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001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用以废弃使用过的幼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 物。
背景技术
以关于用以废弃使用过的幼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技术而 言,已揭示有日本特开2002-50278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具备一端封闭的圆筒状膜片(film)、及将 投入于膜片内部的污秽物与膜片一同收容的污秽物收容本体。污秽物收容本体具备在 上端侧具有开口部的中空容器的收容本体下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以铰链(hinge)枢接于收 容本体下部的筒状收容本体上部;以可开闭的方式以铰链枢接于收容本体上部的上端部 的盖体;以及以可解除的方式锁定收容本体上部与收容本体下部、及盖体与收容本体上 部的固定具。盖体具有用以将膜片切断的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切割刀。此污秽物处理装置于废弃污秽物时将盖体的固定具卸除而将盖体打开,以将污 秽物废弃于膜片内。此外,于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的污秽物取出时,使所述切割刀 旋转以切断膜片,且将固定具卸除使收容本体上部转动后再打开,而将储藏于污秽物收 容本体内部的污秽物予以废弃。[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02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会有锁定收容本体上 部与收容本体下部的固定具单纯,而使幼儿误将锁定解除而打开收容本体上部的可能。 此外,关于锁定盖体与收容本体上部的固定具也同样单纯,而有引起幼儿误将盖体打开 的可能。如前所述,由于现有技术的幼儿用尿布处理装置具备用以切断膜片的切割刀, 因此幼儿误将收容本体上部或盖体打开时,会有将手伸入其中而受伤的危险的问题。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提供一种防止幼儿误开盖,而且具备可以 单手易于开闭的锁定机构,用以废弃如幼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具备污秽物收容本体,包含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的收容本体上部与收容本体下部,且上部呈开口;及盖体,以可开闭的方式连接于污秽 物收容本体的上部开口部。此外具备膜片收容部及密闭机构,安装于收容本体上部,用以收容供污秽物 收容用的膜片;盖体锁定机构,用以锁定盖体与收容本体上部的连结状态;及本体锁定 机构,用以锁定收容本体上部与收容本体下部的连结状态。
再者,还具备盖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盖体锁定机构所为的锁定的解 除操作的方向与盖体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本体锁 定机构所为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的方向与收容本体上部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依据本发明,为了打开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需为了解除锁定而将盖体锁定解 除机构或本体锁定解除机构朝向某特定方向操作,而且将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朝与该特 定方向不同的某特定方向打开。此点使得不具欲开启意志与智慧的幼儿极难以打开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因 此,可防止幼儿误将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打开。以优选实施例而言,盖体锁定解除机构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也可分别于操作者 单手手指可达范围内包含锁定解除操作部、及开放操作部。依据本发明,即可以单手简单进行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的锁定解除操作与开放 操作。以优选实施例而言,锁定解除操作部也可为以手指压入的按键。依据本发明,通过将锁定解除操作部设为按键,使用者即可易于理解操作,而 且操作也简单。以优选实施例而言,开放操作部也可为钩住手指的凹部或凸部。此外,盖体的一端也可通过铰链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收容本体上部,而盖 体锁定机构及盖体锁定解除机构设置于与铰链相反的另一端侧。再者,收容本体上部的一端也可通过铰链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收容本体下 部,而本体锁定机构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设置于与铰链相反的另一端侧。依据本发明,即可通过解除锁定而以铰链为支点的转动操作来打开盖体或收容 本体上部,而且具有进行转动操作时钩住手指的凹部或凸部,因此具有易于进行转动操 作的优点。以优选实施例而言,用以连接收容本体上部与收容本体下部的铰链也可设置于 该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垂直高度的大致中央。依据本发明,将本体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而转动打开收容本体上部时,收容本 体下部的具有铰链的背面、与收容本体上部的具有铰链的背面即相接而抑制转动,同时 盖体的上端即接地。此点可防止污秽物处理装置因为收容本体上部的转动所产生的力量而朝转动方 向倾倒,并且在收容本体上部开放状态下,具有污秽物处理装置重心稳定的效果。(发明效果)依据本发明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为了打开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需为了解除锁 定而将盖体锁定解除机构或本体锁定解除机构朝向某特定方向操作,而且将盖体或收容 本体上部朝与该特定方向不同的某特定方向打开。此点使得不具欲开启意志与智慧的幼儿极难以打开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因 此,可防止幼儿误将盖体或收容本体上部打开。


