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真空抽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04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真空抽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设备,更具体地为一种手持式真空抽气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封装设备,如真空抽气机,已被广泛应用,例如真空封装食物储存袋,空气被抽干后,微生物的数量减到最小,因此袋子内的食物受微生物侵害的程度也降到最小,这样可使食物保存的时间更长。传统的真空抽气机配有一个操作室(真空室),把待封装的装有食物的塑料袋放在真空室内,抽出塑料袋内的空气,用热封机密封塑料袋的阀口。这种抽气机由于真空室较大,所以不适合家庭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手柄真空抽气机面世了,其配备的真空室与吸气嘴相连,吸气嘴正好插入塑料袋内,抽干里面的空气。一般情况下,手柄真空抽气机实际应用起来不太方便。首先,手柄真空抽气机需要过滤器来滤掉塑料袋内不需要的粒子或水滴以免进入真空泵。所以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为使用过程中可能要频繁更换过滤器。
此外,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手柄真空抽气机在真空室内有一真空传感器,与真空泵相连来检测塑料袋内的空气压力,因此当塑料袋内的所有空气都被抽空时,真空泵会自动停止抽取空气。但是传感器通常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如何定时、真空泵何时停止工作与塑料袋内空气的最佳抽取难以达到同步。所以当塑料袋并未完全真空时,真空泵可能已停止了抽取空气。相反,当塑料袋内的所有空气都被抽出时,若真空传感器不够灵敏,导致真空泵继续工作,可能造成塑料袋内产品的损害。
传统的一个真空抽气机例子是美国的Kriston真空抽气机(专利号5765608),它由一室、一管、一个马达和一个单层膜真空传感器组成,在该机器上有一根导管用来转移流体,同时允许流体通过真空传感器,从而能在达到容器内设定的压强时,最优地关闭马达。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流体流程管在真空泵中的流体转移中扮演中心角色。这意味着相关部件如马达、抽水管和真空传感器的位置,在路径和流体流程几何学(形状是拉长的)上,是独立的,具体地说,相关部件必须沿着流体流程管道分布,这使减小外壳的尺寸变得很难。
此外,因为流体流程管道的形状是拉长的,在实用的观点看,设想流体流程管道处处气压是相同的,是不合理的。所以,流体流程管道上的真空传感器的位置,在精确测量容器的气压以决定一个最佳时间停止真空抽气时,变得非常重要。这实践上不太可能,那么在流体流程管道上寻求最佳位置安装真空传感器,以达到真空泵的最佳工作表现,也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体积小、使用方便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能够准确探测出所要吸取流体的容器的气压,亦即当容器中的空气已经被吸完时,自动停止吸气。
为达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手持式真空抽气机,附带一个阀口,它包括具有真空头的手柄、吸气嘴和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手柄内并连接有一个传感器开关,该传感器开关由两个使真空泵得以工作的控制部件组成,其一为吸气嘴内的真空压强驱动可移动传感部件,其二为经常隔离移动操作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传感室,而传感室设有一个封闭室,其连接一个与封闭室相连的压强入口,所述可移动传感部件在该封闭室密封方式下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开关还包含一个弹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传感调节器,它包含一个旋转地固定于传感室的固定坐垫,所述弹性元件终端固定在该固定坐垫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附着于传感室内壁的封闭同轴环,其滑动地封闭可移动传感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喷嘴,喷嘴有加大的真空室和排列于手柄真空头的流体入口,其中的吸气喷嘴有传感器出口和抽气出口;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灵活的传感管,封闭地从传感器出口延伸至传感室,从而将真空室和封闭室连接起来;它还包含一个灵活的抽水管,封闭地从抽气出口延伸至真空泵,从而将真空室和真空泵联接起来。
