灰尘从该连通孔42进入盒的内部。
如图25、26所示,前述盖体3应该完全覆盖前述保持板2,做成比保持板2要大。即,盖体3的靠近铰链部3a的端部比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部2a的端部更向外方突出,在该突出部分上设置周壁43。
该周壁43,在将该收纳盒1收纳进盒架(图中略)的情况下,作为单盒抽出时的手指扣手部44可以方便利用它。另外,在周壁43上,可在其内侧或外侧贴上标签封(图中略)等来作索引用。
当将前述保持板2与盖体3相互以铰链部2a、3a摇动相闭合时,该盖体3的内面与前述保持板2的保持部5的上面相抵接,或形成比前述盘100厚度小的间隙。在前述保持板2与盖体3闭合状态时的盒1的厚度最好在6mm以下。
即如按上述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收纳盒1由保持板2与盖体3两片构成、保持部5的形状按图4所示的形状,其整个厚度可以做得很薄,即,在现有的用例中,多数收纳盒为具有一对盖体、其中间夹入保持板的3块来构成。因此,其整个厚度在10.4mm左右;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成功地控制在其一半即5.2mm左右。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2块构成的CD、DVD等的盒子,但现下还没有上述构成的收纳盒1中示出的那样的中央保持部5的形状的收纳盒,因此,还没有出现现有厚度一半即5.2mm左右厚度的这种盒子。因此,这种盒子厚度50%的“苗条”化,即可由上述构成的盒子1以实用的形状得以实施。而且,在实用中,如是在6mm以下,作为薄型盒子可充分发挥效用。如依本发明,也可将盒子1的厚度做到5mm以下。
在前述保持板2与盖体3上设有抵接部45(参照图1),用以在将前述盖体3打开成180°的状态下,相互抵接而维持该打开状态。前述抵接部45所形成的形状为在从前述打开状态向更进一步打开的方向加力时,使得前述保持板2与盖体3可相对转动的形状。
具体而言,该抵接部45,由盖体3的铰链结合侧端缘部与保持板2的铰链结合侧端缘部的侧面肋21构成,以使两端缘部可相互抵接。
在设置于前述盖体3的上下端缘部的前述周壁38上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标签止动爪46。在该止动爪46上固定着标答或歌词卡片。
如图27所示,在前述盖体3上设有与前述结合爪46连通的贯穿厚度方向的连通孔47。
前述连通孔47设在与前述保持板2的周壁22的第2台阶部27相对应的位置上。因而,可以由周壁22防止灰尘从前述连通孔47进入。
下边来说明这种构造的收纳盒1的使用状况。
首先,为了收纳记录媒体用盘100,打开盖体3,而后如图8所示,将盘100载置于保持部5的突起13的上面上,使其中央孔101合位。这时,由于设在扩大部12的外周部的各突起13成了障碍,盘100不会在其状态下嵌入在保持部5上。
可是,只要对盘100轻轻按压,如图7所示,就由盘100的中央孔101的内面将突起13压向径向内方。而后,中央孔101越过突起13,如图5与图6所示,盘100即可确定出嵌入到立起部11与扩大部12上。这种嵌入时,由于要发出咔嗒声,可确认其嵌合状态。
在这种嵌合状态下,在有向使出方向的力作用盘100的情况下,盘100的上面与突起13抵接,由于有扩大扩大部12直径作用,不会产生意外的盘的脱离。
而后,关闭盖体3。这是,结合凹部28与突部40相结合,维持关闭状态。另外,在关闭盖体3时,由于在盘100的上面与盖体3的内面之间,只存在小于盘100厚度的间隙,不必担心在盒子1中的盘100从保持部5意外脱落。
收纳了盘100的该盒子1收纳入收纳架等中。
当要从收纳架取出该盒子1时,如图25、26所示,用手指扣在手指扣手部44中,取出盒子1,可很容易将盒子取出。
另一方面,为从该盒子1中取出盘100,打开盖体3。在进行这项打开操作时,如图26所示,将手指扣于手指扣手部30,并捏着滚花39、打开盖体3,即可很容易地实现打开操作。
这时,由于由设在盖体3周壁38上的定位突起41使前述结合凹部28与突部40相结合,左右均一,即可很容易地打开。
如若将盖体3打开180°,盖体3与保持板2由抵接部45相抵接即可维持180°打开状态。这时,即使意外地作用打开方向的外力,由于该抵接部45也可跨越其抵接状态,而容许盖体3与保持板2相对转动,也不会引起铰链部2a、3a的破坏。
其次,在打开盖体3之后,如图9所示,对保持部5的推动部14进行推入操作。这样,即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突起13上作用着由抵接于盘100的中央孔101内面所产生的反力,由该反力使得扩大部12产生了向经向内方的缩径作用。从而,保持部5整体上变成缩径状态;突起13移动向盘100的中央孔101的下侧,这时,由于会发出咔嗒声,可以确认嵌合解除。
在突起13移动到盘100的中央孔101的下侧之后,如停止前述推动推动部14的操作,如图8所示,扩大部12的直径扩大,盘100支承在突起13的上面,由于扩大部12与基站10向上的回复动作,盘100由突起13抬起。
而后,捏着该盘100取出即可。也就是,如依本发明,仅借推动部14的一次推入操作即可将盘100取出。
在现有技术中,前述盘100的取出,即使置盒于书桌上。推动操作中央保持机构,由于中央保持机构的弹性变形量小,不能简单取出。因而,在现有机构中,是使盒子浮于上部空间状态下,推动操作中央保持机构使其产生大的变形才能取出。
而在本发明中,在将保持板2置于平坦的书桌上面的状态下,即使只推动操作推动部14,由于基部10与扩大部12的弹性变形量较大,由于突起13的移动量变大,故可很简单地取出盘来。
