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93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借由与盒体一体成型的盒盖在 进过拉折后,快速盖合于盒体上,将盒盖盖合封闭,不需再通过其它盒盖盖 合,方便盒体的携带使用,盒体在不使用时也能够折叠收合,方便收藏,十 分地实用。
背景技术
盒体通常被用来放置物品,藉以使物品保持完整、不沾染灰尘,同时使物 品的包装统一、外表美观,更方便地置放、贩售,因此许多物品均使用盒体 包装的重要因素。目前所使用的盒体中(参阅图1所示),其中比如分离式盒体10的盒上盖 (A)及盒底座(B),在每次使用时,均需要将盒上盖(A)与盒底座(B) 打开或盖合,不仅相当耗时、费工,使用上也相当不方便,并且盒上盖(A) 容易被充当成置放其它物件来使用,从而造成盒底座(B)少了盒上盖(A) 而无法盖合,而在盒体(10)不使用时,盒上盖(A)与盒底座(B)无法摊 平收合,相当占用空间位置。另有一种连接有上盖(C)的盒体(10)(参阅图2所示),该上盖(C) 与盒体(10)之间需要盖合时,通过卡扣方式,将上盖(C)的扣件(D)卡 扣入盒体(10)的扣孔(E)中,使上盖(C)能盖合于盒体(10)上,然而 此种盒体(10)的盖合并不稳固,上盖(C)的两边容易翘起,且扣件(D) 与扣孔(E)间的扣合不紧密,相当容易松脱,而扣件(D)与扣孔(E)在 几次的扣合、开启后,扣件(D)及扣孔(E)由于相互磨损而失去了卡固的 作用,使盒体(10)的上盖(C)无法盖合,也失去了对盒体(10)盖合的功 能,造成了此种盒体(10)在使用上的缺陷。盒体是使用相当广泛的日常用品,也对许多物品的包装、保护具有极大之 功效,但是目前所使用的盒体在设计上有所缺失而让使用的功能较差,造成 使用上的不便,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的盒体来替代现有的盒体。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在盒体上一体成型 盒盖,通过将盒盖的拉折后,使盒盖能盖合于盒体上,相当方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它包括盒盖、盒身及盒底,其特征在于,所述
盒盖包括内盖、外盖、左翼板及右翼板,所述内盖一边连设有贴合板,另一 边则连接左翼板,左翼板上设有折线;左翼板的另一边则连接外盖,外盖的 另一边连接右翼板,右翼板上亦设有折线;所述盒身包括前恻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后侧板一边连设有 贴合板,而另一边则连接左侧板;左侧板的另一边则连接前侧板,前侧板的 另一边则连接右侧板;所述盒底包括前底板、后底板、左侧底板及右侧底板,所述后底板上设有 插板,后底板一侧连接有左底侧板,左侧底板上设有左扣接口,左底侧板另 一边连接有前底板;所述前底板上设有搭板及前扣接口,在前底板的另一侧 连接有右侧底板,右侧底板上设有右扣接口;所述前底板、左侧底板及右侧底板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左侧底板上的左扣 接口和右侧底板上的右扣接口搭接在所述前底板的搭板上,插入前扣接口中, 所述后底板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后底板上的插板插入所述前底板的前扣接口 中;所述后底板及左侧底板、内盖与左翼板、后侧板及左侧底板折向右翼板 与右侧板处;所述内盖上边连的贴合板粘固于右翼板内,后侧板上边连的贴 合板粘固于右侧板内,所述后底板的插板插入所述前底板的前扣接口中。所述盒盖的左翼板上设有的折线呈三角形形状,右翼板上设有的折线也呈 三角形形状。所述盒盖的左翼板的顶边形成两条上、下平直边,上、下平直边之间设有 左扣板,左扣板上设有折线;右翼板的顶边两条上、下平直边,上、下平直 边之间设有右扣板,右扣板上设有折线。所述盒盖的外盖两侧分别与左翼板的上平直边及右翼板的上平直边连接; 内盖两侧则与左翼板的下平直边及右翼板的下平直边连接,并使外盖及两上 平直边的高度高于内盖及两下平直边的高度。所述盒体的盒盖的左翼板及右翼板的中间位置处同时往外推拉,左翼板与 右翼板会连动内盖及外盖往盒体上靠合,当左翼板及右翼板顺着折线折叠成 三角形状后,外盖两侧因连接上平直边,其高度高于内盖及下平直边,外盖 及两侧的上平直边便会盖贴于内盖及两下平直边上。所述左翼板与右翼板折成水平状后,左翼板及右翼板分别向盒身的左侧板 及右侧板翻折一个角度,左扣板及右扣板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左侧板及右侧 板上对应左扣板及右扣板翻折的位置处设有左侧扣槽及右侧扣槽,所述左扣 板及右扣板扣接在所述左侧扣槽及右侧扣槽中,借由左侧扣槽及右侧扣槽的 扣拉力,将左翼板及右翼板拉住,而使左翼板及右翼板不会往上翘起。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具有以下的特点1、 在盒体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盒盖,盒盖上设有折线,依靠折线的拉折, 将两盒盖拉近相互盖合,使盒体得以盖合封闭。2、 在盒体侧边上形成有折线,当盒盖折叠时,会连动折线往内凹陷,当 盒盖的两个翼板折靠于侧板时,依靠扣板与扣槽之间的扣接力,使盒盖的翼 板不会翘起。3、 当盒体不使用时,可由盒体的盒底处往内推,让盒底的各个部件分开, 即可让盒体压折成扁平状,以方便收存,也不占用太多空间位置。