图1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
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图。图3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图。图4为将同一实施例的密闭机构的闭门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5为将同一实施例的密闭机构的开门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6中的(a)为将同一实施例的L字型密闭用门及反L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开 门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b)为将同一实施例的L字型密闭用 门及L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闭门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7中的(a)为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 开门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b)为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 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闭门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8为将同一实施例的膜片收容部取出予以显示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图10为从背面斜方向观看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图11为将同一实施例的本体锁定机构及盖体锁定机构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 放大图。图12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本体锁定解除操作的立体图。图13为显示转动同一实施例的收容本体上部的状态的侧方剖面图。图14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盖体锁定解除操作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污秽物处理装置12膜片安装部13污秽物收容本体14膜片收容部15膜片16污秽物投入口17 收容本体下部 17b底部17h本体开口部 18 盖体把手19 收容本体上部 20盖体按键20h盖体按键钩 21 本体按键21g按键外周缘 21p柱部22 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3 盖体24盖体锁定机构 25本体锁定机构26扭结27管状芯部27f管状芯部凸缘 28密闭机构29膜片抑制凸缘 30盖体铰链31 本体铰链 32 按键承接孔33密闭用门 33c门抵接面34密闭用门上面 34f上面前方部34r上面后方部 35密闭用门承接部35c门承接部抵接面36盖体按键承接部37导轨38膜片切割器39 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污秽物 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图2及图3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图, 图2为显示密闭用门的闭门状态,图3为显示密闭用门的开门状态。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污秽物投入口 16,供使用过的尿布等污秽物D投入; 圆筒型膜片15,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下方延伸且下端由扭结26所封闭;污秽物收容本 体13,将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所投入的污秽物D与膜片15—同收容;及盖体23,从上方 覆盖于污秽物投入口 16。在污秽物投入口 16安装有长条的膜片15。膜片15以覆盖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口 边的方式朝下方延伸。污秽物收容本体13为将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予以储藏的中空容器,而 被分割成收容本体下部17与收容本体上部19。收容本体下部17在下端侧具有底部17b, 且于上端侧具有开口部。收容本体上部19以下端侧覆盖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的开口 部,且于上端部具有污秽物投入口 16。此外,在收容本体上部19的内部,设有在污秽物投入口 16与所储藏的污秽物之 间夹入膜片15而遮断的开闭式密闭机构28。密闭机构28具有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 接部35。关于密闭机构28将于后陈述。将污秽物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将盖体23打开,接着从污秽物投入口 16将污秽物 D投入于膜片15内部。接着使用者将手放入污秽物投入口 16,将膜片15与污秽物D — 同往下推而将密闭用门33推开。朝下方被推入的污秽物D,与膜片15 —同通过开门的 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之间。