图28所示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板2与相互可自由摇动开闭地连结起来的一对盖体52、51分体形成,成向任一盖体50内面侧敷设状地装填起来的构造。该保持板2的保持部5的构造,与前述第1实施例中相同。
图29~38为保持部5的各种变型例。它可置换前述第1、2实施例中的保持部5。
即,如图29所示,保持部5有2个突起13,在保持板2的孔9的内周面上的周向二等分位置上设置基部10,在该基部10内端通过立起部11延设着半圆弧状扩大部12,在该扩大部12端部的外周部设有突起13,同时,在内周部突设着推压部15。
前述两个突起13接近立起部11,在本实施例中不设防尘片。
在图30示例中,在保持板2的孔9上设置防尘片16,其他与图29所示相同。
图31示例中,前述扩大部12的周向延伸出长度比图30所示的要约短一半。图32示例,加大了防尘片16,使孔9的空间尽可能小,其他与图31所示相同。
图33示例,突起13等的数目为4个,这种情况下,不设防尘片。图34示例,设了防尘片16,其他与图33的相同。
图35示例,突起13等的数目为5个,这里不设防尘片;图36示例,设有防尘片16,其他与图35所示的相同。
图37示例,为6个突起13等,这里不设防尘片,图38示例,设有防尘片16,其他与图37示的相同。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比如,设于保持板2上的载置台6、7,也可以只有任何一方。同时,其形状,也不限于环形形状,也可以为多角形,而且,也可以是沿盘100周向点设的小块状的结构。
盘100,也不限于圆盘状,也可以是多角形的其他形状。
在前述实施例中,设在保持板2周壁22上的为结合凹部28和设在盖体3周壁38上的为突部40,也可以与此相反,结合凹部28设在盖体3的周壁38上,突部40设在保持板2的周壁22上。另外,前述将铰链部2a的铰链轴39设在保持板2上,其轴承设在盖体3上,也可以将铰链轴31设在盖体3上,轴承部设在保持板上。
还有,保持部5的基部10、扩大部12、推动部14的形状也不限于前述实施例的形状,也可以为涡旋或螺旋地沿伸的形状。
本说明书所记述的最佳实施例是示例的收纳盒,但也不仅限于这些。本发明的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所表示着,进入其“要求”范围意义中的所有变型例及同等物都包含在本发明内。
工业上利用可能性本发明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适用于收纳涉及计算机、游戏软盘、音乐、电视电影的CD。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板(2),该保持板(2)覆盖具有中央孔(101)的记录媒体用盘(100)的记录面(102)侧,并且具有自由装卸地嵌合在上述中央孔(101)中的保持部(5),在上述保持板(2)上通过铰链部(2a、3a)自由开闭地枢支承着盖体(3),保持板(2)和盖体(3)在其一端部具有被铰链结合的铰链结合端缘部,在上述铰链结合端缘部侧的保持板(2)的侧面上凸出地形成着侧面肋(21),在上述保持板(2)与盖体(3)上设置抵接部(45),该抵接部(45)是在将上述盖体(3)打开了180°的状态中上述侧面肋(21)与盖体(3)的上述端缘部相互抵接而维持该打开状态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45)以在上述打开状态中作用了打开方向的外力时不产生上述铰链部(2a、3a)破损地跨过上述侧面肋(21)与上述端缘部的抵接状态而允许盖体(3)和保持板(2)的相对转动的方式抵接着。
2.一种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保持板(2)和盖体(3)通过设置在其各自的一端侧的铰链部(2a、3a)相互自由摆动开闭地被连接着,保持板(2)和盖体(3)在其一端部具有被铰链结合的铰链结合端缘部,在保持板(2)上,在其板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保持部(5),该保持部(5)用于嵌入到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中央孔(101),由该保持板(2)和盖体(3)可以形成覆盖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两面的收纳状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铰链结合端缘部侧的保持板(2)的侧面上凸出地形成着侧面肋(21),在上述保持板(2)与盖体(3)上设置抵接部(45),该抵接部(45)是在将上述盖体(3)打开了180°的状态中上述侧面肋(21)与盖体(3)的上述端缘部相互抵接而维持该打开状态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45)以在上述打开状态中作用了打开方向的外力时不产生上述铰链部(2a、3a)破损地跨过上述侧面肋(21)与上述端缘部的抵接状态而允许盖体(3)和保持板(2)的相对转动的方式抵接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板(2)与盖体(3)通过从保持板(2)的铰链结合端缘部的上下端部凸出形成的铰链片而被铰链结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盖体(3)关闭到上述保持板(2)上的状态中,盖体(3)的靠近铰链部(3a)的端部比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部(2a)的端部更向外方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体(3)的靠近铰链部(3a)的端部的上述凸出部分上设置周壁(43)。