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000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film)收容匣,用以废弃使用结束的幼 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物。
背景技术
在用以废弃如使用结束的幼儿用尿布之类的污秽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中,从清 洁性及便利性的观点而言,广泛使用一种膜片收容匣,当污秽物连续投入于污秽物处理 装置内时,将用以收容污秽物的膜片陆续地导出至污秽物投入口。以关于此种污秽物处 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的现有技术而言,已有揭示日本特许第4402165号公报(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片收容匣具有划分圆柱状芯部的内壁;从内壁下端朝 径向外侧延伸的底壁;从底壁外缘朝上方延伸的外壁;及从内壁上端朝向外壁侧延伸的 凸缘(flange)部。用以收容污秽物的膜片,在由内壁、底壁、外壁、及凸缘部所划分的 膜片收容空间被折叠成蛇纹管状而予以收容。在膜片收容匣的外壁,设有从外壁面朝向 外侧突出的环状匣凸缘部。
另一方面,在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的本体上部的小空间,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有圆环状膜片匣旋转装置。在此膜片匣旋转装置的内壁面,设有从内壁面朝向内侧突出 的环状旋转装置凸缘部。将膜片收容匣装设于膜片匣旋转装置内时,由于所述匣凸缘部 载设于所述旋转装置凸缘部上,因此膜片收容匣即以悬吊于膜片匣旋转装置内的方式保 持。如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片收容匣,可通过载置于膜片匣旋转装置内,而易于 装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本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02165号公报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般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本体分割成储藏污秽物的收容本体下部;及供所述 膜片收容匣安装的收容本体上部。再者,收容本体上部枢支于收容本体下部,或以可装 卸的方式安装于收容本体下部。污秽物收容本体的内部由所储藏的污秽物填满时,使用 者即进行将收容本体上部转动打开,或是从收容本体下部将收容本体上部卸除,以取出 储藏于本体内部的污秽物的作业。
在此种情形下,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片收容匣中,会有以下的问题。艮口,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片收容匣,如上所述,以悬吊于膜片匣旋转装置内部的方式保 持。借此构成,在如所述的污秽物取出作业中,将收容本体上部转动以打开收容本体上 部时,或将收容本体上部卸除时,使用者不慎将收容本体上部倾倒时,膜片收容匣即有 易于从污秽物处理装置本体弹出之虞。因此,使用者进行污秽物取出作业时,需注意膜 片收容匣的弹出,因此处理困难。
如此,膜片匣易于从污秽物处理装置本体脱落的构成,从处理上及卫生上的观 点而言并不理想。
再者,由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膜片收容匣具有内壁、底壁、外壁、及凸缘 部,故构造复杂,而且为了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也增多。因此,也会有导致制造成本增 大的问题。
有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膜片收容匣,可易于装设于污秽物处 理装置,及可防止装设时从污秽物处理本体脱落,并且可削减制造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膜片收容匣,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膜片安装部,该膜片安装部形成 于收容废弃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上部;该膜片收容匣具备圆筒状管状芯部,在上端形 成污秽物投入口;下凸缘,从管状芯部下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及上凸缘,从管状芯部 上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在与下凸缘之间压缩膜片的状态下收容,并且容许该膜片越过 膜片外缘而朝管状芯部导出。在此,下凸缘具有匣侧扣住部,用以与膜片安装部扣合, 使膜片收容匣连结于膜片安装部。
依据此构成,由于设于下凸缘的匣侧扣住部与膜片安装部扣合,因此可使膜片 收容匣确实地连结于污秽物处理装置本体。借此,即可防止膜片收容匣朝上方移动,因 此即使使用者如上所述在污秽物取出作业中将污秽物收容本体倾倒,仍可防止膜片收容 匣从污秽物收容本体脱落。此外,由于匣侧扣住部仅设于膜片收容匣的下凸缘,故在使 用污秽物处理装置时,可防止收容于膜片收容匣的膜片与匣侧扣住部接触而破损。再 者,此膜片收容匣仅由管状芯部、上凸缘、及下凸缘所构成,且成为利用膜片安装部内 壁面的构成,以作为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匣的外壁的构件。如此,由于本发明的膜片收容 匣极为简洁的构成,故可削减模具费及使用原材料等,因此可抑制制造成本。
匣侧扣住部包含突出部,该突出部为下凸缘的一部分,且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较 优选。或者,也可为匣侧扣住部包含从下凸缘外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
依据此构成,使用者可通过以下的简单作业使膜片收容匣连结于膜片安装部。 即,使用者使设于膜片安装部的本体侧扣住部的位置、与设于下凸缘外缘部的突出部或 缺口的位置一致。接着,将膜片收容匣推入于膜片安装部内。最后,使膜片收容匣朝周 方向旋转。通过此种一连串单纯的作业,即可使膜片收容匣连结于膜片安装部。此外, 不需另外使用新的构件,而通过形成于下凸缘的凹凸形状来构成匣侧扣住部。因此,可 削减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成本。
突出部或缺口设于多个位置,且以管状芯部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而于周方向等间 隔地配置较优选。
依据此构成,通过设于多个位置的突出部、或以与缺口对应的方式设置的本体 侧扣住部,即可使膜片收容匣连结于污秽物收容本体。因此,即使有更大的力量作用于 使膜片收容匣从污秽物收容本体脱落的方向的情形下,也可有效地抑制此情形。此外, 设于多个位置的突出部或本体侧扣住部以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即可借此降低各个扣住 构件所负荷的力量,而且可使力量均等地分散,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这些构件破损。
匣侧扣住部还包含在下凸缘上面从该下凸缘外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扣合用 肋(rib)部较优选。在此,扣合用肋部具有以下功能将膜片收容匣连结于膜片安装部,且使膜片收容匣朝周方向旋转时,与本体侧扣住部扣合而规限膜片收容匣的旋转。
更优选为,扣合用肋部由以下所构成第1扣合用肋部,配置于缺口的周方向 一侧端;及第2扣合用肋部,从第1扣合用肋部朝周方向另一侧以预定距离隔开配置。 在此,本体侧扣住部与第1扣合用肋部抵接时,本体侧扣住部及缺口位置即一致而可将 膜片收容匣从膜片安装部卸除,而本体侧扣住部与第2扣合用肋部抵接时,本体侧扣住 部与下凸缘外缘部即扣合而防止膜片收容匣朝上方移动。
依据此构成,膜片收容匣将膜片收容匣配置于膜片安装部,且使膜片收容匣朝 周方向一侧旋转,于旋转受规限时成为连结状态。此外,使膜片收容匣朝周方向另一侧 旋转,于旋转受规限时成为连结解除状态。即,由于使用者可易于判断连结/连结解除 的状态,因此可更为容易进行膜片收容匣的装卸作业。
优选为,在下凸缘上面,设有环状肋部,于下凸缘外缘靠径向内侧的预定位 置,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周方向相连而延伸,且与扣合用肋部连接;及多个辐射状肋 部,从管状芯部以辐射状延伸至环状肋部。
依据此构成,通过设于下凸缘上面的所述肋部,即可提升下凸缘的强度。此 外,由于收容于膜片收容匣的膜片配置于所述肋部上,因此在下凸缘上面与膜片之间, 即形成间隙达肋部的垂直方向高度程度。因此,使膜片收容匣连结于膜片安装部时,本 体侧扣住部即进入此间隙,因此可防止本体侧扣住部与膜片的干扰。因此,可防止膜片 被本体侧扣住部损伤。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膜片收容匣,由于设于下凸缘的匣侧扣住部与膜片安装部扣合, 因此可使膜片收容匣确实地连结于污秽物处理装置本体。借此,即可防止膜片收容匣朝 上方移动,因此即使使用者如上所述在污秽物取出作业中将污秽物收容本体倾倒,仍可 防止膜片收容匣从污秽物收容本体脱落。此外,由于匣侧扣住部仅设于膜片收容匣的下 凸缘,故在使用污秽物处理装置时,可防止收容于膜片收容匣的膜片与匣侧扣住部接触 而破损。再者,此膜片收容匣仅由管状芯部、上凸缘、及下凸缘所构成,且利用膜片安 装部内壁面以作为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匣的外壁的构件。如此,由于本发明的膜片收容匣 极为简洁的构成,故可削减模具费及使用原材料等,因此可抑制制造成本。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
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图。
图3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图。
图4为将同一实施例的密闭机构的关门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
图5为将同一实施例的密闭机构的关门时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
