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512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侧开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特别是一种侧开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展成一种联运的国际通用运输工具,为了满 足运输不同货物的需要,人们对集装箱进行改造,于是产生了侧开集装箱。目前,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侧开集装箱,其包括位于箱体底部承受重量的底架 10,竖直设置于底架10四角的角柱11、设置在角柱之间的端板12,设置于箱体顶部的顶盖 13,其中,底架10上铺设有底板。因实际需要该集装箱的两侧开口,但是由于箱体的长度跨度很大,且箱体的侧面 没有设置固定支撑,通常结构强度欠佳,箱体较容易产生扭曲,很难满足海运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开集装箱,在侧开集装 箱体的侧开面安装加强装置,达到增强集装箱箱体的刚性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种侧开集装箱,包括由底端横梁和底侧梁组成的底架,设置于该底架四角的角 柱,相邻角柱的顶部之间架设有顶侧梁和顶端横梁,在顶侧梁和顶端横梁上设有集装箱的 顶盖,在所述的底侧梁和顶侧梁之间竖直地设有一个以上的加强装置。所述的加强装置为一根支撑立柱,该支撑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连接板,该 支撑立柱通过顶部的连接板和顶侧梁连接,通过底部的连接板与底侧梁连接。所述的加强装置为组合支撑立柱,该组合支撑立柱包含由两根套合的支撑立柱, 第二支撑立柱可调节地套装在第一支撑立柱内,第二支撑立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该第二 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板和底侧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立柱与顶侧梁连接,第二支撑 立柱和第一支撑立柱的套合部分均设有对应的螺栓孔,通过调节螺栓和在不同的螺栓孔中 插设,以调节该组合支撑立柱的长度。所述的第一支撑立柱与顶侧梁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松开与底侧梁连接的第二支撑立柱,将其推入第一支撑立柱内以缩短加强装置的 长度,该加强装置可绕一侧顶侧梁上的铰链转动,第二支撑立柱的底部连接板可转动至另 一侧顶侧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另一顶侧梁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强装置由一根支撑立杆和一根丝杆组合而成,所述的支撑立杆的顶端通 过铰链固定于顶侧梁上,该支撑立杆的底端设有螺母固定套,该螺母固定套内固设有六角 螺母,所述的丝杆拧于所述的六角螺母内,所述的丝杆的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的丝杆通过 螺母与所述的底侧梁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螺孔,底侧梁和顶侧梁上对应的连接位置设有螺孔,所述的 加强装置通过螺栓穿过连接板上螺孔和底侧梁和顶侧梁上的螺孔与所述的底侧梁和顶侧梁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集装箱的开口侧面安装了加强装置,大大地增加了集装箱箱体 的刚性强度,不易产生扭曲。由于该加强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集装 箱。

图1是现有技术侧开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加强装置收缩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加强装置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加强装置搁置在两顶侧梁上的另一种状态 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向加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先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图2中B向结构示意图。由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包括由底横梁和底侧梁15 组成的底架10、设置于底架10四角的角柱11,相邻角柱11的顶部之间架设有顶侧梁14,该 顶侧梁14上设有集装箱的顶盖13,在所述的底侧梁15和顶侧梁14之间设有加强装置20。 该加强装置20为一根支撑立柱210,该支撑立柱21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 设有螺孔23,所述的底侧梁15和以及顶侧梁14上对应的连接位置也设有螺孔,支撑立柱顶 部的顶连接板25和顶侧梁14连接,支撑立柱底部的底连接板M与底侧梁15通过螺栓22 穿过螺孔23连接。该加强装置可以灵活组装和拆卸。实施例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侧 开集装箱采用了另一种加强装置。该加强装置20是组合支撑立柱,该组合支撑立柱包括第 一支撑立柱211和第二支撑立柱212,第二支撑立柱212套装在第一支撑立柱211内,二者 通过调节螺栓22可调节长度地固定,第二支撑立柱212的底部设有连接板,底侧梁12对应 的连接位置也设有螺孔,通过螺栓穿过螺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立柱211与顶侧梁之间通 过铰链沈连接。