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粉料包、豆浆制作方法及制备豆浆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4539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豆粉料包、豆浆制作方法及制备豆浆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包、饮品制作方法及制备饮品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豆粉料包、 豆浆制作方法及制备豆浆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豆浆的获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现有的豆浆机将大豆粉碎,并与水混合后熬煮而成,另一种是通过豆粉直接冲泡成豆浆。
通过豆浆机制作豆浆耗费时间长,噪音大,而且制浆完毕后还需要清洗豆浆机;冲泡豆粉来制作豆浆,容易出现冲调不均勻或豆粉出现结团的现象,从而使得冲泡的豆浆浓度不均,影响了豆浆的口感。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冲调效果较好的料包。
也有必要提供一种冲调效果较好及制作周期短的豆浆制作方法及其制备豆浆的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豆粉料包,该豆粉料包包括容器及密闭容器的膜片,该容器包括底壁及由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膜片遮蔽容器的敞口,所述底壁上设有反溅部。
所述反溅部为设置在底壁上的凸起;或者所述反溅部为底壁拱起形成的圆弧曲面。
一种豆浆制作方法,该豆浆制作方法提供装有豆粉的料包,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预溶阶段提供注射头,该注射头穿过膜片注射液体至料包内,液体穿透豆粉层至料盒的底壁形成液流通道;(b)溶解阶段该注射头持续向料包内注射液体,液体经料包的反溅部反溅从料包的底部向上逐层溶解豆粉直到完全溶解豆粉,提供引出孔,该引出孔偏离注射头的延长线,料包内的豆浆经弓I出孔挤压排出。
所述豆浆制作方法还包括充气排浆阶段向料包内充气,利用气压将料包内的豆浆经引出孔挤压排出。
所述液流通道与料包的中轴线重合,该引出孔偏离料包的中轴线。
所述液流通道的纵截面呈锥形,其锥度为(Γ15°。
所述预溶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Γ0. 3MPa,液体的流量为12 16ml/s。
所述溶解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06 0. 09MPa,液体的流量为6 10ml/S。
所述注射头的注射孔的直径为0. 5 2mm,该引出孔的直径为2 6mm。
所述料包的直径为5(T60mm,高度为3(T40mm,料包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其腰线的斜度为(Γιο°。
一种制备豆浆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机座、承载料包的保持器、供液机构及注射头, 保持器、供液机构及注射头设置在机座上,注射头的一端与供液机构连通,另一端对准料包,所述制备饮品的设备还包括包含有制浆程序的控制装置,该制浆程序包含如权利要求1 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注射头将液体注射穿透豆粉层至料包的底壁形成液流通道,从而使得液体的流向始终经过该液流通道,当液体流经料包底壁的时候,液体有效地受阻反溅从而形成 “喷泉”效应,使液体充分扩散增大溶解面积,慢慢地液体从料包的底部逐渐的向上溶解豆粉,从而使豆浆的溶解更加均勻,并且豆粉在溶解的过程中不易出现结团现象,同时提供引出孔,将料包内的豆浆经引出孔挤压排出,如此制备的豆浆浓度均勻口感较好。
所述豆浆制作方法还包括充气排浆阶段向料包内充气,利用气压将料包内的豆浆经引出孔挤压排出,如此使得料包的豆浆快速排出,减少排浆的时间,提高制作豆浆的整体的效率,此外利用气压使得料包内的豆浆排出的更加彻底,避免了大量豆浆在料包内的残留造成浪费。
所述液流通道与料包的中轴线重合,如此,使得液体分布更均勻,且形成“喷泉”效果更好,使得豆粉溶解的更加均勻;该引出孔偏离料包的中轴线,避免液体没有完全溶解豆粉直接从引出孔排出。
所述料包的底壁对应液流通道设有反溅部,液体经反溅部反溅从料包的底部向上逐层溶解豆粉,液体经过料包底壁上的反溅部形成更好的“喷泉”效应,使得豆粉溶解效果更好。
所述液流通道的纵截面呈锥形,其锥度为(Γ15°,当锥度大于15°时,液体受到豆粉层的阻力增大从而降低了液体的流量和压力,使得液体不能形成较好的“喷泉”效果。
所述预溶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Γ0. 3MPa,液体的流量为12 16ml/s。当液体的压力小于0. IMPa,流量小于12ml/s时,液体的穿透力小,液体无法快速穿透豆粉层,易造成底部结团现象,冲泡效果差或无法冲泡的结果;当液体的压力大于0. 3MPa,流量大于16ml/ s时,对整个供水系统压力要求太严格,特别是水泵要求;需要大功率,大体积的水泵;故液体压力,流量不宜过大;所述溶解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06、. 09MPa,液体的流量为6 10ml/s。当液体的压力小于0. 06MPa,流量小于6ml/s时,液体在容腔内流动太慢,不利溶解,且豆粉冲泡速度较慢, 制作周期比较长,当液体的压力大于0. 09MPa,流量大于lOml/s时,如此水流太快,豆粉来不及溶解,就被排出容腔,从而使得豆粉溶解不充分,豆浆浓度不均勻。
