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折叠的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469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以折叠的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 种可以盛放物品的盒子,尤其是 一 种可以折叠起来的盒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盛放物品的盒子例如鞋盒、服装的包装盒等, 一般是用硬纸制作的。这种盒子的缺点之一是在运输的过程中占据的空
间大;二是当纸盒破损后只能丢掉,而不能重复使用,因此造成极大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曾申请过一个名称为"置物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专利号为ZL2 0062 01 2 05 7 6. 2,公告号为CN2 009642 03Y。该置物篮的优点是在不使用时可以收折为扁平状,以利收藏;而使用时可通过简单的组装操作形成 一 个可以盛放物品的篮子。但该专利的不足之处是其卡合机构的零件中包括卡钩,而卡钩制造却比较麻烦,对于
批量生产来讲实有改进之必要。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它在不使用时可以收折为扁平状,以利收藏;而使用时可通过简单的组装操作形成一个可以盛放物品的盒子,并可以重复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与现有技术一样,包括盒体、底架和卡合架;其中底架包括一矩形框体并置于盒体的底部;卡合架包括一与底架之矩形框体同样大小的 一 矩形框体和两个扣合框,该矩形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扣合框的形状为一个U形,该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弯折段,该弯折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内;盒体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包在底架和卡合架
4的外面,其改进是在底架和卡合架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包括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中设有两条与卡合架之矩形框的设有套筒一边垂直的拉杆,在每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卡合槽;
所说的盒体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中间的 一 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与其相对的盒体端设置有一对子母粘扣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下述的第二种技术方案该方案与以上方案的区别仅在于其采用了如下的卡合机构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的四个角内分别设有一个斜拉杆,在每个斜拉杆一端分别设有 一 与上述扣合框相配合的、向下弯折的卡合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也可以采用下述的第三种技术方案该方案与以上方案的区别仅在于其采用了如下的卡合机构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中还设有 一 个小矩形框,该小矩形框的长边两端分别略长于矩形框的长边,小矩形框的长边与卡合架之矩形框的设有套筒一边垂直;在卡合架之矩形框的U形底边上与小矩形框之短边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M形的卡合扣,该M形的卡合扣之形状包括中间的 一个U形和分别与该U形的两个竖边连接的两个倒U形,并且中间的 一个U形的底边与两个倒U形的外面一个边之底端保持有一个间隙,该间隙略小于构成上述小矩形框的杆件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使用时,将卡合架与底架之间的卡合机构卡合,从而把柔性的盒体撑开,形成一个可以盛放物品的盒子;不用时,可把卡合机构松开,将卡合架、底架和柔性的盒体折叠成扁平状,以利于收藏和运输;还可以重复使用。
2、 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盒结构简单,零件加工装配筒易、方便,
适于批量生产;
3 、将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盒的尺寸加大就可以构成 一 个置物箱,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和更加清晰,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图1 ( 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盒体顶盖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 (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盒体顶盖拉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 (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卡合架中的卡合框折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 (d)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盒体、卡合架和底架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 (e)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卡合架和底架折叠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 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盒体顶盖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 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盒体顶盖拉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 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卡合架中的卡合框折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d)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盒体、卡合架和底架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 ( e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卡合架和底架折叠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盒体顶盖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 ( 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盒体顶盖拉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卡合架中的卡合框折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 ( d)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盒体、卡合架和底架折叠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 ( e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卡合架和底架折叠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看图1 ( d)。本实施例的可折叠的置物盒100包括盒体11、底架12和卡合架13;其中底架12包括一矩形框体121,框体可用铁丝或类似的材料制作;卡合架13包括一与底架之矩形框体121同样大小的一矩形框体131和两个扣合框133,该矩形框体13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132;扣合框133的形状为一个U形,该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弯折段,该弯折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132内;为了增加扣合框133底边的刚度和方便翻折,在该底边的中部可以设置一个小U形的凸起134;上述底架12置于盒体11的底部,盒体ll由柔性材料制作,例如棉布、帆布或尼龙布等,并包在底架l2和卡合架13的外面;并且,在底架H和卡合架13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包括在底架12之矩形框体121中设有两条与卡合架13之矩形框131的设有套筒一边垂直的拉杆l22,在每个拉杆1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卡合槽1221。
盒体11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115将它们联结在一起;,
并且中间的一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与其相对的盒体端设置有一对子母粘扣带ll4、 II3,子母粘扣带ll4、 113结合后,可以
