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塞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788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回塞及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容器口部的止回塞及具有该止回塞的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止回塞,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2-39409号所示,有一种具有球状阀和收容该球状阀的塞本体,在塞本体内的球体收容部内收放有所述球状阀的结构。在该止回塞上,形成有在球体收容部内与球状阀接触进行密封的下止部、在下止部的上方将球状阀卡住的上止部,使用时球状阀可在下止部与上止部之间移动。
在上述以往的止回塞中,由于为球状阀可在球体收容部内移动的结构,故球状阀与下止部接触进行密封时,有时会在球状阀的上方产生空隙,内存物会残留于此。这样残留的内存物恐怕会与外气中含有的氧气和杂菌接触,发生氧化、污染等。另外,也可以认为球状阀从上止部侧移动至下止部期间内完全没有密封部,有外气和杂菌回流到容器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其内部尽可能不产生空隙,能使内存物的残留为最小限度的止回塞。
又,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其内部尽可能不产生空隙,能使内存物的残留为最小限度的止回塞的容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即,一种止回塞,具有排出流动体的排出口并设置在容器口部上的弹性膜体;以及配置在弹性膜体内、可对流动体的流出进行封闭的塞构件,所述塞构件具有弹性膜体弹力地紧贴的球状密封面,厚壁部和薄壁部在圆周方向交替地设置在弹性膜体的排出口侧的周围。
流动体从排出口排出时,在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膜体中,薄壁部比厚壁部容易膨胀、容易延伸,流动体因容器内压上升而通过薄壁部从排出口排出。此时,厚壁部与薄壁部相比,不易膨胀、不易延伸,对塞构件朝排出方向的移动加以限定以使塞构件不与排出口紧贴。因此,止回塞在使用时,塞构件不会堵塞排出口,能可靠地排出流动体,另一方面,不使用时,能够通过弹性膜体与塞构件弹力性地紧贴,使排出口与塞构件之间不产生空隙,以使得流动体不会残留。
另外,所述弹性膜体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前端部,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顶端,塞构件设置成与前端部的内面紧贴,所述厚壁部在塞构件的球心与排出口之间设置于前端部上。
厚壁部,通过在比塞构件的球心更靠近排出口处设置于前端部上,使用时能可靠地限定塞构件的移动以使其不堵塞排出口,并且通过厚壁部间的薄壁部可确保流动体的流通道。
另外,在所述弹性膜体内,设有与塞构件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由此,通过所述球状密封面进行的第1密封、所述环状突起部与塞构件的紧贴进行的第2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能可靠地提高止回塞的密封性能。
另外,通过在所述弹性膜体内配设多个塞构件,可提高密封性能。
另外,所述弹性膜体在一端侧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前端部,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顶端,所述厚壁部和薄壁部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在该前端部上,所述塞构件由具有弹性膜体弹力地紧贴的球状密封面的第1塞构件及第2塞构件构成,第1塞构件配设在所述弹性膜体的前端部内,第2塞构件在弹性膜体内配设在比第1塞构件更靠近容器口部处。由此,通过将第1塞构件和第2塞构件设置在弹性膜体内,可提高密封性能。
另外,所述第1塞构件为球状,配设成与所述前端部的内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厚壁部设置在塞构件的球心与排出口之间的前端部上。由此,厚壁部,通过设置在比第1塞构件的球心更靠近排出口处的前端部上,使用时就能可靠地限定第1塞构件的移动以使其不堵塞排出口。
另外,在所述弹性膜体上设有与第1塞构件或第2塞构件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由此,通过所述塞构件的球状密封面进行的密封、所述环状突起部进行的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能进一步提高止回塞的密封性能。
另外,止回塞具有将弹性膜体安装在容器本体的容器口部的安装构件,在该安装构件上设有对弹性膜体内的第2塞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定部。通过该限定部可对第2塞构件进行定位。