所述注射头的注射孔的直径为0. 5^2mm,引出刺针的引出孔的直径为2 6mm。当注射孔的直径小于0. 5mm时,预溶阶段液流射入水流锥度太小,成线状,反溅范围就很小, 不利底部的溶解;另孔的加工难度也增加很多;当注射孔的直径大2mm时,液流受阻面积增大,穿透能力减弱,不能快速穿透粉层;最佳为1mm。当引出刺针的引出孔的直径小于2mm 时,豆粉易堵引出刺针孔,无法冲泡;当引出刺针的引出孔的直径大于6mm时,豆粉易从引出刺针孔漏出;最佳为3mm。
所述料包的直径为5(T60mm,高度为3(T40mm,料包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其腰线的斜度为(TlO°。当料包的直径小于50mm,高度小于30mm时,能冲泡的豆粉量少,豆浆也就少了 ;要不然就浓度低;当料包的直径小于50mm,高度大于40mm时,料包成瘦高型,冲泡时穿透豆粉层穿透力要求要高,不便冲泡;当料包的直径大于50mm,高度大于40mm时,冲泡要求更高,穿透力要高,同时底部反溅旋转也要高,不利冲泡;故料包直径与高度要一个适度, 方能达到一个最佳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豆浆制作方法所用到的料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豆浆制作方法中预溶阶段的料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豆浆制作方法中溶解阶段的料包示意图5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0、制备豆浆的设备;11、机座;12、料包;121、膜片;122、容器;1221、底壁;1222、侧壁;123、反溅部;13、保持器;131、保持体;132、保持盖;133、引出刺针;1331、引出孔;14、 供液机构;141、水泵;142、水箱;15、注射头;151、注射孔;16、盛浆杯;17、控制装置;18、液流通道;20、制备豆浆的设备;21、气泵。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方式一
请一并参阅图1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的示意图,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10包括包括机座11、承载料包12的保持器13、供液机构14、注射头15、盛浆杯16及包含有制浆程序的控制装置17。保持器13、供液机构14及注射头15设置在机座11上。注射头15的一端与供液机构14连通,另一端对准料包12。该制浆程序包含制备豆浆的方法。请参阅图2,所述料包12包括膜片121及容器122,该容器122包括底壁1221及由底壁1221向上延伸的侧壁1222,膜片121遮蔽容器122的敞口。该料包12的直径为 5(T60mm,高度为3(T40mm,料包12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其腰线的斜度为(Γ10°。该料包 12的底壁1221还设有反溅部123。在本实施方式,所述反溅部123为设置在底壁1221上的凸起。所述保持器13包括保持体131及保持盖132。该保持体131具有一容置料包12 的容腔。该保持体131上设有引出刺针133,该引出刺针133中空形成引出孔1331,该引出孔1331偏离注射头15的延长线,该引出孔1331的直径为2飞mm,当保持盖132合上后,引出刺针133刺入料包中,冲泡时,该引出孔1331与该容腔连通,为保证豆粉在容腔能充分溶解,理论上,引出孔1331的直径越小越好,但考虑到豆粉易产生堵孔现象,故孔径不能太小要适中,经实验测得引出孔1331的直径为3mm为宜。该保持盖132启闭容腔的开口,并将该容腔封闭。所述供液机构14包括水泵141及水箱142。该水泵141 一端与水箱142连接,另一端与注射头15连接。
所述注射头15设置在保持盖132上,该注射头15中空形成注射孔151,该注射孔 151的直径为0. 5 2mm。冲泡时,当注射孔的直径小于0. 5mm时,预溶阶段液流射入水流锥度太小,成线状,反测范围就很小,不利底部的溶解;另孔的加工难度也增加很多;当注射孔的直径大2mm时,液流受阻面积增大,穿透能力减弱,不能快速穿透粉层;最佳为1mm。请参阅图3及图4,通过使用该制备豆浆的设备10制作豆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预溶阶段该注射头15穿过膜片121注射液体至料包12内,液体穿透豆粉层至料包12的底壁1221形成液流通道18。(b)溶解阶段该注射头15持续向料包12内注射液体,液体经料包12的底壁1221 的反溅部123反溅从料包12的底部向上逐层溶解豆粉直到完全溶解豆粉,同时料包12内的豆浆经引出孔1331挤压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预溶阶段所述液体的压力为0. l、.3MPa,液体的流量为 12^16ml/s,当液体的压力小于0. IMPa,流量小于12ml/s时,液体无法穿透豆粉层,当液体的压力大于0. 3MPa,流量大于16ml/s时,液流通道18的纵截面无法形成一定的锥度,从而使得液体的反溅面积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液流通道18与料包12的中轴线重合,该引出孔1331偏离料包12的中轴线。该液流通道18的纵截面呈锥形,其锥度为(Γ15°,当锥度大于15°时,液体的流量和压力受到豆粉层的阻力作用大大降低,使得液体不能形成较好的“喷泉”效果,其最佳的锥度值为8°。在本实施方式中,溶解阶段所述液体的压力为0.06、. 09MPa,液体的流量为 6^10ml/s,当液体的压力小于0. 06MPa,流量小于6ml/s时,豆粉冲泡速度较慢,制作周期比较长,当液体的压力大于0. 09MPa,流量大于lOml/s时,如此水流太快,豆粉来不及溶解,从而使得豆粉溶解不充分,豆浆浓度不均勻。