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298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装在一打印机中来保护堆叠的纸张的外部而作为打印机的一打印介质的一包装件。
背景技术
传统地,储藏纸张来作为一打印介质而在一打印机中设置的一包装件已众所周知,该整个包装件装在打印机中(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210433号)。根据第2004-210433号公开,将堆叠的纸张储藏在具有一简单结构的一包装件中,它由一顶板、一底板和一侧板组成。顶板的尺寸和形状几乎与纸张的相同。除了在一纸张送进方向较短之外,底板的尺寸和形状几乎和顶板的相同。侧板覆盖堆叠的纸张的一个侧面,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上游侧形成该侧面。具有与顶板几乎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底板比顶板稍短,从而纸张在基板侧上局部地暴露。一捡拾辊穿过暴露区域进入包装件,从而从堆叠纸张的底部的纸张依次送进包装件中储藏的纸张。
包装件设置在打印机的一纸张储藏单元中,该纸张储藏单元的形状和尺寸几乎与包装件的相同。当包装件装在纸张储藏单元中时,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上游/下游侧上的顶板边缘分别与上游/下游侧上的纸张储藏单元的侧壁相接触。因此,包装件可以在打印机的纸张储藏单元中沿纸张送进方向准确地定位。
然而,在第2004-210433号公开中,当没有储藏纸张的包装件设置在打印机中而打印机运行送进运动时,捡拾辊往往会传送顶板自身而非纸张。因此,包装件会卡在纸张送进路径中。这会给使用者带来要强行移除被卷入纸张送进路径的卡住的包装的麻烦。同样,当使用者试图移除被卷入纸张送进路径的包装件时,要反复多次地将一反转矩施加至一滚筒驱动单元,这影响了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背景而作出,旨在克服以上问题,而提供一包装件,该包装件储藏在打印机中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纸张时,在打印机的一纸张送进操作期间,都可防止卡在一纸张送进路径中。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了一包装件,该包装件可储藏堆叠的纸张,以用作具有一纸张储藏单元和一调节元件的打印机的一打印介质,而装在打印机的纸张储藏单元中一基板,覆盖了堆叠的纸张的一底面;一顶板,覆盖了堆叠的纸张的一顶面;一第一侧板,与基板和顶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来覆盖堆叠的纸张的诸侧面之一,该侧面沿一纸张送进方向形成,并包括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下游侧上的一边缘;其中,包装件通过在一纸张送进操作期间、第一侧板的边缘与形成在打印机中的调节元件的接触来在纸张送进方向中定位。
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包装件包括覆盖堆叠的纸张的诸侧面之一的第一侧板、与顶板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并沿纸张送进方向形成的侧面。包装件安置成通过在纸张送进操作期间、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下游侧上的第一侧板的边缘与形成在打印机中的调节元件的接触来在纸张送进方向中定位。因此,当打印机完成纸张送进且在包装件上施加压靠在在纸张送进方向的包装件自身上的力时,可防止包装件移位。因此,就可提供这样一种包装件,该包装件储藏在打印机中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纸张时,在打印机的一纸张送进操作期间,都可防止该包装件卡在一纸张送进路径中。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的实施例的一打印机的一立体外视图;图2是图1的打印机的一侧截面图;图3是图1的打印机的一立体图,显示了盖子打开并局部破开而可看到其内部的一状态;图4是图1的打印机的一侧截面图,显示了包装件已储藏在打印机的一纸张储藏单元中的一状态;图5是图1的打印机的一放大图,显示了打印机的一纸张分离单元和一打印机构单元的细节;图6是可装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包装件的一立体图;图7是从外面看到的、图6的包装件的一展开图;
图8是没有储藏纸张的包装件的一上孔的周边的一示意俯视图;图9是没有储藏纸张的包装件的一上孔的周边的一示意俯视图;图10是从背面看到的、图6的包装件的一展开图;图11是显示了正被组装的图6的包装件的一立体图;图12是显示了正被组装的图6的包装件的一立体图;图13是显示了上侧向下翻转的图6的包装件的一立体图;图14是显示了正装入打印机的包装件(一带状元件从其中移除)的一侧截面图;图15是显示了图14的包装件设置在打印机中的一状态的一立体图;图16是显示了打印机的一调节元件正推动纸张的边缘的一状态的一局部放大图;图17是沿图16中所示的一线XII-XII所取的一截面图;图18是显示了一纸张被送出储藏在打印机中的包装件的一状态的一侧截面图;图19是显示了从外面看到的、包装件的侧板的一形状的一修改形式的一展开图;图20是显示了从外面看到的、包装件的侧板的形状的另一修改形式的一展开图;图21是显示了包装件的一修改形式的一立体图,其中包装件的一侧板安置成覆盖沿纸张送进方向延伸的堆叠纸张的一侧面;以及图22是从背面看到的、图21的包装件的一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见附图而对本发明一包装件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作一详细描述。
〔打印机的组成〕首先,将参见图1-5来说明一打印机1的一示意结构,该打印机1是一热敏式打印机。
