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7313阅读:4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线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环,所述导线环嵌入一种聚合的,特别是弹性体的材料内和具有绞合线结构,包括单根绞合线或多根绞合线,其中每根绞合线至少由两根单金属丝构成,特别是作为输送带的构件,包括承重面、工作面和嵌入的增强体,其中输送带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环。对此特别请参见现有技术DE196 07 867A1和EP 1097 094B1。
通常输送带具有导线环(短路环),以便对纵向开裂进行识别。利用发送器/接收器组合对该短路环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当输送带上出现纵向开裂时也会造成导线环的损坏和传输段一发送器/接收器被中断。因此获得一个标准,以便在开裂过程开始时停止输送带运行和对开裂的长度进行限制。因此开裂的最大可能的长度被限制在两个导线环的距离上。但在输送带使用时间较长时经常会出现虚警的现象,这是由于导线环受损造成的,尽管输送带并未出现开裂。
导线环通常由方形回纹形状的嵌入的金属芯线,特别是由钢丝芯线构成。所述芯线大多至少由五根绞合线构成。其中优选7×7型的芯线结构的单金属丝直径大约为0.2mm和整个直径大约为1.5mm-约2mm。也可以采用由铜丝绞合线和钢丝绞合线的混合结构的方案,其中钢丝绞合线对铜丝绞合线进行包覆。还已知有一种由被钢丝绞合线包覆的实心铜丝构成的方案。
其中嵌入件必须是方形回纹形状(DE19607867A1,

图1),以便改进环的延展性能,这是因为否则环将会由于输送带内的应力,即弯曲应力和加载应力经较短的时间将会受到损坏。需要采用可延展的材料制作方形回纹,但此点将会对环的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弹性的材料虽然可以大大改善单芯线的耐久性,但将很难将其成形为方形回纹形状。也可以采用所谓的“高拉伸”芯线(HE-芯线),所述高拉伸芯线由于其结构的原因,所以其延展性好于通常的芯线,并延长了寿命,但同样很难实现方形回纹形状成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寿命长且具有高柔韧性和高延展性的导线环,其中便于方形回纹形状成形或者可以不必采用方形回纹形状。
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在于,导线环是开环的绞合线螺旋,其中每根单金属丝被聚合材料包覆。
在权利要求2-13中对绞合线螺旋的有益的设计做了描述。
可以通过减小单金属丝的直径,优选所述的直径为0.01mm-0.2mm,和通过改变制作导线环的原材料的结构实现新型的导线环的寿命的延长和大大改善其延伸性能。替代芯线采用形成螺旋的绞合线可以实现良好的延展性能,从而可以不必采用方形回纹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该环结构的成形或松弛,将钢丝芯线,优选HE-结构的钢丝芯线分解成各个绞合线组成部分。形成的绞合线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作为两根或三根绞合线加以应用。其中形成开环的可延展的导线环,其中在其内嵌入导线环的聚合材料(例如橡胶)对每根单金属丝进行环围和因此该金属丝的位置相对于绞合线的其它金属丝被空间固定,其中整个绞合线的延展性保持不变。大幅度地减少相互交叉和接触的单金属丝的数量。因此可在很大程度上对单金属丝和单绞合线的相对移动进行抑制,所述相对移动是由于弯曲、扭转(翻转、围绕滚轮运行)或加载产生的,并造成环在金属丝的交叉点或接触点上的疲劳或断裂。即该相对移动将导致迄今采用的芯线中金属丝的疲劳或断裂,和即使采用方形回纹结构也不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为了将环设置的电阻保持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也可以采用多个环,所述环以相对较小的间隔集中设置。采用这种方式设置的环的间隔是单根绞合线直径的一倍至五十倍。
最好将相互集中设置的环局部相互连接和使其相互位置固定。此点便于在制造时的处理和因此实现了在制造输送带时环不至于相互移动或叠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的连接,特别是通过缝合、粘接、硫化胶合或夹固实现环在强力织物上的固定。当该连接由导电的材料构成时,可以实现单根金属丝断裂或绞合线断裂对由多个单环构成的总环的电阻减小的程度小于整个单环失效的情况。在任何情况下该连接优选由可延展的柔韧的材料构成或由细丝或线构成,所述细丝或线应用于厚度小于1/10mm-1.5mm的薄层。
替代必须分别通过接合形成环状的各个闭环,也可以采用绞合线螺旋的螺旋状的结构。就该方式而言,不必通过接合形成环状,而是同样通过柔韧的、细的和导电的材料实现绞合线螺旋始端和末端的连接。
除了构成环的螺旋状的绞合线外,专用的导电粘接带,但也包括可硬化的构成导电薄膜的粘接剂也适用于实现该连接。相应的材料例如是改性的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而且还包括聚氨酯、硅树脂、热塑弹性体或合成橡胶材料(例如高导电的橡胶)。可以通过将金属粉末、碳黑和/或具有充分浓度的导电聚合物等导电的材料实现充分导电的改性。为此目的特别适用的是所谓的由银、镍、铝或镀银或镀金的镍构成的毫微数量级的金属填料,所述的金属填料在较小浓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导电特性。而且也可以采用所谓的有机金属(导电聚合物)。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填料或填料种类组合实现充分的导电特性。