图6中的(a)为将本实施例的密闭用门及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开门时的膜片夹入部 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b)为将同一实施例的密闭用门及密闭用门承接 部的关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中的(a)为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 部的开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b)为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关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 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将膜片收容部取出予以显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
图10为从背面斜方向观看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将同一实施例的本体锁定机构及盖体锁定机构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 放大图。
图12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本体锁定解除操作的立体图。
图13为显示转动同一实施例的收容本体上部的状态的侧方剖面图。
图14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盖体锁定解除操作的立体图。
图15为显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中密闭用门的关门时的侧 方剖面图。
图16为显示图15所示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中,密闭用门的开门时的侧方剖面图。
图17为显示从下方斜方向观看图16所示密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18为显示本发明的膜片收容匣的立体图。
图19为显示从图18所示膜片收容匣去除膜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为从侧方观看图19所示状态的膜片收容匣的侧方图。
图21为从管状芯部的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图19所示状态的膜片收容匣的上面 图。
图22为从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从图15所示污秽物处理装置卸除膜片收容匣的状 态的外观图。
图23为显示现有技术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膜片扭转机构的剖面图。
图M为显示现有技术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膜片夹入机构的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41污秽物处理装置12膜片安装部
12a安装部内周面12b安装部底面
12h开口部13、43污秽物收容本体
14膜片收容部15膜片
16污秽物投入口17、47收容本体下部
17b、47b底部17h本体开口部
18盖体把手19、49收容本体上部
20盖体按键20h盖体按键钩
21本体按键21g按键周缘
21p柱部22收容本体上部把手
23盖体24盖体锁定机构
25本体锁定机构26结扣
27、57管状芯部27f、57f管状芯部凸缘
28、48开闭式密闭机构29膜片抑制凸缘
30盖体铰链31本体铰链
32按键承接孔33、53密闭用门
33c、35c、53c、55c 夹入面34密闭用门上面
34f上面前方部34r上面后方部
35、55密闭用门承接部36盖体按键承接部
37导轨38膜片切割器
39、69弹簧42斜面部
44筒状柱部45密闭机构铰链
46弹簧罩50铰链
51沟状凹部54膜片收容匣
56、62爪部58缺口
59凸缘(上凸缘)60上面
61肋部61a周方向肋部
61b径向肋部6 Icr 61C2扣合用肋部
63弹簧导件64下面
101膜片102管状导件
103扭转手段104封闭部
105污秽物收容本体106盖体
107膜片108封闭机构
109棒状夹入构件110污秽物
133突条135条沟
D污秽物O轴线
S进退动作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污秽 物处理装置的全体立体图。图2及图3为显示同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的侧方剖面 图,其中图2显示密闭用门的关门状态,图3显示密闭用门的开门状态。
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环状污秽物投入口 16,供使用结束的尿布等污秽物D 投入;圆筒型膜片15,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下方延伸且下端由结扣沈所关闭;污秽物 收容本体13,将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所投入的污秽物D与膜片15—同收容;及盖体23, 从上方覆盖于污秽物投入口 16。
在污秽物投入口 16安装有长条状膜片15。膜片15以覆盖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口 边的方式朝下方延伸。
污秽物收容本体13为将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予以储藏的中空容器, 分割成收容本体下部17与收容本体上部19。收容本体下部17在下端侧具有底部17b, 且于上端侧具有开口部。收容本体上部19在下端侧覆盖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的开口 部,且于上端部具有污秽物投入口 16。
此外,在收容本体上部19的内部,设有在污秽物投入口 16与所储藏的污秽物之 间夹入膜片15而遮断的开闭式密闭机构28。密闭机构28具有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关于密闭机构观将于后陈述。
将污秽物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将盖体23打开,接着从污秽物投入口 16将污秽物 D投入于膜片15内部。接着使用者将手放入污秽物投入口 16,将膜片15与污秽物D — 同往下推并将密闭用门33推开。朝下方推入的污秽物D,与膜片15—同通过开门的密 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之间。通过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污秽物 D,经膜片15而朝下方行进,而蓄积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当使用者将污秽物丢至 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靠下方并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抽手时,密闭用门33即立 刻关门将膜片15夹入。此外,由于新的膜片15从污秽物投入口 16导出,因此在污秽物 投入口 16总是供给有新的膜片15。
图4为将图2所示密闭机构观的剖面形状放大显示的关门时的剖面放大图,图 5为将图3所示密闭机构观的剖面形状放大显示的开门时的剖面放大图。另外,图4中 的线O显示污秽物投入口 16及后述的管状芯部的中心轴线。
如前所述,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污秽物投入口 16;及在与废弃于污秽物收 容本体13内的污秽物D之间将膜片15夹入而遮断的开闭式密闭机构观。密闭机构洲 具有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而在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设有密 闭用门33关门时彼此扣合而夹入膜片的凹凸形状。关于此构成将于后陈述。
在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关门的状态下,为使密闭用门33从下方将 污秽物投入口 16覆盖而予以封闭,密闭用门承接部35设于收容本体上部19内部。此 外,在收容本体上部19的内壁安装有导轨(guide rail) 37,用以引导密闭用门33朝开方向 及关方向动作。导轨37配置成朝向密闭用门承接部35下方延伸,而密闭用门33沿着导 轨37滑动。
密闭用门33朝向密闭用门承接部35弹推,在常态下彼此扣合关闭。此外,在 常态下,如图2所示,膜片15由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所夹入。相对于此, 当使用者将密闭用门33往下推时,密闭用门33即沿着导轨37朝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离 开的开方向滑动。当密闭用门33打开时,如图3所示,膜片15的夹入即解除,而可将 污秽物D投入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在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设有关 门时彼此扣合的一对凹凸形状。再者,膜片15由设于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 的凹凸形状所夹入。设于密闭用门33的凹凸形状,通过关门时与膜片15抵接的夹入面 3 而构成。此外,设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凹凸形状,通过关门时与膜片15抵接的夹 入面3 而构成。
在此,以下使用图6详细说明夹入面33c、35c。图6中的(a)将本实施例的密 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开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 意图。图6中的(b)将本实施例的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关门时的膜片夹入 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示意图。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图6示意性显示密闭 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膜片夹入部分,因此详细构成与实际的实施例有所不同。