本发明通过注射头15将液体注射穿透豆粉层至料包12的反溅部123形成液流通道18,从而使得液体的流向始终经过该液流通道18,当液体流经料包12的反溅部123的时候,液体有效地受阻反溅从而形成“喷泉”效应,使液体充分扩散增大溶解面积,慢慢地液体从料包12的底部逐渐的向上溶解豆粉,从而使豆浆的溶解更加均勻,并且豆粉在溶解的过程中不易出现结团现象,同时提供引出孔1331,将料包12内的豆浆经引出孔1331挤压排出,如此制备的豆浆浓度均勻口感较好。可以理解,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还包括储存废弃料包的废料盒。可以理解,所述反溅部可以是料包的底壁拱起形成的圆弧曲面。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5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的示意图,该制备豆浆设备20与制备豆浆设备10的区别在于所述制备豆浆的设备20还包括安装在机座11上的气泵21,该气泵21 —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注射头15连接。所述豆浆制备方法还包括充气排浆阶段通过气泵21向料包12内充气,利用气压将料包12内的豆浆经引出孔1331挤压排出。如此使得料包12的豆浆快速排出,减少排浆的时间,提高制作豆浆的整体的效率,此外利用气压使得料包12内的豆浆排出的更加彻底,避免了大量豆浆在料包12内的残留造成浪费。本实施方式中,其余结构和有益效果均与实施方式一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豆粉料包,该料包包括容器及密闭容器的膜片,该容器包括底壁及由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膜片遮蔽容器的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反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粉料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溅部为设置在底壁上的凸起;或者所述反溅部为底壁拱起形成的圆弧曲面。
3.一种豆浆制作方法,该豆浆制作方法提供如权利要求1或2装有豆粉的料包,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预溶阶段提供注射头,该注射头穿过膜片注射液体至料包内,液体穿透豆粉层至料包的底壁形成液流通道;(b)溶解阶段该注射头持续向料包内注射液体,液体经料包的反溅部反溅从料包的底部向上逐层溶解豆粉直到完全溶解豆粉,提供引出孔,该引出孔偏离注射头的延长线,料包内的豆浆经弓I出孔挤压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浆制作方法还包括充气排浆阶段向料包内充气,利用气压将料包内的豆浆经引出孔挤压排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与料包的中轴线重合,该引出孔偏离料包的中轴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的纵截面呈锥形,其锥度为0 15°。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溶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Γ0. 3MPa,液体的流量为12 16ml/s ;该溶解阶段液体的压力为0. 06 0. 09MPa, 液体的流量为6 10ml/s。
8.如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头的注射孔的直径为0. 5 2mm,该引出孔的直径为2飞mm。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包的直径为5(T60mm,高度为3(T40mm,料包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其腰线的斜度为(Tl0°。
10.一种制备豆浆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机座、承载料包的保持器、供液机构及注射头,保持器、供液机构及注射头设置在机座上,注射头的一端与供液机构连通,另一端对准料包,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饮品的设备还包括包含有制浆程序的控制装置,该制浆程序包括如权利要求3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豆浆制作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粉料包、豆浆制作方法及制备豆浆的设备。该豆粉料包的底部设有反溅部,该豆浆制作方法包括(a)预溶阶段提供注射头,该注射头穿过膜片注射液体至料包内,液体穿透豆粉层至料包的底壁形成液流通道;(b)溶解阶段该注射头持续向料包内注射液体,液体经料包的底壁反溅从料包的底部向上逐层溶解豆粉直到完全溶解豆粉,提供引出孔,该引出孔偏离注射头的延长线,料包内的豆浆经引出孔挤压排出。本发明通过注射头将液体注射穿透豆粉层至料包的底壁形成液流通道,液体经反溅部受阻反溅从而形成“喷泉”效应,使液体充分扩散增大溶解面积,豆粉在溶解的过程中不易出现结团现象,如此制备的豆浆浓度均匀口感较好。
文档编号B65D25/02GK102491006SQ20111038054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王旭宁, 纪昌罗, 詹永权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