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保鲜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556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保鲜外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真空保鲜外罩,特指一种外罩体可压制在任何水平表面 上,通过压制的动作可遂行将外罩体容物空间中的空气吸出在外罩体外,使容物 空间中的气压值降低而趋在真空状态,以达容物空间中的食物或物品得以保鲜, 以及外罩体与吸气/泄气装置是可分离而达到水清洗快速便捷。
背景技术
按现有的真空保鲜容器,典型的范例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2007 / 0034628 A 1 的食物容器(Food Container ),它的外罩体与座体是互为连接的,而且吸气泵是 装设在座体之内部中,因此座体无法有效用水清洗。再者外罩体与座体是一对一 的配合覆接,外罩体无法独立覆接且负压状态的实施在任何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保鲜外罩,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釆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真空保鲜外罩,其 包括
一内设有容物空间的上罩体,其顶部连接一吸气/泄气装置,所述的上罩体 的下缘周边,设有一连接部;
一软性垫体其侧部设有连接槽;
所述的连接槽气密配合定位在连接部中,所述的软性垫体气密的向下且可挠 性变形,以密配合压在一表面上;
所述的吸气/泄气装置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的上方,其包括下列组件 底部设有吸气/泄气孔与所述容物空间相通; 上部设有可上/下移位的触压组件;
吸气泵;
以及在所述吸气泵的一侧设有下弹性簧片与上弹性簧片;一气压感测组件的上方凸体连结在所述下弹性簧片上,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 侦测到容物空间的气压值为高值时,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被高值的气压驱动而挠 性上升复位,以同步连动所述的下弹性簧片上升去接触到上弹性簧片,使电路导 通,所述的吸气泵启动,将容物空间中的空气通过吸气/泄气孔被吸出上罩体外, 所述的容物空间的气压值下降,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受到容物空间中的负压作用, 挠性下降移位并连动所述的下弹性簧片下降移位,所述的上、下弹性簧片形成电 路开路,所述的吸气泵停止动作。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借着一外罩体可实施在任何 水平表面上;借着外罩体与吸气/泄气装置,其两者是可螺接与分离,因此独立的 外罩体水清洗快速便捷;发挥外罩体的容物空间,在实施负压状态时,可保持持 续长时间在负压且趋在真空的状态。


图1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与上罩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 A区域的放大图3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与上罩体的再一立体分解图4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的再一立体分解图6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的再一立体分解图7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中的触压组件被下压,吸气泵启动的立体剖面 动作图8为本发明吸气/泄气装置中的触压组件被上拉,吸气泵停止工作的立体 剖面动作图9为本发明上罩体的容物空间为负压状态的立体剖面动作图10为本发明上罩体与座体的立体分解图11为本发明上罩体覆接在桌面上的立体组合图12为本发明上罩体覆接在桌面上的局部断面图1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暨立体图14为本发明执行吸气的断面动作图15为本发明执行推气的断面动作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上罩体;12-容物空间;14-连接部;16-穿孔;20 -吸 气/泄气装置;201-上盖;202 -插槽;205、 62-连接孔;206 -吸气/泄气孔; 21-螺套;211、 244-内螺紋;22-触压组件;221-第一杆体;223 -长杆体; 23-螺管;231、 241-外螺紋;233 -顶表面;236 -第二通气孔;235 -第三通 气孔;237 -左凹槽;238 -右凹槽;24-圓环形本体;242-圓环形内盖;243 -中央穿孔;25-吸气泵;250 -偏心转轴;251 -矩形座体;252 -凹槽;253 -第一导气管;254-第二导气管;255 -第一圓孔;256 -第二圓孔;257 -推气器; 258 -电极;261-下弹性簧片;262 -上弹性簧片;2572 -推气室;2573 -第一 导孔;2574-第二导孔;27-内容槽;271-左凸体;272 -右凸体;273、 274 -导电片;28-气压感测组件;281、 2571 -凸体;2811-容室;282 -矩形片; 2821 —上活动阀片;2822 —下活动阀片;2823、 204、 43 —第二穿孔;2824、 203、 42-第一穿孔;2825 -空气通路;29-薄膜组件;293 -圓形薄膜;291-锥形凸 柱;30、 232 -软性垫体;32-连接槽;34-内锥形表面;35-座体;35,-桌面; 351-表面;40-第一板体;41-大圓孔;421-第一沟槽;431-第二沟槽;50 -第二板体;52-内凹槽;521-透气孔;53、 75-第一透气孔;54、 76-第二透 气孔;55-沟槽;60-矩形凹槽;61-内圓形槽;611-凸环体;63-第一通气孔; 64-第二通路;65-柱体;651-圓凹槽;66-第一通路;661、 551-小圓凹槽; 70-第三板体;72-第一凹槽;74-第二凹槽;741-甲穿孔;742 -乙穿孔;77 -圆穿孔;90-空气;P1-气压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
一内设有容物空间12的上罩体10,其顶部连接一吸气/泄气装置20,上罩 体10的下缘周边,设有一连接部14;
一软性垫体30其侧部设有连接槽32 (如图2所
示);
连接槽32得气密配合定位入连接部14中,软性垫体30可气密的向下可挠性 变形,以密配合的压抑在一表面351上(如图12所示);
吸气/泄气装置20连接在上罩体IO的上方,是包括下列组件组成底部设有吸气/泄气孔206与容物空间12相通; 上部设有可上/下移位的触压组件22; 吸气泵25;
以及在吸气泵25的一侧设有下弹性簧片261与上弹性簧片262;
一气压感测组件28的上方凸体281连结在下弹性簧片261,气压感测组件28 侦测到容物空间12的气压值Pl为高值时,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28被高值的气压 驱动而可挠性上升复位,以同步连动下弹性簧片261上升去接触到上弹性簧片 262,使电路导通,吸气泵25启动,将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90通过吸气/泄气 孔206被吸出上罩体10外,容物空间12的气压值Pl下降,气压感测组件28受 到容物空间12中的负压作用,呈可挠性下降移位并连动下弹性簧片261下降移位, 上、下弹性簧片262、 261形成电路开路(off),吸气泵25停止动作。
其中触压组件22下压移位,连动触压在上弹性簧片262,使其弹性下降去接 触到下弹性簧片261,以达手动令上、下弹性簧片262、 261电性导通(o n ), 吸气泵25启动,将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90排出上罩体10外(如图7所示)。
如图13所示,其中吸气/泄气装置20的下端设有一螺管23,外表面上设外 螺紋231,位于外螺紋231上方的螺管23覆接密有软性垫体232;
上罩体10的上方设有一穿孔16,螺管23穿入穿孔16中;
螺套21,内部设有内螺紋2U,底部设有封闭面,所述的封闭面设有吸气/ 泄气孔206,内螺紋211螺接入外螺紋231,软性垫体232密配合紧迫在穿孔16 的孔缘边,吸气/泄气孔206与螺管23之内部空间相通。
其中吸气/泄气装置20的圆环形本体24下表面中央一体成型螺管23,如图 4所示,螺管23内部的顶表面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63、第二通气孔236与第三通 气孔235;
