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583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
技术背景产品包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运输过程中起保护的作用,而且直接关 系到产品的综合品质。包材结构是产品包装中常用的一种结构。随着产业发展的主流趋 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降低污染、节省资源和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研发投入, 相应的,包材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往优化包装体积、减少材料用量、提升运输效率、减 少运输费用、加强承重强度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包材结构,其底部扣位的支撑点较少,支撑面较小,受力 不均勻,容易造成扣接位置变形脱出,在运输途中容易造成包材破损,达不到预期的对产品 保护的目的,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特别是将包材结构用于长方形或跨度较大的 产品的包装时,如数字电视接机顶盒、超薄液晶电视屏等产品的包装,如果产品本身重量较 重或在运输过程中遭遇重抛或重压,由于包材结构的底部扣位支撑点较少,支撑面较小,非 常容易造成扣接位置变形脱出而损坏产品。为了避免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因包材结构的缺 陷而损伤,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包材结构一般采用改变包材材质来满足这个要求,导致了成 本支出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这种防 破损包材结构的底部扣位支撑点较多,支撑面较大,受力较均勻,可有效地避免发生产品在 运输的过程中因扣接位置变形脱出而损坏产品的情况,且成本较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它包括由折叠板折叠而成的包材框体,折叠成包材框体的 底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扣板、第一长扣板、第二短扣板和第二长 扣板;第一短扣板和第二短扣板设有扣位,第一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凸边、中扣槽和 右凸边,第二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扣槽、中凸边和右扣槽;所述第一短扣板的扣位和 第一长扣板的左凸边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的右扣槽扣接,第二短扣板的扣位和第一长扣 板的右凸边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的左扣槽扣接,第一长扣板的中扣槽与第二长扣板的中 凸边扣接。所述第一长扣板的左右两边为斜边,第二长扣板的左右两边为垂直边。所述第一短扣板的左边为斜边,第二短扣板的右边为斜边。所述第一长扣板、第一短扣板、第二短扣板的斜边倾斜角均为30° 60°。所述第一长扣板、第一短扣板、第二短扣板的斜边倾斜角均为45°。所述左凸边、右凸边和中凸边的高度相等,左扣槽、右扣槽和中扣槽的深度相等, 且左凸边、右凸边和中凸边的高度与左扣槽、右扣槽和中扣槽的深度相匹配。[0012]折叠成包材框体的顶部的所述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顶板、第 一长顶板、第二短顶板和第二长顶板,第一长顶板与第二长顶板扣接。折叠成包材框体的中部的所述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侧板、第 一长侧板、第二短侧板和第二长侧板,第一短侧板与第二长侧板连接。所述包材框体的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折叠板为纸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折叠成包材框 体的底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扣板、第一长扣板、第二短扣板和第 二长扣板;第一短扣板和第二短扣板设有扣位,第一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凸边、中扣 槽和右凸边,第二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扣槽、中凸边和右扣槽;第一短扣板的扣位和 第一长扣板的左凸边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的右扣槽扣接,第二短扣板的扣位和第一长扣 板的右凸边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的左扣槽扣接,第一长扣板的中扣槽与第二长扣板的中 凸边扣接。上述的防破损包材结构,在不改变包材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短扣板、第一长 扣板、第二短扣板和第二长扣板折叠并相互扣接的结构,使得底部各扣位形成的支撑点较 多,支撑面较大,受力较均勻,可有效地避免发生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因扣接位置变形脱出 而损坏产品的情况,且成本较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短扣板、第二短扣板和第二长扣板的扣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扣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它包括由折叠板折叠而成的包材框体, 折叠成包材框体的底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扣板1、第一长扣板2、 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长扣板4 ;第一短扣板1和第二短扣板3设有扣位9,第一长扣板2从 左至右依次设有左凸边20、中扣槽21和右凸边22,第二长扣板4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扣槽 40、中凸边41和右扣槽42 ;所述第一短扣板1的扣位9和第一长扣板2的左凸边20先后 分别与第二长扣板4的右扣槽42扣接,第二短扣板3的扣位9和第一长扣板2的右凸边22 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4的左扣槽40扣接,第一长扣板2的中扣槽21与第二长扣板4的 中凸边41扣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折叠板为纸板,例如采用环保的,成本较低的瓦 楞纸板,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包材材质,只要能起到相同效果即可。上述防破损包材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其扣接方法为首先,将第二长扣板4的 结构面向内折叠;然后将第一短扣板1和第二短扣板3的结构面折叠后往内推,使得第一短 扣板1的扣位9与第二长扣板4的右扣槽42扣接,第二短扣板3的扣位9与第二长扣板4 的左扣槽40扣接;再将第一长扣板2的结构面折叠后往内推,使得第一长扣板2的左凸边20与第二长扣板4的右扣槽42扣接,第一长扣板2的右凸边22与第二长扣板4的左扣槽 40扣接,第一长扣板2的中扣槽21与第二长扣板4的中凸边41扣接;如此,第一短扣板1、 第一长扣板2、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长扣板4折叠并相互扣接后形成底部的整面,各扣位9 相互支撑形成各支撑点和支撑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长扣板2的左右两边为斜边,第二长扣板4的左右两边 为垂直边,第一短扣板1的左边为斜边,第二短扣板3的右边为斜边。