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一个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含有一个由手柄支持的充电电池,其与在手柄内的真空泵和控制面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阀口由以下各部分组成一个吸气嘴,其包含一个喷嘴,喷嘴有加大的真空室和排列于手柄真空头的流体入口;一个由手柄支持的真空泵,一个与真空泵连接的传感器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气嘴设有传感器出口和抽气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传感管,封闭地从传感器出口延伸至传感室;它还包含一个抽水管,封闭地从抽气出口延伸至真空泵;还包含一个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含有一个由手柄支持的充电电池,与在手柄上成型的真空泵和控制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手柄内设置的真空泵连接有一个传感器开关,从而能使真空抽气机的运行最优化,也就是说,当容器已经被吸完时,自动停止吸取流体,并且其内部元件的相对位置在流体流程管道上是独立的,因而这些元件能在手柄形成一个紧凑的结构,它不包含昂贵且结构复杂的电子或机械元件,因而制造成本较低,而且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喷嘴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开关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4A、图4B、4C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运行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用于经阀口91吸取容器90内流体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包含有一个手柄10、吸气嘴20和一个真空泵30,同时在吸气嘴20上设有传感真空度的传感器开关。为了方便和长久使用,手柄10一般用轻质耐用材料如塑料制成,它有一个真空头11,联系容器90的阀口91,所以能让容器90的流体特别是空气通过阀口91和真空头11被吸取;吸气嘴20,对应于容器90的内腔,其内有真空度。它向真空头11延伸,进而联系容器90的阀口。
真空泵30安装于手柄10中,在吸气嘴20内、手柄10的真空头11里产生真空效应,以吸取容器90的流体。
传感器包含一个传感器开关40,它与真空泵30电路连接,而传感吸气嘴20里的真空度,是由吸气嘴20内的真空度驱动可移动传感部件41和经常隔离移动操作部件41而使真空泵得以工作的控制部件42组成的。当真空度下降至设定值之下,可移动传感部件41将被驱动,它与控制部件42形成真空泵30的通路,从而使真空泵30停止抽真空。换句话说,真空泵发生这种情形时就会停止吸取容器90内的流体。
如图2所示,吸气嘴20包含一个喷嘴21,喷嘴有加大的真空室211和排列于手柄10真空头11的流体入口212,从而将真空室211和和容器90的内压联系起来。其中的真空泵30在真空室211发生真空效应从而产生相对于容器90内压的真空度,从而从容器90吸取流体到真空室211,流体入口212密封地连接容器90从而能确保容器90适当而精确地产生真空。
如图3所示,其中的传感器开关40包含一个传感室43,而传感室有压强入口431而感应大气压作为参照压。还有一个封闭室432,传感真空度并联系压强入口431,其中的可移动传感部件41可以在该封闭室432密封空气方式下自由滑动,因而当真空度降至设定值以下时,即意味着容器90中的流体已经被吸完时,控制真空泵30的运行。
此外,传感器开关40包含一个附着于传感室43内壁的封闭同轴环45,该环以滑动方式运动,从而隔离封闭室432与压强入口431。换句话说,当可移动传感部件41在封闭室432中滑行时,封闭环45防止封闭室432通过压强入口431与大气压相连。当真空度小于参照压时,可移动传感部件41将滑向控制部件42直至两者相连而停止真空泵30的运行。吸气嘴20的喷嘴21上排列着传感器出口213和抽气出口214,他们分别将真空室432和传感器开关40,及真空室432和真空泵30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容器内的流体是通过真空室21而吸取的,这样可以提高真空室内大体等于容器气压的真空度。吸气嘴20还包含一个传感管22,它封闭地连接传感器出口213和传感器开关40;还包含一个泵管23,它封闭地连接抽气出口214和真空泵30。这样流体在真空室21内的流动,将被传感器开关40和真空泵30分别通过传感管22和泵管23联系起来。传感管22和泵管23由轻质、柔软耐用材料制成,因此真空泵和传感器开关的相对位置能灵活地调整到最佳,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紧凑的结构,而不再依赖一个拉长的流程管道,去联系真空泵的各元件。
可移动传感部件41被设计为位于压强入口431和封闭室432的边界,其中的可移动操作部件41的外壁传感参照压,而内壁传感真空度。所以,内外两壁的压强差别将拉动可移动传感部件41沿低压强的方向移动,或者说,沿向真空室的方向。此外,封闭室432通过传感管22联系吸气嘴20的喷嘴21的真空室。这样,真空室211和封闭室432传感到同样的压强,也就是容器90内的气压。
为了更好的控制真空泵30的运行,传感器开关40还包含一个弹性元件46,被封闭室432里安全地支持,利用压力推动可移动传感部件41至某一个位置,即当真空度等于参照压时,可移动传感部件41固定在压强入口431的那个位置。这样,由于参照压的存在,可移动传感部件41与控制部件42经常是空间上分离的。