另外,在弹性膜体的外侧面设有覆盖该安装构件的上部的环状盖部,可使杂物无法进入安装构件与弹性膜体之间。
另外,在弹性膜体内设有对第1塞构件及第2塞构件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定突起,由此,可对第1塞构件和第2塞构件进行定位。
另外,使厚壁部和薄壁部在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于弹性膜体的主体部的中途部上,可通过厚壁部来限定第2塞构件的移动。
另外,通过将所述止回塞设置在容器口部,可在防止流动体的氧化和污染的同时,将容器一直使用到最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由图1的Z-Z线剖切后的弹性膜体的展开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容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图1、图2的实施例1中,容器1具有可收缩的容器本体2、设置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的止回塞4。止回塞4铆接固定在容器口部3上,使用时内存物即流动体可从前端部的排出口5排出。收容在容器1内的流动体可以是液体、糊状、气体等具有流动性的物体,但在本实施例中,以象眼药(眼药水)等那样的朝容器1外滴而被使用的物体(液体)为例进行说明。
容器本体2为蛇腹状,通过从外部进行按压,内压就会上升。容器本体2的上部形成有筒状的容器口部3。
止回塞4具有形成所述排出口5的弹性膜体7和配置在弹性膜体7内、可对流动体的流动进行关闭的塞构件8。
弹性膜体7由薄膜制成,与塞构件8弹力地紧贴着。该弹性膜体7形成为袋状,其前端部7a为大致半球状的圆顶形状,其主体部(中间部)7b为圆筒状。
在弹性膜体7的基部设有圆形的凸缘部7c,例如借助树脂或金属制成的安装构件79(铆接构件)将该凸缘部7c固定在容器口部3。止回塞4在容器口部3的顶面能通过安装构件79容易地固定在容器口部3上。在容器口部3的外表面形成有朝外方突出形状的突起部26,容器口部3可通过该突起部26安装盖子28。
在该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的突端形成的排出口5形成为一字形(也可十字形)的切口形状(切缝形状)或鸭嘴形,其边缘部呈相互紧贴的状态。在排出口5的周围形成朝流动体的排出方向突出的圆筒部11。
流动体为眼药水等液体的情况下,所述圆筒部11成为因内面的表面张力而将从排出口5流出的液体滞留规定量的积液部11。通过这样事先在积液部11存积有眼药水等液体,就可确保所期望的滴量。另外,该积液部11朝排出方向突出地形成,故成为朝眼睛滴眼药水时的标记,容易对准。
如图1、图2所示,在形成于弹性膜体7上的排出口5的下方形成多个(图例中为3个)厚壁部12。厚壁部12沿大致半球状的前端部7a的圆周方向(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的圆周方向)留有间隔地形成。厚壁部12在排出口5侧的周围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设着,在厚壁部12之间设有比该厚壁部12容易膨胀和容易拉伸的薄壁部13。因此,如图2所示,在排出口5侧的周围,厚壁部12与薄壁部13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设。
厚壁部12是从弹性膜体7的外侧面朝外方鼓出形成的突起状。该厚壁部12如图2所示,正面看大致形成为椭圆状,在实施例1中,弹性膜体7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为上下方向)的长度L1比圆周方向的长度L2形成得长。另外,厚壁部1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与圆周方向的长度L2之比(L1/L2)约为2。
如图1所示,厚壁部12的外侧面为朝外方凸起的圆弧形。因此,厚壁部12在上下方向的中央(图1的点划线X所示的位置)的壁厚为最大,壁厚从该中央朝上下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厚壁部12位于比塞构件8的球心更高的位置。因此,厚壁部12设置在塞构件8的球心与所述排出口5之间的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上。
连接该厚壁部12的中央与塞构件8的中心的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θ为,0°<θ<60°的范围为佳,最好是10°≤θ≤30°。
弹性膜体7的厚壁部12的最大壁厚t1与薄壁部13的壁厚t2之比(t1/t2)约为2、3或4。
图2所示的符号Y是厚壁部12的靠近排出口5的端部12a(上端)与圆筒部11的外侧面下端部的距离,是使用时用于在排出方向上分离塞构件8与排出口5的距离。通过如此设置距离Y,该厚壁部12的端部12a与圆筒部11之间成为比厚壁部12容易膨胀和容易延伸的薄壁部13a。即,该容易弹性变形的薄壁部13a,在所述端部12a与圆筒部11的外侧面下端部或排出口5之间,在该外侧面下端部或排出口5的整个周围形成。由此,通过在圆筒部11的外侧面下端部或排出口5的整个周围形成薄壁部13a,可容易地将流过厚壁部12之间的薄壁部13的流动体引导至排出口5,使流动体的流动顺畅。