如图6中的(a)及图6中的(b)所示,相当于密闭用门33的膜片夹入部分的夹入 面33c由以下的面所构成相当于密闭用门33上面的前端区域的面33c1;在面33Cl的前 端与面33Cl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下方延伸,且形成与面33Cl大致直角的角部的面33 ;及在面33 的下端与面33( 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前方侧延伸,且形成与面33( 大致直角 的角部的面33c3。
此外,相当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膜片夹入部分的夹入面35c由以下的面所构 成设成在膜片夹入部分的上端与污秽物投入口 16的轴线O大致正交,且关门时与面 33Cl大致平行的面35Cl ;在面35Cl的前端与面35Cl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下方延伸,且成 为关门时与面33( 大致平行的面35( ;及在面35( 的下端与面35 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 前方侧延伸,且成为关门时与面33c3大致平行的面33C3。
密闭用门33从图6中的(a)所示开门状态,朝向图6中的(a)中箭头方向滑动 而夹入膜片15,当成为图6中的(b)所示关门状态时,膜片15即在、及%等二位置 的角部弯曲成大致直角。即,通过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使所夹入 的膜片15的夹入部分中的上下方向中间点αι、α2,相对于将图6中的(b)中以一点链 线所示膜片的夹入部分的上端β与下端Y予以连结的虚拟直线朝侧方弯曲。此外,通 过形成于面35Cl之后端的角部,使膜片15也在膜片夹入部分的上端β弯曲。同样地, 通过形成于面33c3的前端的角部,使膜片15也在膜片夹入部分的下端Y弯曲。
在此,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会由于自体重量而朝下方施加重力。艮口, 对于膜片15,会因为污秽物D产生一直朝向垂直下方的张力(tension)的作用。当将此种 张力作用状态的膜片15如图6中的(b)所示夹入,且使膜片15在α ρ α2、β、γ等 四个位置的角部弯曲时,即在此角部对膜片15施加更大的张力。借此,即可有效地遮断 所述现有技术中成为气味传递主要原因的残留通气路径。因此,可大幅提升气味的遮断 性。此外,不需每次进行污秽物的废弃时扭转膜片,因此也可防止因为扭转部分导致最 大污秽物收容量的降低。再者,以模具成型方式量产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 时,具有大致直角角部的凹凸形状,为阶梯状形状,并非特别复杂的形状。因此成型容 易。因此,在制品量产化方面具有优点。
图7中的(a)及图7中的(b)示意性显示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另 一实施例。图7中的(a)将另一实施例的凸字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开 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图7中的(b)将该实施例的凸字 型密闭用门及凹字型密闭用门承接部的关门时的膜片夹入部分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 放大图。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图7示意性显示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膜 片夹入部分,因此详细构成与实际的实施例有所不同。
在此实施例中,由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对于膜片15的夹入,通过 密闭用门33及该密闭用门33设有具有凸字状侧方剖面的膜片夹入部分,该密闭用门承接 部35设有具有凹字形状的侧方剖面的膜片夹入部分,该凹字形状用以接受设于密闭用门 33的凸字形状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扣合而实现。
具体而言,于夹入面3 形成有剖面凸字形状的突条133。此外,在夹入面35c 形成有剖面凹字形状的条沟135。突条133突出成与密闭用门33的滑动方向大致平行。 因此,密闭用门33朝向关方向滑动而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扣合时,不会阻碍其滑动,而 由设于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凹凸形状扣合。
如图7所示,构成形成于密闭用门33的夹入面3 的面,分别为33Cl至33c5。 此外,构成形成于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面3 的面,分别为35(^至35(^这些构成面中的33 与33 及35 与35c4,为与从图7中的(b)所示膜片夹入部分的上端β连 结至下端Y的虚拟直线大致正交的面。因此,密闭用门33从图7中的(a)所示开门状 态朝向图7中的(a)中箭头方向滑动而将膜片15夹入,当成为图7中的(b)所示关门状 态时,膜片15即在α工至%等四个位置的角部弯曲成大致直角。S卩,在 至^间与 ^至、间,膜片15朝大致水平方向弯曲。
与所述图6相同,在膜片15会因为污秽物D的自体重量而使朝垂直下方的重力 产生作用。因此,在此四位置的大致直角的角部中,对于膜片15施加极大的张力。借 此,沿着膜片15内侧所形成的残留通气路径即弯曲成直角,而可更有效地遮断气味。此 外,由于不需每次进行污秽物的废弃时扭转膜片15,因此也可防止因为扭转部分导致最 大污秽物收容量的降低。再者,以模具成型方式量产密闭用门3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35 时,由于凹凸形状成型容易,因此在制品量产化方面也具有优点。
此外,污秽物处理装置11还具备弹簧39,用以将密闭用门33 —直朝密闭用门承 接部35的方向弹推。弹簧39的弹推力愈大,则愈可增大夹入膜片15的力量,而可更为 提升气味的遮断性。
图8为将膜片收容部14取出显示的分解立体图。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形成 污秽物投入口 16并且收容膜片15的膜片收容部14。此膜片收容部14以可装卸的方式安 装于设于收容本体上部19上方的膜片安装部12,且形成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外围。膜片 收容部14具有管状芯部27,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形状;管状芯部 凸缘27f,设于管状芯部27下端部;及膜片抑制凸缘四,嵌入固定于管状芯部27上端侧 的凸缘形状。
膜片15在管状芯部27的轴向折叠成蛇纹管状并以在管状芯部27外径侧配置成 同轴的方式插通。再者,膜片抑制凸缘四以抑制膜片15的冒出的方式嵌入连接于管状 芯部27。S卩,膜片15通过位于管状芯部27上端的膜片抑制凸缘四、及位于管状芯部27 下端的管状芯部凸缘27f,在管状芯部27的轴线O方向的上端、与轴线O方向的下端之 间的空间,压缩折叠成蛇纹管状予以收容。
膜片15为膜片收容部14的消耗零件,当所收容的该膜片全部被使用时,使用者 即将使用结束的膜片收容部14卸除,并将新的膜片收容部14装设于膜片安装部12。或 者,膜片收容部14也可为在收容于膜片收容部14的膜片15全部被使用时,仅更换膜片 的构成。即,管状芯部凸缘27f也可为固定于膜片安装部12,而膜片抑制凸缘四为以可 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管状芯部27的构成。依据此构成,在更换膜片时,使用者即可将膜片 抑制凸缘四卸除,而仅更换膜片。
在将膜片收容部14装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11之后,使用者在打开盖体23的状 态下将压缩收容于管状芯部27的膜片15的前端,以越过膜片抑制凸缘四的外周缘的方 式朝上方拉出。接着,通过结扣沈将该所拉出的前端封闭。再者,将此结扣沈插通于 管状芯部27内并朝下方推入,且从膜片收容部14 一面将膜片15导出一面将结扣沈推 入至底部17b。将使用结束的尿布等污秽物废弃于膜片15内部时,污秽物即蓄积于膜片 15,而在管状芯部27外径侧折叠成蛇纹管状的膜片15,即陆续地被导出而朝下方延伸。 因此,使用者可连续地将污秽物废弃至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中,以管状芯部27的轴线O的方向,即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开口方向依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使膜片收容部14支撑于收容 本体上部19。污秽物投入口 16从垂直方向朝向前方侧以预定角度θ ^5倾斜。借此,母 亲即易于进行将幼儿尿布废弃的作业。针对此点,简单说明如下。母亲更换幼儿尿布的 作业,一般而言,大多以在使幼儿睡在床上,且在母亲坐着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依据 本实施例,由于污秽物投入口 16以预定角度θ 16倾斜,因此母亲即易于坐着更换幼儿尿 布,且直接在坐着的状态下进行将使用结束的尿布(污秽物)废弃于污秽物投入口 16的 作业。
另外,图中虽未显示,也可为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开口方向以成为水平的方式, 使膜片收容部14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此时,管状芯部27的轴线O水平延伸。此 由于在此种情形下也可对所夹入的膜片部分施加张力之故。
此外,如图4及图5所示,密闭用门33具有大致平坦的密闭用门上面34。关于 密闭用门上面34的详细形状将于后陈述。在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中,密闭用 门33以密闭用门上面34依与管状芯部27倾斜的轴线方向对应的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支 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即,密闭用门33在关门的状态下,以前端侧成为垂直方向的较低 位置,而后端侧成为垂直方向的较高位置的方式依预定角度倾斜而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 19。再者,密闭用门33朝向密闭用门承接部35而以预定角度进退动作。密闭用门33 的进退动作方向S,以与管状芯部27的轴线O不同的角度倾斜。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设污秽物投入口 16(管状芯部27)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 斜角度为θ16、密闭用门33相对于垂直方向的进退动作方向S的倾斜角度为θ33,满足以 下的公式(1).