图1和2是一打印机的一立体外视图和一立体侧视图。图3是盖子打开并局部破开而可看到其内部的打印机的一立体图。图4是纸张已设置在一纸张储藏单元中的打印机的一侧截面图。图5是显示了一纸张分离单元和一打印机构单元的细节的一放大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设计成尺寸紧凑,并带有一平面视图中的矩形形状(能接纳大约A6-A7尺寸的纸张)和一大约2cm或更小的厚度。
打印机1的一壳体2由一框架3、覆盖了框架3的一下表面的一下盖面4和覆盖了框架3的一上表面的一上盖面5组成。
在框架3的上表面的未覆盖有上盖面5的一部分中,一纸张储藏单元6如图2中所示而形成。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接纳许多A6或A7尺寸的热敏切割纸张的一包装件8可如图4所示被装载和储藏。
纸张储藏单元6的顶部覆盖有一盖子10,该盖子10沿图2中一粗线箭头所示的一方向可枢转地移动。顺便提一下,在图3中显示了盖子10已打开的一状态。壳体2具有一锁定机构(未显示),从而可如图4所示闭合并锁定盖子10,而是如上所述包装件8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的一状态。
由一透明树脂制成的一窗11在如图1所示的盖子10中形成,从而即时当盖子10闭合时,使用者仍可看到包装件8是否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此外,使用者还可观察到在包装件8上显示的、指示包装件的类型或纸张7是否存在的信息。
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一端,设置了一捡拾辊(纸张送进辊)13、一分离块14和类似物而形成一纸张分离单元12。在下盖面5之下,设置了一热敏头16、一滚筒辊17和一纸张导向器18而形成一打印机构单元15(后面将详述)。
如图3所示,纸张储藏单元6形成为一矩形凹入的部件,能够储藏包装件8。纸张储藏单元6由围绕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侧壁和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部的一底面3d所形成。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侧壁包括一内侧壁3a、内侧壁3b和3c以及一内侧壁14a,内侧壁3a安置在通过捡拾辊13送进纸张7的方向(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内侧壁3b和3c沿送进纸张7的方向而延伸,而内侧壁14a安置在下游侧并形成分离块14的一部分。
内侧壁3b是沿纸张送进方向X延伸的两内壁之一,它形成有一凹入部分19。一调节元件20设置在凹入部分19的内部。该调节元件20包括可绕一垂直轴线(未显示)旋转的一基座21和与基座21整体地形成的一臂22。臂22的形状类似于一矩形实体,臂22在基座21对侧的一端面22a(参见图16)是一矩形形状。
基座21装备有一弹簧(未显示),该弹簧沿使臂22突出于内壁3b的一方向(由图3中一粗线箭头所示的方向)将偏置力施加至臂22。因此,当包装件8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时,臂22与在包装件8中的纸张7的侧边缘接触,从而迫使纸张7靠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另一内壁3c上,由此弄平纸张7的边缘,并在纸张送进期间防止纸张7的歪斜。
如图3所示,底面3a形成有一反射传感器(传感器单元)23,它在内壁3c的旁边且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一角落周围。反射传感器23包括沿纸张送进方向X排列的四个传感器23a-23d。每个传感器23a-23d放射出光,并检测反射光的量,由此辨认包装件8的一识别符号(识别部分)64(后面将说明)。
其次,下面将说明纸张分离单元12。
如图5所示,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14a周围形成了捡拾辊13、分离块14和打印机构单元15。在盖子10的内表面上可转动地支持了一压力板24。
一偏置弹簧25设置在压力板24和盖子10之间,它不断地将偏置力施加至压力板24上,从而向下转动压力板24。
包装件8储藏了已堆叠的纸张7,且它们的打印面(要打印在上面的表面)面朝下。纸张7设置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且堆叠的纸张7的最底层一张的下面从包装件8中局部地暴露其自身。当盖子10闭合并锁定时,通过前述的偏置弹簧25而向下偏置的压力板25将纸张7的一前端部分(相对于纸张送进方向X)向下压迫经过后面将说明的一顶板41。因此,最底层纸张7的暴露部分达到与捡拾辊13相接触,并被捡拾辊13以适当的力所压迫。应该注意,在包装件8的底面上,形成有一开口入口43A,通过该开口入口43A可将纸张7的最底层的下面暴露出来,且捡拾辊13可进入其中。
上述的包装件8具有开口入口43A,因此无需诸如一打开/闭合机构之类的复杂结构,这些复杂结构在打印机1中形成来打开和闭合在包装件8中形成的一盖子并安置成当包装件8装在打印机1中时打开盖子。(例如,在一盒式录像带中,将形成来保护盒式录像带的一读带部分的一盖子安置成当盒式录像带插入其中或从其中弹出时,由盒带录像机的一打开/闭合机构来打开或闭合。)在接近捡拾辊13处形成一分离块14。该分离块14具有一分离导向面14b,该分离导向面14b相对于捡拾辊13的纸张送进方向X倾斜。
通过旋转的捡拾辊13将送进力给予与捡拾辊13接触的最底层纸张7。由于分离块14的分离导向面14b的分离功能,在堆叠的纸张7的底部,只有一片纸张7被分离并送出。
下面将说明打印机构单元15。
滚筒辊17可旋转地形成于紧接着分离块14,纸张导向器18设置在靠近滚筒辊17的外表面。
如图5所示,纸张导向器18形成有一滑动表面18a而作为沿着滚筒辊17的外表面的一凹入的曲线表面。在纸张导向器18和壳体2之间,设置了一压力螺旋弹簧26,用以将滑动表面18a压靠在滚筒辊17的外表面上。
通过捡拾辊13,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送进由上述的纸张分离单元12分离的纸张7,从而使该纸张7通过分离块14的基座下面。此后,纸张7由一导向盘27引导,并由滚筒辊17送进,用以沿滚筒辊17改变其方向。