考虑到流动体的粘度、粒度等物理性质、PH等化学性质、还有外观、经济性、使用方便等,弹性膜体7的材料可从橡胶、树脂等中自由地选择成形。
例如,可使用由NR、SBR、BR、NBR、CR、EPM、EPDM、IR、IIR、FKM、VMQ、U、T、CO、ACM等中的至少1种以上构成的橡胶弹性体、SBS、SIBS、SEBS、SIS、SEPS、SEEPS、TPO、TPU、TPEE、TPAE、TPVC、1、2-聚丁二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氟系热塑性弹性体等,也可使用它们的复合体等。
塞构件8设置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内,例如由硬质树脂等形成的实心的球状体构成。该塞构件8的直径形成得比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的内径大。
因此,当将塞构件8设置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上,则塞构件8与弹性膜体7内面紧贴,与塞构件8紧贴的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弹性变形为朝外方膨胀的形态。塞构件8受到因弹性膜体7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性力的按压,从而保持在弹性膜体7内。
塞构件8为球状体,故其表面为球面。塞构件8通过弹性膜体7与其球面弹力地紧贴而进行密封。以下,将如此进行密封的塞构件8的表面(球面)称为球状密封面14,由其进行的密封称为第1密封。该球状密封面14为球面形状,故能确保密封面积比平坦面的情况大。
弹性膜体7由薄膜制成,故紧贴(接触)部分中,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及外侧面与球状密封面14的球面形状对应地弹性变形为球面形状。因此,紧贴(接触)部分中,球状密封面14与弹性膜体7产生的密封是通过球面之间的紧贴(接触)来实现的。这样,在球面之间紧贴(接触)的情况下,紧贴(接触)部分中的各接点的弹性膜体7的弹性力向朝球状密封面14的球心的向心方向起作用。
即,不管在哪个接点,都有朝向心方向的均匀的弹性力(弹性恢复力)作用,由此,紧贴(接触)性得到提高,能以大的面、可靠地发挥好的止回功能。
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内侧面,设有环状突起部15(密封部),该环状突起部15与塞构件8紧贴进行第2密封,它与由球状密封面14进行的第1密封不同。环状突起部15如图1所示,从剖面看形成为圆弧状的曲面形状。该环状突起部15形成为从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内侧面朝内方突出状,通过使塞构件8与其全周紧贴来进行密封。
在弹性膜体7内,成为在球状密封面14(第1密封)及塞构件8与环状突起部15紧贴(接触)部分(第2密封)的2个部位进行密封的双重密封结构。因此,止回塞4通过这样的双重密封结构,能可靠、充分地发挥止回功能。
对容器1内的流动体从排出口5排出为止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通过从外部按压可收缩的容器本体2使内压上升,流动体则将塞构件8朝排出口5侧推压。此时,塞构件8从环状突起部15离开,第2密封被解除。流动体进一步将弹性膜体7的厚壁部12以外的部分扩开以使得其离开球状密封面14。由此,第1密封被解除,流动体通过球状密封面14与薄壁部13之间,从排出口5排出。
此时,薄壁部13从图2的点划线A的状态如实线B所示地发生膨胀,而且,在厚壁部12上端附近的薄壁部13,从点划线C的状态如双点划线D所示地发生膨胀变形,薄壁部13与球状密封面14之间形成至排出口5的流通道,流动体流过该流通道从排出口5排出。
如上所述,流动体流过薄壁部13时,塞构件8被流动体推压而朝排出口5侧移动。但是,由于厚壁部12与薄壁部13相比,不易膨胀、不易延伸,故塞构件8因厚壁部12而限定了朝排出口5侧的移动,由此,塞构件8不会堵塞弹性膜体7内侧的排出口5,可确保流动体的流通道。
因此,通过在弹性膜体7上设置厚壁部12,使用时塞构件8不会从内侧堵塞排出口5,不使用时塞构件8能够与弹性膜体7紧贴(接触)而进行密封以从内侧堵塞排出口5。即,能够使从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的中间至前端部7a的部分紧贴以使得塞构件8与排出口5之间不产生空隙,流动体不会残留在塞构件8和排出口5之间,能将容器1内的流动体始终以卫生、新鲜(不氧化、污染等)的状态长期加以保存·使用。
而且,可将塞构件8与从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至圆顶状的前端部7a的部分紧贴,可确保更大的密封面积(塞构件8的表面积的一半以上的密封面积),提高密封性能。
在图3、图4的实施例2中,在弹性膜体7的外侧面设有覆盖安装构件89的上部的环状盖部21,通过用该环状盖部21覆盖安装构件89的上部使得弹性膜体7与安装构件89之间的间隙不会外露,外观设计上美观,又可防止杂物等进入弹性膜体7与安装构件89之间。
