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4230367阅读:1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带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输送机领域,尤其涉及磨损后的输送带连接的一种输送带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其特点是输送平稳,结构简单,能耗较小,使用成本低。在煤矿等矿开采的联合运输系统中,带式输送机已成为重要的运送设备。矿山用带式输送机多数都要求在矿山现场安装,需要在煤矿开采现场将一段以上的输送带连接成一个输送带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输送带连接方法为首先,利用直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齐一段输送带的一条带边,然后利用裁刀沿直角尺的另一直角边进行切割,以得到与输送带的中心线(沿输送带纵向)垂直的直线型切割端,同样对另一段输送带重复以上操作作出另一段输送带的直线型切割端,最后将两段输送带的直线型切割端对接,再进一步利用砸扣机砸扣等方式完成接头即可。但是,输送带是极易磨耗的,尤其对于服务于煤矿井巷工作面的输送机来说,由于服务环境恶劣,输送带磨损的非常快。而这种工况下的输送机的工作长度还须随着开采井巷的进展而不断延长,也就是经常需要连接接入一段输送带以延长输送带的总长。这时,输送带原有的的两条带边大多已经磨损变形,不能再作为可以参照的有效直边了,因此,现有技术的输送带连接方法便不再适用。工人只好通过目测来进行输送带的切割和连接,当然也就无法保证所切出的直线型切割端与中心线垂直。若输送带的直线型切割端与输送带的中心线不垂直,则两段输送的直线型切割端连接后不能形成平直的接头,就会造成输送带的中心线两侧的张力不均,安装后的输送带接头处便向张力较大的一侧跑偏。输送带的跑偏会引起撒煤,撒矸,严重时还会引起输送带撕裂或断开等事故,严重影响生产,降低整个输送机系统运营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带连接方法,实现对已磨损的输送带的连接并保证了输送带接头的平直。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带连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输送带表面上的纹理线中选定一条作为基准线;在所述基准线上截取长度为第一边长的线段作为第一直角边;步骤二、以所述第一直角边的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二边长为半径画圆一,以所述第一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三边长为半径画圆二,且所述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所述第一边长与第二边长的平方和;步骤三、将所述圆一和圆二相交得到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作为切割基准线,并沿所述切割基准线将输送带进行截切,形成直线型切割端;
步骤四、重复所述步骤一 步骤三的操作,将另一段输送带的一端或同一段输送带的另一端也加工成所述直线型切割端,将两个所述直线型切割端对接,并固定连接为一体。本发明提供的输送带连接方法,通过将使用过的输送带表面的纹理线作为参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的输送带无法再将其已经磨损的带边作为连接时有效参照直边的缺陷,实现了输送带的简便连接的同时,更能确保输送带接头的平直,从而有效防止输送机运行时出现因输送带接头不平直引起的输送带跑偏,进而减少维护和清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托辊的磨损,提高整个输送机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运营经济性。


图I是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与托辊的安装结构主视图。图2是输送带接头不平直造成的跑偏示意图。
图3是托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运动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输送带连接方法一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输送带连接方法一实施例输送带切割的示意图。图6是直线型切割端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I-输送带; 101-直线型切割端;102-中心线;103-纹理线;301 304-步骤; 2_托辊;21-凸点; a-端点;k-交点;41-第一直角边;42-第二直角边; cl-圆一;c2_圆二;100-切割基准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I是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与托辊的安装结构主视图。请参照图1,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I绕设在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滚筒上,并通过滚筒的转动驱动输送带I沿纵向移动。在输送带I的下方,两个滚筒之间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用于托架起输送带I的托辊2。其中,托辊2沿横向设置,并通过穿过其中心的安装轴安装到支撑架上,这样,在输送带I移动时,与输送带I接触的托辊2就以安装轴为轴转动,使托辊2与输送带I之间产生较小的滚动摩擦力,从而减小输送带运行的阻力。图2是输送带接头不平直造成的跑偏示意图。请参照图2,只要输送带I接头处相连接的两个直线型切割端101中有一个不垂直于输送带I的中心线102,那么,就会造成输送带的中心线102两侧的张力大小不相同,即沿输送带宽度方向张力分布不均,输送机运行时,输送带I便会向张力较大的一侧跑偏。图3是托辊与输送带之间的运动关系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在输送带I沿纵向移动时,在输送带I的带动下,托辊2以自身的安装轴为轴旋转。这时,托辊2表面的某个凸点21 (例如制造形成的毛刺或运行时粘在托辊上的泥浆)与托辊2 —起绕安装轴旋转,由于托辊2和输送带I是紧贴在一起的,托辊2相对于输送带I发生的是相对滚动,凸点21在输送带I上便留下了一条直线轨迹,该直线轨迹即为纹理线103。在形成纹理线103的过程中,由于托辊2是垂直于输送带I的中心线102安装的,托辊2与输送带I相接触的接触线垂直于中心线102且该接触线的位置总是固定不变的,同时,托辊2上的凸点21与输送带I相接触的接触点(为上述接触线上的某个点)的位置也是不变的,凸点21的速度方向为托辊2的切线方向,那么当凸点21旋转到上述接触点的位置时的速度方向就是凸点21在该位置的切线方向,即垂直于上述接触线的方向,并且是始终不变的;由于在该接触点的位置输送带I与凸点21相接触,即输送带I与凸点21在该位置的速度方向相同,因此,经过该位置的输送带I上的点的速度都与凸点21在该位置的速度方向相同,都为凸点21在该位置的切线方向,都垂直于上述接触线,那么这些经过该位置的点所组成的线(纹理线)也垂直于上述接触线,所以,纹理线103平行于输送带I的中心线102。