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礼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56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礼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行业,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礼盒。
背景技术
对于包装行业来说,人们对产品包装的印象往往是这个产品展示给人们的第一印 象,产品包装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礼盒包装是一种典型的包装形式。目前,市场上礼盒的 结构比较单一,造型比较简单,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礼盒的结构示意 图,一般情况现有技术中的礼盒分为盒盖1和盒体2两部分,盒盖1扣合在盒体2上,需要 包装的产品放置在盒体2的内部。当需要展示产品时,只要打开盒盖1,即可以看到产品放 置在盒体2内的状态。这种礼盒的结构简单,虽然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包装保护,但由于展示 产品时,产品放置在盒体1的底部,一方面不能充分展示产品各个角度的状态,另一方面也 不能将产品与包装物区分,难以强化对产品的展示,不能满足当前产品展示的需要。因此,如何使礼盒能够充分展示产品的各个角度,强化对产品本身的展示是本领 域技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礼盒,该礼盒能够充分展示产品的各个角度,强 化对产品本身的展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礼盒,包括盒盖和盒体,还包括第一内盒、第二内盒、内盒托盘、第一软带和第 二软带;所述第一内盒包括第一立板和与第一立板下侧边相连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内盒 包括第二立板和与第二立板下侧边相连第二底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与盒体的 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相对,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相对;所述第一 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所述第一软带的一 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所述第二软 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板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所述 内盒托盘位于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的上面。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底面设置有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平行的 第一铣槽和第二铣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铣槽与第一端侧板之间 距离等于第二铣槽与第二端侧板的之间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软带的一端和第二软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 面和第二立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软带的另一端和第二软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盒体底面 与所述第一底板内侧边和第二底边内侧边相对应的部位;所述第一软带的长度等于第一立 板的高度与第一底板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二软带的长度等于第二立板的高度与第二底板的 长度之和。[0010]优选地,在所述内盒托盘底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和第二内盒托 盘贴板;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第一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且折痕处具有第一间隙 缝;所述第二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且折痕处具有第二间隙缝; 所述第一软带穿过所述第一间隙缝,所述第二软带穿过所述第二间隙缝。优选地,在所述内盒托盘底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和第二内盒托 盘贴板;在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与内盒托盘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内盒托盘贴 板与内盒托盘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软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再绕过所述第 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所述第二软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再绕过所述第二 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所述第 二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优选地,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侧板的高度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 盒体前侧板或后侧板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前侧板的高度和后侧板的高度分别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优选地,所述盒体底板的下表面固定盒体贴板。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礼盒,包括盒盖、盒体、第一内盒、第二 内盒、内盒托盘、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第一内盒包括第一立板和与第一立板下侧边相连的 第一底板;第二内盒包括第二立板和与第二立板下侧边相连的第二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 立板分别与盒体的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相对,第一底板的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相 对;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分别小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第一软带的一 端固定于第一立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第二软带的一端固定 于第二立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内盒托盘位于第一内盒和第 二内盒内,且位于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的上面。对产品封装时将产品放置在内盒托盘上,然 后将盒盖扣合于盒体上即可。如需要取出产品或者是展示产品时,将盒盖打开,对第一内盒的第一立板和第二 内盒的第二立板施加一个向外的力,即可使得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向第一端侧板与第二端 侧板的外侧倾斜,由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向第一端侧板与第二端侧板的外侧倾斜,进而 使得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和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与盒 体底面之间的间距增大,这样在第一底板与盒体底面之间的第一软带的长度和在第二底板 与盒体底面之间的第二软带的长度均有增长的趋势,因为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的长度一 定,所以第一软带在第一底板与第一立板之间的长度和第二软带在第二底板与第二立板之 间的长度均缩短了,因此设置在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上面的内盒托盘就被第一软带、第二 软带和向上运动的第一底板内侧边和第二底板内侧边一起托起升高,这样就将放置在内盒 托盘上的产品展示在人们眼前;需要关闭礼盒时,关闭礼盒的操作和开启礼盒的操纵相反。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利用了第一底板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的运动 和第一软带与第二软带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方的长度的变化而对内盒托盘位置进行 控制,因此放置在内盒托盘上的产品随着内盒托盘的提升而向上运动,从而能够充分展示 产品的各个角度,强化对产品本身的展示。