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684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盘包装盒,是一种可放置及保护光盘片的收纳盒。
背景技术
习用的光盘盒,请配合参考图3及图4所示,其中底座30与上盖31相互枢设,于底座30中央形成有一供设置光盘片的凹槽32,并在凹槽32的中央处朝上凸设有一圆周略大于光盘片中央的圆孔且具环状垂直面的扣抵座33,其座端面上沿径向等径剖设若干分隔线331,并向圆心延伸形成按压部332。
欲放置光盘片时,将光盘片的中央的圆孔相对于扣抵座33套设,则光盘片中央的圆孔即受扣抵座33固持,反之,当欲取下光盘片时,是向按压部332施力使扣抵座33中央向下位移,而使扣抵座33略为向内倾斜缩小外径,使得光盘片得以脱离扣抵座33。
综合上述,由于制作习用光盘盒的材料较为脆硬,其扣抵座33需利用较多的分隔线331,增加扣抵座33的可挠度,才能使对按压部332施力拿取或存取光盘片时获得省力的功效,然而,此种设计会直接影响对光盘片圆孔的固持力,并且扣抵座33与盒壁连接线极短,经常使用较容易产生弹性疲乏或折断的现象,因此当遭受不当外力时,光盘片圆孔易脱离扣抵座33的固持,而使光盘片受损。
另外,由于上述设计的光盘盒,只能存放一张光盘片,因此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创作者有鉴于前述习用结构于实际使用上仍然有具缺点存在,而予以重新设计,藉由若干卡扣块的排列结构,而达到收纳光盘片可获得较佳的固持,为其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光盘包装盒,该盒体结构包括一下盖、一光盘座与一上盖;光盘座的中央形成有一圆孔且其中分别形成朝向光盘座两端面凸起的卡扣块,并向圆心延伸倾斜形成按压部,而且上盖与下盖的一侧边枢接,光盘座与上盖的一侧边枢接。
于实际使用时,由于制作卡扣块时,不需剖割前述的分隔线,因此卡扣块的结构强度较习用光盘盒强,因此不会在使用时发生卡扣块折断或脱离的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获得对光盘片的圆孔较佳的固持力,所以光盘片不会因自卡扣块上脱离而受损。
另外,由于卡扣块是由光盘座的圆孔分别向两端面凸设,因此可将光盘片安置于光盘座的两端,如此光盘座就可同时存放两张光盘片,相对于使用者而言无疑的是一大便利之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
图3是习用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习用的局部平面图。
附图中10--下盖 11--上盖20--光盘座 20--1圆孔202--固定杆20--3卡扣块204--按压部30--底座31--上盖 32--凹槽33--扣抵座 331--分隔线332--按压部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盘包装盒,请配合参考图1及图2所示,该盒体结构包括有一下盖10与-形状相对于下盖10的上盖11,并在下盖10与上盖11之间设有光盘座20;光盘座20的中央形成有一圆孔201且其中形成有若干固定杆202,固定杆202朝向圆心的一端设有分别向光盘座20的两侧面凸起且形状近似三角锥体的卡扣块203,且卡扣块203朝向二侧面的凸起为间隔交互排列,卡扣块203朝向圆心延伸并倾斜形成按压部204;光盘座20及下盖10于其一例边枢接,并且上盖11及下盖10于光盘座20及下盖10所枢接的同一侧边枢接。
于使用时,将光盘片中央的圆孔相对于卡扣块203套设,此时光盘片中央的圆孔即受卡扣块203外缘固持,反之,当欲取下光盘片时,是向按压部204施力使卡扣块203向下位移,而使卡扣块203略为向内倾斜并缩小其外缘内径,使得光盘片得以脱离卡扣块203。
由于卡扣块203是分别在光盘座20的二侧面上形成四个相互对称的扣件,因此可将光盘片分别置放于光盘座20的两端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光盘包装盒,其盒体结构包括有一下盖,及一形状相对于下盖的上盖,并于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光盘座,且上盖及下盖于其一侧枢接,并且光盘座与下盖于前述的同一侧边枢接,其特征在于其光盘座的中央形成有一圆孔且其中形成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朝向圆心的一侧面形成有突起的卡扣块,卡扣块朝向圆心延伸并倾斜形成按压部。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光盘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卡扣块的形状为近似三角锥体,且卡扣块朝向二侧面的凸起为间隔交互排列。
3.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光盘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其中卡扣块在光盘座的一端面为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盘包装盒,该盒体构造包括有一下盖与一上盖,并于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光盘座,光盘座的中央设有分别向两侧凸起的卡扣块,藉由卡扣块的设计而使光盘片获得较佳的固持性及保护性,并具有可同时于光盘座的两侧面分别固持光盘片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D85/57GK2673819SQ20032012965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明顺, 饶纶纲 申请人:李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