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8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包括:桁架梁,其由多个标准节组成;两个负重箱梁;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其包括:抽屉式框架梁,其两端分别与相邻标准节的顶部连接,抽屉式框架梁包括第一框架梁和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框架梁,第二框架梁顶部设有移动凸块和多个定位槽,第一框架梁的顶部设有固定凸块;第一双向千斤顶,其底座和顶杆分别与固定凸块和移动凸块可拆卸连接;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其分别位于桁架梁与负重箱梁连接处,其包括:反力牛腿,其与桁架梁外侧固定连接;第二双向千斤顶,其底座和顶杆分别与负重箱梁和反力牛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在主缆架设过程中调整主承重结构的长度,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变化。
【专利说明】
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跨缆吊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跨缆吊机作为悬索桥大型专用设备,其通常由主承重结构、步履式行走机构、液压提升设备(含提升和牵引千斤顶、液压栗站、控制系统及钢绞线收线装置)、吊具扁担梁、发电设备等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提升重物、卸载和行走。
[0003]目前悬索桥主缆多为平行索面,跨缆吊机通常采用固定宽度设计。固定宽度设计对于常规平行索面主缆的架设是可行的,但对于空间索面主缆的架设则难以架设,主要原因就是其主承重结构宽度固定,不能随主缆间距的变化而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可在主缆架设过程中调整主承重结构的长度,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变化。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包括:
[0007]桁架梁,其由多个标准节组成,相邻标准节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0008]两个负重箱梁,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两端,任一负重箱梁与所述桁架梁滑动连接;
[0009]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其位于所述相邻标准节的上方,其包括:
[0010]抽屉式框架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标准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抽屉式框架梁包括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所述第二框架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内部并相对所述第一框架梁可滑动,所述第二框架梁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第二框架梁由多节伸缩杆组成;
[0011]固定凸块,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0012]移动凸块,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梁的顶部,所述移动凸块与定位槽可拆卸连接;
[0013]第一双向千斤顶,其位于所述固定凸块和所述移动凸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双向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固定凸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双向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移动凸块可拆卸连接;
[0014]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两端,所述桁架梁与所述负重箱梁连接处,任一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包括:
[0015]反力牛腿,其位于所述桁架梁的外侧并与其固定连接,且所述反力牛腿与所述桁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0016]第二双向千斤顶,其位于所述反力牛腿和所述负重箱梁之间,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底座与所述负重箱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反力牛腿可拆卸连接。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固定凸块、所述移动凸块和所述多个定位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反力牛腿位于与所述负重箱梁靠近所述桁架梁的中部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桁架梁上。
[0019]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为4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底部与所述负重箱梁连接处。
[0020]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标准节为贝雷片。
[0021]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负重箱梁与所述标准节的弦杆滑动连接。
[0022]优选的是,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反力牛腿与所述标准节的弦杆固定连接。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主缆间距的实际情况对桁架梁的标准节进行增减,调整负重箱梁与桁架梁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主承重结构长度的改变,以满足适应主缆间距变化的需求。
[00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的制作方法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1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包括:
[0033]桁架梁I,其由多个标准节11组成,相邻标准节11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桁架梁主要是对整体结构起刚性支撑作用,桁架的空间用于安放收线装置、液压栗站、发电机和控制室,并为施工操作提供工作平台;
[0034]两个负重箱梁2,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I的两端,任一负重箱梁2与所述桁架梁I滑动连接;
[0035]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3,其位于所述相邻标准节11的上方,其包括:
[0036]抽屉式框架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标准节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抽屉式框架梁包括第一框架梁31和第二框架梁32,所述第二框架梁3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31内部并相对所述第一框架梁31可滑动,所述第二框架梁32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槽(未示出),所述第二框架梁由多节伸缩杆组成;
[0037]固定凸块33,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31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0038]移动凸块34,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梁32的顶部,所述移动凸块34与定位槽可拆卸连接;
[0039]第一双向千斤顶35,其位于所述固定凸块31和所述移动凸块32之间,且所述第一双向千斤顶35的底座与所述固定凸块31可拆卸连接,所述双向千斤顶35的顶杆与所述移动凸块34可拆卸连接;
[0040]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4,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I的两端,所述桁架梁I与所述负重箱梁2连接处,任一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4包括:
