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药盖及其下药方法

文档序号:423022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下药盖及其下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下药盖,还涉及一种下药盖的下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中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中药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使“中药热”在国际风行。但目前在全世界的中药出口量中, 中国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仍在采用原始生药和手抓、秤称的传统配药方式,在中药发药过程中很难避免药品交叉污染等不利因素,且速度慢,计量误差大,而且很难与配药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国际市场接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下药盖及其下药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下药盖,包括上盖、计量件、下盖,所述上盖为杯状,底部中心设有圆锥型突起,且围绕该突起均勻设置1-14个下药孔;所述计量件为圆形,中心设有固定轴,沿计量件边缘均勻设置1-14个计量槽;所述下盖由圆环和圆盘组成,圆盘固定在圆环内,所述圆盘中心设有圆孔且边缘均勻设置1-14个出药槽;所述计量件的固定轴与下盖的圆孔间隙配合,上盖底面与下盖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下药孔、计量件的计量槽、下盖的出药槽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下药孔和出药槽位置不重叠。作为优选,所述计量件的圆环边缘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件。—种基于新型下药盖的下药方法电机轴插入下盖的圆孔与计量件的固定轴键连接,带动计量件转动使其的计量槽和上盖的下药孔相吻合,药粉流入计量件,继续转动计量件使计量槽与下盖的出药槽相吻合,计量件里的药粉流出完成计量和出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安装与维修,用于下药计量、分格,可回收利用节约了资源,且与外界隔绝好能很好的防尘、防漏气、防漏药。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2为上盖的立体图3为计量件的立体图; 图4为下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4所示,一种新型下药盖,包括上盖1、计量件2、下盖3,所述上盖1为杯
3状,底部中心设有圆锥型突起4,且围绕该突起4均勻设置1-14个下药孔5 ;所述计量件2 为圆形,中心设有固定轴6,沿计量件2边缘均勻设置1-14个计量槽7 ;所述下盖3由圆环 8和圆盘9组成,圆盘9固定在圆环内8,所述圆盘9中心设有圆孔10且边缘均勻设置1-14 个出药槽11 ;所述计量件2的固定轴与下盖3的圆孔10间隙配合,上盖2底面与下盖3固定连接。所述上盖2的下药孔5、计量件2的计量槽7、下盖3的出药槽11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下药孔5和出药槽11位置不重叠。所述计量件2的圆环8边缘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件12。在使用时,电机轴插入下盖3的圆孔10与计量件2的固定轴6键连接,带动计量件2转动使其的计量槽7和上盖1的下药孔5相吻合,药粉流入计量件2,继续转动计量件 2使计量槽7与下盖3的出药槽11相吻合,计量件2里的药粉流出完成计量和出药。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下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计量件(2)、下盖(3),所述上盖(1)为杯状,底部中心设有圆锥型突起(4),且围绕该突起(4)均勻设置1-14个下药孔(5);所述计量件(2)为圆形,中心设有固定轴(6),沿计量件(2)边缘均勻设置1-14个计量槽(7);所述下盖(3)由圆环(8)和圆盘(9)组成,圆盘(9)固定在圆环内(8),所述圆盘(9)中心设有圆孔(10)且边缘均勻设置1-14个出药槽(11);所述计量件(2)的固定轴与下盖(3)的圆孔 (10)间隙配合,上盖(2)底面与下盖(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下药孔(5)、 计量件(2)的计量槽(7)、下盖(3)的出药槽(11)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下药孔(5)和出药槽(11)位置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件(2)的圆环(8)边缘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件(12)。
4.一种基于新型下药盖的下药方法电机轴插入下盖(3)的圆孔(10)与计量件(2)的固定轴(6)键连接,带动计量件(2)转动使其的计量槽(7)和上盖(1)的下药孔(5)相吻合, 药粉流入计量件(2),继续转动计量件(2)使计量槽(7)与下盖(3)的出药槽(11)相吻合, 计量件(2 )里的药粉流出完成计量和出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下药盖,包括上盖、计量件、下盖,所计量件的固定轴与下盖的圆孔间隙配合,上盖底面与下盖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安装与维修,用于下药计量、分格,可回收利用节约了资源,且与外界隔绝好能很好的防尘、防漏气、防漏药。
文档编号B65D83/06GK102267599SQ20111014191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周巧敏, 周翔 申请人: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