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61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设备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用于将图像形成到纸媒(纸张)上的过程。在电子照相系统中,作为可视图像的色剂图像被形成在充当记录介质的感光器上,然后被转印至诸如白纸的纸媒上。为了将色剂图像作为永久图像保持在该纸媒上,例如,可以使纸媒通过热定影设备以使色剂被固定在纸媒上。 之后,将纸媒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上文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下层台架,所述下层台架设置有用于存放纸媒的供纸盒。为容纳各种尺寸的纸媒,此供纸盒设置有侧缘调节板和后缘调节板,侧缘调节板用于调节纸媒两侧缘的位置,后缘调节板用于调节在供给纸媒的方向上的纸媒后缘的位置。引用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 2000-016601作为公开了供纸盒设置有后缘调节板的现有技术文献。在供纸盒中设置后缘调节板以便容纳各种尺寸的纸媒是很有效的。但需要供纸盒具有设置后缘调节板的空间。这可能会增加供纸盒的尺寸,进而导致图像形成设备的底板面积增大。此外,需要后缘调节板不仅可靠地调节单张纸的位置而且可靠地调节叠放纸张的位置。因此,为了充分确保设置后缘调节板的空间而不改变图像形成设备底板的面积大小,必需缩小容量并减小可以存放在供纸盒内的纸媒的最大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该供纸盒具有能够存放相对较大尺寸的纸媒而不增大图像形成设备的底板面积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供纸盒能够装载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中并能够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卸载,所述供纸盒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容纳叠放的纸媒,并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底部以及设置成围绕所述底部的侧壁;以及后缘调节构件,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引导区域中,所述引导区域设置在所述底部中并设置成沿供给所述纸媒的供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后缘调节构件调节所述纸媒的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缘的位置。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包括基部和竖直壁,所述竖直壁设置在所述基部中并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侧上。所述侧壁包括后侧壁,所述后侧壁设置在所述纸媒的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缘侧上。所述竖直壁包括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从所述基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上方,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的后侧。当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引导区域中最后侧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后侧壁的内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后侧壁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后侧壁具有带凹口的侧壁,所述带凹口的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后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当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引导区域中的最后侧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内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上方。所述后缘调节构件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后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优选地,所述第二竖直部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第二竖直部包括第一弹性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弹性部用于通过沿垂直于所述供纸方向的方向施加弹性力来调节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运动。优选地,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具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纸媒的后缘接触,以沿所述供纸方向偏压靠近所述底部的所述纸媒的后缘。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倒U 形部分,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侧上的一端和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前侧上的另一端。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另一端处于未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纸媒的后缘接触。优选地,所述后缘调节构件由树脂模制产品制成。优选地,供纸盒包括抬升部,所述抬升部将纸媒的靠近纸媒在供纸方向上的前缘的部分从所述底部抬高。优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包括拉出侧支承框架,所述拉出侧支承框架支承所述供纸盒的装载及卸载,并引导所述后侧壁的上面。