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16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材包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置放在烹调器内的带孔的底座或容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现有的食材包括茶叶,咖啡豆粉,花椒、菊花、各种食用调味材料或食用药材等,在 使用时,往往将其直接放置在容器内与食物或者水一起进行烧煮,虽然在食物或者水中容 入了食材的味道,但是由于食材的离散性,导致烧煮过后产生的食渣分散到食物或者水中, 影响饮食。虽然有人将食材放置在过滤纸中包起来,如袋泡茶,以便将食渣集中在过滤纸 中,但是这种袋泡茶往往是放置在水中直接进行烧煮浸泡,食材中的有效成分渗出不充分, 需要经过多次浸泡。若是将过滤纸包住食材后,如袋泡茶,放置在高温流动的液体管道内, 利用管道内高温流动的液体对其进行冲刷因,则袋泡茶结构柔软,没有刚性,具有多向渗 透性,在定向流动的液体管道内会使很多液体从其侧边流过,冲泡的效果不好。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放置食材,以便与管道容器的壁面吻合,使液体可 以定向全部穿过的食材包盒。食材包盒对食材放置包装方便。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食材包盒包括管体,在所述的管体的上管口上设有 上面过滤纸,在所述的管体的下管口上设有下面过滤纸。由于虽然过滤纸为柔性,但是管体具有刚性结构,当过滤纸设置在管体上后,整体具 有刚性结构,管体可以根据容器内壁的形状进行设计,使管体可以与容器内壁相吻合,在 管体中通过高温流动的液体时,可以使液体全部穿过过滤纸,使过滤纸之间的食材充分得 到完全冲刷,释放出有效成分。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上面过滤纸与下面过滤纸图分开一定距离的结构图。图3为图1 、 2中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箍环为C型弹性卡环的结构图。图5为图4中上面过滤纸与下面过滤纸图分开一定距离的结构图。图6为图4、 5中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上面过滤纸与下面过滤纸图分开一定距离的结构图。图9为图7、 8中的A—A剖视图。图1 0为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实施例3的结构图。图ll为图lO中上面过滤纸与下面过滤纸图分开一定距离的结构图。图1 2为图1 0 、 11中的俯视图。
图1 3为图1 0中的箍环为管体的结构图。图14为图13中上面过滤纸与下面过滤纸图分开一定距离的结构图。 图l5为实施例1食材包盒放置于漏斗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 6为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实施例4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食材包盒包括管体1,在所述的管体1的上管口 2上设有上 面过滤纸3,在所述的管体l的下管口 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 第一折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固定于所述的管体1上,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折边9, 所述的折边9固定于所述的管体1上。过滤纸具有柔性,单纯采用过滤纸包裹食材为食材 包,食材包整体呈柔性。管体具有刚性,当上面过滤纸3通过一折边4,下面过滤纸8通 过折边9固定于所述的管体1上后,整体具有刚性结构,形成既有包装盒的刚性特点,又 具有食材包柔性和过滤的特点,形成食材包盒。如图1 6中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食材包盒食材包盒,包括管体1, 上管口2,上面过滤纸3,第一折边4,下管口5,第二折边6,下面过滤纸8,折边9, 箍环10。如图1、 2 、 3中所示,所述的管体1为塑料圆管。在所述的管体1的上管口 2上设 有上面过滤纸3,在所述的管体1的下管口 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 和下面过滤纸8的直径大于塑料圆管的管径。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边4。当上面过滤纸3盖在上管口2上时,管口面部 分为平面状结构,以便液体可以均匀地穿过。所述的第一折边4则皱折环绕于所述的管体 1的内壁面上。上面过滤纸3必须要有足够的大,并且可以延伸至下管口5,所述的上面 过滤纸3设有第二折边6,所述的第二折边6接于第一折边4并折于管体1的外壁面上, 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第二折边6上,所述的第二折边6上 设有箍在所述的管体1上的箍环10。当食材7被放置在管体1中时,周边被管体1限定 于其中,而上下则被上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限于其中,使得食材7无法漏出。使用 时,将该装有食材的食材包盒放置于漏斗中,如中国专利文献,专利号200410027164.X, 名称是煮饮料水壶的水壶体内的漏斗中,如图l 5中所示,将烧煮开的水或蒸汽从漏斗的 下面向上通入,水汽混合物会首先进入下面过滤纸8后到达食材7中,在经上面过滤纸3 穿透流出,如图中箭头,此时出来的为食材7的饮料,而食材渣则仍留在食材包盒内。由 于管体1与漏斗的侧壁面之间几乎贴置在一起,水无法从两者之间的间隙穿过,即使有一 点穿过,数量也是有限的。