在该弹性膜体7内设有多个塞构件8(8a、8b)。将第1塞构件8a配设成与所述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的内侧面紧贴,并将第2塞构件8b配设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内的靠近容器口部3的位置。
第2塞构件8b的直径比第1塞构件8a的直径大,由此,第2塞构件8b与第1塞构件8a相比,使弹性膜体7发生更大的弹性变形以增强密封。由此,止回塞4可通过使第1塞构件8a与第2塞构件8b的直径不同,来局部地增强密封,而加以调节。
第2塞构件8b的直径比容器口部3的口径稍大,以防止该第2塞构件8b嵌入容器口部3。这样,容器口部3的口径由与第2塞构件8b的直径的关系来决定,故可通过增大第2塞直径8b,来增大容器口部3的口径,由此,流动体的容器本体3的充填作业就容易进行了。
第1塞构件8a比第2塞构件8b小,但第2塞构件8b处于其与容器口部3之间,故不会进入容器口部3内。
如图3所示,在弹性膜体7内设有与各个塞构件8(8a、8b)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15(密封部)。环状突起部15由与第1塞构件8a紧贴的第1环状突起部15a、与第2塞构件8b紧贴(接触)的第2环状突起部15b构成。环状突起部15(15a、15b),从剖面看形成为圆弧状的曲面形状。该环状突起部15(15a、15b)形成为从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内侧面朝内方突出状,通过塞构件8(8a、8b)与其全周紧贴(接触)来进行密封。
第1环状突起部15a的上侧与第1塞构件8a的下侧紧贴(接触)进行密封,同时限定第1塞构件8a的位置。第1环状突起部15a的下侧与第2塞构件8b的上侧紧贴(接触)进行密封。
第2环状突起部15b与第2塞构件8b的下侧紧贴(接触)进行密封,同时限定第2塞构件8b的位置限定。第2塞构件8b被第1环状突起部15a和第2环状突起部15b夹着而进行密封。
由此,止回塞4通过塞构件8(8a、8b)与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的紧贴(接触)、塞构件8(8a、8b)与环状突起部15(15a、15b)的紧贴(接触),形成在多个部位进行密封的多重密封结构,由此能可靠、充分地发挥止回功能。
安装构件89形成为筒状,其下部设有将弹性膜体7安装在容器口部3上的安装部82,该安装部82夹着弹性膜体7的圆形的凸缘部7c而将弹性膜体7固定在容器口部上。
在安装构件89的上部设有对弹性膜体7内的第2塞构件8b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定部25。该限定部25由从安装构件89的上端部形成朝内方突出状的多个(图例中为4个)限定突起构成(以下对限定部和限定突起使用共同的符号25)。该限定突起25在安装构件89的上部在其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所述限定突起25与弹性膜体7的外侧面抵接,夹着弹性膜体7将第2塞构件8b卡住。
在实施例2中,对容器1内的流动体从排出口5排出为止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通过从外部按压可收缩的容器本体2使内压上升时,流动体则朝排出口5侧推压第2塞构件8b。
此时,第2塞构件8b从第2环状突起部15b离开,第2环状突起部15b所进行的密封被解除。第2塞构件8b被流动体推压至第1塞构件8a侧,但朝第1塞构件8a侧的移动受到安装构件89的限定部25的限定,故比限定部25更靠近前端部7a侧的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延伸,流动体解除第2塞构件8b的球状密封面14与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的密封、第2塞构件8b与第1环状突起部15a的密封、第1塞构件8a与第1环状突起部15a的密封,流向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侧。
流入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侧的流动体流过对第1塞构件8a的移动进行限定的所述弹性膜体7的厚壁部12以外的部分,由此,第1塞构件8a的球状密封面14与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进行的密封被解除,流动体在球状密封面14与薄壁部13之间流过,从排出口5排出。
此时,薄壁部13如实施例1的图2所说明的那样发生膨胀,在薄壁部13与球状密封面14之间形成至排出口5的流通道,流动体流过该流通道从排出口5排出。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能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共同的部分标上共同的符号(以下,实施例3至实施例5也相同)。