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凹口宽度小于所述拉出侧支承框架的宽度。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上文描述的可装载和可卸载的供纸盒中的一种。从下文结合附图做出的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性、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框架及供纸盒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供纸盒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供纸盒中的引导区域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的纵向截面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与后侧壁之间的关系的纵向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与后侧壁之间的关系的简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与引导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是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及带凹口的侧壁与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框架中的拉出侧支承框架之间关系的简图;图11至13分别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供纸盒被拉出的状态的第一简图至第三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在下文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当提到数字、数量等时,本发明的范围不一定局限于此,除非另行指明。此外,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不会重复对其进行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下面将参照图1和2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框架及供纸盒的立体图。参见图1,此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00及供纸盒200,供纸盒200 用于存放诸如白纸的纸媒并位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00的下层台架中。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设备1采用电子照相系统来用于将图像形成到纸媒上的过程。在电子照相系统中,作为可视图像的色剂图像被形成在充当记录介质的感光器上,然后被转印至诸如白纸的纸媒上。为了将色剂图像作为永久图像保持在该纸媒上,使纸媒通过热定影设备以使色剂被固定在纸媒上。之后,将纸媒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参见图2,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00具有本体框架101,并且供纸盒200设置成可将其相对于本体框架101拉出(由图2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此外在以下描述中,箭头A 指示的方向示出了供纸盒200被拉出的方向(拉出方向或拉出侧)。箭头B指示的方向示出了将纸媒从供纸盒200供给至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00的方向(供纸方向或前侧)。箭头 C指示的方向示出了供纸盒200缩回的方向(回退方向或回退侧)。箭头D指示的方向示出了与供纸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后的方向或后侧)。(供纸盒2OO)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供纸盒200的结构。图3是供纸盒200结构的立体图。此供纸盒200包括托盘210,托盘210容纳叠放的纸媒,并且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底部211以及设置成围绕该底部211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拉出侧上的拉出侧侧壁212、在供纸方向上位于前侧的前侧壁 213、位于回退侧上的回退侧壁214以及在供纸方向上位于后侧的后侧壁215。此外,拉出侧侧壁212配备有拉出面板216。底部211中设置有引导区域211G,引导区域211G设置成沿纸媒的供纸方向(方向 B)延伸,沿该引导区域211G可滑动地布置有后缘调节构件250。该后缘调节构件250允许根据托盘210内容纳的叠放纸媒的尺寸来调节纸媒的在沿供纸方向的后侧上的后缘的位置。底部211在其沿供纸方向的前侧上设置有抬升板230,该抬升板230用于将纸媒的靠近其在供纸方向(方向B)上的前缘的部分从底部抬升。抬升板230的在供纸方向上的前缘设置有供纸滚子220。根据托盘210中容纳的叠放纸媒的剩余数量(重量),位于顶部的纸媒被设置在抬升板230中的弹性构件(未示出)推向供纸滚子220。拉出侧侧壁212及回退侧壁214中的每一个在内侧设置有侧调节构件M0。此侧调节构件允许根据托盘210内容纳的叠放纸媒的尺寸来调节对应于叠放纸媒侧面的侧缘的位置。(引导区域211G)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引导区域211G的结构。图4是设置在供纸盒200中的引导区域211G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引导区域211G包括下底板部211a、凹槽部211b及底板侧齿条211c,其中下底板部211a低于托盘210的底部211定位,凹槽部211b设置在该下底板部211a的中央部分中,而底板侧齿条211c设置在位于底部211与下底板部211a之间的阶梯部的侧面上。下底板部211a、凹槽部211b及底板侧齿条211c布置成在供纸方向B上延伸。凹槽部21 Ib在其沿供纸方向的前侧上设置有开口 21 Ih (见图3),以插入设置在后缘调节构件250中的引导构件258及底侧接合构件259 (见图6)。此外,出于下文描述的原因,在位于底部211与下底板部211a之间的阶梯部的侧面的后侧上设置有区域R,该区域R 中不存在底板侧齿条211c。(带凹口的侧壁215a)后侧壁215具有带凹口的侧壁21 ,该带凹口的侧壁21 沿延长线定位在引导区域211G的后侧上,且其上端部低于后侧壁215的上端部(见图8,高度H5)。稍后连同后缘调节构件250 —起来描述该带凹口的侧壁21 的细节。