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中加强装置收缩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 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2加强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 例2加强装置的另一种搁置在两顶侧梁上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第二支撑立柱212推入第一支撑立柱211内时,成为收缩状态。如图7所示,松开与底侧梁14连接的第二支撑立柱212可以推入第一支撑立柱 211内以缩短加强装置的长度。缩短长度的加强装置可以绕一侧顶侧梁14上的铰链转动, 两个相对的顶侧梁处于同一平面上,故而旋转角度为90°,这样,第二支撑立柱212的底部 连接板在旋转90°以后,就转动至另一侧顶侧梁的内侧,且在另一侧顶侧梁上与加强装置 相对的地方设有连接孔,第二支撑立柱212的底部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另一侧顶侧梁连接, 从而实现了加强装置贴顶板架设固定于两个顶侧梁之间。实施例3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A向加强装 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侧开集装箱采用了另一种加强装置。该加强装置20 由一根支撑立杆214和一根丝杆213组合而成。该支撑立杆214的顶端通过铰链沈固定 于顶侧梁14上,所述的支撑立杆214的底端设有螺母固定套27,该螺母固定套内固定地设 有六角螺母观,所述的丝杆213拧在所述的六角螺母观内,所述的丝杆213底部设有连接 板,丝杆213与底侧梁之间通过螺栓穿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立杆214采用方管,也可采用圆管等其他适用形状。同样, 支撑立杆或丝杆与底测梁之间的连接不局限于螺栓连接,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嵌入 式连接、焊接等。这样的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试用表明,本实用新型大大地增加了集装箱箱体的刚性强度,不易产生扭曲。由 于该加强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集装箱,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
点ο
权利要求1.一种侧开集装箱,包括由底端横梁和底侧梁组成的底架,设置于该底架四角的角柱, 相邻角柱的顶部之间架设有顶侧梁和顶端横梁,在顶侧梁和顶端横梁上设有集装箱的顶 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侧梁和顶侧梁之间设有一个以上的加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装置为一根支 撑立柱,该支撑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连接板,该支撑立柱通过顶部的连接板和顶侧梁 连接,通过底部的连接板与底侧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装置为组合支撑 立柱,该组合支撑立柱包含由两根套合的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可调节地套装在第一支 撑立柱内,第二支撑立柱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该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板和底侧梁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立柱与顶侧梁连接,第二支撑立柱和第一支撑立柱的套合部分均设 有对应的螺栓孔,通过调节螺栓和在不同的螺栓孔中插设,以调节该组合支撑立柱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立柱与顶侧 梁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松开与底侧梁连接的第二支 撑立柱,将其推入第一支撑立柱内以缩短加强装置的长度,该加强装置绕一侧顶侧梁上的 铰链转动,第二支撑立柱的底部连接板可转动至另一侧顶侧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立柱 与另一顶侧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装置由一根支撑 立杆和一根丝杆组合而成,所述的支撑立杆的顶端通过铰链固定于顶侧梁上,该支撑立杆 的底端设有螺母固定套,该螺母固定套内固设有六角螺母,所述的丝杆拧于所述的六角螺 母内,所述的丝杆的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的丝杆通过螺母与所述的底侧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侧开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上设 有螺孔,底侧梁和顶侧梁上对应的连接位置设有螺孔,所述的加强装置通过螺栓穿过连接 板上螺孔和底侧梁和顶侧梁上的螺孔与所述的底侧梁和顶侧梁实现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开集装箱,包括由底横梁和底侧梁组成的底架、设置于底架四角的角柱,相邻角柱的顶部之间架设有顶侧梁,该顶侧梁上设有集装箱的顶盖,在集装箱开口的两侧设有加强装置。本实用新型大大地增加了集装箱的刚性强度,不易产生扭曲,由于该加强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集装箱,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1923526SQ20102066901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
发明者朱子良, 李崇桂, 潘家和 申请人:胜狮货柜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