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65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卷绕分离材以形成滤芯芯材的覆卷装置,其包含基座、进料轴、收料轴、驱动轴、上胶装置及张力控制器,张力控制器连接进料轴及收料轴,使同时卷绕在进料轴及收料轴上的分离材不论其移动速度都能维持固定的张力,并使进料轴及收料轴仅能单向转动或无法转动,因此驱动轴停止转动时,便可固定筒状成品而避免其反转,并且通过维持一定的张力而使筒状成品的两分离材维持紧密拉撑及贴合;此外,通过收料轴从筒状成品的内部来阻止转动,更可避免成品上的分离材左右偏摆歪斜,并且不会有相对滑动的情形而可有效阻止筒状成品的反转。
【专利说明】滤芯芯材覆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绕分离材以形成滤芯芯材的覆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滤芯于制作时,首先一波浪状分离材及一平面分离材放入黏贴装置中,其在波浪状分离材的其中一侧面上胶并与平面分离材黏贴结合,接着将结合后的两分离材放入分条装置进行切割分条,最后分条后的两分离材放入覆卷装置中,其在波浪状分离材的另一侧面上胶,之后将两分离材卷绕成筒状成品。
[0003]具体来说,现有技术的覆卷装置包含有一进料轴、一收料轴、多个驱动轴及多个导轮,分条完后的两分离材会先卷绕成筒状,并套设于进料轴上,两分离材拉出并通过各驱动轴及各导轮后,会卷绕在收料轴上;使用时,驱动轴使两分离材从进料轴移动至收料轴上而卷绕成筒状;然而,现有技术的覆卷装置的缺点在于,当两分离材已拉出所欲的长度而要停止上述动作时,马达会立刻停止驱动轴的转动,但这时进料轴与收料轴之间的两分离材便可能因张力不足而松弛,并进而导致收料轴及其上的筒状成品反向转动,造成筒状成品的两分离材未能维持紧密拉撑及贴合。
[0004]而此问题有两种常用的解决方式:其一,以人工手动扶持收料轴上的筒状成品,以避免其反转及松弛,但仰赖人工作业费时费力;其二,进一步设置夹持装置来固定收料轴上的筒状成品,例如以两夹片来抵靠于该筒状成品等等,但不论何种夹持装置,往往皆是通过摩擦力来避免筒状成品反转,而若摩擦力过高,则可能导致成品上的两分离材左右偏摆而歪斜,若摩擦力不足,也可能相对成品滑动而失去固定成品的功能。
[0005]因此,现有技术的覆卷装置实有待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芯芯材覆卷装置,以可于停止时避免筒状成品反转,同时保持两分离材的张力。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包含:
[0008]一基座;
[0009]一进料轴,其枢设于基座上;
[0010]一收料轴,其枢设于基座上;
[0011]至少一驱动轴,其枢设于基座上,且位于进料轴及收料轴之间;
[0012]—驱动轴动力装置,其连接并转动各驱动轴;
[0013]一上胶装置,其位于驱动轴与收料轴之间;
[0014]一张力控制器,其连接进料轴及收料轴,使同时卷绕在进料轴及收料轴上的材料维持固定的张力,并使进料轴及收料轴仅能单向转动或无法转动。
[0015]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张力控制器包含有一刹车器及一扭力控制器,刹车器连接及控制进料轴,扭力控制器连接及控制收料轴。
[0016]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刹车器为磁粉刹车器,扭力控制器为扭力马达。
[0017]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计米器,其设于基座上,且抵靠于其中一驱动轴。
[0018]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具有两驱动轴,其前后间隔设置。
[0019]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两驱动轴分别为前驱动轴及后驱动轴,前驱动轴的外表面为橡胶材质,后驱动轴的外表面为金属材质。
[0020]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两导轮,其枢设于基座上,且分别位于驱动轴的前后两侧。
[0021]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各导轮上设有两导正环,其选择性地固设于导轮上,且用以贴靠导正通过于导轮上的材料。
[0022]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收料轴包含有一第一顶部、一位移装置、一第二顶部及一中间管;第一顶部枢设于基座上,张力控制器连接及控制第一顶部;位移装置固设于基座上,且与第一顶部横向间隔设置;第二顶部枢设于位移装置上,且位移装置朝向第一顶部地推动第二顶部;中间管夹设于两顶部之间,两顶部分别穿设紧抵于中间管的两端开口周缘。
[0023]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进料轴为气胀轴。
[0024]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上胶调位架,其设于基座上且包含有一第一位移部、一第二位移部及一第三位移部,第一位移部相对基座横向移动,第二位移部相对第一位移部上下移动,第三位移部相对第二位移部斜向前地移动;上胶装置设于第三位移部上。