(后缘调节构件250)下文将参照图5和6描述后缘调节构件250的详细结构。图5是后缘调节构件250 的立体图,图6是沿后缘调节构件250的中央部分剖取的纵向截面图。该后缘调节构件250 包括基部251及设置在基部251的后侧上的竖直壁252。基部251呈大致梯形形状。竖直壁252间隔中央部分的宽度设置在基部251的两侧上。竖直壁252具有第一竖直部25 及第二竖直部25沘。第一竖直部25 的厚度为 W2,并且第一竖直部25 从基部251的后端竖直向上延伸。第二竖直部252b的厚度为Tl, 其后端面定位在第一竖直部25 的后端面的后侧。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竖直部25 的前端面与第二竖直部252b的前端面彼此齐平。各竖直壁252在其外侧上设置有纵向弹性件253,该纵向弹性件253从竖直壁252 的上端向下延伸。此外,基部251也在其外侧上设置有侧向弹性件254,该侧向弹性件2M 在基部251上从前侧延伸到后侧。纵向弹性件253与侧向弹性件2M在位于基部251的后端侧上的区域中彼此连接。在该连接区域中设置有与底板侧齿条211c接合的调节构件侧齿条256。纵向弹性件253及侧向弹性件2M构成第一弹性部。底板侧齿条211c及调节构件侧齿条256彼此接合形成棘齿机构。具体地,调节后缘调节构件250在向后方向(方向D)上的运动,但不调节后缘调节构件250在供纸方向 (方向B)上的运动。为了在向后方向(方向D)上移动后缘调节构件250,可以用手指从两侧夹紧纵向弹性件253,以推动纵向弹性件253略微向内移位,这样导致调节构件侧齿条
7256与底板侧齿条211c脱离接合以便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移动。包括纵向弹性件253的第二竖直部252b的厚度Tl大于第一竖直部25 的厚度 W2。这使得纵向弹性件253在垂直于供纸方向(B)的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弹性力,由此确保后缘调节构件250的调节构件侧齿条256与底板侧齿条211c之间的接合。基部251的回退侧上设置有两个弓I导构件258,这两个弓|导构件258沿滑动方向设置并且向下凸出。各引导构件258具有沿向外的方向凸出的底侧接合构件259。此外基部 251还在其前侧侧面上设置有沿向外的方向凸出的前侧接合构件257。弓丨导构件258及底侧接合构件259穿过开口21 Ih插入,该开口 21 Ih设置在引导区域中的上述凹槽部211b中且位于供纸方向上的前侧上。在这种状态下,后缘调节构件250 沿凹槽部211b运动,这使得下底板部211a夹紧于底侧接合构件259与基部251以及位于凹槽部211b的另一区域内的前侧接合构件257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后缘调节构件250与凹槽部211b脱离接合。此外,竖直壁252具有沿其中央部分的间隔空间,在该间隔空间中设置有弹性构件255,该弹性构件255与纸媒的后缘接触,以在供纸方向上沿向前的方向偏压纸媒。该弹性构件255为倒U形,其中一个位于后侧上的腿部25 的端部连接于第二竖直部252b,而另一位于前侧上的另一腿部255c的端部处于未连接状态。此弹性构件255形成第二弹性部。此外,位于前侧上的所述另一腿部255c构造成使得越靠近下端的部分越向前倾斜。设置这样的构造是因为当叠放的纸媒数量减少时,纸媒在供纸方向上的前侧被抬升板 230大大抬升,因此需要将纸媒的在供纸方向上位于前侧的前缘的位置对齐。此外,第二竖直部252b的厚度Tl大于第一竖直部25 的厚度W2。这使得能够确保后缘调节构件250的刚度。此外,弹性构件255的倒U形区域25 也可以形成为其厚度T2大于第一竖直部25 的厚度W2。这使弹性构件255在供纸方向上拥有足够的弹性力 (F)。因此,即使在抬升板230使纸媒的后缘、特别是下层纸媒的后缘倾斜的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将最后一张纸媒的前缘推进成位于供纸位置处。尽管一直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后缘调节构件250使用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整体式模制产品的情况在进行描述,但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也可以使用由金属等形成的组件。(后缘调节构件250与带凹口的侧壁21 之间的关系)下文参照图7至9描述后缘调节构件250与带凹口的侧壁21 之间的关系。图7 是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与后侧壁之间关系的纵向截面图,该图相当于沿图3中的线VII剖取的截面。图8是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与后侧壁之间关系的简图。图9是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与引导区域之间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首先参照图7,该图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250位于引导区域211G中的最后侧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第一竖直部25 的后端面与设置在后侧壁215处的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内面接触,第二竖直部252b位于带凹口的侧壁21 的上方。由于第二竖直部25 位于带凹口的侧壁21 上方,因此防止供纸盒200的在沿供纸方向的后侧上的区域的尺寸增大。因此能够存放更大尺寸的纸媒而不增大供纸盒200 的面积。例如,除了 A3尺寸的纸外,还可以在不增大供纸盒200的面积的情况下堆叠和存放17英寸的纸张。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竖直壁252的内面定位成更靠近后侧,将带凹口的侧壁21 设置在后侧壁215后方,由此使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内面位于后侧壁215的内面后方距离后侧壁215的厚度(t)处。后侧壁215内面的位置也可以与带凹口的侧壁215a内面的位置齐平。一直针对使用具有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后侧壁215的情况在进行描述。但在与稍后将描述的设置在本体框架101中的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相干涉不构成问题的构造中, 没有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后侧壁215也可以设置有这样的结构第一竖直部25 的后端面与后侧壁215的内面接触,并且第二竖直部252b位于后侧壁215上方。