4、 当盒盖折叠于盒体上后,盒盖的两个翼板折靠于盒体的恻板,使盒盖 固定于盒体上,使用时将盒盖的两个翼板拉起,便能将盒盖推开,使用相当 方便容易。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为现有的盒体的结构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盒体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底部折叠成型第一步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底部折叠成型第二步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底部折叠成型第三步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底部折叠成型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折叠成型第一步的示意图。图IO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折叠成型第二步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折叠成型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侧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所示, 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10)主要是由盒盖(20)、 盒身(30)、盒底(40)所构成,其中盒盖(20)是包括内盖(21)、外盖(24)、左翼板(22)及右翼板(25); 该内盖(21) —边连设有贴合板(26),另一边则连接左翼板(22),左翼板 (22)上设有呈三角形状的折线(23),左翼板(22)的顶边形成一上平直边 (221)及一下平直边(222),上平直边(221)、下平直边(222)之间设有 左扣板(223);左翼板(22)另一边则连接外盖(24),外盖(24)的另一边 连接右翼板(25),右翼板(25)上亦设有三角形状的折线(23),右翼板(25) 的顶边亦形成一上平直边(251)及一下平直边(252),上平直边(251)及 下平直边(252)之间设有右扣板(253);外盖(24)的高度高于内盖(21) 的高度。盒身(30)是包括前侧板(31)、后侧板(35)、左侧板(33)及右侧板(36); 后侧板(35) —边连设有贴合板(32),而另一侧边则连接左侧板(33);左 侧板(33)的另一侧边连接前侧板(31),前侧板(31)約另一边则连接右侧 板(36)。
盒底(40)是包括前底板(41)后底板(43)、左侧底板(42)及右侧底 板(44);后底板(43)上设有插板(431),后底板(43) —侧连接有左侧底 板(42),左侧底板(42)上设有左扣接口 (421),左侧底板(42)另一边连 接有前底板(41);前底板(41)上设有搭板(411)及前扣接口 (412),在 前底板(41)的另一侧连接有右侧底板(44),右侧底板(44)上设有右扣接 口 (441)。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当需要组成盒体(10)时,将前底板(41) 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左侧底板(42)及右侧底板(44)向内翻折一个角度, 左侧底板(42)上的左扣接口 (421)和右侧底板(44)上的右扣接口 (441) 搭接前底板(41)的搭板(411)上,插入前扣接口 (412)中,再将后底板(43)及左侧底板(42)、内盖(21)与左翼板(22)、后侧板(35)及左侧 板(33)折向右翼板(25)与右侧板(36)处;将内盖(21)上边连的贴合 板(26)粘固于右翼板内(25),后侧板(35)上边连的贴合板(32)粘固于 右侧板(36)内,后底板(43)的插板(431)插入前底板(41)的前扣接口(412)中,即形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10)。如图9、图10、图ll、图12所示,将盒体(10)的盒盖(20)的左翼板(22)及右翼板(25)的中间位置处同时往外推拉,左翼板(22)与右翼板(25)会连动内盖(21)及外盖(24)往盒体(10)上靠合,当左翼板(22) 及右翼板(25)顺着折线(23)折叠成三角形状后,外盖(24)两侧因连接 上平直边(221)、 (251),其高度均高于内盖(21)及下平直边(222)、 (252); 这样,当左翼板(22)与右翼板(25)借折线(23)折成三角形状后(如图 IO所示),外盖(24)及两侧的下平直边(222)、 (252)便会盖贴于内盖(21) 及两上平直边(221)、 (251)上。当左翼板(22)与右翼板(25)折成水平状后,将左翼板(22)及右翼板(25)分别向盒身(30)的左侧板(33)及右侧板(36)处翻折一个角度, 左扣板(223)及右扣板(253)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左侧板(33)及右侧板(36)上对应左扣板(223)及右扣板(253)翻折的位置处设有左侧扣槽(331) 及右侧扣槽(361),左扣板(223)及右扣板(253)扣接在左侧扣槽(331) 及右侧扣槽(361)中,借由左侧扣槽(331)及右侧扣槽(361)的扣拉力, 将左翼板(22)及右翼板(25)拉住,而使左翼板(22)及右翼板(25)不 会往上翘起,便能达到盒盖(20)完全盖封于盒身(30)上,构成盒盖快速 盖合的盒体(10)。