在图5的实施例3中,在弹性膜体7上没有设置第1环状突起部15a,在弹性膜体7内设有对塞构件8(8a、8b)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定部27,另外,在安装构件69上没有设置实施例2所说明的限定部25,这些方面与实施例2不同。
设置在弹性膜体7上的限定部27由从弹性膜体7的内侧面形成为朝内方突出状的多个(图例中为4个)限定突起构成(以下对弹性膜体7的限定部和限定突起使用共同的符号27)。各限定突起27沿弹性膜体7的内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其他方面与实施例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产生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图6、图7的实施例4中,对应于第2塞构件8b的厚壁部31、薄壁部32形成于弹性膜体7上这一点、没有设置第1环状突起部15a这一点及安装构件99的形状与实施例2不同。
在本实施例4中,厚壁部12呈圆周方向的长度长的横长形状,厚壁部1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与圆周方向的长度L2之比L1/L2小于1。另外,厚壁部12的圆周方向长度(L2)与厚壁部12之间的间隔即薄壁部13的圆周方向长度之比约为3∶1或4∶1。
在所述实施例2中,与第1塞构件8a对应地在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设置厚壁部12和薄壁部13以对第1塞构件8a进行限定,但也可如本实施例4那样,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的中途部在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多个(图例中为4个)厚壁部31和薄壁部32,对第2塞构件8b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安装构件99的上部没有设置实施例2所说明的限定突起25。安装构件99的上部如图6所示形成为细头状,其口部33的周缘在整个圆周上覆盖弹性膜体7的中途部,可防止杂物等从弹性膜体7与安装构件99之间进入。如图6所示,所述厚壁部31成为与安装构件99的口部33的周缘抵接的状态。其他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8的实施例5中,第2塞构件8b与第1环状突起部15a没有紧贴,这点与实施例2不同。由此,第2塞构件8b也可与第1环状突起部15a分开地进行配置,对要形成长的弹性膜体7的情况等有利。其他方面的结构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进行以下各种变形。
即,厚壁部12的个数也可在1、2或4以上。厚壁部12的最大壁厚t1与薄壁部13的壁厚t2之比(t1/t2)根据弹性膜体7的材质不同,也可取为大于2或4。厚壁部1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与圆周方向的长度L2之比L1/L2也可设定为3以上。另外,也可将该比设为1以下,即,作为L1≤L2的关系,将薄壁部13a(间隔Y)设置得宽大些。
设置在弹性膜体7的排出口5周围的积液部11除圆筒状以外也可是棱柱状或其他筒状。上述各实施例中,厚壁部12是沿着圆顶状的前端部7a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设的,但厚壁部12的间隔并不局限于等间隔,也可改变间隔进行设置。另外,厚壁部12的形状也可是圆弧状以外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从实验数据可知将连接厚壁部12的壁厚为最大的最大壁厚部的顶点与塞构件8中心的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θ设定为大致45°,从与薄壁部13a(间隔Y)的关系上来说也较好。
也可在弹性膜体7上形成多个排出口5,并不局限于鸭嘴状等,也可是圆孔等。另外,排出口5设置在圆顶状的前端部7a的顶端,但也可形成在与该顶端错开的位置。塞构件8并不局限于球状,也可形成橄榄球状、椭圆体等球状密封面,另外,塞构件8的材料出于抗菌也可使用银或钛等金属,也可将这些金属电镀、蒸镀等至塞构件8上,也可将这些金属与树脂进行粉末混合。
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5中,对塞构件8(8a、8b)为2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第1塞构件8a与第2塞构件8b之间再设置球状的塞构件8,使塞构件8为3个以上的多个。在该情况下,也可在弹性膜体7内不形成环状突起部15(15a、15b),采用仅由多个塞构件8的球状密封面14与弹性膜体7的紧贴而形成的密封结构。另外,对密封进行局部增强或减弱的调节也可通过对弹性膜体7的延伸和硬度进行适宜的选择加以改变。
在弹性膜体7上也可同时形成实施例2中说明的环状盖部21和实施例4中说明的厚壁部31。
权利要求