下面参照图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后缘调节构件250的距离底部211的高度(H4) 小于后侧壁215距离底部211的高度OK)。这是为了可靠地避免在将供纸盒200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100拉出时与稍后描述的设置在本体框架101中的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缘调节构件250距离底部211的高度(H4)设定为比后侧壁215距离底部211的高度(H3)低了大约1. 5mm至2. 5mm。当即使后缘调节构件250的上端部与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相接触也不构成问题时,后缘调节构件250距离底部211的高度(H4)可以等于后侧壁215距离底部211的高度 (H3)。此外,在拉出侧支承框架110与后缘调节构件250之间的干涉不构成问题的构造中,后侧壁215距离底部211的高度(H3)并不特别进行限制。参照图9,如上文描述的,在沿供纸方向的后侧上设置有没有底板侧齿条211c的区域R,在区域R处位于底部211与下底板部211a之间的阶梯部的侧表面与带凹口的侧壁 21 相邻。这是因为当后缘调节构件250位于引导区域211G的最后侧时,后缘调节构件 250与带凹口的侧壁21 接触,这导致对后缘调节构件250在向后方向上的运动的限制,从而消除对于设置棘齿机构的需要。此外,后缘调节构件250在向后方向上的运动需要用手指从两侧夹紧纵向弹性件 253以沿向内的方向推动纵向弹性件253并使纵向弹性件253移位的操作。当后缘调节构件250接近带凹口的侧壁21 时,手指与后侧壁215接触。因此,可以想象很难进行用手指从两侧夹紧纵向弹性件253的操作。因此,在邻近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后侧区域中不设置底板侧齿条211c,以由此利于使后缘调节构件250与带凹口的侧壁21 接触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宽度仅需等于允许将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第二竖直部252b定位在带凹口的侧壁21 上方的宽度。但为了防止在操作后缘调节构件 250的过程中手指与后侧壁215接触,带凹口的侧壁21 构造成其凹口宽度(W12)大于后缘调节构件250的宽度(W13)(见图8)。(与本体框架101的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关系)将参照图10至13就设置在框架101中的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宽度与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凹口宽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图10是示出了后缘调节构件250及带凹口的侧壁21 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框架101中的拉出侧支承框架110之间关系的简图,该图对应于沿图2中的线X剖取的截面。此外,图11至13分别是示出了供纸盒200被拉出的状态的第一至第三简图。首先参照图10,本体框架101包括拉出侧支承框架110及回退侧支承框架120,以便在沿拉出方向A拉出供纸盒200时支承供纸盒200的后侧壁215的上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凹口的侧壁21 构造成其凹口宽度(W12)小于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宽度 (Wll)。应当注意,在拉出侧及回退侧上都设置支承框架以降低成本、节省空间。下面参照图11至13,这些图示出了供纸盒200被拉出的状态。图11示出了供纸盒200完全容纳在本体框架101中的状态。图12示出了供纸盒200被拉出至中间位置的状态。如果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凹口宽度(W12)大于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宽度(Wll), 那么当拉出侧支承框架110位于带凹口的侧壁21 上方时,拉出侧支承框架110可能落入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凹口区域中。这样可能在拉出供纸盒200的过程中引起“颠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凹口的侧壁21 构造成其凹口宽度(W12)小于拉出侧支承框架110的宽度(Wll),以由此防止拉出侧支承框架110落入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凹口区域中,从而可以平滑地拉出供纸盒200(见图13)。因此如参照图7描述的,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纸盒200以及设置有该供纸盒200 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第一竖直部25 的后端面与设置在后侧壁215 处的带凹口的侧壁21 的内面接触,而第二竖直部252b位于带凹口的侧壁21 的上方。因此不需要增大供纸盒200的沿供纸方向的后侧上的尺寸,这使得能够在不增大供纸盒200的面积的情况下存放更大尺寸的纸媒。例如除了 A3尺寸的纸张之外,还可以在不增大供纸盒200的面积的情况下堆叠和存放17英寸的纸张。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供纸盒及其图像形成设备1,该供纸盒具有允许存放更大尺寸的纸媒而不增大该图像形成设备的底板面积的结构。尽管已经详细描述并图示了本说明,但应当清楚地理解,这些描述及图示仅仅作为说明和示例而不能作为限制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权项来阐释。