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233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饮料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盒。
背景技术
日常中盛装饮料用的饮料盒,在饮用时一般都是通过一个吸管吸取,采用 吸管吸取时,若无吸管或吸管掉落,则只能直接倒着喝,这种情况下,对于较 稀的液体饮料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对于较粘稠的饮料或类似食品,现有的饮料 盒,都存在如下不足对于较硬材料制作的饮料盒,由于其都设计为不易摁压 变形的结构,造成粘稠的饮料或类似流态食品只能靠重力作用自然流出,难以 施加外力使较快流出,吸食不方便,倒出也较慢;对于较软材料制作的饮料盒, 主要也为圆滑外形的结构,其虽然可以进行适当的摁压,但非常的不完全,只 能起到轻微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饮料盒,在直接倒着饮料盒吸 取或倒取饮料,可以借助外力施加而促进粘稠的饮料或类似流态食品快速的流 出,便于倒取和吸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饮料盒,包 括盒口部及盒体部,其特征在于在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千竖向的 褶皱一。
优选的,所述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褶铍一对称设置。 改进的,所述盒体部的底壁上还设有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 的底褶皱,形成一连续的褶皱带,更加利于摁压。优选的,所述每个侧壁上的褶铍一均布满四分之一盒体部侧壁。 改进的,在盒口部的内侧还设有导流部,便于倒取和吸食食品。这种结构 主要针对宽口设置的盒口部。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为2个、3个或4个。
优选的,所述盒体部下部为方形,盒口部为圆形口部,盒体部到盒口部为 从方形到圆形的渐变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 褶皱一,在盒体部的底壁上再设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的底褶铍, 形成一连续的褶皱带,这种结构,在直接倒着饮料盒吸取或倒取饮料时,可以 借助外力施加而促进粘稠的饮料或类似流态食品快速的流出,便于倒取和吸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饮料盒的结构示意图2为
图1的底部视图3为盒口部为2个导流口的俯视图4为盒口部为3个导流口的俯视图5为盒体部底壁不设底褶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饮料盒优选实施例,包括盒口部1 及盒体部2,盒体部2—般为柔韧性较好的塑性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中,盒体部 2下部为方形,盒口部l为圆形口部,盒体部到盒口部为从方形到圆形的渐变连 接。在盒体部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称设有若干竖向的褶皱一21,在盒体部2 的底壁上还设有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21的底褶铍22,形成一连续的褶皱带,更加利于摁压,所述每个侧壁上的褶皱一均布满四分之一盒体部 侧壁。由于褶皱结构的设置,使得盒体部只需轻微的摁压就可达到折縮的效果。 对于宽口设置的盒口部l,如上述优选的实施例即为宽口设置的形式,在盒 口部1的内侧还设有导流部11,便于倒取和吸食食品,所述导流部可以为2个、
3个或4个。如图3,即为2个导流口的结构,如图4,即为3个导流口的结构。 在宽口设置的盒口部1的内侧设导流部11,不会影响到产品盛装后的密封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部2底壁也可以不设底褶皱,为平整的底 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直接倒着饮料盒吸取或倒取饮料时,只需要轻微摁压盒体部 的褶皱部位,即可促进粘稠的饮料或类似流态食品快速的流出,便于倒取和吸 食。
权利要求1、一种饮料盒,包括盒口部(1)及盒体部(2),其特征在于在盒体部(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竖向的褶皱一(21)。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部(2)的底壁上还 设有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 (21)的底褶皱(22),形成一连续的 褶皱带。
3、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侧壁上的褶铍一 (21)均布满四分之一盒体部侧壁。
4、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 壁上的褶皱一 (21)对称设置。
5、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在盒口部(1)的内侧还 设有导流部(11)。
6、 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2个、3个或4 个。
7、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部下部为方形,盒口部为圆形口部,盒体部到盒口部为从方形到圆形的渐变连接。
8、 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饮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部(2)下部为方形,盒口部(1)为圆形口部,盒体部到盒口部为从方形到圆形的渐变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料盒,包括盒口部及盒体部,在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称设有若干竖向的褶皱一,盒体部的底壁上还设有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的底褶皱,形成一连续的褶皱带,在盒口部的内侧还设有导流部。本实用新型在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褶皱一,在盒体部的底壁上再设连接盒体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褶皱一的底褶皱,形成一连续的褶皱带,这种结构,在直接倒着饮料盒吸取或倒取饮料,可以借助外力施加而促进粘稠的饮料或类似流态食品快速的流出,便于倒取和吸食。
文档编号B65D85/72GK201140872SQ20072030305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5日
发明者军 白, 平 蒋 申请人:蒋 平;白 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