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盖体(3)关闭到上述保持板(2)上的状态下,盖体(3)的靠近铰链部(3a)的端部比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部(2a)的端部更向外方凸出,并且具有周壁(43),该周壁(43)向盒厚度方向立起地被形成,成为拉出盒时的手指扣手部(44),上述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部(2a)的端部也具有向盒厚度方向立起的周壁(22),在盖体(3)关闭到保持板(2)上的状态中,两周壁(43、22)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得可以在盖体(3)的上述周壁(43)与保持板的上述周壁(22)之间插入手指。
7.一种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保持板(2)和盖体(3)通过设置在其各自的一端侧的铰链部(2a、3a)相互自由摆动开闭地被连接着,在保持板(2)上,在其板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保持部(5),该保持部(5)用于嵌入到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中央孔(101)中,由该保持板(2)和盖体(3)可以形成覆盖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两面的收纳状态,其特征在于,在盖体(3)关闭到上述保持板(2)上的状态下,盖体(3)的靠近铰链部(3a)的端部比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部(2a)的端部更向外方凸出,并且具有周壁(43),该周壁(43)向盒厚度方向立起地被形成,成为拉出盒时的手指扣手部(44),上述保持板(2)的靠近铰链的端部也具有向盒厚度方向立起的周壁(22),在盖体(3)关闭到保持板(2)上的状态中,两周壁(43、22)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得可以在盖体的上述周壁(43)与保持板的上述周壁(22)之间插入手指。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关闭了上述保持板(2)与盖体(3)的状态中的盒的厚度为6mm以下的薄型盒。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中央孔(101)嵌套在上述保持部上而使该盘(100)成为收纳状态。
10.一种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保持板(2)和盖体(3)通过设置在其各自的一端侧的铰链部(2a、3a)相互自由摆动、开闭地被连接着,在保持板(2)上,在其板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保持部(5),该保持部(5)嵌入到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中央孔(101)中,由该保持板(2)和盖体(3)可以形成覆盖记录媒体用盘(100)的两面的收纳状态,在保持板(2)的上下端缘部的中央部形成该保持板(2)的内侧凹入的中央凹处(24),在盖体(3)上形成着嵌合在上述中央凹处(24)中的周壁中央部(38a),该中央部(38a)的周壁(38)的高度成为盒的厚度,在上述盖体(3)上,在上述周壁中央部(38a)的两侧形成周壁(38),在该周壁(38)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标签止动爪(46),在上述保持板(2)上,在上述中央凹处(24)的两侧形成着周壁(22),在该周壁(22)上形成在内侧迂回上述止动爪(46)的台阶部(27)。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关闭了上述保持板与盖体的状态中的盒厚度是6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记录媒体用盘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体(3)上设有与上述止动爪(46)连通的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连通孔(47)。
全文摘要
记录媒体用盘(100)的收纳盒(1)具有保持板(2),该保持板(2)可覆盖具有中央孔(101)的记录媒体用盘(100)的记录面侧、并具有可自由拆装地嵌合于前述中央孔(101)的保持部(5);该保持部(5)具有从设置于前述保持板(2)中央部的孔(9)的内周面上延伸出的基部(10)、从该基部(10)向周向延伸出扩大部(12)、从该扩大部(12)的端部径向向外突出的突起(13)。前述突起(13)顶端包络圆的直径比前述盘的中央孔(101)的直径大;前述扩大部(12)的外径做成可嵌合于前述盘的中央孔(101)的大小。
文档编号B65D85/57GK1448942SQ03107360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9日
发明者吴本将彰, 吴本启郎 申请人:明晃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