沿着螺管23的两侧表面,各凹设有左凹槽237与右凹槽238 (如图1所示) 供电池的置入连接;
如图4所示,圓环形本体24的外周表面设有外 螺紋241;
如图6所示, 一圓环形内盖242中,具有中央穿孔243,周缘边之内壁面设 有内螺紋244,内螺紋244螺接在外螺紋241,中央穿孔243通过并密配合在螺管 23外表所设的软性垫体232表面。如图2所示,其中软性垫体30下方内壁面形成内锥形表面34,内锥形表面
34可密配合在水平表面351上(如图12所示)。
其中表面351可为一座体35的外周缘的表面(如图10所示)。 其中表面351可为桌面35,的表面(如图11所示)。
如图4所示,其中吸气泵25设有一矩形座体251,所述的矩形座体251内设 一凹槽252,凹槽252中,分別设有两支竖立的第一、二导气管253、 254、第一 圓孔255与第二圓孔256, —软性推气器257是配合入第二圓孔256中,其上端 设有凸体2571连接在吸气泵25的偏心转轴250上,下端内部设有供压缩变形的 推气室2572,前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孔2573与第二导孔2574,第一导孔 2573相通在第一导气管253,第二导孔2574相通在第二导气管254;
气压感测组件28为可挠性的材料制成,其是由凸体281与底部的水平状矩形 片282所构成,凸体281内部设有中空容室2811,所述的凸体281凸出在第 一 圆 孔255外,矩形片282上分别设有上活动阀片2821、下活动阀片2822,上活动阀 片2821的下侧边形成横向的空气通路2825(如图5所示),所述的空气通路2825 的末端形成第二穿孔2823,(如图5所示)另第一穿孔2824设在矩形片282上, 第一穿孔2824对应相通在第一导孔2573与第一气管253,第二穿孔2823对应相 通在第二导孔2574、第二气管254。
其中矩形凹槽60中被容置入硬性的第三板体70,所述的第三板体70位于气 压感测组件28的矩形片282表面上,所述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下列构件
较浅的第一凹槽72,第一凹槽72中,内挖设有较深的第二凹槽74,第二凹 槽74中设有甲穿孔741与乙穿孔742,甲穿孔741覆接相通在上活动阀片2821, 乙穿孔742覆接相通在下活动阀片2822;
第一透气孔75设置在第一凹槽72中,其上孔端相通在第一导孔2573与第一 导气管253中,其下孔端相通在气压感测组件28的第一穿孔2824(如图5所示);
第二透气孔76设置在第一凹槽72中,其上孔端相通在第二导孔2574与第二 导气管254中,下孔端相通在气压感测组件28的第二穿孔2823;
一圓穿孔77设在第 一 凹槽72的侧边,圆穿孔77套接在气压感测组件28的 凸体281。
如图6所示,其中吸气/泄气装置20的圓环形本体24的上方连接有一上盖 201,上盖201上方设有一插槽202,插槽202的槽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穿孔203、第二穿孔204与一连接孔205;
触压组件22可"&为一椭圓壳体,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杆体221与长杆体223, 触压组件22活接入插槽202中并可在插槽202中垂直上/下移位,第 一杆体221 可插接第一穿孔203中,长杆体223可插接在连4妄孔205中。
其中圓环形本体24,设有一内容槽27,所述的内容槽27中分别设在左凸体 271与右凸体272,左、右凸体271、 272的连接端分别连接有金属导电片273、 274,以做为吸气泵25的电极258连接,左、右凸体271、 27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 有金属的上弹性簧片262与金属的下弹性簧片261,上、下弹性簧片262、 261的 二接触端得适时的接触/分离,以控制吸气泵25的电性启动/停置。
其中位于内容槽27中,进一步设有一矩形凹槽60 (如图4所示),矩形凹 槽60中设有内圓形槽61,内圓形槽61底部设有连接孔62,沿着连接孔62周边 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通气孔63;
可挠性的薄膜组件29,上表面为圓形薄膜293,下端设有锥形凸柱291与颈 部292,锥形凸柱291穿入并密配合入连接孔62中,圓形薄膜293活接在内圓形 槽61中的槽表面,以将第一通气孔63封闭/打开,内圆形槽61的侧边,凹设有 第二通路64,第二通路64的末端竖立有一柱体65;
内圓形槽61的侧边,凹设有第一通路66,第一通路66的末端形成小圓凹槽