另外,即使输送带I已经因接头不平直在接头处发生跑偏,托辊2上的凸点21在输送带I上留下的轨迹即纹理线103也不会改变,仍然平行于输送带I的中心线102。图4是本发明输送带连接方法一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输送带连接 方法一实施例中输送带切割的示意图。图6是直线型切割端的连接示意图。请先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输送带连接方法,包括步骤301、在输送带I表面上的纹理线103中选定一条作为基准线;在所述基准线上截取长度为第一边长的线段作为第一直角边41。因为输送带I上的纹理线103始终平行于输送带的中心线102,因此,可以在纹理线103中选择一条较为清晰或明显的作为切割的有效参照。其中,用来截取的第一直角边的第一边长的值可以根据所选用的输送带I的具体尺寸确定,最好是不要大于输送带I的宽度以方便以下步骤的操作。步骤302、以第一直角边41的一个端点a为圆心以第二边长为半径画圆一 cl,以第一直角边41的另一个端点a为圆心以第三边长为半径画圆二 c2,且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上述第一边长与第二边长的平方和。步骤303、将圆一 Cl和圆二 c2相交得到的两个交点k的连线作为切割基准线100,并沿切割基准线100将输送带I进行截切,形成直线型切割端101。由以上三步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边长、第二边长和第三边长之间符合勾股定理的关系,因此,将一个交点k分别与第一直角边41的两个端点a连接,便可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而连接作为圆一 Cl圆心的端点a与任一交点k形成的上述直角三角形的边即为第二直角边42,第一直角边41垂直于第二直角边42,所以,第一直角边41垂直于第二直角边42所在的切割基准线100。这样,沿切割基准线100切割出的直线型切割端101就垂直于第一直角边41所在的纹理线103,而纹理线103始终平行于中心线102,因此,通过以上步骤切割出的直线型切割端101也垂直于输送带I的中心线102。步骤304、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的操作,将另一段输送带I的一端或同一段输送带的另一端也加工成直线型切割端101,将两个直线型切割端101对接(如图6所示),并固定连接为一体。即当需要将一条输送带I连接成环时,可以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的操作将同一输送带I的另一端也加工成直线型切割端101 ;若需要将两段的输送带I连接到一起时,就可以在另一段输送带I上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的操作加工出直线型切割端101。将加工出的两个直线型切割端101对接后,再选用一种合适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制作出平直的输送带接头。
可见,本发明的输送带连接方法将使用过的输送带表面的纹理线作为有效参照,保证了连接后输送带接头的平直,从而有效防止了输送机因输送带接头不平直引起的跑偏现象,减少了维护和清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托辊的磨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使用的输送带I的宽度为2m,因此,所确定的第一边长为300mm,第二边长为400mm,第三边长为500mm,三边长符合勾股定理的关系。这样的数值选择,使得在进行步骤二中画圆的操作时,能够很方便快捷的用画规画出圆一 Cl和圆二 c2,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连接效率。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304中,将两个直线型切割端101对接后,利用砸扣机进行固定连接。在各种输送带接头方法中,机械连接是比较简单方便的,采用砸扣机进行机械接头,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也可以采用胶粘结等其它接头方法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和对成本的要求而定。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输送带连接方法适用于已经使用过的输送带。例如,输送机工作过程中为了延长其工作长度,须将原输送带环切断,再接入另一段输送带;再例如,当发现工作中的输送机的输送带接头处产生了跑偏时,可以将接头切掉后重新连接输送带。这些情况下的输送带都已经因使用而磨损了有效参照直边,都需要采用本发明的输送带连接方法以制作出平直的输送带接头,防止输送机工作时发生跑偏现象。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输送带表面上的纹理线中选定一条作为基准线;在所述基准线上截取长度为第一边长的线段作为第一直角边; 步骤二、以所述第一直角边的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二边长为半径画圆一,以所述第一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三边长为半径画圆二,且所述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所述第一边长与第二边长的平方和; 步骤三、将所述圆一和圆二相交得到的两个交点的连线作为切割基准线,并沿所述切割基准线将输送带进行截切,形成直线型切割端; 步骤四、重复所述步骤一 步骤三的操作,将另一段输送带的一端或同一段输送带的另一端也加工成所述直线型切割端,将两个所述直线型切割端对接,并固定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长为300mm,所述第二边长为400mm,所述第三边长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送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将两个所述直线型切割端对接后,利用砸扣机进行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带连接方法。包括利用在输送带表面上的纹理线截取出第一直角边;以第一直角边的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二边长为半径画圆一,以第一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为圆心以第三边长为半径画圆二,且保证第三边长的平方等于所述第一边长与第二边长的平方和;连接圆一和圆二相交得到的两个交点作为切割基准线,沿切割基准线切割出直线型切割端后,再将该直线型切割端通另一同样通过以上步骤作出的直线型切割端固接。本发明实现了对磨损后的输送带的快速连接,更能保证输送带接头的平直,从而防止输送机出现因输送带接头不平直引起的跑偏现象,提高整个输送机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运营经济性。
文档编号B65G15/30GK102815493SQ2011101515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孙栋良, 梁华红, 芮存山, 王华平, 徐杰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