1.一种止回塞(4),包括具有排出流动体的排出口(5)并设置在容器口部(3)上的弹性膜体(7);以及配置在弹性膜体(7)内且可对流动体的流出进行封闭的塞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构件(8)具有弹性膜体(7)弹力地紧贴的球状密封面(14),在弹性膜体(7)的排出口(5)侧的周围沿圆周方向交替地设有厚壁部(12)和薄壁部(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体(7)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前端部(7a),所述排出口(5)设置在所述前端部(7a)的突端,塞构件(8)设置成与前端部(7a)的内侧面紧贴,所述厚壁部(12)设置在塞构件(8)的球心与排出口(5)之间的前端部(7a)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膜体(7)内设有与塞构件(8)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1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膜体(7)内设有与塞构件(8)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膜体(7)内设有多个塞构件(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体(7)在一端侧具有大致半球状的前端部(7a),所述排出口(5)设置在所述前端部(7a)的突端,所述厚壁部(12)和薄壁部(13)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在该前端部(7a)上,所述塞构件(8)由具有弹性膜体(7)弹力地紧贴的球状密封面(14)的第1塞构件(8a)及第2塞构件(8b)构成,第1塞构件(8a)配设在所述弹性膜体(7)的前端部(7a)内,第2塞构件(8b)配设在弹性膜体(7)内的比第1塞构件(8a)更靠近容器口部(3)的部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塞构件(8a)为球状,配设成与所述前端部(7a)的内侧面紧贴,所述厚壁部(12)设置在第1塞构件(8a)的球心与排出口(5)之间的前端部(7a)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膜体(7)上设有与第1塞构件(8a)或第2塞构件(8b)紧贴而进行密封的环状突起部(1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弹性膜体(7)安装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的安装构件(89),在该安装构件(89)上设有对弹性膜体(7)内的第2塞构件(8b)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25)。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弹性膜体(7)安装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的安装构件(89),在弹性膜体(7)的外侧面上设有覆盖安装构件(89)的上部的环状盖部(21)。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弹性膜体(7)内设有对第1塞构件(8a)及第2塞构件(8b)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突起(27)。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其特征在于,在弹性膜体(7)的主体部(7b)的中途部上沿圆周方向交替地形成厚壁部(31)和薄壁部(32)。
13.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塞(4)。
14.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回塞(4)。
15.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容器本体(2)的容器口部(3)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塞(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容器口部的止回塞及具有该止回塞的容器。该止回塞包括具有排出流动体的排出口并设置在容器口部上的弹性膜体;以及配置在弹性膜体内且可对流动体的流出进行封闭的塞构件,所述塞构件具有弹性膜体弹力地紧贴的球状密封面,厚壁部和薄壁部在圆周方向交替地设置在弹性膜体的排出口侧的周围。
文档编号B65D47/20GK1651318SQ20051000621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5日
发明者松本浩一, 宫崎政安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宫崎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