上述各斜边和垂直边 的结构,使得第一短扣板1、第一长扣板2、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长扣板4之间能方便地快捷 地、顺利地进行扣接。进一步的,第一长扣板2、第一短扣板1、第二短扣板3的斜边倾斜角 均为30° 60°,这个倾斜角范围使得第一短扣板1、第一长扣板2、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 长扣板4之间的扣接更加方便快捷。作为最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倾斜角均为4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左凸边20、右凸边22和中凸边41的高度相等,左扣槽 40、右扣槽42和中扣槽21的深度相等,且左凸边20、右凸边22和中凸边41的高度与左扣 槽40、右扣槽42和中扣槽21的深度相匹配,如此,可使得各支撑点和支撑面的受力更均勻, 增加本实施例一所述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的防破损性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叠成包材框体的顶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 括第一短顶板60、第一长顶板61、第二短顶板62和第二长顶板63,第一长顶板61与第二长 顶板63扣接,相互扣接后形成包材框体的顶部,这种顶部的扣接结构可方便包装和拆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叠成包材框体的中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 括第一短侧板50、第一长侧板51、第二短侧板52和第二长侧板53,第一短侧板50与第二长 侧板53连接,这种中部的连接结构,可方便于本实施例一所述防破损包材结构的包装。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一所述防破损包材结构,在不改变包材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第 一短扣板1、第一长扣板2、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长扣板4折叠并相互扣接的结构,使得底部 各扣位9形成的支撑点较多,支撑面较大,受力较均勻,可有效地避免发生产品在运输的过 程中因扣接位置变形脱出而损坏产品的情况,且成本较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所述的防破损包材结构,在包材框体的 顶部设有提手。使用所述防破损包材结构将产品包装好后,利用提手便可方便地提拿本实 用新型,给使用者提供便利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 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它包括由折叠板折叠而成的包材框体,其特征在于折叠成包材框体的底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扣板(1)、第一长扣板(2)、第二短扣板(3)和第二长扣板(4);第一短扣板(1)和第二短扣板(3)设有扣位(9),第一长扣板(2)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凸边(20)、中扣槽(21)和右凸边(22),第二长扣板(4)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扣槽(40)、中凸边(41)和右扣槽(42);所述第一短扣板(1)的扣位(9)和第一长扣板(2)的左凸边(20)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4)的右扣槽(42)扣接,第二短扣板(3)的扣位(9)和第一长扣板(2)的右凸边(22)先后分别与第二长扣板(4)的左扣槽(40)扣接,第一长扣板(2)的中扣槽(21)与第二长扣板(4)的中凸边(41)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扣板(2)的 左右两边为斜边,第二长扣板(4)的左右两边为垂直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扣板(1)的 左边为斜边,第二短扣板(3)的右边为斜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扣板(2)、第 一短扣板(1)、第二短扣板(3)的斜边倾斜角均为30° 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扣板(2)、第 一短扣板(1)、第二短扣板(3)的斜边倾斜角均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凸边(20)、右凸边 (22)和中凸边(41)的高度相等,左扣槽(40)、右扣槽(42)和中扣槽(21)的深度相等,且 左凸边(20)、右凸边(22)和中凸边(41)的高度与左扣槽(40)、右扣槽(42)和中扣槽(21) 的深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叠成包材框体的顶部 的所述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顶板(60)、第一长顶板(61)、第二短顶板 (62)和第二长顶板(63),第一长顶板(61)与第二长顶板(63)扣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折叠成包材框体的中部 的所述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侧板(50)、第一长侧板(51)、第二短侧板 (52)和第二长侧板(53),第一短侧板(50)与第二长侧板(5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材框体的顶部设 有提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 为纸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破损包材结构,它包括由折叠板折叠而成的包材框体,折叠成包材框体的底部的折叠板相应位置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短扣板、第一长扣板、第二短扣板和第二长扣板;第一短扣板和第二短扣板设有扣位,第一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凸边、中扣槽和右凸边,第二长扣板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左扣槽、中凸边和右扣槽。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破损包材结构的底部扣位支撑点较多,支撑面较大,受力较均匀,可有效地避免发生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因扣接位置变形脱出而损坏产品的情况,且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B65D5/00GK201729317SQ20102026091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何凌云, 孙亚斌, 张福柱 申请人:广东佳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