0° < θ 16 < θ 33 .... (1)
依据本实施例,密闭用门33的进退动作方向S的倾斜角度θ 33较污秽物投入口 16的倾斜角度θ ^5为大。借此,随着密闭用门33朝开方向退出动作,密闭用门33即朝 向下方且后方平行移动,而从管状芯部27的轴线O远离。即,开门时可使密闭用门33 与膜片15充分隔离。因此,由于开门时膜片15大幅开放,故使用者可在坐着的状态下 朝向污秽物收容本体13而易于将污秽物废弃。
另外,图中虽未显示,也可以密闭用门上面34成为垂直的方式,使密闭用门33 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θ 33 = 90° )。此时,密闭用门33朝水平方向进退动作。此由 于只要是此种情形,就可在开门时使密闭用门33与膜片15有效地隔离之故。
此外,依据本实施例,相当于配置成包围管状芯部27下端的膜片收容部14的下 端部的管状芯部凸缘27f,以依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支撑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S卩,如 图2至图5所示,管状芯部凸缘27f的前端侧成为垂直方向的较低位置,而且后端侧成为 垂直方向的较高位置。再者,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面35c,配置于管状芯部凸缘27f 最低位置的附近。借此,即更为容易通过密闭用门33夹入膜片15。以下针对此点说明 如下。
以可从污秽物投入口 16导出的方式收容于膜片收容部14的膜片15,朝垂直下方 通过管状芯部27的内部,而与污秽物D—同收容于收容本体下部17。因此,密闭用门 33开门时,由于膜片15因为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的重量而被牵引至垂直下方, 因此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下方大致笔直地延伸。在此,如前所述,管状芯部27以预定角度θ ^5倾斜。因此,设污秽物投入口 16的直径为Lck污秽物投入口 16的相对于水平 方向的倾斜角为θ。(= θ16)时,膜片15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下方笔直地延伸情形下, 至少以水平距离而言,会自然地朝前方的倾斜下方侧靠近达L0(1-C0S θ0)。在以此方式 自然靠近的倾斜下方侧,膜片15由密闭用门3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所夹入。借此,即 可更容易通过密闭用门33夹入膜片15,因此可更有效率地进行气味遮断的密闭。
此外,依据本实施例,如前所述,密闭用门上面34虽形成大致平坦,惟严格来 说,密闭用门上面34由大致平坦面的上面前方部34f、及和缓弯曲成相对于上面前方部 34f倾斜的上面后方部;Mr所构成。使用图4说明此点。如前所述,膜片收容部14以在 前方成为倾斜下方侧的方式支撑于收容本体上部19。再者,密闭用门33在前方侧,即倾 斜下方侧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扣合而夹入膜片。在此,在密闭用门33关门时,于膜片 收容部14与上面前方部34f之间介设有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面35c。相对于此,在 膜片收容部14与上面后方部之间,则未介设有密闭用门承接部35的夹入面35c。由 此观之,密闭用门上面34为了与密闭用门承接部35抵接而从下方封闭污秽物投入口,故 由2个不同的面(平坦面的上面前方部34f及倾斜面的上面后方部34r)所构成。
在此,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上面前方部34f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Mf、 上面后方部;Mr与水平面的角度为Θ&,且以满足以下公式O)的方式形成有密闭用门上 面34。
0° 《θ 34f< θ 34γ .... (2)
借此,当使用者为了废弃污秽物而推开密闭用门33时,通过将手放在上面后方 部;Mr推压,而可有效率地将推压力传递至密闭用门33。因此,使用者可以更少的力将 密闭用门33打开。
另外,以本实施例的变化例而言,进退动作方向S也可与上面后方部;Mr大致正 交。依据此变化例,密闭用门33丝毫不会抵销从使用者的手所接受的推压力,而可输入 于弹簧39。因此,使用者可以更少的力量将密闭用门33推开。
接着说明污秽物收容本体13的开放操作。
图9为显示本实施例的本体锁定(lock)机构25及盖体锁定机构M的全体立体 图,图10为从背面斜方向观看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的全体立体图。此外,图 11为将本体锁定机构25及盖体锁定机构M予以放大显示的侧方剖面放大图。
污秽物处理装置11在通常使用状态下,以收容本体上部19在下端侧覆盖收容本 体下部17上端的本体开口部17h的方式关闭收容本体上部19与收容本体下部17。在收 容本体上部19的上部设有膜片安装部12,且安装有膜片收容部14。
在污秽物收容本体13背面配设有本体铰链(hinge)31。本体铰链31配设于污秽 物处理装置11的垂直高度的大致中央。收容本体上部19以本体铰链31枢接于收容本体 下部17,且收容本体上部19可以本体铰链31为支点自由地转动。当收容本体上部19转 动时,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的本体开口部17h即朝向外界开口。
此外,在污秽物收容本体13的前面配设有本体锁定机构25,在收容本体上部 19覆盖收容本体下部17的状态下,即收容本体上部19关闭收容本体下部17的状态下, 锁定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及本体锁定解除机构,用以解除锁定。
本体锁定机构25具有圆柱型本体按键21 ;及属于贯通孔的按键承接孔32,用以卡扣锁定本体按键21而设于收容本体上部19。
本体按键21形成于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可挠性柱部21p的上端。此外,柱部21p 的下端与收容本体下部17的上端连接。
本体按键21为朝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的外径向突出的圆柱,该圆柱的外周缘 部的按键外周缘21g,扣合于形成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下端侧的按键承接孔32,借此而 防止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
本体锁定解除机构包括属于操作部的本体按键21,用以解除锁定;及开放操 作部,解除锁定后用以转动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而将手放在其上。
收容本体上部19在从安装有本体铰链31的该收容本体上部19背面隔离的相反 侧前面下端部具有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以作为开放操作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配设 于本体按键21附近下方。
本体锁定机构25仅在本体按键21被按压期间才卸除与按键承接孔32的扣合而 解除锁定。只要使用者将手从本体按键21放开,柱部21p即恢复至原位置,而本体锁定 机构25就再度成为锁定状态。
当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被污秽物D充满时,即解除本体锁定机构25而打开收 容本体上部19,将内部的污秽物D取出。
图12为显示本体锁定机构25的解除操作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使用者以 单手方式从下方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放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同时以拇指按下在收 容本体上部把手22附近上方的本体按键21,一面解除锁定,一面拉起收容本体上部把手 22。借此,收容本体上部19即朝背面侧转动,而使污秽物收容本体13打开。