通过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污秽 物D,顺着膜片15而朝下方行进,而蓄积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当使用者将污秽物丢至 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靠下方并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抽手时,密闭用门33即立 刻闭门将膜片15夹入。此外,由于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抽出新的膜片15,因此在污秽物 投入口 16总是供给有新的膜片15部分。图4为将图2所示密闭机构28的剖面形状放大显示的闭门时的剖面放大图,图 5为将图3所示密闭机构28的剖面形状放大显示的开门时的剖面放大图。污秽物处理装置11在内部具备于污秽物投入口 16及废弃于污秽物收容本体 13内的污秽物D之间将膜片15夹入而遮断的开闭式密闭机构28。密闭机构28具有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而于密闭用门33闭门时 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卡合而将膜片夹入。在密闭用门33的夹入部形成有当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卡合时与密 闭用门承接部35抵接的门抵接面33c。在相对的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部分别形成有 与密闭用门33抵接的承接部抵接面35c。门抵接面33c及承接部抵接面35c具有在闭门 状态彼此咬合而卡合的形状。在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闭门的状态下,以使密闭用门33从下方将 污秽物投入口 16覆盖而予以封闭的方式,将密闭用门承接部35安装固定于收容本体上部19内部。此外,在收容本体上部19的内壁安装固定有导轨(guide rail) 37,用以引导密闭 用门33朝开方向及闭方向动作。导轨37安装固定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下方,而密闭 用门33沿着导轨37滑动。密闭用门33朝向密闭用门承接部35被弹推,在常态下彼此卡合关闭。此外, 在常态下,如图2所示,膜片15由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所夹入。相对于此,当使用者将密闭用门33往下推时,密闭用门33即朝从密闭用门承接 部35离开的开方向行进。当密闭用门33打开时,如图3所示,膜片15的夹入即解除, 而可将污秽物D投入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密闭用门33闭门而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卡合时所形成的门抵接 面33c及承接部抵接面35c的侧方剖面形状,如图4及图5所示,成为形成于密闭用门33 的L字形状及形成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倒L字形状的组合。图6中的(a)为将本实施例的L字型密闭用门及倒L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开门 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图6中的(b)为将本实施例的L字型 密闭用门及L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闭门时的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门抵接面33c具有平面33el,与密闭用门上面交叉而形成直角 L字状角隅(corner)部;平面33e2,与平面33el交叉而形成直角L字状角隅部;及平面 33cS,与平面33e2及密闭用门下面交叉而形成直角L字状角隅部。此外,承接部抵接面35c具有平面35el,与平面33el抵接而与平面33el平行; 平面35e2,与平面33e2抵接而形成与平面3、成直角的L字状角隅部;及平面35e3,与平 面33e3抵接而形成与平面35e2成直角的L字状角隅部。当密闭用门33朝向图6中的(a)所示箭头方向从图6中的(a)所示开门状态往 图6中的(b)所示闭门状态滑动将膜片15夹入时,膜片15即在α i及α 2 二位置的L字 状角隅部弯曲成直角。即,从图6中的(b)所示夹入部分上端β连结至夹入部分下端Y 的虚拟直线,在α 至α 2之间朝大致水平方向弯曲。在此,废弃于膜片15的内部下端部的污秽物D会由于自体重量而朝下方施加重 力。即,对于膜片15,会一直因为污秽物D产生图6中的(b)反白箭头所示朝向下方的 张力作用。如此,在张力作用的状态下,将膜片15如图6中的(b)所示夹入,且将膜片15 在、及α 2二位置的L字状角隅部弯曲成直角时,在此L字状角隅部中即有更大的张力 加在膜片15,而将在所述现有技术中成为气味传递主要原因的残留通气路径予以直角式 地遮断。此点可大幅提升气味的遮断性。此外,不需在每一次的污秽物的废弃而扭转膜片,因此也可防止因为扭转部分 导致最大污秽物收容量的降低。再者,以模具成型方式量产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时,L字形状及倒 L字形状成型容易,而在制品量产化方面也具有优点。图7中的(a)及(b)为显示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另一实施例。图 7中的(a)为将另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开门时的膜片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7中的(b)为将该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 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闭门时的膜片夹入形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在此实施例中,由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所造成的夹入部分的侧方剖 面形状,成为形成于密闭用门33的凸字形状与接受形成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凸字形状 的凹字形状的组合。