使盒体11的顶面中间的一片以及整个的盒体11固定并朝l紧。。
在盒体ll上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提手116和一个透明的窥视窗112。提手116方便携带本置物盒;窥视窗112可以让人们看到盒中所放置的何种物品。再参看图1 (a)、 (c)、 (d)和(e)。当不使用置物盒时,先将两个扣合框133分别从底架12之垂直的拉杆122的卡合槽1221中松开,再向上翻折并把卡合架13从盒体中取出,再把底架12从盒体中取出并与卡合架13叠放在一起,盒体11由于是柔性材料制作的,因此可以折叠起来,使整个置物盒呈扁平的形状,以利于携带和收藏,而占用较小的空间,并且多个置物盒可以堆栈起来,方便运输或存放。当需要使用该置物盒时,先把底架12放置在盒体11的底部,再将卡合架13之矩形框体131放在盒体11中并将其两个边分别置于盒体11顶面的两个侧片之下,然后将两个扣合框13 3分别向下翻折并扣合在底架12之垂直的拉杆122的卡合槽1221中,即可把置物盒撑起,以便在其中放置物品。物品放毕后,将两条拉链115拉合,并把子母粘扣带1H、 113结合好,则置物盒可以封闭妥当。
实施例2,参看图2 ( a) — ( e)。本实施例的置物盒200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采用了如下不同的卡合机构在本实施例之底架22之矩形框体221的四个角内分别设有一个斜拉杆222 ,在每个斜拉杆222 —端分别设有一与上述扣合框133相配合的、向下弯折的卡合槽222 1 。该卡合槽2 22 1则可以与上述的扣合框133配合,将置物盒2 0 0撑起或使扣合框133与底架2 2脱开。
实施例3,参看图3(a) — ( e)。本实施例的置物盒300与上述实施例l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采用了如下不同的卡合机构在本实施例的底架32之矩形框体321中还设有一个小矩形框322 ,该小矩形框322的长边两端分别略长于矩形框321的长边,小矩形框322的长边与卡合架33之矩形框331的设有套筒332 —边垂直;在卡合架3 3之矩形框3 31的U形底边上与小矩形框322之短边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M形的卡合扣3 34,该M形的卡合扣3 34之形状包括中间的一个U形3 341和分别与该U形3 341的两个竖边连4妄的两个倒U形3 342,并且中间的一个U形3 341的底边与两个倒U形的外面一个边之底端保持有一个间隙d,该间隙d略小于构成上述小矩形框322的杆件的直径D。因此,小矩形框322的两个短边可以分别利用M形的卡合扣334的弹性而插入两端的该间隙d中,而将底架32和卡合架33固定在一起;当需要折叠时,用手向外挤压M形的卡合扣3 34 ,则可以利用M形的卡合扣334的弹性而把底架32从卡合架33的间隙d中脱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但其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作之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
9
权利要求1、一种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包括盒体、底架和卡合架;其中底架包括一矩形框体并置于盒体的底部;卡合架包括一与底架之矩形框体同样大小的一矩形框体和两个扣合框,该矩形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扣合框的形状为一个U形,该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弯折段,该弯折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内;盒体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包在底架和卡合架的外面,其特征是在底架和卡合架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包括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中设有两条与卡合架之矩形框的设有套筒一边垂直的拉杆,在每个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卡合槽;所说的盒体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中间的一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与其相对的盒体端设置有一对子母粘扣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在所 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提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 在所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 一 个透明的窥视窗。
4、 一种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包括盒体、底架和卡合架;其中 底架包括一矩形框体并置于盒体的底部;卡合架包括一与底架之 矩形框体同样大小的 一 矩形框体和两个扣合框,该矩形框体的两 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扣合框的形状为一个U形, 该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弯折段,该弯 折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内;盒体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包在底 架和卡合架的外面,其特征是在底架和卡合架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包括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的四个角内分别 设有一个斜拉杆,在每个斜拉杆一端分别设有一与上述扣合框相 配合的、向下弯折的卡合槽;所说的盒体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中间的一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与其相对的盒体端设置 有一对子母粘扣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所说 的在所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提手。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 在所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的窺视窗。
7、 一种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包括盒体、底架和卡合架;其中 底架包括一矩形框体并置于盒体的底部;卡合架包括一与底架之 矩形框体同样大小的 一 矩形框体和两个扣合框,该矩形框体的两 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扣合框的形状为一个U形, 该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弯折段,该弯 折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内;盒体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包在底 架和卡合架的外面,其特征是在底架和卡合架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包括在所说的底架之矩形框体中还设有一个小 矩形框,该小矩形框的长边两端分别略长于矩形框的长边,小矩 形框的长边与卡合架之矩形框的设有套筒一边垂直;在卡合架之 矩形框的U形底边上与小矩形框之短边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 个M形的卡合扣,该M形的卡合扣之形状包括中间的一个U形和 分别与该U形的两个竖边连接的两个倒U形,并且中间的一个U 形的底边与两个倒U形的外面一个边之底端保持有一个间隙,该 间隙略小于构成上述小矩形框的杆件的直径;所说的盒体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将它们联结在一起; 并且中间的 一 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与其相对的盒体端设置 有一对子母粘扣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所说 的在所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提手。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其特征是 在在所说的盒体上还设置有一个透明的窺视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折叠的置物盒,包括盒体、底架和卡合架;底架包括一矩形框并置于盒体的底部;卡合架包括一与底架之矩形框同样大小的一矩形框和两个扣合框,该矩形框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之两端分别设有一套筒;扣合框为U形,U形的两个竖直边的顶端分别带有一向内弯折的一段,该段可转动的穿设于上述套筒内;盒体由柔性材料制作并包在底架和卡合架的外面;盒体的顶面分割为三片,两条拉链将它们联结在一起,其中间的一片稍长,长出部分的里面和盒体端设置有一对子母粘扣带。在底架和卡合架间设有卡合机构,该机构可采用三种不同的结构。本置物盒使用时可以撑开,不用时能够折叠,可用于盛放鞋、衣服等物品。
文档编号B65D6/16GK201264735SQ20082009553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邓绍茂 申请人:傅光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