当盒体(10)不使用时,将盒盖(20)打开,由盒底(40)处往内推,使 后底板(43)上的插板(431)、左侧底板(42)上的左扣接口 (421)和右侧 底板(44)上的右扣接口 (441)与前底板(41)上的前扣接口 (412)分离, 便连同盒身(30)与盒盖(20)处压折成扁平状,縮减不使用盒体(10)所 占用的空间位置;如欲再次使用时,将扁平状的盒体(10)推开,重新将后 底板(43)上的插板(431)、左侧底板(42)上的左扣接口 (421)和右侧底 板(44)上的右扣接口 (441)插入前底板(41)上的前扣接口 (412)处, 使盒体(10)重新成型为可装置物品状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 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 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 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 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它包括盒盖、盒身及盒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包括内盖、外盖、左翼板及右翼板,所述内盖一边连设有贴合板,另一边则连接左翼板,左翼板上设有折线;左翼板的另一边则连接外盖,外盖的另一边连接右翼板,右翼板上亦设有折线;所述盒身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后侧板一边连设有贴合板,而另一边则连接左侧板;左侧板的另一边则连接前侧板,前侧板的另一边则连接右侧板;所述盒底包括前底板、后底板、左侧底板及右侧底板,所述后底板上设有插板,后底板一侧连接有左底侧板,左侧底板上设有左扣接口,左底侧板另一边连接有前底板;所述前底板上设有搭板及前扣接口,在前底板的另一侧连接有右侧底板,右侧底板上设有右扣接口;所述前底板、左侧底板及右侧底板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左侧底板上的左扣接口和右侧底板上的右扣接口搭接在所述前底板的搭板上,插入前扣接口中,所述后底板向内翻折一个角度,后底板上的插板插入所述前底板的前扣接口中;所述后底板及左侧底板、内盖与左翼板、后侧板及左侧底板折向右翼板与右侧板处;所述内盖上边连的贴合板粘固于右翼板内,后侧板上边连的贴合板粘固于右侧板内,所述后底板的插板插入所述前底板的前扣接口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的左 翼板上设有的折线呈三角形形状,右翼板上设有的折线也呈三角形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的左 翼板的顶边形成两条上、下平直边,上、下平直边之间设有左扣板,左扣板 上设有折线;右翼板的顶边两条上、下平直边,上、下平直边之间设有右扣 板,右扣板上设有折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的外 盖两侧分别与左翼板的上平直边及右翼板的上平直边连接;内盖两侧则与左 翼板的下平直边及右翼板的下平直边连接,所述外盖及两上平直边的高度高 于内盖及两下平直边的高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及 右翼板折叠成三角形状,所述外盖及两侧的上平直边盖贴于内盖及两下平直 边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及 右翼板分别向盒身的左侧板及右侧板翻折一个角度,左扣板及右扣板向内翻 折一个角度,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对应左扣板及右扣板翻折的位置处设有左侧 扣槽及右侧扣槽,所述左扣板及右扣板扣接在所述左侧扣槽及右侧扣槽中。
专利摘要一种盒盖快速盖合的盒体,它包括盒盖、盒身及盒底,盒盖包括内盖、外盖、左翼板及右翼板;盒身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及右侧板;盒底包括前底板、后底板、左侧底板及右侧底板;在盒体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盒盖,盒盖上设有折线,依靠折线的拉折,将两盒盖拉近相互盖合;在盒体侧边上形成有折线,当盒盖折叠时,会连动折线往内凹陷,使盒盖的两个翼板折靠于侧板,依靠扣板与扣槽之间的扣接力,使盒盖的翼板不会翘起;当盒体不使用时,由盒体的盒底处往内推,盒底的各个部件分开,压折成扁平状,方便收存,也不占用太多空间位置;盒盖的两个翼板折靠于盒体的侧板,使盒盖固定于盒体上,将盒盖的两个翼板拉起,便能将盒盖推开,使用相当方便容易。
文档编号B65D5/64GK201010090SQ20072006779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3日
发明者卓启明 申请人:上海佳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