特别地,纸张7由导向盘27所引导,并在滚筒辊17下方被送进至滚筒辊17和纸张导向器18之间的一缝隙。在滚筒辊17的外表面和纸张导向器18的滑动表面18a之间滑动的纸张7,通过旋转的滚筒辊17的驱动力向上传送而将其送进方向改变180度。通过上述运作,纸张7到达滚筒辊17的顶部,且其打印面面朝上。
设置在滚筒辊17顶部附近的热敏头16包括一加热元件单元16a。热敏头16由一转动轴16b可转动地支承,由此加热元件单元16a可以接触滚筒辊17顶部并从滚筒辊17顶部离开。
顺便提一下,热敏头16设计成可如上所述地转动,从而当纸张7在滚筒辊17和纸张导向器18之间卡住时,使一“卡纸清除操作”成为可能。
将一双螺旋弹簧类型的一弹簧28的一端附连至热敏头16。弹簧28沿着使形成在热敏头16中的加热元件单元160与滚筒辊17顶部相接触的一方向,不断地偏置热敏头16。
纸张7由滚筒辊17传送,且其打印面面朝下,而打印面与热敏头16的加热元件单元16a相接触,由此在接触部分实现打印。
形成为一线头的热敏头16能够在传送的热敏纸张7上、沿正交于纸张7的送进方向X的一方向打印一任意字符串或图像。热敏头16的可打印宽度设置成约等于纸张7的宽度。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热着色纸张作为纸张7。热着色纸张包括在其一侧形成而作为一图像接收层的一着色层(当被热敏头16所加热时着色)。
在分离块14上形成了一纸张弹出导向面14c,它从滚筒辊17的纸张送进方向X向打印机1的顶部倾斜。
由热敏头16的加热元件单元16a打印上之后的纸张7被纸张弹出导向面14c所引导,从而穿过在盖子10和壳体2的上盖面之间的一缝隙向上弹出至盖子10的一顶部,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纸张包装的组成〕接着,下面将说明设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中的包装件8。
图6是包装件8的一立体图。图7是外面的包装件8的一展开图。
如图6所示,包装件8包括作为切片的纸张7、储藏已堆叠的纸张7的包装件8以及捆扎包装件8的一长带状元件40。
例如,使用约A6-A7尺寸的小尺寸纸张作为纸张7。包装件8在其中储藏了大约50张纸。
带状元件40沿一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方向缠绕包装件8,来捆扎包装件8。使用一具有纸张7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的1/5-1/2的一宽度的元件作为带状元件40。
包装件8包括具有与纸张7基本相同形状的一顶板41、与顶板41相连接的一第二侧板42、与第二侧板42相连的一基板43以及与基板43相连的一第一侧板44。特别地,在顶板41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由一箭头K所示的方向)的两边缘45和46外,上游侧上的边缘45与第二侧板42相连。第二侧板42的一边缘47,与顶板41相连的边缘45相对,与基板43相连。
基板43成形成类似于一基本矩形的形状。要着重描述的是,基板43由两个一大一小的矩形组成,形成类似于一T形,其中小矩形设置在大矩形的上方。小矩形安置在纸张送进方向(箭头J所示的方向)的下游侧上,并具有沿纸张送进方向基板43的全长的基本1/4的一长度。大矩形安置在纸张送进方向(箭头J所示的方向)的上游侧上,并具有沿纸张送进方向基板43的全长的基本3/4的一长度。小矩形在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的方向上具有比大矩形稍短的一长度。在下文中,在纸张送进方向(箭头J所示的方向)的下游侧上、基板43的小矩形部分被称为一基板窄部分48,在纸张送进方向(箭头J所示的方向)的上游侧上、基板43的大矩形部分被称为一基板宽部分49。
沿纸张送进方向基板宽部分49的边缘外,在包装件8的纸张送进方向的左侧(图7中的右侧)上的一边缘50与第一侧板44相连。在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箭头J所示的方向)的、至第一侧板的第一侧板44的边缘外,在下游侧上的一边缘51在纸张送进期间与调节元件相接触,这将在后面描述。包装件8由顶板41、第二侧板42、基板43和第一侧板44组成,这些都形成在一个单元中。
图10是背面的包装件8的一展开图,其中显示了在折叠之前的包装件8。在图6中显示的包装件8通过折叠图10所示的一平板材料来获得,从而第一侧板44变成直立,然后顶板41、第二侧板42和基板43变成类似于“U”的一形状。
包装件8设计成具有一尺寸D1,其中在其宽度方向基本等于纸张7的宽度。后面将详细说明。
包装件8形成有折痕60。折痕60在顶板41和第二侧板42之间、第二侧板42和基板43之间以及基板43和第一侧板44之间形成。
此示例实施例的包装件8的顶板41构造成它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尺寸D2基本等于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3a和14a之间的距离D3(参见图4)。采用这种构造,当包装远近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时,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下游侧上的顶板42的边缘45和46分别与内壁3a和14a相接触,如图4所示。通过边缘45和46与内壁3a和14a的接触,包装件8沿纸张送进方向准确地定位。后面将详细描述。
同时,包装件8的基板43形成有在纸张送进方向比顶板41短的开口入口43A,从而允许捡拾辊43进入包装。带有开口入口43A,基板43设计成比顶板41短一最小长度,该最小长度是捡拾辊43进入包装所必须的,但设置基板43的尺寸不必要地短会削弱包装件8保护纸张7的作用。
基板43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的其下表面(对着纸张7)的一角落处具有识别符号64,如图6和7所示。识别符号64由诸如印刷之类的一众所周知的方法形成,从而当包装件设置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时,识别符号64会处在反射传感器23的一辨认区域中。