图13为显示本实施例的收容本体上部19完全转动的状态的侧方剖面图。将储 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已达满溢的污秽物D取出予以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如图13所 示将收容本体上部19完全打开并通过膜片切割器(cutter) 38将膜片15切断。接着将膜 片15的切割面连接予以封闭,且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取出将污秽物废弃。在取出污秽 物D之后,使用者将收容本体上部19覆盖于收容本体下部17。本体按键21扣合于按键 承接孔32,而收容本体上部19再度锁定。
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11,为了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于解除锁定而使收 容本体上部19转动时,以一面通过成人的单手的任一根手指支撑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 — 面通过该单手其他手指按压本体按键21而可解除锁定的方式,而使本体按键21位于收容 本体上部把手22附近上方。
更详细而言,将四根手指从下方放在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并以该四根手指为支 点握住手时,本体按键21位于剩下的拇指在人体工学上依最自然行进的的轨道上。
此点将使解除锁定而使收容本体上部19转动打开的作业更为容易且舒适。艮口, 使用者可随着自然握住手的动作而以单手将锁定解除。
此外,为了解除本体锁定机构25而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需将本体按键21朝与 收容本体上部19的转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内径向推入,而且拉起收容本体上部把手22使收 容本体上部19转动。
如此,需要朝向二个不同方向的动作,会使得不具欲开启的想法与智慧的幼儿 极难以打开收容本体上部19。因此,可防止幼儿误将收容本体上部19打开,而碰触到用以切断膜片15的膜片切割器38而受伤的事故。
相对于此,只要成人具有打开的想法进行操作,以单手即可简单解除锁定而打 开收容本体上部19,而在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13内部的污秽物废弃时,处理较为容易ο
接着说明盖体23的开盖操作。
盖体23的背面侧端部以盖体铰链30枢接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上端部,而盖体 23以盖体铰链30为支点而可自由地转动。当盖体23转动而开盖时,如图1所示,污秽 物投入口 16即朝向外界而开放。
如图9及图11所示,污秽物处理装置11具备盖体锁定机构对,在盖体23覆 盖污秽物投入口 16的状态,即在盖体23闭盖的状态下,锁定盖体23的转动;及盖体锁 定解除机构,用以解除锁定。
盖体锁定机构M具有盖体按键20 ;及盖体按键承接部36,设于收容本体上 部19。盖体按键20设于盖体23的前面下部。在盖体按键20的下端,形成有盖体按键 钩(hook) 20h。盖体按键钩20h与盖体按键20成为一体而动作。
盖体按键承接部36形成于收容本体上部19的上端部。在盖体23闭盖的状态 下,盖体按键承接部36与盖体按键钩20h扣合。
盖体锁定解除机构包括属于操作部的盖体按键20,用以解除锁定;及开放操 作部,解除锁定后为了将盖体23转动开盖而将手放在其上。
盖体23在该盖体23的前面侧具有盖体把手18以作为开放操作部。盖体把手18 配置于盖体按键20的附近上方。
将污秽物投入于污秽物投入口 16时,使用者解除盖体锁定机构M而将盖体23 打开。图14为显示盖体锁定机构M的解除操作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当使用者以单手方式,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从上方放在盖体把 手18,且以拇指按下盖体按键20时,盖体按键钩20h也一同朝按压方向移动而卸除与盖 体按键承接部36的扣合,而解除盖体锁定机构M的锁定。使用者将该拇指以外的四根手 指放在盖体把手18,一面以该拇指按压盖体按键20而解除锁定,一面拉起盖体把手18。 借此,盖体23即朝背面侧转动,而使污秽物投入口 16打开。
将污秽物投入于污秽物投入口 16之后,使用者将盖体23闭盖。盖体按键钩20h 恢复至原位置而与盖体按键承接部36再度扣合,而盖体锁定机构M则被锁定。
盖体锁定机构M仅在按压盖体按键20期间,才解除盖体按键钩20h与盖体按键 承接部36的扣合。换言之,使用者只要从盖体按键20放开拇指,盖体锁定机构M即再 度成为锁定状态。
因此,为了解除盖体锁定机构M将盖体23打开,需将盖体按键20朝与盖体23 的转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内径向推入,而且拉起盖体把手18而使盖体23转动。此点会使 得不具欲开启的想法与智慧的幼儿极难以打开盖体23。借此,可防止幼儿误将盖体23打 开,而把手伸进其中。
然而,只要成人有要打开的想法进行操作,以单手即可简单解除锁定而打开盖 体23,而在将污秽物废弃于污秽物投入口 16时,处理较为容易。
再者,依据本实施例,使用者即可如图14所示以单手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从上方放在盖体把手18,同时以拇指按压位于盖体把手18附近下方的盖体按键20。艮口, 操作的人可随着自然握住手的动作而解除锁定。
更详细而言,将四根手指从上方放在盖体把手18并以该四根手指为支点握住手 时,盖体按键20位于剩下的拇指在人体工学上依最自然行进的的轨道上。此点可使解除 锁定而转动打开盖体23的作业更为容易且舒适。
接着使用图15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图15 为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中,密闭用门53关门时的侧方剖面图。 图16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中,密闭用门53开门时的侧方剖面 图。图17显示从斜下方方向观看图16所示密闭机构48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说明 中,关于与使用图1至图14所说明的实施例相同的构成构件,赋予与图1至图14相同符 号,且省略详细说明。
参照图15至图17,污秽物处理装置41具备污秽物投入口 16,供污秽物D投 入;圆筒型膜片15,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朝下方延伸且下端由结扣沈所关闭;污秽物收 容本体43,将从污秽物投入口 16所投入的污秽物D与膜片15—同收容;及盖体23,从 上方覆盖于污秽物投入口 16。
污秽物收容本体43为将废弃于膜片15内部的污秽物D予以储藏的中空容器,分 割成收容本体下部47与收容本体上部49。收容本体下部47在下端侧具有底部47b。再 者,在底部47b的前方侧,设有斜面部42。斜面部42以形成垂直方向高度从前方侧朝 向后方侧下降的倾斜面的方式设于底部47b。在收容本体下部47的上端侧,形成有开口 部。收容本体上部49在下端侧覆盖收容本体下部47的上端的开口部。再者,在收容本 体上部49的上端部,形成有污秽物投入口 16。
在收容本体上部49的上端后方部,设有筒状柱部44。设有筒状柱部44为从收 容本体上部49的上端部朝垂直下方延伸的中空柱部。再者,在筒状柱部44的下端部, 安装有所述的膜片切割器38。在此,如图15至图16所示,安装于筒状柱部44的下端部 的膜片切割器38的垂直方向高度的位置,以成为与本体铰链31相等或较本体铰链31靠 下方的方式,设定筒状柱部44的垂直方向长度。关于此构成简单说明如下。
如先前使用图13所说明,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43内部已达满溢的污秽物D 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将收容本体上部49完全打开而使污秽物处理装置41成为图13所示 状态。再者,通过膜片切割器38将膜片15切断。在此,筒状柱部44的垂直方向长度 未达所述长度时,在打开收容本体上部49的状态下,膜片切割器38会收进收容本体上部 49的内部的空间内。由此,使用者切割膜片15的作业会变困难。因此,在打开收容本 体上部49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以膜片切割器38的位置突出于收容本体上部49的外部 的方式来设定筒状柱部44的垂直方向长度。另外,关于收容本体下部47及收容本体上 部49,斜面部42及筒状柱部44以外的构成均与所述实施例相同。