除了已知的诸如钎焊或利用挤压套管等已知的连接方法外,还可以通过采用与构成环的相同或相类似的绞合线对单环或环段进行连接和用相应的粘接剂固定。
可以通过采用与通常的对钢丝芯线成环类似的对开环的绞合线简单的搭接或通过钎焊或采用挤压套管实现导线环的成环(建立连接),和实现对环段的连接和分环的连接。其中不必非得对该连接进行固定;只要接合充分的长,则足以满足要求。通过导线环嵌入其内的聚合材料或相应的柔韧的粘接剂即可以实现固定。为此目的最好也采用导电的材料。
为便于建立环设置和接着安装在输送带内最好在一个相应较薄的织物上进行所述过程。其中所述环在该织物的多点上(特别是在转向点上)通过粘接或缝合固定在纺织纱线上。此点保证了在继续加工时环的几何形状不会出现无法控制和不希望出现的变化。
优选接着将具有导线环的织物以如下方式嵌入输送带内,使环所在的织物面向内(向中间)。该措施同样用于改善导线环的寿命,同时可以减小由于加载产生的应力,这是因为面向面层的织物将对在其上加有重量的输送带的大部分加载能量进行吸收或将其分布在较大的范围内和同时对环进行支撑的缘故。当然必须对织物进行处理,以便实现织物对嵌入聚合物的牢固的附着。
通常嵌入的导线环为具有倒角的矩形形状,其中大多数情况下两个环相互集中设置。必要时最好环不是矩形形状和环例如是椭圆的或圆形的,其中此时也可以对两个或多个环集中设置。上述的螺旋设置是一种特殊的设置,所述设置同样可以是椭圆或近似圆形的。
下面将对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简要说明。图中示出图1示出钢丝绳输送带,具有在在强力织物上的导线环;图2示出绞合线螺旋结构;图3示出具有横向连接的螺旋环;图4示出具有横向连接的多环;图5示出具有角固定的强力织物上的导线环。
结合这些附图请参见附图标记对照表。
附图标记对照表1 输送带2 承重面3 工作面4 增强体(钢丝绳)5 导向环6 强力织物7 绞合线螺旋8 单根金属丝(金属长丝)9 导线环(螺旋环)10横向连接11导线环(多环)12横向连接13强力织物14导线环(多环)15横向连接16角固定(角接头)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环(5,9,11,14),所述导线环嵌入在聚合的,特别是弹性体的材料内和具有绞合线结构,包括单根绞合线或多根绞合线,其中每根绞合线至少由两根单金属丝构成,所述导线环特别是作为输送带(1)的构件,所述输送带具有一个承重面(2)、一个工作面(3)和一个嵌入的增强体(4),其中输送带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环,其特征在于,导线环(5、9、11、14)作为开环的绞合线螺旋(7),其中每根单金属丝(8)被聚合材料环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绞合线螺旋(7)由1至3根绞合线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每根绞合线由2至15根,特别是5至9根单金属丝(8)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绞合线螺旋(7)的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0.01mm-0.2mm,特别是≤0.1mm。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为螺旋环(9)。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是多环(11,14)。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具有横向连接(10,12,15)。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与强力织物(6,13)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通过缝合、粘接、硫化胶合或夹固实现导线环(5、9、11、14)与强力织物(6,13)的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实现角固定。
11.按照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纺织物增强体的输送带中强力织物是增强体本身。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导线环(5,9,11,14)具有保护层。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环,其特征在于,导线环设置在输送带(1)的承重面(2)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环(5),所述导线环嵌入在聚合的,特别是弹性体的材料内和具有绞合线结构,包括单股绞合线或多股绞合线,其中每股绞合线至少由两根单金属丝构成,所述导线环特别是作为输送带(1)的构件,所述输送带具有一个承重面(2)、一个工作面(3)和一个嵌入的增强体(4),其中输送带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环。本发明导线环(5)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是开环的绞合线螺旋(7),其中每个单金属丝(8)被聚合材料环围。
文档编号B65G43/02GK1832893SQ200480022534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沃尔夫冈·施内尔 申请人: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