具体而言,于门抵接面33c形成有剖面凸字形状的突条133。此外,在承接部抵 接面35c形成有剖面凹字形状的条沟135。再者,突条133突出成与密闭用门33的滑动 方向平行。因此,密闭用门33朝向闭方向滑动而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卡合闭门时,不会阻 碍其滑动,而由设置于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凹凸形状卡合。如图7所示,门抵接面33c的构成面分别为33(^至33(;5,承接部抵接面35c的构 成面分别为35(^至35(;5。此等构成面中的33(^2与33(;4及35(;2与35(;4,为与从图7中的 (b)所示夹入部分上端β连结至夹入部分下端Y的虚拟直线大致正交的面。因此,当密闭用门33朝向图7中的(a)所示箭头方向从图7中的(a)所示开门 状态往图7中的(b)所示闭门状态滑动而将膜片15夹入时,膜片15即在Ci1至Ci4四位 置的L字状角隅部弯曲成直角。S卩,膜片15在、至Ci2间与%至%间朝大致水平方 向弯曲。与图6相同,污秽物D的自体重量朝反白箭头所示方向作用于弯曲位置01至 α4。因此,在此四位置的L字状角隅部对膜片15施加大的张力,而将沿着膜片15内侧 所形成的残留通气路径以直角遮断,而更为确实地将气味遮断。此外,由于不需在每一次污秽物的废弃而扭转膜片15,因此也可防止因为扭转 部分导致最大污秽物收容量的降低。再者,以模具成型方式量产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时,凹凸形状成型 容易,而在制品量产化方面也具有优点。污秽物处理装置11还具备弹簧39,用以将密闭用门33 —直朝密闭用门承接部 35的方向弹推。弹簧39的弹推力愈大,则愈可增大夹入膜片15的力量,而可更为提升 气味的遮断性。图8为将膜片收容部14取出显示的分解立体图。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形成 污秽物投入口 16并且收容膜片15的膜片收容部14。此膜片收容部14以可装卸的方式安 装于设置于收容本体上部19上方的膜片安装部12,且形成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外围。膜 片收容部14具有圆筒形状的管状芯部27,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向下方延伸;管状芯 部凸缘(flange) 27f,设置于管状芯部27下端部;及膜片抑制凸缘29,嵌入固定于管状芯 部27上端侧的凸缘形状。膜片15在管状芯部27的轴方向折叠成伸缩管状并以在管状芯部27外径侧配置 成同轴的方式插通。再者,膜片抑制凸缘29以抑制膜片15的冒出的方式嵌入连接于管 状芯部27。即,通过位于管状芯部27上端的膜片抑制凸缘29、及位于管状芯部27下端的管 状芯部凸缘27f,膜片15在管状芯部27的轴线方向上端与轴线方向下端之间的空间折叠 压缩成伸缩管状予以收容。
膜片15为膜片收容部14的消耗零件,当所收容的该膜片全部被使用时,使用者 即将使用完的膜片收容部14卸除,并将新的膜片收容部14装设置于膜片安装部12。或者,也可在收容于膜片收容部14的膜片15全部被使用后,仅更换膜片。在此装设操作中,污秽物处理装置11的使用者首先在将盖体23打开的状态下直 接将压缩收容于管状芯部27的膜片15的前端朝上方拉出以越过膜片抑制凸缘29的外周 缘。接着,通过扭结26将该所拉出的前端予以封闭。然后将该扭结26插通于管状芯部 27内而朝下方推入,且一面从膜片收容部14抽出膜片15—面将扭结26推入至底部17b。将使用过的尿布等污秽物废弃于膜片15内部时,污秽物即蓄积于膜片15,而在 管状芯部27外径侧折叠成伸缩管状的膜片15,即陆续地被抽出而朝下方延伸,因此,可 连续地将污秽物废弃至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以管状芯部27的轴线方向 (即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开口方向)以预定角度与垂直线交叉的方式,使膜片收容部14支 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借此使污秽物投入口 16倾斜设置。另外,图中虽未显示,也可以令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开口方向成为水平的方式, 使膜片收容部14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此时,管状芯部27的轴线O水平延伸。此 由于在此种情形下也可对所夹入的膜片部分施加张力之故。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密闭用门33具有大致平坦的密闭用门上面34。关于 密闭用门上面34的详细内容将于后陈述。在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中,密闭用 门上面34与管状芯部27的倾斜的轴线方向对应,且以与水平面交叉的预定角度倾斜而支 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再者,密闭用门33朝向密闭用门承接部35而以预定角度进退移 动。密闭用门33的进退移动方向S,以与管状芯部27的轴线方向不同的角度倾斜。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设污秽物投入口 16 (管状芯部27)相对于垂直线的倾斜 角度为θ16、密闭用门33的进退移动方向S相对于垂直线的倾斜角度为θ33,则满足以下 的公式(1)。0° < θ 16 < θ 33— (1)依据本实施例,密闭用门33的进退移动方向S的倾斜角度θ 33较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倾斜角度θ16为大,因此可随着密闭用门33朝开方向退后移动,而从管状芯部27的 轴线O远离,而于开门时可使密闭用门33与膜片15充分分离。因此,膜片15于开门时 大幅敞开,使用者易于朝向污秽物收容本体13废弃污秽物。另外,图中虽未显示,惟也可以密闭用门上面34成为垂直的方式支撑于收容本 体上部19(θ 33 = 90° )。