在收容本体上部49的内部,与所述实施例相同,设有在污秽物投入口 16与所储 藏的污秽物D之间将膜片15夹入予以遮断的开闭式密闭机构48。密闭机构48具有密 闭用门承接部阳,与设于收容本体上部49上方的膜片安装部12的下方连结;及密闭用 门53,位于密闭用门承接部55下方,通过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扣合而形成膜片夹入部 分。密闭用门承接部55为在膜片安装部12下方沿着后述的管状芯部57的内径面的方式设置的环状构件。此外,密闭用门53为较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中心孔为大的板状构件, 从下方覆盖密闭用门承接部阳的中心孔。
在本实施例中,密闭用门53在前端部形成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膜片夹入部 分,且在后端部以密闭机构铰链45为支点枢支于密闭用门承接部55。S卩,密闭用门53 的开闭动作通过转动来实现。如图15所示,密闭用门53在关门的状态下与密闭用门承 接部55扣合而夹入膜片15。与所述实施例相同,借此而遮断成为气味传递主要原因的残 留通气路径。以下说明关于通过密闭用门5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所形成的膜片夹入部 分。
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膜片夹入部分,包括阶梯状凹凸形状,而密 闭用门53在关门位置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扣合。具体而言,在密闭用门53的膜片夹入 部分,形成与膜片15抵接的夹入面53c。在相对的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膜片夹入部分, 形成与膜片15抵接的夹入面55c。
形成于密闭用门53的夹入面53c,由以下的面所构成相当于密闭用门53的上 面的前端区域的面53el ;在面53el的前端与面53el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下方延伸,且涵盖 密闭用门53的前端部全幅而形成圆弧面的面53e2 ;及在面53e2的下端与面53e2连接成大 致直角而朝前方侧延伸,且形成与面53e2大致直角角部的面53e3。
此外,形成于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夹入面55c由以下的面构成以在膜片夹入 部分的上端与轴线O大致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关门时与面53el大致平行的面55el;在面 55cl的前端与面5 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下方延伸,且于关门时形成与面53。2大致平行的 圆弧面的面^e2 ;及在面^e2的下端与面5 连接成大致直角而朝前方侧延伸,且于关门 时形成与面53e3大致平行的面55e3。
密闭机构48还具有弹簧69,将密闭用门53朝闭方向弹推;及弹簧罩 (cover) 46,覆盖弹簧69。弹簧69为可在延伸方向伸缩的一根拉伸螺旋弹簧,而弹簧69 的两端分别连结于密闭用门承接部阳的左右两侧缘。再者,弹簧69的中央区域,收容 于设于密闭用门53下面的弹簧导件(spring guide) 63。弹簧导件63为形成于密闭用门53 下面的沟。此外,弹簧导件63在密闭用门53下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以沿着左右方向 涵盖密闭用门53下面全幅相连的方式设置。
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弹簧69由一根拉伸螺旋弹簧构成,而且弹簧69的中央区 域,以收容于设于密闭用门53下面的弹簧导件63的方式张设于密闭用门53下面。借 此,密闭用门53即通过弹簧69左右大致均等地稳定弹推。以下说明此点。
弹簧69在常态下,以弹簧69两端连结的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左右两侧缘为支 点,且以沿着密闭用门53的下面中央部的左右方向的涵盖全幅的区域为力点将密闭用门 53朝向闭方向弹推。在此,弹簧69由一根拉伸螺旋弹簧所构成。因此,弹簧69对于 密闭用门53下面赋予左右对称的大致均等的弹力。再者,由于弹簧69卡扣于弹簧导件 63,因此稳定固定于密闭用门53下面的预定位置。通过这些构成,密闭用门53即朝向 密闭用门承接部阳而左右大致均等地稳定弹推。即,在密闭用门53关门时,通过密闭 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而夹入膜片的压接力的分布大致均等。
在密闭机构48安装有左右二个弹簧罩46。弹簧罩46为从密闭用门53延伸至密 闭用门承接部阳的剖面C字状构件,用以收容弹簧69的两侧部。弹簧罩46的上端以设于弹簧69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连结部附近的铰链50为支点而枢支于密闭用门承接部 阳。在弹簧罩46于与密闭用门53相对向的侧面,设有从该侧面朝弹簧罩46内方凹陷的 沟状凹部51。沟状凹部51为从弹簧罩46的上端部涵盖下端部延伸的沟。沟状凹部51 朝向密闭用门53的侧缘而开口。在沟的两侧壁,设有轨道(rail)状爪部56。爪部56从 弹簧罩46的上端部延伸至下端部。爪部56与以从密闭用门53的侧缘中央部朝向外侧突 出的方式设置的钩部(未图示)扣合。
在此,所谓爪部56与密闭用门53的钩部,以可彼此沿着弹簧罩46的延伸方向 相对滑动的方式扣合。借此,于密闭用门53进行开闭动作时,密闭用门53即沿着弹簧 罩46的延伸方向而滑动。此外,如前所述,弹簧罩46枢支于密闭用门承接部55。因 此,弹簧罩46可随着密闭用门53的开闭动作,以追随密闭用门53与弹簧罩46的扣合部 行经的圆弧状轨迹的方式顺畅地转动。再者,弹簧罩46以将弹簧69内含于设于弹簧罩 46的沟状凹部51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左右侧缘。通 过这些构成,无论密闭用门53的开闭动作,弹簧69均一直收容于沟状凹部51。
接着,使用图15至图17来说明将污秽物D废弃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 物处理装置41的内部的方法。将污秽物废弃时,使用者首先将盖体23打开,再从污秽 物投入口 16将污秽物D投入于膜片15的内部。然后,将手深入于污秽物投入口 16内, 且将膜片15与污秽物D—同往下推而将密闭用门53朝向下方推开。如此一来,密闭用 门53即以密闭机构铰链45为支点而以行经图16中的箭头A所示圆弧轨道的方式转动, 而使密闭用门53开门。由使用者朝下方推入的污秽物D,通过与膜片15—同开门的密 闭用门53与密闭用门承接部55之间。通过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污秽物 D,如图16中的箭头B所示传经膜片15而朝下方掉落,而蓄积于收容本体下部47的内 部。
在此,如前所述,在收容本体下部47的底部47b的前方侧,设有斜面部42。因 此,如图16所示,当污秽物D废弃于收容本体下部47的内部时,如图16中的箭头C所 示,污秽物D会因为设于相当于所废弃的污秽物D的掉落位置的区域的斜面部42,朝向 收容本体下部47之后方侧滑落。借此,即可防止所废弃的污秽物D,集中于收容本体下 部47的前方区域,而使污秽物D —处不漏地蓄积于收容本体下部47的内部。