[0025]上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中基座包含有两立壁及一夹设座;两立壁横向间隔设置,收料轴及驱动轴皆设于两立壁之间;夹设座设于其中一立壁的外侧,夹设座的后侧面凹设有一夹设槽,夹设槽的内壁面的顶侧及底侧分别设有一抵靠部,各抵靠部的内侧设有一弹性元件使抵靠部内缩进夹设槽的内壁面;进料轴一端连接张力控制器,另一端穿设于夹设座的夹设槽中,且抵靠于两抵靠部。
[0026]本实用新型滤芯芯材覆卷装置的上述结构,驱动轴停止转动时,便可固定筒状成品而避免其反转,并且通过维持一定的张力而使筒状成品的两分离材维持紧密拉撑及贴合;此外,通过收料轴从筒状成品的内部来阻止转动,更可避免成品上的分离材左右偏摆歪斜,并且不会有相对滑动的情形而可有效阻止筒状成品的反转。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立体外观图;
[0029]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前视立体外观图;
[0030]图3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外观图;
[0031]图4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视图;
[0032]图5本实用新型的夹设座的右视图;
[0033]图6本实用新型的收料轴的使用时的前视图;
[0034]图7本实用新型的收料轴的卸下筒状成品的前视图;
[0035]图8本实用新型的计米器及上胶调位架的立体外观图;
[0036]图9本实用新型的上胶调位架的元件分解图;
[0037]图10本实用新型的筒状成品的右视立体外观图;
[0038]图11本实用新型的筒状成品的右视剖视图;
[0039]图12本实用新型的筒状成品的左视立体外观图;
[0040]图13本实用新型的筒状成品的左视剖视图。
[0041]其中,附图标记
[0042]10基座11第一立壁
[0043]12第二立壁13机台
[0044]14夹设座141夹设槽
[0045]142抵靠部143抵靠部
[0046]20进料轴30收料轴
[0047]31第一顶部32位移装置
[0048]33第二顶部34中间管
[0049]41导轮42前驱动轴
[0050]43后驱动轴44导轮
[0051]45驱动轴动力装置 46导正环
[0052]50上胶调位架51导杆
[0053]52螺杆521第一把手
[0054]53第一位移部531第一齿条
[0055]54第二位移部541第二把手
[0056]542第三把手55第三位移部
[0057]551第三齿条60上胶装置
[0058]70计米器81刹车器
[0059]82扭力控制器91筒状分离材
[0060]911波浪状分离材 912平面分离材
[0061]913第一端面胶层 914第二端面胶层
[0062]92筒状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64]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包含一基座10、一进料轴20、一收料轴30、两导轮41、44、两驱动轴42、43、一驱动轴动力装置45、一上胶调位架50、一上胶装置60、一计米器70及一张力控制器。
[0065]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前述的基座10包含有一第一立壁11、一第二立壁12、一机台13及一夹设座14 ;两立壁11、12横向间隔设置;机台13及夹设座14设于第一立壁11的外侧,夹设座14的后侧面凹设有一夹设槽141,夹设槽141的内壁面的顶侧及底侧分别设有一抵靠部142、143,各抵靠部142、143的内侧设有一弹性元件使抵靠部142、143平时突出于夹设槽141的内壁面,但受到一定外力后亦可内缩进夹设槽141的内壁面。
[0066]前述的进料轴20枢设于基座10上,进料轴20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穿设于夹设座14的夹设槽141中,且抵靠于两抵靠部142、143,藉此可避免进料轴20轻易掉出;在本实施例中,进料轴20为气胀轴,但不以此为限。
[0067]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所示,前述的收料轴30枢设于基座10的两立壁11、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收料轴30包含有一第一顶部31、一位移装置32、一第二顶部33及一中间管34 ;第一顶部31枢设于基座10的第一立壁11上;位移装置32固设于基座10的第二立壁12上,且与第一顶部31横向间隔设置,位移装置32可为气压缸或其他可线性移动他物的装置;第二顶部33枢设于位移装置32上,且位移装置32可朝向第一顶部31地推动第二顶部33;中间管34夹设于两顶部31、33之间,两顶部31、33分别穿设紧抵于中间管34的两端开口周缘,藉此第一顶部31可带动中间管34及第二顶部33 —同转动及停止。
[0068]请参阅图4及图8所示,前述的两导轮41、44枢设于基座10的两立壁11、12之间,且位于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之间,并前后间隔设置,导轮41、44本身不具有动力,但可被转动;各导轮41、44上设有两导正环46,导正环46平时可于导轮41、44上滑动以调整位置,而欲固定导轮41、44位置时,以一止付螺丝贯穿螺合导正环46并紧抵于导轮41、44上即可。