此时,密闭用门33朝水平方向进退移动。此由于只要是此种 情形,就可在开门时使密闭用门33与膜片15有效地分离之故。母亲更换幼儿尿布的作业,大多数都是使幼儿躺在床上,由母亲坐着进行更换 作业。因此,依据本实施例,母亲在一面坐着一面更换尿布后,易于在坐着的状态下将 使用过的尿布(污秽物)放入污秽物投入口 16再将密闭用门33打开而废弃于污秽物收容 本体13内。依据本实施例,以管状芯部27的轴线方向与垂直线以预定角度交叉的方式使膜 片收容部14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而且,以位于膜片收容部14下方的密闭用门33与 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卡合所形成的夹入部,设置于管状芯部凸缘27f下面的倾斜下方侧区域的方式配设有密闭用门承接部35。随此,密闭用门上面34虽大致平坦,惟严格来说,密闭用门上面34的上面前方 部34f为平坦面,而密闭用门上面34的上面后方部3知以相对于上面前方部34f倾斜的方 式和缓弯曲的形状。兹沿着图4说明,膜片收容部14以在前方成为倾斜的下方侧的方式支撑于收容 本体上部19。再者,密闭用门33在前方,即倾斜下方侧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共同作用 而夹入膜片。换言之,在密闭用门33闭门时,于膜片收容部14与上面前方部34f之间虽 介设有剖面l字形状门抵接面33c及承接部抵接面35c,但在膜片收容部14与后方部3知 间则未介设有门抵接面33c及承接部抵接面35c。因此,在密闭用门33闭门时与夹入面33c邻接的上面前方部34f从膜片收容部 14朝下方离开。另一方面,在密闭用门33后方未设有用以夹入膜片的形状。因此,在密闭用门 33闭门时,上面后方部;mr位于膜片收容部14下端附近。因此,密闭用门上面34为了 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抵接而从下方封闭污秽物投入口,而由2个不同的面(平坦面的上 面前方部34f及倾斜面的上面后方部34r)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上面前方部34f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34f、上面后 方部;Mr与水平面的角度为Θ&,则以满足以下公式(2)的方式形成有密闭用门上面34。0。< θ 34f < θ34γ…(2)借此,当使用者为了废弃污秽物而推开密闭用门33时,通过将手放在上面后方 部;mr推压,而可有效率地将推压力传递至密闭用门33,而可以更少的力量将密闭用门 33打开。另外,以本实施例的变化例而言,进退移动方向S也可与上面后方部;Mr大致正 交。依据此变化例,密闭用门33从使用者的手所接受的推压力能以丝毫不会被抵销的方 式输入于弹簧39。因此,使用者可以较少的力量将密闭用门33推开。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密闭用门33在前方、即在倾斜下方侧与密闭用 门承接部35卡合而将膜片夹入。在此,以可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抽出的方式收容于膜片收容部14的膜片15,朝垂 直下方通过管状芯部27内部,而与污秽物d—同收容于收容本体下部17,因此会因为施 加于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的重力而被牵引至垂直下方。因此,通过将管状芯部27以在前方成为倾斜下方侧的方式予以支撑,将污秽物 投入口的直径设为lck及将从水平方向算起的倾斜角设为θ0时,膜片15至少会自然地 朝前方的倾斜下方侧靠近达L0(1-C0S θ ο)的距离。在以此方式自然靠近的倾斜下方侧,膜片15由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 所夹入。此点可更容易通过密闭机构28夹入膜片15,而可期待有效率地进行气味遮断的 密闭的效果。接着说明污秽物收容本体13的开放操作。图9为显示本实施例的本体锁定(lock)机构25及盖体锁定机构24的全体立体 图,图10为从背面斜方向观看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的全体立体图。此外,图 11为将本体锁定机构25及盖体锁定机构24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
污秽物处理装置11在通常使用状态下,以收容本体上部19用下端侧覆盖收容本 体下部17上端的本体开口部17h的方式关闭收容本体上部19与收容本体下部17。在收 容本体上部19上部设有膜片安装部12,且安装有膜片收容部14。在污秽物收容本体13背面配设有本体铰链(hinge)31。本体铰链31设置于污秽 物处理装置11的垂直高度的大致中央。收容本体上部19以本体铰链31枢接于收容本体 下部17,且收容本体上部19可以本体铰链31为支点自由地转动。当收容本体上部19转 动时,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的本体开口部17h即朝向外界开口。此外,在污秽物收容本体13的前面配设有本体锁定机构25,在收容本体上部 19覆盖收容本体下部17的状态下,即收容本体上部19关闭收容本体下部17的状态下, 锁定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用以解除锁定。本体锁定机构25具有圆柱型本体按键21 ;及属于贯通孔的按键承接孔32, 用以卡扣锁定本体按键21而设置于收容本体上部19。本体按键21形成于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可挠性柱部21p的上端。此外,柱部21p 的下端与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连接。本体按键21为朝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的外径方向突出的圆柱,该圆柱的外周 缘部的按键外周缘21g,卡合于形成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下端侧的按键承接孔32,借此 而防止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本体锁定解除机构包括属于操作部的本体按键21,用以解除锁定;及开放操 作部,解除锁定后用以转动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而供手放在其上。