此外,传感器开关40包含一个传感调节器44,它包含一个旋转地固定于传感室43的固定坐垫441。其中的弹性元件46终端是稳定地固定在该固定坐垫441上的。这样,传感调节器44将根据传感室43而旋转移动,以选择性地调整该回弹性元件46作用于可移动传感部件41的压力,从而调整传感器开关40的可移动传感部件41对真空度的敏感度。弹性元件46设计为有回弹力的弹簧,被封闭室432支持,它应用于向可移动传感部件41内壁施加对抗参照压的压力。此外,通过由传感调节器44选择一个合适的敏感度,能调整传感器开关40对容器90内的真空压的敏感度,也可以控制真空泵30的敏感度。这样,一个更大的参照压可能驱动可移动传感部件41超越传感调节器44而与控制部件42相连。
所以,传感调节器44可以使该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效地使用,比如大气压相对于正常大气压较高/低的地方,由于该地区海拔的缘故。
如图1-图3所示,真空泵30包含分布在手柄10的一个马达集成块31和一个真空泵体32。马达集成块31在运行时联系泵体32,泵体32为了通过吸气嘴20吸完容器90的空气而联系真空室211。
马达集成块31包含一个马达311和一个驱动轴312,它为了驱动泵体32而远离中心地延伸,这样就可以吸取容器90内的流体。真空泵还包含一个泵室322和一个活塞321,活塞有一个驱动端3211,它联系马达集成块31的驱动轴312;还有一个送压头3212,它以互逆方式抵达泵室322。马达311带动驱动轴312离心旋转,进而驱动活塞321围绕泵室322互逆地运动,这样为吸取流体而产生泵室322和容器90的压强差。
如图3和图4A-图4C所示,泵体32还包含一个汽缸装置323,它决定第一、二排气孔3231、3232以控制模式分别通过第一、二流体控制汽缸3233、3234联系泵室322。第二排气孔3232与该机的外部相通,这样流体将被泵出该机外,以继续产生泵室322和容器90的压强差。为了控制流体在第一、二排气孔3231、3232内的流入和流出,第一、二流体控制汽缸3233、3234将被调整,只允许单向流体分别通过。第一排气孔3231由抽水入口214通过泵管23与真空室211相连,第一流体控制汽缸3233被调整以允许单向的流体从第一排气孔3231流向泵室322。对应地,第二流体控制汽缸3234被调整以允许单向的流体从泵室322流向通向手柄10外部的第二排气孔3232。
在马达31的辅助下,泵体32工作方式如下如图4A所示,它图示了马达31和泵体32在工作之前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泵室322不存在吸入的流体,已经吸入泵室322的流体只能通过第二流体控制汽缸3234到达第二排气孔3232。
如图4B所示,它图示了泵体32从泵室322排出流体。在此阶段,驱动活塞321向汽缸装置323运动,促使泵室322内的流体流出泵室322流过第二流体控制汽缸3234抵达第二排气孔3232,从而排出手柄10之外。
如图4C所示,它图示了真空泵从容器90中吸取流体的过程。在此阶段,活塞321远离汽缸装置323运动,从而将流体从真空室211驱赶到第一排气孔3231。在此情形下,流体被允许通过第一流体控制汽缸3233以抵达泵室322。在活塞完全地回位后,该循环将从图4A到图4C继续进行。
注意机器不运行时,和吸气嘴20与容器90的阀口91分离时,真空度恢复为大气压,同时会调整弹性元件46,向可移动传感部件施加正常压力,以使它返回堵住压强入口431。通过控制马达311的转速,可以有效控制抽吸速度和吸气速度(从容器90中吸取的)。
相应地,如图1所示,该机还包含一个控制面板,由手柄10提供,它与马达集成块31电路连接,从而控制马达集成块31的运行,比如通过开关或吸取速度来控制。
值得指出的是,这款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可以应用于户外,也可以延长室内使用的时间,它包含了供电装置60,该供电装置不仅连接手柄10,并与动力集成块31和控制面板电路连接,为真空泵30的运行提供动力。而且它还恰当地设计为一个充电电池,通过手柄10提供的电源入口进行充电,即可单独应用于便携使用方式。此外作为选择,它还可以在实时需要和利用电源时连接外部交流电源以提供动力。
在下面的描述中,我们将了解真空泵30、传感器开关40和吸气嘴20的相对位置,它们不是由单一的流程管道去影响该机的真空作业,而是利用真空室211和传感管22和抽水管23达到该目的的。真空泵30和传感器开关40的相对位置被安排成一个紧凑的结构以使整个手柄10的尺寸最小化。比如像图5表示的那样,手柄10被设计和制作成拉长型结构以方便使用。
同样重要地指出,传感工具可以表现为任何的传感器开关,如磁性开关,当容器90内的流体已经被吸取时,它可以使真空泵30停止运行。
使用该款手持式真空抽气机时,使用者需要连接吸气嘴20和容器90的阀口91,然后运行控制面板,在容器里的流体已经被吸取时,传感工具将按照上述的方式停止真空抽气。
简单说来,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附带一个阀口,包含一个手柄、一个吸气嘴、一个真空泵和一个传感器开关,吸气嘴存在对应于容器内压的真空度,它向手柄延伸而能与容器的阀口连接,由手柄支持的真空泵在吸气喷嘴里产生真空效应;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受吸气喷嘴的真空压驱动的可移动传感部件和一个在空间上与可移动传感部件分离使得真空泵运行的控制部件,当真空压降至设定值之下时,可移动传感部件将与控制部件进行电路连接从而停止真空泵的运行。
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表明,该款用于排气的真空抽气机在容器90′里装有阀口91′,也表明该机由手柄10′、吸气嘴20′、真空泵30′和位于吸气喷嘴的传感真空压力的工具组成。为了方便和长久使用手柄10′用轻质耐用材料如塑料制成,其中有一个真空头11′,它联系容器90′的阀口91′,所以能让容器90′的流体特别是空气通过阀口90′和真空头11′而被吸取。