[0069]前述的两驱动轴42、43枢设于基座10的两立壁11、12之间,且位于两导轮41、44之间,并前后间隔设置;两驱动轴42、43分别为前驱动轴42及后驱动轴43,在本实施例中,前驱动轴42的外表面为橡胶材质,后驱动轴43的外表面为金属材质,但不以此为限。
[0070]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前述的驱动轴动力装置45设于基座10的第一立壁11的内侧,且通过机台13内的传动机构而连接并等速转动两驱动轴42、43。
[0071]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前述的上胶调位架50设于基座10的第二立壁12上,且位于后驱动轴43与收料轴30之间,并包含有两导杆51、一螺杆52、一第一位移部53、一第二位移部54及一第三位移部55 ;两导杆51固设于两立壁11、12之间;螺杆52枢设于两立壁11、12之间,且螺杆52 —端设有一第一把手521 ;第一位移部53可移动地套设于两导杆51外,且套设螺合于螺杆52外,藉此转动第一把手521便可横向移动第一位移部53,第一位移部53向上突伸有一第一齿条531 ;第二位移部54套设于第一齿条531外,且第二位移部54上枢设有一第二把手541及一第三把手542,第二把手541的内端啮合于第一齿条531,藉此转动第二把手541便可使第二位移部54相对第一位移部53上下移动;第三位移部55包含有一第三齿条551,第三齿条551斜向后地贯穿第二位移部54,且第三把手542的内端啮合于第三齿条551,藉此转动第三把手542便可使第三位移部55相对第二位移部54斜向前地移动。
[0072]前述的上胶装置60设于上胶调位架50的第三位移部55的下方上,且位于后驱动轴43与收料轴30之间。
[0073]请参阅图4及图8所示,前述的计米器70设于基座10的第二立壁12上,且抵靠于前驱动轴42。
[0074]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前述的张力控制器连接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使同时卷绕在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上的材料维持固定的张力,并使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分别仅能朝进料及收料的方向单向转动,或者亦可使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皆无法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张力控制器包含有一刹车器81及一扭力控制器82,但不以此为限,仅要能达到前述的维持张力及单向转动的功能即可;刹车器81设于基座10的第二立壁12上,并且连接及控制进料轴20相对夹设座14的另一端,进一步而言,刹车器81为磁粉刹车器,但不以此为限,仅要能限制进料轴20的转动方向及阻止进料轴20的转动,并与扭力控制器82共同配合调整张力即可;扭力控制器82设于基座10的第一立壁11的内侧,且通过机台13内的传动机构而连接及控制收料轴30的第一顶部31,进一步而言,扭力控制器82为扭力马达,但不以此为限,仅要能限制收料轴30的转动方向及阻止收料轴30的转动,并与刹车器81共同配合调整张力即可。
[0075]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波浪状分离材911的一侧面的轴向一侧边处涂布有第一端面胶层913以与平面分离材912黏贴结合(如图13所示),之后两分离材911、912切割分条后卷绕成筒状,接着将该筒状分离材91套设于气胀轴(进料轴20)夕卜,并且气胀轴作动而与筒状分尚材91相互固定;筒状分尚材91的两分尚材911、912拉出并贴靠及通过导轮41、前驱动轴42、后驱动轴43、导轮44,最后卷绕于收料轴30的中间管34上,两分离材911、912的端部可通过黏胶、胶带或两者都用地黏贴于中间管34的外壁面上;此外,两分离材911、912贴靠及通过两导轮41时,导轮41上的两导正环46会贴靠于两分离材911、912的横向两侧边,藉此导正两分离材911、912的方向以避免左右偏摆。
[0076]接着启动驱动轴动力装置45及张力控制器,驱动轴动力装置45使前驱动轴42及后驱动轴43同向且同速转动以带动两分离材911、912从进料轴20移动至收料轴30,前驱动轴42的橡胶外表面可有效带动两分离材911、912移动,而后驱动轴43的金属外表面带动的力道相对较小,藉此当两驱动轴42、43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转速不同时,可避免拉扯而伤害到两分离材911、912 ;此外,两分离材911、912移动时不论速度为何,刹车器81及扭力控制器82皆会分别调整控制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的扭力,以使两分离材911、912维持设定的张力,其中张力及扭力是使用者根据分离材911、912的宽度、材质及结构等信息来设定,再者,这时刹车器81及扭力控制器82分别使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仅能单向转动;请参阅图10至图13所示,上胶装置60于波浪状分离材911相对第一端面胶层913的另一侧面的另一轴向侧边涂布第二端面胶层914后,两分离材911、912卷绕于中间管34上。