若是使管体l两端密封压紧在漏斗中,则水是完全经过上面过 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穿过。更换时,只要将原来的放有食材的食材包盒倒出,在入一个 新的放有食材的食材包盒则又可以继续烧煮食材饮料,使用方便。如图4 、 5 、 6中所示,若是管体1中放置的食材7数量较多些,可以使上面过滤纸 3和下面过滤纸8相对分开一定距离,此时下面过滤纸8则由于没有盖在下管口 5的平面 上,在管体l中放置的食材7会向两边膨胀,如图5中虚线部分所示,此时可以利用膨胀 出来的部分对管体l与漏斗之间做适当的密封,同时也使经过两者之间的缝隙的水经过膨 胀部分中的食材,起到穿透烧煮的效果。本实施例在放置食材7时,先将上面过滤纸3从下管口 5沉入至上管口 2处,将食材 7放入管体1中,上面过滤纸3展开大于上管口2内的部分顺势折于管体1的内壁面上, 形成第一折边4,食材7放满后,将第一折边4凸出下管口5的部分向管体1的外壁面翻 折,形成第二折边6,在使下面过滤纸8盖在下管口 5的平面上,将箍环10向下管口 5 方向套入,使下面过滤纸8大于下管口5的部分顺势折于第二折边6上,形成折边9,此 时形成第二折边6上设有箍在所述的管体1上的箍环10。通过一个箍环10,使上面过滤 纸3和下面过滤纸8固定在管体1,结构简单,食材7放置包装方便。可以通过调节下面过滤纸8和箍环10在管体1上的相对位置,增大管体的容积,从 而决定放置食材的数量。而且在对食材进行烧煮时,由于有些食材经过烧煮后会产生膨胀, 箍环10箍在下面过滤纸8的折边9上与管体1可以相对适当滑动,以减少食材的膨胀对 过滤纸的张力。图7 、 8 、 9中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食材包盒食材包盒,包括管体 1,上管口2,上面过滤纸3,第一折边4,下管口5,下面过滤纸8,折边9,箍环IO。所述的食材包盒,包括管体l,所述的管体l为塑料圆管。在所述的管体l的上管口 2上设有上面过滤纸3,在所述的管体1的下管口 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所述的上面过 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的直径大于塑料圆管。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折于管体1的外壁面上,所 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管体1的外壁上,在管体1的外壁上设 有箍在第一折边4和折边9.上的箍环10。本实施例所述的箍环10为两个,装配时,先将 一个上面过滤纸3盖在管体1上,将箍环10向上管口2方向套入,使上面过滤纸3大于 上管口2的部分顺势折于管体1的外壁面上,形成第一折边4,同时第一折边4被箍环10 箍在管体l的外壁面上。将食材7放入到管体1中,之后再将下面过滤纸8盖于下管口5 上,再将第二个箍环10向下管口5方向套入,使下面过滤纸8大于下管口 5的部分顺势 折于管体l的外壁面上,形成折边9。同样结构简单,食材7放置包装方便。本食材包盒食在管体1中放置的食材7的数量可以小于管体1的容积,也可以等于管 体1的容积,甚至可以适量大于管体1的容积。当食材7的数量大于管体1的容积时,上 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适当离开管口,但是折边还是折于外管壁上。若是管体l中放 置的食材7的数量等于管体1的容积时,当食材7在烧开的水气冲刷下产生膨胀时,也可 以使上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向远离管口的方向位移,只要设计成箍环10与折边之 间的摩擦力大于折边与管体外壁面之间的摩擦力,此时箍环10箍在折边上随折边一起向 远离关口的方向位移一定距离,既保证了一定的伸縮空间,又可以避免因膨胀导致过滤纸 的破裂。如图l 0 1 4中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食材包盒食材包盒,包括管
体l,上管口2,上面过滤纸3,第一折边4,下管口5,下面过滤纸8,折边9,箍环IO, 内管体ll,外管体12,上管口2,下管口5。所述的食材包盒,包括管体1,在所述的管体1的上管口 2上设有上面过滤纸3,在 所述的管体1的下管口 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所述的管体1包括可嵌套的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置在所述 的内管体11的上管口 2上,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置在所述的外管体12的下管口 5上。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设置于嵌套在一起的内管体 II和外管体12之间,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所述的外管体 12的外壁上,在所述的外管体12的外壁上设有箍在所述的折边9上的箍环10。可以通过调节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的相对位置,增大管体的容积,从而决定放置食 材的数量。而且在对食材进行烧煮时,由于有些食材经过烧煮后会产生膨胀,内管体11 和外管体12可以相对适当分开,以减少食材的膨胀对过滤纸的张力。本实施例在放置食材7时,先将上面过滤纸3盖在内管体11的上管口2上,将外管 体12向上管口 2方向套入,使上面过滤纸3大于内管体11的部分顺势折于内管体11的 外壁面上,形成第一折边4。将食材7放入到内管体11中,之后再将下面过滤纸8盖于外 管体12的下管口5上,再将箍环10向下管口5方向套入,使下面过滤纸8大于下管口 5 的部分顺势折于外管体12的外壁面上,形成折边9。同样结构简单,食材7放置包装方 便。所述的箍环10为C型弹性卡环。由具有弹性的钢丝弯曲成型,套设在管体上具有向 内箍紧的技术效果,但是又不会将折边箍死,利用钢丝表面圆形曲面可以很容易地套入到 管体上。所述的箍环10为管体。