识别符号64由四个矩形的指示块64a-64d所组成。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四个指示块之间,1-3块是黑色的,而其它块没有颜色(留下包装件8的本色(白))。具体地,指示块64a、64c和64d是黑色的,而其余块64b是白色的。
取决于在包装件8中储藏的纸张7的类型,预设了上述黑/白模式。如图7所示,在包装件8的顶板41的一顶面上,设置了指示包装件8的类型的一盒型指示器65。在盒型指示器65中,印刷了字符或类似物,由此使用者可检查包装8的类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印刷了字符“C-11L”。当包装件8如上所述设置在打印机1中时,盒型指示器65的定位是在一面向窗口11的区域,该区域在打印机1的盖子10中形成。使用者可透过窗口11观察盒型符号65。在包装件8的顶板41上,在面向窗口11的区域内也形成一上孔66。
圆形上孔66直径约为6mm。因此,当包装件8设置在打印机1中时,使用者可透过形成于打印机1的盖子中的窗口11而看到包装件8上的上孔66。同样,一下孔67形成于与上孔66相对的、在面向具有上孔66的顶板41的基板43上的一位置上。
圆形下孔67具有一基本等于上孔66的直径。当使用者穿过上孔66来检查包装件8时,使用者可看到包装件8接纳纸张7时的纸张7,并可看到当包装件6不接纳纸张7时的下孔67。当设置在打印机1中的包装件8不接纳纸张7时,使用者可穿过下孔67观察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的基底面3d。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纸张7是纯白的,而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是纯黑的。因此,通过透过窗口11和上孔66来看包装件8内部的颜色,使用者可容易地知道纸张是否存在。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颜色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和纸张7之间作出辨认。然而,当纸张7和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具有相同的颜色时,可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上、以面向下孔67的定位而放置一预先确定的符号,或者可将底面3d涂上图案,或者可在纸张7上设计线条和一网眼图案。当使用者可通过纸张7和包装件8的背面的不同颜色而容易地检查纸张7是否存在时,可省略下孔67。同样在此情形下,可在基板43上、以面向形成于顶板41上的上孔66的定位而放置预先确定的符号,该顶板41是包装件8的背面,或者可在整个基板43的背侧上形成一图案,或者可在纸张7上印刷规则线条或一网眼图案。
顺便提一下,上孔66的基本6mm的直径几乎等于窗口11的一较窄的宽度。上孔66和下孔67可比窗口11大。然而,纸张7通过孔而局部暴露,从而纸张7的暴露部分会变色或变质。较佳地,应慎重考虑上/下孔66、67尺寸的平衡。
此外,上孔66和下孔67尺寸可不同。图8和图9是在一纸张7未储藏在包装件8中(空)的状态下、在包装件8的上孔66周围的示意图。在图8中,上/下孔66、67尺寸相同,而在图9中,下孔67比上孔66稍大。在任一情形下,顶板41和基板43都在水平方向稍稍移动。因此,上/下孔66、67重叠或相同的区域、当未储藏纸张7的包装件8设置在打印机1中时可穿过上/下孔66、67看到的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的区域,在图9的情形下比在图8的大。特别地,当可通过纸张7和底面3d之间的颜色不同而检查纸张7是否存在时,图9所示的安排是更有利的。
除了一圆形之外,上/下孔66、67可成形成一椭圆形、一六边形、一矩形以及类似形状。上/下孔66、67可彼此形状不同。
再返回图7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诸如识别符号64和盒型指示器65之类的多种信息可印刷在包装件8上。印刷的信息在印刷之后涂清漆,从而不被摩擦力所消褪。特别地,给识别符号64涂清漆是很重要的,因为假如用于辨认识别符号64的机构(反射传感器23)不能准确地辨认识别符号64,则打印机1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包括可被使用者观察到的信息的印刷是在包装件8的整个正面作出的。因此,当在一工厂中制造包装件8时,将包装件8的整个正面涂清漆,而不仅仅将印刷部分安排成涂清漆。以此方式制造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但第二侧板42的正面和基板43的基板窄部分48未涂清漆。
第二侧板42的正面未涂清漆,因为假如将第二侧板42的正面涂清漆,则不可能将用于控制制造的包装件8的许多数字印刷在第二侧板42上。
为什么基板43的基板窄部分48的正面未涂清漆的原因将在后面说明,但简要说明如下当前述的在先技术的包装件设置在打印机中,而没有纸张且未启动纸张送进时,捡拾辊有时在基板的基板窄部分的正面上方空转。在此情形下,覆盖基板窄部分的漆会粘附至捡拾辊。甚至在用完纸张并不再储藏任何纸张(空)的包装件被新的包装件所替换之后,当启动打印时,纸张分离性能变差,且由于粘附至捡拾辊的漆而无法正常操作纸张的分离。此外,纸张送进无法正常完成,从而打印质量下降。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中,将基板43的基板窄部分48安排成不预先涂清漆。
〔纸张包装的组装〕下面将参见图10-13而描述一种用于组装包装件8的工艺。
从图10状态中的包装件8开始,在一折痕63上垂直折叠第一侧板44,以正交于基板43,如图11所示。在一折痕62上垂直折叠第二侧板42,以正交于基板43。由于相对于第二侧板42垂直折叠顶板41,顶板41和基板43面向彼此,包装件8形成一类似于“U”的形状。
接着,已堆叠的纸张7夹在和储藏在包装件8的基板43和顶板41之间。
在将纸张7储藏在包装件8中时,将每张纸张7的方向预设成每张纸张7的打印面(要打印的一表面)面向基板43。将方向预设如上为的是,在将包装件装在打印机1中且将纸张7送进至打印机构单元15时,使每张纸张7的打印面面向热敏头16。