661。
如图4、图5所示,其中矩形凹槽60中,容置入软性的第一板体40,第一板 体40的本体上,分别设有大圓孔41、第一穿孔42,所述的孔壁设有线性的第 一沟槽421,所述的第一沟槽421对应覆接在矩形凹槽60中的第一通路66以形 成气体通路,以及第二穿孔43,所述的第二穿孔43的孔壁设有线性的第二沟槽 431,第二穿孔43紧配合的套入矩形凹槽60中的柱体65中以形成气隙432,第 二沟槽431对应覆接在第二通路64以形成气体通^各,大圆孔41套接在内圓形槽 61的凸环体611侧表面上。
如图4、图5所示,其中矩形凹槽60中,容置入硬性的第二板体50,第二板 体50覆接在第一板体40的表面上,所述的板体上,分别设有
内凹槽52 (如图5所示),内凹槽52中i殳一透气孔521,所述的内凹槽52 对应覆接在第一板体40的大圓孔41中;
第一透气孔53对应相通在第一板体40上的第一穿孔42;第二透气孔54对应相通在第一板体40上的第二穿孔43; 以及在其上表面上设有线性沟槽55,沟槽55末端形成一小圓凹槽551。 如图4所示,第二通气孔236与呈线性沟渠状的第一通路66、小圓凹槽661 相通,小圆凹槽661上方连接相通第一穿孔42,其中第一沟槽421对应相通在第 一通路66,第一穿孔42对应相通在第一透气孔53,第一透气孔53对应相通在第 一穿孔2824、第三板体70上的第一透气孔75,第一透气孔75对应相通在第一导 孔2573,第一导孔2573对应相通在第一导气管253,第 一导气管253的上端与第 一穿孔203相接,当杆体221下压时第一穿孔203是被封闭,不会导气(如图6 所示)。
如图4、图5所示,其中第三通气孔235与呈线性沟渠状的第二通路64相通, 软性的第 一板体40上的第二穿孔43松配合的穿入柱体65上,柱体65下方的圓 凹槽651与第二穿孔43形成空气相通的气隙432,圓凹槽651与第二通^各64相 通,其中线性沟槽431与第二通路64相对应且相通以形成一通道,柱体65与第 二穿孔43之间具有气隙432,第二透气孔54穿入柱体65,第二透气孔54与柱体 65之间形成气隙432,气压感测组件28的中空容室2811罩接在第二透气孔54 中。
内圓形槽61的外周缘边设有凸环体611,大圓孔41套接入凸环体611,内凹 槽52将大圓孔41覆接封闭,内凹槽52中的透气孔521上方对应相通在下活动阀 片2822,下活动阀片2822对应在乙穿孔742,乙穿孔742对应相通在密闭状态的 推气室2572(如图13所示)。
第二板体50表面所设的线性沟槽55与空气通路2825相通对应(如图5所示), 第二穿孔2823与小圓凹槽551相对应,曱穿孔741的下孔端对应在上活动阀片 2821,甲穿孔741上孔端对应相通在推气室2572。
如图12所示,利用人手的力量将触压组件2 2压下以及将上罩体10压抑在水 平表面351上,软性垫体30向下可挠变形,并密配合在表面351上,此时容物空 间12因这个软性垫体30的向下变形而略为减小,容物空间12内的局部空气卯 分别贯入第一、二、三通气孔63、 236、 235中。
如图14所示,当空气90乂人吸气/泄气孔206流入第一通气孔63时,其气压 力足以将圆形薄膜293吸袭变形,形成气隙,供空气卯进入内圆形槽61与内凹 槽52中,再经由透气孔521迫使下活动阀片2822向上开启一气隙供气流流通到乙穿孔742、第一凹槽74与推气室2572中,由于推气室2572是封闭式,因此气 流回流压抑上活动阀片2821,使上活动阀片2821向下变形,形成气隙(请参考 图4),空气90沿着沟槽55流动并由第二穿孔2823、第二透气孔76、第二导孔 2574、第二导气孔254,最后由第二穿孔204 (参阅图6 )导出插槽202外面,进 一步使容物空间12因泄气而缩小。如图4所示,另外空气90从第三通气孔235 进入第二通路64、圓凹槽651并向上沿着第二穿孔43向上排入容室2811中,使 容室2811可挠性向上移位、复位,令凸体281上升。另外空气90从第二通气孔 236进入第一沟槽421与第一通路66等所构成的线性空气通路中,并向上由第一 穿孔42、第一透气孔53、第一穿孔2824 (如图5所示)、第一透气孔75、第一 导孔2573与第一导气管253,此时由于第一导气管253是插接第一穿孔203中, 这个第一穿孔203的出口是被第一杆体221插入而呈封闭状态(参考图6所示), 因空气卯流动到此为止。
如图7所示,当触压组件22下压时为手动的泄气动作,第一杆体221插接封 闭在第一穿孔203,长杆体223延伸出连接孔205外,长杆体223的端部去顶压 弹性簧片262,使上弹性簧片262向下弹性移位,同时因为容室2811充气,故凸 体281带下弹性簧片261向上弹性移位,由于凸体281顶接有下弹性簧片261, 因上、下弹性簧片262、 261的接触端相互导电接触,电路导通,吸气泵25启动, 偏心转轴250沿着圆弧线旋转以驱动推气器257可挠性的上、下间歇性的位移, 使推气室2572容室空间歇性的缩小与放大(如图14、图15所示),当推气室2572 空间缩小时,是呈推气动作(如图15所示),当推气室2572空间复位(放大), 是呈吸气动作,吸气动作如下