[0041]反力牛腿41,其位于所述桁架梁I的外侧并与其固定连接,且所述反力牛腿41与所述桁架梁I的长度方向垂直;
[0042]第二双向千斤顶42,其位于所述反力牛腿41和所述负重箱梁2之间,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42的底座与所述负重箱梁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42的顶杆与所述反力牛腿41可拆卸连接。
[0043]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固定凸块33、所述移动凸块34和所述多个定位槽位于同一直线上。
[0044]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反力牛腿41位于与所述负重箱梁2靠近所述桁架梁I的中部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桁架梁I上。
[0045]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4为4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I的底部与所述负重箱梁2的连接处。
[0046]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标准节11为贝雷片。
[0047]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负重箱梁2与所述标准节11的弦杆12滑动连接。
[0048]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所述反力牛腿41与所述标准节11的弦杆12固定连接。
[004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随着主缆间距的增加,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中的第二双向千斤顶首先启动,第二双向千斤顶的顶杆沿其长度方向延伸顶推反力牛腿,使桁架梁与负重箱梁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变化;当两个负重箱梁与桁架梁的相对位移之和约等于一个标准节的长度时,将与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相连的相邻标准节之间的螺栓连接临时解除,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临时代替桁架梁承重,启动第一双向千斤顶,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沿其长度方向延伸顶推移动凸块,使第二框架梁相对第一框架梁沿长度方向滑动延伸,在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延伸至最大长度时,将移动凸块和定位槽的连接断开,待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回缩至初始位置后重新将移动凸块和与其相邻的定位槽连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相邻标准节之间的间歇等于或大于一个标准节长度,在第一双向千斤顶顶推的同时,第二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回缩;在相邻标准节之间增加一个标准节并将其与与其相邻的标准节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实现标准节的增加;重复上述步骤,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增加。随着主缆间距的减小,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中的第二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回缩,使桁架梁与负重箱梁的相对位移减少,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变化;当主缆间距进一步减小,通过调整桁架梁与负重箱梁的相对位移已不能满足要求时,将与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相连的标准节之间的一个标准节两端的螺栓连接临时解除,即减少一个标准节,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临时代替桁架梁承重,控制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回缩,在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回缩复位时,将移动凸块和定位槽的连接断开,待第一双向千斤顶的顶杆延伸至最大长度后重新将移动凸块和与其相邻的定位槽连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减少的标准节两侧的标准节能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实现标准节的减少;重复上述步骤,以适应主缆间距的减少。第一双向千斤顶和第二双向千斤顶可同时动作,以满足适应主缆间距变化的需求。
[0050]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桁架梁,其由多个标准节组成,相邻标准节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两个负重箱梁,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两端,任一负重箱梁与所述桁架梁滑动连接; 抽屉式框架顶推装置,其位于所述相邻标准节的上方,其包括: 抽屉式框架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相邻标准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抽屉式框架梁包括第一框架梁和第二框架梁,所述第二框架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内部并相对所述第一框架梁可滑动,所述第二框架梁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第二框架梁由多节伸缩杆组成; 固定凸块,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梁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移动凸块,其位于所述第二框架梁的顶部,所述移动凸块与定位槽可拆卸连接; 第一双向千斤顶,其位于所述固定凸块和所述移动凸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双向千斤顶的底座与所述固定凸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双向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移动凸块可拆卸连接;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两端,所述桁架梁与所述负重箱梁连接处,任一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包括: 反力牛腿,其位于所述桁架梁的外侧并与其固定连接,且所述反力牛腿与所述桁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第二双向千斤顶,其位于所述反力牛腿和所述负重箱梁之间,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底座与所述负重箱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千斤顶的顶杆与所述反力牛腿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所述移动凸块和所述多个定位槽位于同一直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牛腿位于与所述负重箱梁靠近所述桁架梁的中部的一端相邻的所述桁架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水平旁置式顶推装置为4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桁架梁的底部与所述负重箱梁连接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为贝雷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箱梁与所述标准节的弦杆滑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缆吊机的可调整主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牛腿与所述标准节的弦杆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5709572SQ20162034859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张鸿, 张永涛, 杨秀礼, 陈鸣, 游新鹏, 彭成明, 王敏, 黄灿
【申请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