将污秽物D废弃于收容本体下部47内部之后,使用者从污秽物投入口 16将手抽 出。如此一来,密闭用门53即立刻关门而将膜片15夹入。由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 承接部55所夹入的膜片15,与所述图6相同,在形成于膜片夹入部分的二位置的角部弯 曲成大致直角。即,从膜片夹入部分的上端连结至下端的虚拟直线,在膜片夹入部分朝 大致水平方向弯曲。借此,即可以直角遮断成为气味传递主要原因的残留通气路径,而 有效地遮断气味的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中,密闭用门53的开闭动作通过以密闭 机构铰链45为支点的转动来实现。因此,使用者将污秽物D推入于污秽物收容本体43 内部时,即可易于使密闭用门53开门,因此废弃作业变得更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所配备的密闭机构48,如前所述,还具 有覆盖弹簧69的弹簧罩46。再者,无论密闭用门53的开闭动作,弹簧69均一直收容于 设于弹簧罩46的沟状凹部51。通过此构成,即可防止当使用者为了废弃污秽物而使密闭用门53开闭时,膜片15被卷入于配置于密闭用门53的左右两侧面的弹簧69而破损。 此外,通过弹簧罩46,所收容的弹簧69的两侧部,即被引导成一直位于沟状凹部51的内 部。借此,不将所述弹簧导件63设于密闭用门53的下面的情形下,仍可防止弹簧69从 密闭用门53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针对相当于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的膜片 夹入部分的夹入面5 及夹入面5 由彼此相交成大致直角的平面及圆弧面所构成的情形 进行了说明,惟不以此为限,也可为各面以彼此锐角或钝角等的预定角度相交。此外, 形成夹入面5 及夹入面5 的面,也可以具有由多个平面或多个曲面或平面及曲面所构 成的面的方式来构成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通过一根属于拉伸螺旋弹簧的弹簧69来构成使密闭用 门53朝向闭方向弹推的弹性构件,惟不以此为限,也可使用任何种类的弹簧,或使用多 根弹簧。此外,也可使用橡胶系材料或树脂系材料或将这些材料混合以作为弹性构件。 再者,也可通过将永久磁铁或电磁铁组装入密闭用门53及密闭用门承接部55,以使用磁 力将密闭用门53朝向闭方向弹推。
接着使用图18及图21来说明使用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 的膜片收容匣M。图18为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膜片收容匣M的立体图。图19 为显示从图18所示膜片收容匣M排除膜片1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为从侧方观看图 19所示状态的膜片收容匣M的侧方图。图21显示从管状芯部57的轴线O的上方向观 看图19所示状态的膜片收容匣M的上面图。
污秽物处理装置41具备形成污秽物投入口 16并且收容膜片15的膜片收容匣 M。相当于所述实施例的膜片收容部的膜片收容匣M具有管状芯部57,划分污秽物投 入口 16的圆筒形状;管状芯部凸缘(下凸缘)57f,从管状芯部57的下端部朝外径向(径 向外侧)延伸;及膜片抑制凸缘(上凸缘)59,从管状芯部57的上端部朝外径向延伸。
如图18所示,膜片15通过位于管状芯部57上端的膜片抑制凸缘59、及位于管 状芯部57下端的管状芯部凸缘57f,在管状芯部57的轴向上端与轴向下端之间的空间折 叠成蛇纹管状予以收容。因此,可将长条状膜片15压缩收容于管状芯部凸缘57f及膜片 抑制凸缘59之间。在此,膜片抑制凸缘59的径向尺寸,较管状芯部凸缘57f相对较小。 借此,即可越过膜片抑制凸缘59的外缘部将膜片15导出,而使膜片15通过形成于管状 芯部57的污秽物投入口 16而朝下方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于管状芯部凸缘57f的外缘部设有涵盖管状芯部凸缘57f的轴线 O方向贯通的缺口 58。如图21所示,缺口 58以轴线O为基准,以大致120°之间隔排 列于圆周方向的方式分别设于管状芯部凸缘57f。此外,这些设于3个位置的缺口 58, 以成为以轴线O为基准的大致旋转对象的形状的方式设于管状芯部凸缘57f。
管状芯部凸缘57f的上面60及下面64,形成彼此大致平行的平面。再者,在上 面60侧,设有肋(rib)部61。肋部61由以下构件所构成周方向肋部(环状肋部)61a, 在上面60的预定圆径方向(径向)位置中,以轴线O为中心在圆周方向相连而延伸; 多个径向肋部(辐射状肋部)61b,从管状芯部57的外周面朝向周方向肋部61a而沿着径 向呈辐射状延伸,而且以大致等间隔排列于圆周方向的方式设置;及扣合用肋部61C1、 61C2,从周方向肋部61a朝向管状芯部凸缘57f的外缘而沿着径向呈辐射状延伸。
如图21所示,扣合用肋部61C1(第1扣合用肋部)、61C2(第2扣合用肋部)以 轴线O为基准,以大致60°间隔排列于圆周方向的方式大致等间隔配置设于管状芯部凸 缘57f的上面60上。在此,扣合用肋部61C1配置于相当于缺口 58的圆周方向一端侧的 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3个扣合用肋部61C1从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配置于缺口 58 的右旋转方向侧的端部。再者,各3个总计6个扣合用肋部61ei、61e2以大致60°间隔 大致等间隔配置排列于圆周方向。
接着使用图15至图22,说明将膜片收容匣M安装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 物处理装置41的方法。图22为从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污秽物 处理装置41卸除膜片收容匣M的状态的外观图。另外,图22中的轴线O,显示膜片收 容匣M安装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时的管状芯部57的中心轴线,其与膜片安装部12的内 周面12a的中心轴线大致一致。图22中的轴线O为朝纸面表背方向延伸的线。
如前所述,在收容本体上部49上方,设有形成接受安装膜片收容匣M的空间的 膜片安装部12。膜片安装部12包括安装部内周面12a,安装有膜片收容匣M时与膜 片收容匣讨的侧部相对向;及属于平面的安装部底面12b,安装有膜片收容匣M时与管 状芯部凸缘57f的下面64抵接。在此,如图15所示,安装有膜片收容匣M时,安装部 内周面1 的轴线O,与管状芯部57的轴线O大致一致。此外,在安装部底面12b的中 心部,以轴线O为中心设有圆形开口部12h,以与形成污秽物投入口 16的管状芯部57的 内周面连通。再者,密闭用门53在图22所示的关门时,以从下方覆盖开口部12h的方 式封闭。
从安装部内周面12a的安装部底面12b至轴线O的上方向的预定高度的位置, 设有从安装部内周面1 朝向内径方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爪部62。在本实施例中,以 3个爪部62以轴线O为基准在圆周方向以大致120°之间隔排列的方式设于安装部内周 面1 上。此外,这些设于3位置的爪部62,具有以轴线O为基准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 状。在此,以爪部62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缺口 58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爪部62。关于此构成将于后陈述。
将膜片收容匣M安装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时,使用者以管状芯部凸缘57f为下 方将膜片收容匣M朝膜片安装部12的内部配置,并且使设于安装部内周面1 的爪部62 的位置、与设于管状芯部凸缘57f的外缘部的缺口 58的位置一致。再者,将膜片收容匣 讨朝向安装部底面1 推入。如此一来,如前所述,由于爪部62的圆周方向的宽度较缺 口 58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小,因此爪部62通过缺口 58,而管状芯部凸缘57f的下面64、 与安装部底面1 相抵接。
接着,从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使用者使膜片收容匣M朝圆周方向的右旋转方 向旋转。如此一来,管状芯部凸缘57f的外缘部即进入爪部62与安装部底面1 之间的 空间。再者,爪部62与扣合用肋部61C2(第2扣合用肋部)相抵接,使膜片收容匣讨旋 转直到膜片收容匣M的旋转被规限。依此方式,将膜片收容匣M安装于污秽物处理装 置41。
在膜片收容匣M安装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状态下,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 的爪部62、与管状芯部凸缘57f的外缘部相扣合。借此,防止膜片收容匣M从膜片安装 部12内冒出。即,本实施例的膜片收容匣M具备用以安装至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连结机构(匣侧扣住部),而该连结机构通过与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爪部62扣合的管状 芯部凸缘57f的外缘部、及用以导入膜片收容匣M的连结/解除的缺口 58所构成。依 据此实施例,即可防止膜片收容匣M在图13所示打开收容本体上部49的状态下脱落。