最后,沿一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方向将带状元件40缠绕包装件8(夹住和储藏纸张7),来捆扎包装件8。应该注意,图13是显示了上面向下翻转的图6的包装件8的一立体图。
如上,以一相对简单的工艺组装包装件8。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一制造者来实施以上用于组装(制造)包装件的工艺。打印机的使用者购买了以图6的状态出售的包装件8,并通过将它装入打印机1而使用包装件8。
〔在打印机中装纸张包装〕首先,移除缠绕包装件8的带状元件40。
接着,将包装件8装入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且基板43面朝下,如图14所示。
因此,堆叠储藏在包装件8中的纸张7的最底层一张的暴露部分与捡拾辊13的顶部相接触。因此,通过驱动和旋转捡拾辊13,可以送出和传送纸张7。
顺便提一下,将打印机1的盖子设计成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打开和闭合。当包装件8装入具有如此组成的打印机1时,包装件8通常如图14所示倾斜,且前端(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定位成低于后端。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中,包装件8的第二侧板42设置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上游侧上,从而可通过第二侧板42保持储藏纸张7的状态。因此,防止当包装件8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时,储藏在包装件8中的纸张7从包装件8中向下滑动和散落(由于使用者的粗心)。此外,包装件8的倾斜让纸张7的边缘接触第二侧板42,由此在一指定的位置弄平堆叠的纸张7的边缘,防止发生类似于卡纸的麻烦。
图15显示了包装件8已完全装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的一状态。在此状态下,储藏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的调节元件20沿图15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臂22推动纸张7的侧边缘。
图16是显示了调节元件20的臂22与纸张7相接触并推动纸张7的一状态的一放大图。图17是沿图16所示的线XII-XII所取的一截面图。
将包装件8在其宽度方向(参见图10)的尺寸D1设计成基本等于纸张7的宽度。同样,将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顶板41的宽度设置成比尺寸D1稍短。因此,调节元件20推动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顶板41的下游侧上的纸张7的边缘,它能接触纸张7的侧边缘,而不被覆盖纸张7外部的包装件8的部分所阻碍,由此纸张7可沿在纸张储藏单元6的另一侧上的内壁3c而对准。
如图16所示,当第一侧板44移动至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时,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的第一侧板44的边缘51与调节元件20的端面22a相接触。因此,可限制与第一侧板44相接触的基板43向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的移动。应该注意,可组成包装件8,从而当包装件8装在打印机1中时,第一侧板44的边缘已与调节元件20的端面22a相接触。
图4和图5显示了将包装件8装入纸张储藏单元6之后、盖子已闭合的一状态。在此状态,包装件8的顶板41安置在用于将纸张7压靠在捡拾辊13上的压力盘24和纸张7之间。
当纸张7储藏在包装件8中时,它设置在打印机1中。当在包装件8中的所有纸张7用完时,使用者从纸张储藏单元6中拉出空的包装件8,并丢掉它。
此后,纸张7必须在被储藏在包装件8中的状态下而装在打印机中,这有利于捡拾辊13的纸张分离功能,甚至当打印机1已经打印了大量的纸张时,分离块14也不会劣化。
这里,让我们考虑堆叠的纸张7不通过顶板41而与压力盘24相接触的一情形。在此情形下,在打印机1的连续使用下,压力盘24磨损,且压力盘24和堆叠的纸张7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由此丧失了分离功能并经常引起多纸送进(一次送进两张或多张纸张7)。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堆叠的纸张7与顶板41直接接触,每次当一指定数量的纸张7用完时,它可与包装件8一起被替换。因此,甚至在打印机1连续数年使用中,顶板41和堆叠的纸张7之间的摩擦力也不减小,由此不断地维持一精良的分离功能,并防止发生纸张送进麻烦(多纸送进等等)。
〔用于在打印机中定位包装件的方法〕接着,下面将说明一种用于在打印机1中准确定位包装件8(为了让打印机1的反射传感器23辨认包装件8的识别符号64)的方法。
关于包装件8的宽度方向,将宽度方向包装件8的尺寸D1(参见图10)设置成基本等于如上所述的纸张7的宽度。因此,调节元件20(形成于打印机1的内壁3b)将纸张7推靠在另一侧的内壁3c上,同时包装件8也被调节元件20所推动,并定位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
同时,将包装件8的纵长方向(即在纸张送进方向X),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包装件8的顶板41的尺寸D2(参见图10)设置成基本等于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3a和14a之间的距离D3。因此,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下游侧上的顶板41的边缘45和46分别与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3a和14a相接触,这被称为一解决方法A。在纸张送进操作中,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的第一侧板44的边缘51与打印机1中形成的调节元件20的臂22的端面22a相接触,由此可限制与第一侧板44相连的基板43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的移动,这被称为一解决方法B。通过这些解决方法,包装件8可定位在纸张储藏单元6中。