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盒,所述供纸盒能够装载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中并能够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卸载,所述供纸盒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容纳叠放的纸媒,并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底部以及设置成围绕所述底部的侧壁;以及后缘调节构件,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引导区域中,所述引导区域设置在所述底部中并设置成沿供给所述纸媒的供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后缘调节构件调节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所述纸媒的后缘的位置,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包括基部和竖直壁,所述竖直壁设置在所述基部中并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侧上,所述侧壁包括后侧壁,所述后侧壁设置在所述纸媒的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缘侧上, 所述竖直壁包括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从所述基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上方,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的后侧,并且当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引导区域中最后侧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后侧壁的内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后侧壁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后侧壁具有带凹口的侧壁,所述带凹口的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后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当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引导区域中的最后侧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内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上方,并且所述后缘调节构件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后侧壁距离所述底部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第二竖直部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第二竖直部包括第一弹性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弹性部用于通过沿垂直于所述供纸方向的方向施加弹性力来调节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具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纸媒的后缘接触,以沿所述供纸方向偏压靠近所述底部的所述纸媒的后缘,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倒U形部分,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侧上的一端和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前侧上的另一端,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另一端处于未连接状态并与所述纸媒的后缘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后缘调节构件由树脂模制产品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盒,还包括抬升部,所述抬升部将所述纸媒的靠近所述纸媒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前缘的部分从所述底部抬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盒,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包括拉出侧支承框架,所述拉出侧支承框架支承所述供纸盒的装载及卸载、并引导所述后侧壁的上面,并且所述带凹口的侧壁的凹口宽度小于所述拉出侧支承框架的宽度。
9.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可装载且可卸载的供纸盒, 所述供纸盒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容纳叠放的纸媒,并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底部以及设置成围绕所述底部的侧壁;以及后缘调节构件,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布置在引导区域中,所述引导区域设置在所述底部中并设置成沿供给所述纸媒的供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后缘调节构件调节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所述纸媒的后缘的位置,所述后缘调节构件包括基部和竖直壁,所述竖直壁设置在所述基部中并位于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侧上,所述侧壁包括后侧壁,所述后侧壁设置在所述纸媒的在所述供纸方向上的后缘侧上, 所述竖直壁包括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从所述基部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上方,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的后侧,并且当所述后缘调节构件位于所述引导区域中最后侧时,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后侧壁的内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位于所述后侧壁的上方。
全文摘要
一种供纸盒,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第一竖直部(252a)的后端面与设置在后侧壁(215)中的带凹口的侧壁(215a)的内面接触,并且后缘调节构件(250)的第二竖直部(252b)位于所述带凹口的侧壁(215a)的上方。
文档编号B65H1/04GK102167234SQ20111004919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并木隆明, 村松一郎, 盐川康夫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