将膜片收容匣M从污秽物处理装置41卸除时,从轴线O的上方向观看,使用 者使膜片收容匣M朝圆周方向的左旋转方向旋转。如此一来,爪部62与扣合用肋部 61ei (第1扣合用肋部)即相抵接,而使膜片收容匣M的旋转受规限。在此,如前所述, 由于扣合用肋部61^设于缺口 58的左旋转方向的端部,因此与爪部62与扣合用肋部61C1 相抵接同时,爪部62的位置与缺口 58的位置大致一致。因此,可将膜片收容匣M从膜 片安装部12内拉起而卸除。
具备此种构成的膜片收容匣M及污秽物处理装置41,可使更换/装设膜片收容 匣M的作业易于进行。即,进行膜片收容匣M的连结/解除时,如前所述,使用者只 要将膜片收容匣M设置于膜片安装部12内,使其旋转即可。因此,使用者在当属于消 耗品的膜片15全部被使用时,可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更换膜片收容匣M,而且通过简单的 操作再度装设新的膜片收容匣M。此外,由于通过此种简单的构成来实现膜片收容匣M 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连结机构,因此使用者不需参照使用说明书等记载的操作顺序, 即可易于理解膜片收容匣M的安装/卸除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通过与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爪部62扣合的管状芯 部凸缘57f的外缘部、及用以导入膜片收容匣M的连结/解除的缺口 58来构成用以将膜 片收容匣M安装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连结机构,惟不限定于此,也可通过安装于膜片 收容匣M及/或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任何种类的连结构件来构成连结机构。或者,也 可为不使膜片收容匣M连结/扣合至污秽物处理装置41,而将膜片收容匣M仅载设于膜 片安装部12内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仅就将膜片收容匣M用于污秽物处理装置41的情形进 行说明,惟不限定于此,也可将膜片收容匣M用于可应用的其他污秽物处理装置,以作 为独立的完成构件。
此外,以其他实施例而言,污秽物处理装置也可为还具备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于收容本体下部的底部中央部的旋转板,而废弃于污秽物处理装置的污秽物与膜片一同 通过旋转板从下方支撑的构成。依据此构成,使用者将污秽物废弃于污秽物处理装置内 时,所废弃的污秽物即随膜片一同蓄积于位于收容本体下部的底部的旋转板上。再者, 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内部已达满溢的污秽物废弃时,使用者通过旋转旋转板在污秽 物与污秽物投入口之间的区域旋扭转膜片,且将经扭转压缩的膜片的扭转部分,使用所 述膜片切割器切断,即可将收容于膜片内的污秽物与膜片一同从污秽物收容本体取出。 借此,将在污秽物收容本体已达满溢的污秽物从污秽物收容本体取出时,使用者即可易 于进行使用膜片切割器将膜片切断的作业。再者,可防止在取出污秽物的作业中,收容 于膜片内的污秽物的气味泄漏至外部。
此外,以其他实施例而言,污秽物处理装置还可具备安装于所述膜片切割器附 近的粘接带(tape)收容部。依据此构成,在将储藏于污秽物收容本体内部已达满溢的污 秽物废弃时,使用者可通过膜片切割器将膜片切断,且通过收容于粘接带收容部的粘接 带将所切断的膜片的开口部密闭。因此,可防止使用者将在污秽物收容本体已达满溢的污秽物从污秽物收容本体取出时,气味从收容于膜片的污秽物泄漏。另外,所述粘接带 收容部及膜片切割器,也可为以使用者可与膜片切断同时通过粘接带进行膜片开口部的 密闭的方式,一体安装于污秽物收容本体的构成。依据此构成,使用者可同时进行膜片 的切断与膜片的开口部的密闭,因此可容易且迅速地进行污秽物取出作业。
以上虽已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惟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 例。对于附图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相同范围中,或均等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修正或变 化。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可期待广泛应用于例如幼儿用 尿布处理装置的工业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膜片收容匣,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膜片安装部,该膜片安装部形成于收容 废弃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上部;其特征在于,该膜片收容匣具备圆筒状管状芯部,在上端形成污秽物投入口;下凸缘,从所述管状芯部下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及上凸缘,从所述管状芯部上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在与所述下凸缘之间压缩膜片的 状态下收容,并且容许所述膜片越过膜片外缘而朝所述管状芯部导出;所述下凸缘具有匣侧扣住部,用以与所述膜片安装部扣合,使所述膜片收容匣连结 于所述膜片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匣侧扣住部包含突出部,该 突出部为所述下凸缘的一部分,且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匣侧扣住部包含从所述下凸 缘外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或所述缺口设于多个 位置,且以所述管状芯部的中心轴线为基准而于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匣侧扣住部还包含在所 述下凸缘上面从该下凸缘外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扣合用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用肋部由以下所构成 第1扣合用肋部,配置于所述缺口的周方向一侧端;及第2扣合用肋部,从所述第1扣合 用肋部朝周方向另一侧以预定距离隔开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收容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凸缘上面,设有环 状肋部,于所述下凸缘外缘靠径向内侧的预定位置,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朝周方向相 连而延伸,且与所述扣合用肋部连接;及多个辐射状肋部,从所述管状芯部以辐射状延 伸至所述环状肋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秽物处理装置用膜片收容匣,可易于装设于污秽物处理装置,及可防止装设时从污秽物处理本体脱落,并且可削减制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膜片收容匣(54),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膜片安装部(12),该膜片安装部(12)形成于收容废弃物的污秽物处理装置(41)上部;该膜片收容匣具备圆筒状管状芯部(57),在上端形成污秽物投入口(16);下凸缘(57f),从管状芯部(57)下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及上凸缘(59),从管状芯部(57)上端部朝径向外侧延伸。在此,下凸缘(57f)具有与膜片安装部(12)扣合,使膜片收容匣(54)连结于膜片安装部(12)的匣侧扣住部。
文档编号B65F1/14GK102020084SQ20101027958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中山宽, 大西伊知朗 申请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