通过在宽度方向和在纸张送进方向X定位包装件8,识别符号64的四个指示块64a-64d分别安置在四个反射传感器23a-23d的辨认区域,由此允许反射传感器23来准确辨认指示块64a-64d的黑/白模式,并判断纸张7的类型。
顺便提一下,通过捡拾辊13的纸张送进操作通常涉及以下问题。当将送进力施加至与捡拾辊13相接触的最底层纸张7时,由于最底层纸张7和基板43之间的摩擦力,包装件8也在纸张送进方向X受到力。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甚至在纸张送进操作中,顶板41(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边缘46与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14a相接触,由此可限制包装件8对着来自捡拾辊13的送进力的移动。因此,即使与顶板41相连的第二侧板42或基板43会在纸张送进方向X稍稍移动,如图18所示,在包装件8上的识别符号64可安置在打印机1的反射传感器64的一可辨认范围内。
在上述的在先技术的包装件中,仅仅实施了解决方法A,来通过定位顶板而在纸张送进方向X固定包装件,但未实施本说明书的定位基板的解决方法B。在如此条件下,当完成纸张送进操作,且空的包装件装在打印机中时,通过压力盘压迫顶板,在该压力盘上偏置弹簧施加偏置力。此外,由于包装件没有纸张,捡拾辊到达与顶板直接接触。
通过捡拾辊的摩擦力,它们有时引起顶板自身而非纸张的一送进。与顶板的移动相一致,基板也可被拉动至捡拾辊。然后,与基板重叠的顶板被传送至诸如捡拾辊和分离块之间的一间隔、或者进一步地捡拾辊和纸张导向器之间的间隔之类的一纸张送进路径,这可能会导致捡拾辊在基板的基板窄部分上方的空转。
因此,覆盖基板的正面的清漆粘附至捡拾辊。因此,纸张分离性能可能变差,当使用者试图移除卷入纸张送进路径的包装件时,反复多次地将一反转矩施加至一滚筒驱动单元(未显示),这影响了耐久性。
相反地,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中,除了通过定位顶板41来固定包装件8的解决方法A之外,还实施了定位基板43的解决方法B。因此,甚至当顶板41几乎要由捡拾辊13送进时,该调节元件20可防止送进基板43,由此可防止包装件8卡在打印机1的纸张送进路径中。在此情形下,较佳地,将第一侧板44安置成在一折痕上向基板43折叠。随着这样的安排,提高了第一侧板44的刚度,从而更有效地限制了包装件8对着捡拾辊13的送进力的移动。
为了通过让包装件8抵抗捡拾辊13的送进力,而让基板43上的识别符号64定位且被反射传感器23所辨认,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顶板41的尺寸D2以及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的内壁3a和14a间的距离D3之间的差别必须在一1.0mm的允许范围内。考虑到一打印误差(当将识别符号64打印在包装件8上时发生)等等,尺寸差别1.0mm是允许反射传感器23辨认识别符号64的极限值。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具有第一侧板44,该第一侧板44与基板43相连并覆盖堆叠纸张7的侧面之一,该侧面沿纸张送进方向X形成。包装件8构造成在纸张7的送进操作期间,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边缘与形成在打印机1中的调节元件20的端面22a相连,由此包装件8在纸张送进方向X准确定位。由于这样的安排,在打印机1的纸张送进操作中,当包装件8受到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力时,可限制包装件8的移动。
更特别地,该示例性实施例可提供这样的包装件8,其中,当打印机1完成纸张送进操作时,此时包装件8装在打印机1中而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纸张7,都没有东西卡在打印机1的纸张送进路径中。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设计成具有在纸张送进方向X比顶板41短的基板43和在基板43中的开口入口43A。因此,可容易地实现包装件8的这种构成,由此可送进纸张7而无需包装件8的一附加组件或打印机1的一附加机构。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8中,顶板41在与形成于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的盖子10中的窗口11相对的位置中具有上孔66。使用者可穿过窗口11和上孔66看到堆叠的纸张7。因此,使用者可检查在包装件8中纸张7是否存在,该包装件8装在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中。同时,还可避免给出无效的打印命令。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中,堆叠的纸张7的颜色与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3d的颜色不同,下孔67形成在基板43上,其位置与顶板41上的上孔66相对。因此,通过穿过上孔66而看,使用者可检查纸张储藏单元6的底面或堆叠的纸张7的颜色,从而识别纸张7是否存在。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中,下孔67设置成比上孔66大。因此,甚至当包装件8翘曲以及顶板41和基板43的相对位置在水平方向移动时,使用者仍可通过上孔66来检查下孔67。因此,使用者可更清楚地识别纸张7是否存在。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窄部分48的正面对应于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的一位置的周边的区域,该位置是捡拾辊13(纸张送进辊)进入在基板43面向纸张储藏单元6的外面的包装件8之处,基板窄部分48的正面设置成未涂清漆,万一纸张7卡在打印机1中时,可使损坏保持最小。