[0077]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当计米器70显示已卷绕所需的长度时,使用者可关闭驱动轴动力装置45,并将张力控制器改为停止状态,这时进料轴20及收料轴30则完全无法转动,而两分离材911、912仍维持设定的张力,因此可使筒状成品92的两分离材911、912维持紧密拉撑及贴合;请参阅图7所示,最后,收料轴30的位移装置32使第二顶部33退出中间管34,使用者便可将筒状成品92连带中间管34 —同取下;而将另一中间管34装设于两顶部31、33之间后,便能再次使用。
[0078]本实用新型藉此达到停止时避免筒状成品92反转及松弛的功效,并且方便使用。
[0079]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亦可仅有单一驱动轴,其同样可达到前述的众多功效。
[0080]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轮上亦可没有导正环,而导轮本身亦有调整分离材移动路径等功效。
[008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亦可没有导轮,其同样可达到前述的众多功效。
[0082]在其他实施例中,收料轴亦可不包含第一顶部、位移装置、第二顶部及中间管而为其他结构,仅要能固定卷绕其上的分离材,并使该等分离材与收料轴一同转动及停止,且能方便卸下筒状成品即可。
[0083]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料轴亦可不为气胀轴而为其他结构,仅要能固定筒状分离材,使筒状分离材与进料轴一同转动及停止即可。
[0084]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亦可为其他结构,仅要能供各元件稳固设置即可。
[008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 一进料轴,其枢设于基座上; 一收料轴,其枢设于基座上; 至少一驱动轴,其枢设于基座上,且位于进料轴及收料轴之间; 一驱动轴动力装置,其连接并转动各驱动轴; 一上胶装置,其位于驱动轴与收料轴之间; 一张力控制器,其连接进料轴及收料轴,使同时卷绕在进料轴及收料轴上的材料维持固定的张力,并使进料轴及收料轴仅能单向转动或无法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控制器包含有一刹车器及一扭力控制器,刹车器连接及控制进料轴,扭力控制器连接及控制收料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器为磁粉刹车器,扭力控制器为扭力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计米器,其设于基座上,且抵靠于其中一驱动轴。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两驱动轴,其前后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驱动轴分别为前驱动轴及后驱动轴,前驱动轴的外表面为橡胶材质,后驱动轴的外表面为金属材质。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两导轮,其枢设于基座上,且分别位于驱动轴的前后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轮上设有两导正环,其选择性地固设于导轮上,且用以贴靠导正通过于导轮上的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料轴包含有一第一顶部、一位移装置、一第二顶部及一中间管;第一顶部枢设于基座上,张力控制器连接及控制第一顶部;位移装置固设于基座上,且与第一顶部横向间隔设置;第二顶部枢设于位移装置上,且位移装置朝向第一顶部地推动第二顶部;中间管夹设于两顶部之间,两顶部分别穿设紧抵于中间管的两端开口周缘。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轴为气胀轴。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上胶调位架,其设于基座上且包含有一第一位移部、一第二位移部及一第三位移部,第一位移部相对基座横向移动,第二位移部相对第一位移部上下移动,第三位移部相对第二位移部斜向前地移动;上胶装置设于第三位移部上。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芯材覆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包含有两立壁及一夹设座;两立壁横向间隔设置,收料轴及驱动轴皆设于两立壁之间;夹设座设于其中一立壁的外侧,夹设座的后侧面凹设有一夹设槽,夹设槽的内壁面的顶侧及底侧分别设有一抵靠部,各抵靠部的内侧设有一弹性元件使抵靠部内缩进夹设槽的内壁面;进料轴一端连接张力控制器,另一端穿设于夹设座的夹设槽中,且抵靠于两抵靠部。
【文档编号】B65H81-06GK204297842SQ201420777573
【发明者】林象济 [申请人]淳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