如图14所示,上活动阀片2821向上移位而将曱穿孔741封闭,下活动阀片 2822向上变形,形成气隙,乙穿孔742呈开路状态,于是圆形薄膜293缘边向上 变形,以形成气隙432,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90由第一通气孔63通过气隙再流 泄出乙穿孔742,并进入第二凹槽74与推气室2572中,由于推气室2572是呈封 闭状态,因此空气90在推气室2572与第二凹槽74空间中回流。
推(泄)气动作
如图15所示,凸体2571向下移位,可将推气室2572可挠性压缩,气压作用 在上活动阀片2821的表面,使上活动阀片2821向下打开一气隙,下活动阀片2821 受气压作用而将透气孔521关闭,空气经气隙流通至空气通路2825'第二穿孔2823、第二透气孔76、第二导气管254 (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导气管254的 管端通过图6中的第二穿孔204进一步相通在上盖201的插槽202中,与外界空 气相通,所以,第十五图中的推气室2572与第二凹槽74中的气流被第二导气管 254排出外界,此时由于下活动阀片2821是呈封闭,圆形薄膜293是将第一通气 孔63封闭,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此时不会导通在第一通气孔63。 气压感测组件28其凸体281的移位动作
当图IO中的容物空间12内部的气压值Pl不断的降低时,空气由容室2811、 第二透气孔54、第二穿孔43、圆凹槽651、第二沟槽431与第二通路64中,进 一步由第三通气孔235排入容物空间12,以令容室2811可挠性收缩变小,凸体 281呈下降状态(如图15所示),进一步连动下弹性簧片261下降,使下弹性簧 片261离开上弹性簧片262,电路呈开路(off)状态(如图9所示),吸气 泵25停止工作,此时容物空间12的气压值Pl远比上罩体10外界的气压低,以 形成负压状态,容置在容物空间12中的食物或物品(图上未示),得以达保鲜的 功效。
如图ll所示,假设软性垫片30漏气时,外界的空气会渗入容物空间12中, 气压值P1上升,(如图4所示)由于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会先通过第三通气孔 235、第二通路64、圓凹槽651、第二穿孔43,进一步进入容室2811中,使原本 缩小容积状态的容室2811緩緩复位,使凸体281向上緩緩的移位,以达同步带动 下弹性簧片261的接触端向上移位,以去接触到上弹性簧片262的接触端(如图 7所示),使电路导通(on),吸气泵25启动,执行上述的推气与吸气等往复 动作,用以将容物空间12中的空气90吸出上罩体10外,当容物空间12的气压 值P1再度下降到一定值时,同理地,下弹性簧片261离开上弹性簧片262,电路 开路(off),吸气泵25停止工作。容物空间12呈负压状态时,上罩体10欲被 上4立在表面351外的动作如下
如图8所示,人手指将触压组件22向上抓取,使触压组件22在图6中的插 槽202中向上移位,长杆体223从连接孔205向上移位,进一步令上弹性簧片262 向上复位,第一杆体221在第一穿孔203中向上移位,使第一穿孔203与外界空 气相通,外界空气由第一穿孔203进入第一导气管253、第一透气孔75、第一穿 孔2824、第一透气孔53、第一穿孔42与第一沟槽421,第一沟槽421与第一通 路66相通,因此空气从第二通气孔236导入容物空间12中,容物空间12的气压值P1升高,负压状态消失,于是上罩体IO下缘边的软性垫片30弹性向上复位,
可轻易的被脱离在表面351,上罩体10可轻易被取出(如图10所示)。