因此,可避免由于粘附至捡拾辊(纸张送进辊)13的清漆而导致的纸张分离性能的劣化。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具有第二侧板42,该第二侧板42沿着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方向覆盖了堆叠的纸张7的侧面之一,该侧面形成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因此,纸张7在装入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中之前整齐地储藏在包装件8中,从而包装件8可容易地且牢牢地装在打印机1的纸张储藏单元6中。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由顶板41、第二侧板42、基板43和第一侧板44所组成,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与顶板41、第二侧板42、基板43和第一侧板44各自形成然后彼此连接的情形相比,可增强包装件8的强度。
〔修改形式〕尽管上面的描述给出了本说明书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但不想通过上述的特定的说明性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可对该示例性实施例作出许多修改和设计变化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假如包装件8的组装后的形状可维持得很好,则可去除用于捆扎包装件8的带状元件40,从而相应地减少制造成本。
包装件8使用的纸张7也可以是包括一穿孔层的一热穿孔纸(用热穿孔),来作为堆叠在一基底层上的一图像接收层。不仅热敏纸而且其它类型的纸(传热纸等等)也可用作纸张7。
包装件8还可通过分别制备顶板41、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4和基板43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而形成。
包装件8的基板43还可构造成与顶板41在纸张送进方向X基本相同的尺寸,只要捡拾辊13可进入包装并送进纸张7即可。例如,捡拾辊13可进入的一孔可在基板43中形成。在此情形下,孔在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方向的长度需要与捡拾辊13在其转轴方向的长度一样长或比它长。然而,孔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可与捡拾辊13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一样长或比它短。
孔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可比捡拾辊13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短,因为捡拾辊13只需用其表面压靠在纸张7上,而无需完全穿过孔而进入包装件8。当然,孔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可比捡拾辊13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长度长。应该注意,孔对应于开口入口。
在包装件8的基板43上形成的识别符号64的构造并不限于由印刷制成的矩形指示器的黑/白模式。例如,识别符号64还可构造成通过在包装件8的适当位置形成孔来指示孔是否存在的一模式的信息。识别符号64还可指示除了纸张7的类型之外的信息,也就是说,可足够精确地指示任何信息,以被打印机的一传感器所识别。
打印机1还可构造成用除了热敏头16之外的一装置来实施打印。例如,当允许打印机更大一点时,可使用类似于一喷墨打印头的其它打印装置。
打印机1的传感器23并不限于反射传感器23。可使用任何合适的传感器,无论它是一接触型或一非接触型。
第一侧板44可在纸张送进方向X与基板43的基板宽部分49局部共用一个侧边缘。关于第一侧板44,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边缘51的位置需要与该示例性实施例相同,但可将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的边缘51的位置移近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例如,如图19所示,可实施具有在纸张送进方向X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侧板44(参见图7)的三分之一长度的一第一侧板70。如图20所示,还可实施具有在纸张送进方向X为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侧板44(参见图7)的八分之一至七分之一长度的一第一侧板71。较佳地,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边缘成形成类似于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一直线,但第一侧板44的整体形状可以是矩形的或扇形的或其它形状。取决于打印机1的调节元件20的位置,可以移动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上游侧上的边缘的位置以及纸张送进方向X的下游侧上的边缘51的位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调节元件20设置在凹入部分19内,该凹入部分19形成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左侧上的内壁3b中。调节元件20可在形成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右侧上的内壁3c中的一凹入部分中形成。在此情形下,第一侧板44在包装件8的纸张送进方向X的右侧上形成。当调节元件20在形成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左侧上的内壁3b中的凹入部分19以及纸张送进方向X的右侧上的内壁3c中的凹入部分中都形成时,第一侧板44可在包装件8的纸张送进方向X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任一侧或两侧中形成。
