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072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材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材打捆机,它属于一种左右压紧装置能同步移动的线材打捆设备。
背景技术
线材打捆机是线材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经过打捆才能下线异地运输。目前各线材厂使用的线材打捆机大多数为卧式手工穿线单压头动作打捆设备,来料时摆动支架经油缸作用将线材托起,活动压头在油缸作用下将线材推至固定压头处,将线材压紧,由人工将预先准备好的“U”形捆绑线,插入打捆头装置内,将捆绑线拧紧(四套打捆装置),然后活动压头将线材托运至“C”形钩中心部位,摆动支架下降将线材挂在“C”形钩上,活动压头继续后退到原位,“C”形钩才可移走,待下一“C”形钩到来方可进行下一循环。这种线材打捆机存在的缺点是①动作复杂、打捆周期长、线材捆不紧;②采用了升降油缸、压紧油缸和“C”形钩锁紧油缸,因此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设备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线材打捆机存在的动作复杂、打捆周期长、线材捆不紧、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和设备维修困难的技术难点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自动对中将线材放在“C”形钩的重心位、容易维修设备和打捆周期短的线材打捆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难点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材打捆机,它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的底座,在底座顶面的纵向两边设有导轨槽,在底座顶面的中部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支架,四套打捆头,其中它还包括左压紧装置和右压紧装置,左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左边且左压紧装置中的左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右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右边且右压紧装置中的右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四套打捆头装在左压紧装置中的左压板上。
所述左压紧装置由左油缸、左油缸支座、左移动支架、左压板、左托轮、左滚轮和左导向轮组成,左油缸位于左油缸支座的顶面且与左油缸支座联接,左油缸支座装在底座的左端,左油缸的活塞杆与左压板联接,左压板设在左移动支架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左托轮设在左移动支架的下边并位于支架左端的斜面上,左滚轮装在左移动支架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中,左导向轮垂直装在左移动支架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的下沿相接触;所述右压紧装置由右油缸、右油缸支座、右移动支架、右压板、右托轮、右滚轮和右导向轮组成,右油缸位于右油缸支座的顶面且与右油缸支座联接,右油缸支座装在底座的右端,右油缸的活塞杆与右压板联接,右压板设在右移动支架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右托轮设在右移动支架的下边并位于支架右端的斜面上,右滚轮装在右移动支架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中,右导向轮垂直装在右移动支架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的下沿相接触。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左压紧装置和右压紧装置能在底座上移动的技术方案,省略了升降油缸和“C”形钩锁紧油缸,缩短了打捆周期。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左右压紧装置能同步开闭,完成线材托起及压紧动作,打捆周期短。2、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维修,基础也大为减化。3、本实用新型的打捆装置能将线材捆得更紧。4、由于左右压紧装置能同步移动使线材自动对正“C”形钩重心位置,不存在偏移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B向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材打捆机,它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的底座13,在底座13顶面的纵向两边设有导轨槽18,在底座13顶面的中部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支架14,四套打捆头4,其中它还包括左压紧装置和右压紧装置,左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18的左边且左压紧装置中的左滚轮15设在导轨槽18中使其能在导轨槽18中移动,右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18的右边且右压紧装置中的右滚轮11设在导轨槽18中使其能在导轨槽18中移动,四套打捆头4装在左压紧装置中的左压板5上。
所述左压紧装置由左油缸1、左油缸支座2、左移动支架3、左压板5、左托轮16、左滚轮15和左导向轮17组成,左油缸1位于左油缸支座2的顶面且与左油缸支座2联接,左油缸支座2装在底座13的左端,左油缸1的活塞杆与左压板5联接,左压板5设在左移动支架3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左托轮16设在左移动支架3的下边并位于支架14左端的斜面上,左滚轮15装在左移动支架3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18中,左导向轮17垂直装在左移动支架3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18的下沿相接触;所述右压紧装置由右油缸8、右油缸支座9、右移动支架7、右压板6、右托轮12、右滚轮11和右导向轮10组成,右油缸8位于右油缸支座9的顶面且与右油缸支座9联接,右油缸支座9装在底座13的右端,右油缸8的活塞杆与右压板6联接,右压板6设在右移动支架7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右托轮12设在右移动支架7的下边并位于支架14右端的斜面上,右滚轮11装在右移动支架7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18中,右导向轮10垂直装在右移动支架7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18的下沿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左、右油缸1、8在油压作用下,带动左、右压紧装置沿导轨槽同步向中心移动,与此同时装在左、右压紧装置上的左、右托轮12、16将沿支架14下边的斜面将支架14托起并将线材脱离“C”形钩。当左、右压紧装置继续前进,线材受压到一定压力后自动停止加压,然后由人工将预先准备好的“U”形捆绑线插入装在左压板5上的四套打捆头4内,经电机减速机传动绞紧盘旋转,将捆绑线拧紧。完成打捆后,左、右压紧装置回移同时打紧后的线材将自动的挂在“C”形钩的重心位置上。“C”形钩将打捆好的线材运离打捆机,完成打捆机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线材打捆机,它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的底座,在底座顶面的纵向两边设有导轨槽,在底座顶面的中部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支架,四套打捆头,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左压紧装置和右压紧装置,左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左边且左压紧装置中的左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右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右边且右压紧装置中的右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四套打捆头装在左压紧装置中的左压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材打捆机,其特征是所述左压紧装置由左油缸、左油缸支座、左移动支架、左压板、左托轮、左滚轮和左导向轮组成,左油缸位于左油缸支座的顶面且与左油缸支座联接,左油缸支座装在底座的左端,左油缸的活塞杆与左压板联接,左压板设在左移动支架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左托轮设在左移动支架的下边并位于支架左端的斜面上,左滚轮装在左移动支架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中,左导向轮垂直装在左移动支架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的下沿相接触;所述右压紧装置由右油缸、右油缸支座、右移动支架、右压板、右托轮、右滚轮和右导向轮组成,右油缸位于右油缸支座的顶面且与右油缸支座联接,右油缸支座装在底座的右端,右油缸的活塞杆与右压板联接,右压板设在右移动支架的上端并与其连接在一起,右托轮设在右移动支架的下边并位于支架右端的斜面上,右滚轮装在右移动支架两侧的底部并位于导轨槽中,右导向轮垂直装在右移动支架两端的底部并与导轨槽的下沿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材打捆机,它属于一种左右压紧装置能同步移动的线材打捆设备。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线材打捆机存在的动作复杂、打捆周期长、线材捆不紧、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和设备维修困难的技术难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线材打捆机,它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的底座,在底座顶面的纵向两边设有导轨槽,在底座顶面的中部设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支架,四套打捆头,其中它还包括左压紧装置和右压紧装置,左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左边且左压紧装置中的左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右压紧装置位于导轨槽的右边且右压紧装置中的右滚轮设在导轨槽中使其能在导轨槽中移动,四套打捆头装在左压紧装置中的左压板上。
文档编号B65B27/00GK2926047SQ200620024330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松森, 王朝阳, 韩贵生 申请人:李亚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