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内设有容物空间的上罩体,其顶部连接一吸气/泄气装置,所述的上罩体的下缘周边,设有一连接部;一软性垫体其侧部设有连接槽;所述的连接槽气密配合定位在连接部中,所述的软性垫体气密的向下且可挠性变形,以密配合压在一表面上;所述的吸气/泄气装置连接在所述的上罩体的上方,其包括下列组件底部设有吸气/泄气孔与所述容物空间相通;上部设有可上/下移位的触压组件;吸气泵;以及在所述吸气泵的一侧设有下弹性簧片与上弹性簧片;一气压感测组件的上方凸体连结在所述下弹性簧片上,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侦测到容物空间的气压值为高值时,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被高值的气压驱动而挠性上升复位,以同步连动所述的下弹性簧片上升去接触到上弹性簧片,使电路导通,所述的吸气泵启动,将容物空间中的空气通过吸气/泄气孔被吸出上罩体外,所述的容物空间的气压值下降,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受到容物空间中的负压作用,挠性下降移位并连动所述的下弹性簧片下降移位,所述的上、下弹性簧片形成电路开路,所述的吸气泵停止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压组件下压 移位,连动触压在所述的上弹性簧片,使其弹性下降并接触到所述的下弹性簧片, 使所述的上、下弹性簧片电性导通,所述的吸气泵启动,将容物空间中的空气排 出所述的上罩体外。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泄气装 置的下端设有一螺管,其外表面上设外螺紋,位于外螺紋上方的螺管覆接紧密设 置有软性垫体;所述的上罩体的上方设有一穿孔,螺管穿入穿孔中;螺套,内部设有内螺紋,底部设有封闭面,所述的封闭面设有吸气/泄气孔, 所述内螺紋螺接入外螺紋,所述的软性垫体紧密配合在穿孔的孔缘边,所述的吸 气/泄气孔与螺管的内部空间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泄气装 置的圓环形本体下表面中央 一 体成型螺管,所述的螺管内部的顶表面分别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沿着螺管的两侧表面,各凹设有左凹槽与右凹槽供电池的置入连接; 圆环形本体的外周表面设有外螺紋;一圓环形内盖中,具有中央穿孔,周缘边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紋,所述的内螺 紋螺接在外螺紋上,所述的中央穿孔通过并密配合在螺管外表所设的软性垫体表 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垫体下方 内壁面形成内锥形表面,所述的内锥形表面密配合在水平表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为一座体 的外周缘的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为桌面的 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泵设有一 矩形座体,所述的矩形座体内设一凹槽,所述的凹槽中,分别设有两支竖立的第 一、二导气管、第一圆孔与第二圓孔, 一软性推气器配合入所述的第二圆孔中, 其上端设有凸体,其连接在吸气泵的偏心转轴上,下端内部设有供压缩变形的推 气室,前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孔与第二导孔,所述的第一导孔与第一导气 管相通,第二导孔与第二导气管相通;所述的气压感测组件为挠性材料制成,其是由凸体与底部的水平状矩形片所 构成,所述凸体内部设有中空容室,所述的凸体凸出在第一圓孔外,所述矩形片 上分别设有上活动阀片、下活动阀片,所述的上活动阀片的下侧边形成横向的空 气通路,所述的空气通路的末端形成第二穿孔,还有一第一穿孔设在矩形片上, 所述的第一穿孔与第一导孔与第一气管对应相通,所述的第二穿孔与第二导孔、 第二气管对应相通。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凹槽中被 容置入硬性的第三板体,所述的第三板体位于所述气压感测组件的矩形片表面上, 所述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下列构件较浅的第一凹槽,在所述的第一凹槽中,内挖设有较深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中设有曱穿孔与乙穿孔,所述的曱穿孔覆接相通在上活动阀片,所述的 乙穿孔4fJ姿相通在下活动阀片;第一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凹槽中,其上孔端相通在所述的第一导孔与所 述的第一导气管中,其下孔端相通在气压感测组件的所述的第一穿孔;第二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凹槽中,其上孔端相通在所述的第二导孔与第二导气管中,下孔端相通在气压感测组件的第二穿孔;一圓穿孔设在第 