第一侧板44与基板43相连,但可不与顶板41相连。第一侧板44可与顶板41和基板43均相连。在基板43的边缘之外,与第一侧板44相连的边缘可与另外的侧板相连。在第一侧板44中,还可形成有调节元件20穿过而进入包装件的一孔。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板43的整个基板窄部分48未涂清漆。基板窄部分48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宽度比捡拾辊13在其转轴方向的长度长。因此,仅仅可将一区域涂清漆,该区域是当捡拾辊13在基板43的基板窄部分48上水平移动时捡拾辊13的通过之处。在此情形下,当包装件8装在打印机1中时,在纸张送进方向X的未涂清漆区域的任一侧上的涂清漆范围可在基板43的基板窄部分48的正面形成,因为捡拾辊13的轴心与基板窄部分在正交于纸张送进方向X的方向的中心是相同的。
包装件8的构造可以是这样的一侧板72覆盖了纸张7沿纸张送进方向X延伸的一个侧边缘。以此构造的侧板72可被认为是作为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侧板42和第一侧板44而共同工作。图22包装件8从其背面看到的一展开图。图21中的包装件8可由图22所示的包装件8通过沿阴影线方向折叠而组装成。
基板72构造成覆盖纸张7沿纸张送进方向X延伸的一个侧边缘,从而在纸张送进期间有效地将顶板41和基板43的位移最小化。更特别地,识别符号64通过减小顶板41和基板43的位移量而在反射传感器23上方准确定位。
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装件8由顶板41、侧板72和基板73组成,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与各自形成顶板41、侧板72和基板73然后彼此连接的情形相比,可增强包装件8的强度。
尽管已显示和描述了该示例性实施例,但应该理解,本说明书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还可作出多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发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件,可储藏堆叠的纸张,以用作具有一纸张储藏单元和一调节元件的一打印机的一打印介质,而装在所述打印机的所述纸张储藏单元中一基板,覆盖了所述堆叠的纸张的一底面;一顶板,覆盖了所述堆叠的纸张的一顶面;一第一侧板,与所述基板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以覆盖所述堆叠的纸张的诸侧面之一,所述侧面沿一纸张送进方向提供,并包括在所述纸张送进方向的一下游侧上的一边缘;其中,通过在一纸张送进操作期间、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边缘与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中的所述调节元件的接触,所述包装件在所述纸张送进方向中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括一纸张送进辊,以送进所述纸张,以及所述基板形成有一开口入口,所述纸张送进辊可穿过该开口入口而进入所述包装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括覆盖所述纸张储藏单元的一盖子和设置在所述盖子中的一窗口,以及所述顶板包括面向所述窗口的一上孔,从而可穿过所述窗口和所述上孔以看到所述堆叠的纸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的纸张与所述打印机的所述纸张储藏单元的一底面,在颜色和图案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方面不同,以及所述包装件包括在所述基板上、面向所述顶板的所述上孔的一下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孔设置成比所述上孔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所述基板具有被所述打印机的所述传感器单元辨认的一识别部件,所述识别部件是在其中印刷并涂清漆的一符号的一部件,以及所述包装件在面向所述纸张储藏单元的所述基板上、在所述纸张送进辊进入所述包装件之处的一位置的一周边的所述纸张送进方向的一上游侧上具有一未涂清漆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纸张送进方向的所述上游侧上覆盖了所述堆叠的纸张的诸侧面之一,所述侧面沿正交于所述纸张送进方向的一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基板形成一个单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基板形成一个单元。
全文摘要
当迫使一第一侧板向一纸张送进方向的一下游侧移动时,该第一侧板在纸张送进方向的下游侧上的一边缘与一调整元件的一端面相接触。因此,可防止与第一侧板相连的一基板向纸张送进方向的下游侧移动。因此,就可提供这样一种包装件,当该包装件储藏在打印机中而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纸张时,在打印机的纸张送进操作期间,都可防止该包装件卡在纸张送进路径中。
文档编号B65H5/06GK1978284SQ200610162708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6日
发明者中村康宪, 星野照雅, 松元春树, 水藤义胜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