收容本体上部19在与安装有本体铰链31的该收容本体上部19背面分离的相反 侧前面下端部具有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以作为开放操作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设置 于本体按键21附近下方。本体锁定机构25仅在本体按键21被按压期间才卸除与按键承接孔32的卡合而 解除锁定。只要使用者将手从本体按键21放开,柱部21p即恢复为原位置,而本体锁定 机构25就再度成为锁定状态。当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被污秽物D充满时,即解除本体锁定机构25而打开收 容本体上部19,将内部的污秽物D取出。图12为显示本体锁定机构25的解除操作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使用者以单 手方式从下方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放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同时以拇指按下位在收 容本体上部把手22附近上方的本体按键21,一面解除锁定,一面拉起收容本体上部把手 22。借此,收容本体上部19即朝背面侧转动,而使污秽物收容本体13打开。图13为显示本实施例的收容本体上部19完全转动后的状态的侧方剖面图。将 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已达满溢的污秽物D取出予以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如图13 所示将收容本体上部19完全打开并通过膜片切割器(cutter) 38将膜片15切断。接着将膜 片15的切割面打结予以封闭,且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取出将污秽物废弃。在取出污秽 物D后,使用者将收容本体上部19覆盖于收容本体下部17。本体按键21卡合于按键承 接孔32,而收容本体上部19再度被锁定。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为了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而解除锁定而使收容 本体上部19转动时,以一面通过成人的单手的任一根手指支撑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 —面通过该单手其他手指按压本体按键21而可解除锁定的方式,而使本体按键21位于收容本 体上部把手22附近上方。更详细而言,将四根手指从下方放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并以该四根手指为支 点握住手时,本体按键21位于剩下的拇指在人体工学上依最自然行进的的轨道上。此点将使解除锁定而使收容本体上部19转动打开的作业更为容易且舒适。艮口, 使用者可随着自然握住手的动作而以单手将锁定解除。此外,为了解除本体锁定机构25而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需将本体按键21朝与 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内径方向推入,而且拉起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使 收容本体上部19转动。如此,需要朝向二个不同方向的动作,会使得不具欲开启意志与智慧的幼儿极 难以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因此,可防止幼儿误将收容本体上部19打开,而碰触到用以 切断膜片15的膜片切割器38而受伤的事故。相对于此,只要成人具有打开的意志进行操作,以单手即可简单解除锁定而打 开收容本体上部19,而在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的污秽物废弃时,处理较为容
易ο接着说明盖体23的开盖操作。盖体23的背面侧端部以盖体铰链30枢接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上端部,而盖体 23以盖体铰链30为支点而可自由地转动。当盖体23转动而开盖时,如图1所示,污秽 物投入口 16即朝向外界而敞开。如图9及图11所示,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盖体锁定机构24,在盖体23覆 盖污秽物投入口 16的状态,即在盖体23闭盖的状态下,锁定盖体23的转动;及盖体锁 定解除机构,用以解除锁定。盖体锁定机构24具有盖体按键20 ;及盖体按键承接部36,设置于收容本体 上部19。盖体按键20设置于盖体23的前面下部。在盖体按键20的下端,形成有盖体 按键钩(hook) 20h。盖体按键钩20h与盖体按键20成为一体而动作。盖体按键承接部36形成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上端部。在盖体23闭盖的状态 下,盖体按键承接部36与盖体按键钩20h卡合。盖体锁定解除机构包括属于操作部的盖体按键20,用以解除锁定;及开放操 作部,解除锁定后为了将盖体23转动开盖而供手放在其上。盖体23在该盖体23的前面侧具有盖体把手18以作为开放操作部。盖体把手18 配置于盖体按键20的附近上方。将污秽物投入于污秽物投入口 16时,使用者解除盖体锁定机构24而将盖体23 打开。图14为显示盖体锁定机构24的解除操作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当使用者以单手方式,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从上方放在盖体把 手18,且以拇指按下盖体按键20时,盖体按键钩20h也一同朝按压方向移动而卸除与盖 体按键承接部36的卡合,而解除盖体锁定机构24的锁定。使用者将该拇指以外的四根手 指放在盖体把手18,一面以该拇指按压盖体按键20而解除锁定,一面拉起盖体把手18。 借此,盖体23即朝背面侧转动,而使污秽物投入口 16打开。将污秽物投入于污秽物投入口 16后,使用者将盖体23闭盖。盖体按键钩20h恢复为原位置而与盖体按键承接部36再度卡合,而盖体锁定机构24则被锁定。