一凹槽的侧边,圓穿孔套接在气压感测组件的凸体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泄气 装置的圆环形本体的上方连接有一上盖,上盖上方设有一插槽,插槽的槽底部, 分别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与一连接孔;所述的触压组件设为一椭圓壳体,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杆体与长杆体,所述的 触压组件活接入插槽中并在插槽中直垂上/下移位,所述的第一杆体插接第一穿 孔中,长杆体插接在连接孔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环形本体, 设有一内容槽,所述的内容槽中分别设在左凸体与右凸体,所述的左、右凸体的 连接端分别连接有金属导电片,以做为所述的吸气泵的电极连接,所述的左、右 凸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金属的上弹性簧片与金属的下弹性簧片,上、下弹性簧片的二接触端适时的接触/分离,以控制所述的吸气泵的电性启动/停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一矩形 凹槽,位于所述的内容槽中,所述的矩形凹槽中设有内圓形槽,所述的内圓形槽 底部设有连接孔,沿着连接孔周边设有至少 一个的第 一通气孔;挠性的薄膜组件,上表面为圓形薄膜,下端设有锥形凸柱与颈部,所述的锥 形凸柱穿入并紧密配合在连接孔中,所述圓形薄膜活接在所述内圓形槽中的槽表 面,以将所述第一通气孔封闭/打开,所述内圓形槽的侧边,凹设有第二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的末端竖立有一柱体;所述内圓形槽的侧边,凹设有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末端形成小圓凹槽。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凹槽中, 容置入软性的第一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的本体上,分别设有大圓孔、第一穿孔,所述的孔壁设有线性的第一沟槽,所述的第一沟槽对应 覆接在所述的矩形凹槽中的第一通路以形成气体通路,以及第二穿孔,所述的第二穿孔的孔壁设有线性的第二沟槽,所述的第二穿孔紧配合套入所述的矩形凹槽 中的柱体中以形成气隙,所述的第二沟槽对应覆接在所述的第二通路以形成气体 通路,所述的大圓孔套接在内圓形槽的凸环体侧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保鲜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凹槽中, 容置入硬性的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二板体覆接在第一板体的表面上,所述的板体 上,分别设有内凹槽,其中设一透气孔,所述的内凹槽对应覆接在第一板体的大圆孔中;第一透气孔对应相通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第一穿孔;第二透气孔对应相通在所述的第 一板体上的第二穿孔;以及在其上表面上设有线性沟槽,沟槽末端形成一小圓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保鲜外罩,包括一上罩体的顶部连接一吸气/泄气装置,以及在其下缘周边连接有软性垫体,所述的软性垫体可压制在任何水平表面上,上罩体内部形成一容物空间,当容物空间的气压值趋在较大时,吸气/泄气装置被启动以将容物空间中空气持续的排出,使容物空间一直保持在趋在真空的负压状态,以保鲜物品或食品,将吸气/泄气装置的触压组件上拉则吸气/泄气装置可将容物空间的气压泄出,上罩体可快速被拿起,以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同时吸气/泄气装置可便捷的分离在上罩体外,因此上罩体方便于水清洗。
文档编号B65D51/16GK101412457SQ20071015147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9日
发明者谢国金 申请人:谢国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