除了真空泵30和传感器开关40的相对位置不同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图示与首选实施例图示相似。根据次选图示,手柄10′有一个加大的真空头11′,其中的传感器开关40′和吸气嘴20′被并肩排列于靠近真空头11′的手柄10′里。另外,真空泵30′,特别是动力集成块31′,被安排在吸气嘴20′的右上方。这样手柄10′的总重量要求最小化了,从而使得整个手柄的尺寸最小化。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手柄10′的拉手部分横向延伸形成一个弯曲结构,从而是手柄10′最理想地达到人类环境学效果。
此外,吸气嘴20′,对应于容器90′的内压,其内有真空度。它向真空头11′延伸,而联系容器90′的阀口。吸气嘴20′还有一个传感器出口213′和抽气出口214′,它们在喷嘴21′上排列,分别通过传感管22′和抽水管23′,用传感器开关40′和真空泵30′联系真空室211′。而且,该手持式真空抽气机还包含一个控制面板,由手柄10′提供,并与真空泵30′电路连接。此外,该机还包含一个供电装置60′,由手柄10′支持,能为真空泵30′的运行提供电源,该供电装置60′被恰当地设计为一个充电电池,通过手柄10′提供的电源入口进行充电,即可单独应用于便携使用方式。此外作为选择,它还可以在实时需要和利用电源时连接外部交流电源以提供动力。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式真空抽气机,附带一个阀口,它包括具有真空头的手柄、吸气嘴和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手柄内并连接有一个传感器开关,该传感器开关由两个使真空泵得以工作的控制部件组成,其一为吸气嘴内的真空压强驱动可移动传感部件,其二为经常隔离移动操作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传感室,而传感室设有一个封闭室,其连接一个与封闭室相连的压强入口,所述可移动传感部件在该封闭室密封方式下自由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开关还包含一个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传感调节器,它包含一个旋转地固定于传感室的固定坐垫,所述弹性元件终端固定在该固定坐垫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附着于传感室内壁的封闭同轴环,其滑动地封闭可移动传感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喷嘴,喷嘴有加大的真空室和排列于手柄真空头的流体入口,其中的吸气喷嘴有传感器出口和抽气出口;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灵活的传感管,封闭地从传感器出口延伸至传感室,从而将真空室和封闭室连接起来;它还包含一个灵活的抽水管,封闭地从抽气出口延伸至真空泵,从而将真空室和真空泵联接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个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含有一个由手柄支持的充电电池,其与在手柄内的真空泵和控制面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由以下各部分组成一个吸气嘴,其包含一个喷嘴,喷嘴有加大的真空室和排列于手柄真空头的流体入口;一个由手柄支持的真空泵,一个与真空泵连接的传感器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嘴设有传感器出口和抽气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嘴包含一个传感管,封闭地从传感器出口延伸至传感室;它还包含一个抽水管,封闭地从抽气出口延伸至真空泵;还包含一个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包含有一个由手柄支持的充电电池,与在手柄上成型的真空泵和控制面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设备,更具体地为一种手持式真空抽气机。它附带一个阀口,包含一个手柄、一个吸气嘴、一个真空泵和一个传感器开关,吸气嘴存在对应于容器内压的真空度,它向手柄延伸而能与容器的阀口连接,由手柄支持的真空泵在吸气喷嘴里产生真空效应;传感器开关包含一个受吸气喷嘴的真空压驱动的可移动传感部件和一个在空间上与可移动传感部件分离使得真空泵运行的控制部件,当真空压降至设定值之下时,可移动传感部件将与控制部件进行电路连接从而停止真空泵的运行。本实用新型在手柄内设置真空泵传感器开关,从而能使真空抽气机的运行最优化,当容器已经被吸完时,自动停止吸取流体,结构紧凑,而且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5B31/04GK2734633SQ20042009394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0日
发明者张富权, 刘港平, 李铎, 蔡维基 申请人:张富权, 刘港平, 李铎, 蔡维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