盖体锁定机构24仅在按压盖体按键20期间,才解除盖体按键钩20h与盖体按键 承接部36的卡合。换言之,使用者只要从盖体按键20放开拇指,盖体锁定机构24即再 度成为锁定状态。因此,为了解除盖体锁定机构24将盖体23开盖,需将盖体按键20朝与盖体23 的转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内径方向推入,而且拉起盖体把手18而使盖体23转动。此点会 使得不具欲开启意志与智慧的幼儿极难以打开盖体23。借此,可防止幼儿误将盖体23打 开,而把手伸进其中。然而,只要成人有要打开的意志进行操作,以单手即可简单解除锁定而打开盖 体23,而在将污秽物废弃于污秽物投入口 16时,处理较为容易。再者,依据本实施例,使用者即可如图14所示以单手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从 上方放在盖体把手18,同时以拇指按压位于盖体把手18附近下方的盖体按键20。艮口, 操作的人可随着自然握住手的动作而解除锁定。更详细而言,将四根手指从上方放在盖体把手18并以该四根手指为支点握住手 时,盖体按键20位于剩下的拇指在人体工学上依最自然行进的轨道上。此点可使解除锁 定而转动打开盖体23的作业更为容易且舒适。以上虽已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惟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 例。对于图示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相同范围中,或均等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修正或变 化。[产业实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安全性高的锁定机构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可期待广泛应用 于例如幼儿用尿布处理装置的工业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污秽物收容本体,包含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的收容本体上部与收容本体下部,且上 部呈开口 ;盖体,以可开闭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污秽物收容本体的上部开口部;膜片收容部及密闭机构,安装于所述收容本体上部,用以收容供污秽物收容用的膜片;盖体锁定机构,用以锁定所述盖体与所述收容本体上部的连结状态;本体锁定机构,用以锁定所述收容本体上部与所述收容本体下部的连结状态;盖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所述盖体锁定机构所为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的方向与 所述盖体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所述本体锁定机构所为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的方向与 所述收容本体上部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锁定解除机构及所 述本体锁定解除机构分别于操作者单手手指可达范围内包含锁定解除操作部及开放操作 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解除操作部为以手 指推入的按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操作部为钩住手指 的凹部或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而 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收容本体上部,而所述盖体锁定机构及盖体锁定解除机构设 置于与所述铰链相反的另一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本体上部的一端通 过铰链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收容本体下部,而所述本体锁定机构及本体锁定解 除机构设置于与所述铰链相反的另一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秽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连接所述收容本体上部 与所述收容本体下部的铰链设置于该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垂直高度的大致中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防止幼儿误打开,而且具备可以单手易于开闭的锁定机构,用以废弃如幼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物。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用以锁定盖体(23)与收容本体上部(19)的连结状态的盖体锁定机构(24);及用以锁定收容本体上部(19)与收容本体下部(17)的连结状态的本体锁定机构(25)。再者,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盖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盖体锁定机构(24)所为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的方向与盖体(23)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设成使通过本体锁定机构(25)所为的锁定的解除操作的方向与收容本体上部(19)的开放操作的方向不同。
文档编号B65F1/14GK102020088SQ2010102796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中山宽, 大西伊知朗 申请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