管体具有刚性,其具有一定的长度,与管体之间有较大的接 触面,便于将折边夹紧在管体上。所述的箍环10为弹性圈。采用耐高温的橡胶材料制成,不但可以将折边牢固地箍在 管体上,而且便于管体放入到流体管道,如漏斗中,以便与漏斗的内壁面之间密封。如图1 6中所示,所述的管体1为塑料管,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在所 述的塑料管两端面被加热至处于熔融状态下黏结在塑料管两端面上。所述的塑料管为圆 形,上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对应为与塑料管直径相同的圆形。制造时,先将其中一 个过滤纸贴附在塑料管的端面上,对该端面,也可以包括过滤纸一起加热至200'C左右, 根据不同塑料的熔点情况,使塑料管的端面处于熔融状态,待冷却之后过滤纸则黏结在塑 料管的该端面上了,将食材7放让入在塑料管内,同样,再将另一张过滤纸黏结在塑料管 的另一个端面上即可。比起采用胶水对管体与过滤纸之间的黏结要快捷,简单,整个食材 包盒外表保持平整,该结构的食材包盒往往为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权利要求1.一种食材包盒,包括管体(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管体(1)的上管口(2)上设有上面过滤纸(3),在所述的管体(1)的下管口(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 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固定于所述的管体(1)上,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 折边(9),所述的折边(9)固定于所述的管体(1)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折边(4)折于所述的管 体(1)的内壁面上,并且延伸至下管口 (5),所述的上面过滤纸q)设有第二折边(6), 所述的第二折边(6)接于第一折边(4)并折于管体(1)的外壁面上,所述的下面过滤 纸(8)设有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第二折边(6)上,所述的第二折边(6)上 设有箍在所述的管体(1)上的箍环(10)。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 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折于管体(1)的外壁面上,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 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管体(1)的外壁上,在管体(1)的外壁上设有箍在第 一折边(4)和折边(9)上的箍环(10)。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管体(1)包括可嵌套的内 管体(11)和外管体(12),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置在所述的内管体(11)的上管口(2)上,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置在所述的外管体(12)的下管口 (5)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面过滤纸(3)设有第一折 边(4),所述的第一折边(4)设置于嵌套在一起的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之间, 所述的下面过滤纸(8)设有折边(9),所述的折边(9)折于所述的外管体(12)的外壁 上,在所述的外管体(12)的外壁上设有箍在所述的折边(9)上的箍环(10)。
7. 根据权利要求1、 2、 3、 4、 5或6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箍环(IO) 为C型弹性卡环。
8 .根据权利要求1 、 2 、 3 、 4 、 5或6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箍环(10) 为管体。
9 .根据权利要求1 、 2 、 3 、 4 、 5或6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箍环(10) 为弹性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材包盒,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体(1)为塑料管,所述 的上面过滤纸(3)和下面过滤纸(8)在所述的塑料管两端面被加热至处于熔融状态下黏 结在塑料管两端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置放在烹调器内的带孔的底座或容器技术领域。解决食材放置在容器内与食物或者水一起进行烧煮,产生的食渣分散到食物或者水中,影响饮食以及将食材放置在过滤纸中包起来放置在高温流动的液体管道内,具有多向渗透性,冲泡的效果不好的问题。所述的食材包盒,包括管体(1),在所述的管体(1)的上管口(2)上设有上面过滤纸(3),在所述的管体(1)的下管口(5)上设有下面过滤纸(8)。具有刚性结构,管体可以根据容器内壁的形状进行设计,使管体可以与容器内壁相吻合,在管体中通过高温流动的液体时,可以使液体全部穿过过滤纸,使过滤纸之间的食材充分得到完全冲刷,释放出有效成分。
文档编号B65D21/00GK201016062SQ200720001359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
发明者邵志成 申请人:邵志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