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礼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的盒体和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内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处于开启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的C向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礼盒,该礼盒能够充分展示产品的各个角度,强化对产品 本身的展示。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图;图4 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礼盒,包括盒盖1、盒体2、第一内盒3、第二内盒4、 内盒托盘7、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的盒 体和盒盖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盒盖1和盒体2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内盒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内盒3包括第一立板 32和第一底板31,第一底板31外侧边与第一立板32下侧边相连;第二内盒4与第一内盒 3的结构相同,第二内盒4包括第二立板和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外侧边与第二立板下侧边相 连;将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分别与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相对,第一底板31的内侧边 和第二底板的内侧边相对,然后安装于盒体2内,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分别小 于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的高度,当然根据第一内盒3和第二内盒4展开程度的要求,第 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设置适当的高度;第一软带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板32上,另一端 绕过第一底板31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2上,第二软带6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立板上,另一端 绕过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2上,通常情况第一软带5与第一内盒3和盒体2的固 定,第二软带6与第二内盒4和盒体2的固定均采用粘结即可;内盒托盘7安装于第一内盒 3和第二内盒4内,并且内盒托盘7设置在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的上面;上述的盒体2、 盒盖1、第一内盒3、第二内盒4和内盒托盘7—般情况为纸盒,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制 作,比如塑料等,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用布带可以,用结实的纸带也可以,当然优选采用 OPP 膜。需要打开礼盒时,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处于开启状 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B-B向的剖视图。首先将盒盖1打开,对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 板施加一个向外的力,即使得第一立板32向第一端侧板的外侧倾斜,第二立板向第二端侧板的外侧倾斜,进而使得第一底板31的内侧边和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 一底板31和第二底板与盒体2的底面之间的间距增大,这样在第一底板31与盒体2的底 面之间的第一软带5的长度和在第二底板与盒体2的底面之间的第二软带6的长度均有增 长的趋势,因为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的长度一定,所以第一软带5在第一底板31与第 一立板32之间的长度和第二软带6在第二底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的长度均缩短了,因此设置 在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上面的内盒托盘7就被第一软带5、第二软带6和向上运动的第 一底板31内侧边和第二底板内侧边一起托起升高,这样就将放置在内盒托盘上的产品展 示在人们眼前;需要关闭礼盒时,关闭礼盒的操作和开启礼盒的操纵相反。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利用了第一底板31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的运 动和第一软带5与第二软带6在第一底板31和第二底板上方的长度的变化而对内盒托盘7 位置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将放置在内盒托盘7上的产品随着内盒托盘7的提升而向上运动, 从而能够充分展示产品的各个角度,强化对产品本身的展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礼盒作进一步的改进,请参考图8,图8 为图7中的C向的局部放大图。在盒体2的底面设置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端侧板和第二 端侧板平行的第一铣槽和第二铣槽d。当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向外倾斜后,将第一立板 32的下侧边与第一底板31的外侧边的连接处卡在第一铣槽内,将第二立板的下侧边与第 二底板的外侧边的连接处卡在第二铣槽内,这样就保证了内盒托盘7上产品重量达到一定 时,产品的重力沿第一底板31和第二底板分别传递至第一铣槽和第二铣槽d,进而有效的 阻止了产品由于自重而自动落下。当第一底板31与第二底板的长度相等时,设置第一铣槽 与第一端侧板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铣槽与第二端侧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种对称的结构保证 了提升后内盒托盘7在水平方向上。为了使产品提升的范围较大,就必须使得第一底板31的内侧边和第二底板的内 侧边的移动的范围较大、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在第一底板31和第二底板上方的部分高 度较高,从而将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板32的上端面和第二立 板的上端面,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的高度,使第一软带5在第一底 板31与第一立板32之间的高度变化范围和第二软带6在第二底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的高度 变化范围较大,当然为了第一底板31内侧边的位置和第二底板内侧边的位置的变化受第 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的阻碍较小,将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的另一端固定于盒体2底 面与第一底板31内侧边和第二底边内侧边相对应的部位。为了使内盒托盘7的提升高度 较大,但是还必须使得提升后的内盒托盘7稳定性高,这就必须保证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 带6有足够的长度,而且还不能太长,所以将第一软带5的长度设置为第一立板32的高度 和第一底板31的长度之和,将第二软带6的长度设置为第二立板的高度与第二底板的长度 之和。另外,为了礼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内盒托盘7底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第 一内盒托盘贴板8和第二内盒托盘贴板9 ;第一内盒托盘贴板8内侧边与第一底板31内侧 边弯折相连,形成弯折折痕,在进行状态转换时,第一内盒托盘贴板8通过沿该折痕相对于 第一底板31弯折;且在折痕处具有第一间隙缝;同样,第二内盒托盘贴板9内侧边与第二 底板内侧边也弯折相连,形成弯折折痕,在折痕处具有第二间隙缝;第一软带5穿过第一间 隙缝,第二软带6穿过第二间隙缝。这样内盒托盘7就与第一内盒3和第二内盒4通过第一内盒托盘贴板8和第二内盒托盘贴板9连接,从而使得内盒托盘7的稳定性提高。也可以在内盒托盘7底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第一内盒托盘贴板8和第二内盒托盘 贴板9 ;在第一内盒托盘贴板8与内盒托盘7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在第二内盒托盘贴板9与 内盒托盘7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一软带5的一端穿过第一通道,再绕过第一底板31的内 侧边固定于盒体2上;第二软带6的一端穿过第二通道,再绕过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 体2上。这样就防止了在内盒托盘7提升的过程中第一软带5和第二软带6位置的变化, 从而使得内盒托盘7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第一内盒托盘 贴板8内侧边与第一底板31内侧边弯折相连,将第二内盒托盘贴板9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 侧边弯折相连,在状态转换时,内盒托盘7与第一内盒3和第二内盒4之间保持相连;这样 进一步的提高了内盒托盘7的稳定性。另外,盒体2底板的下表面还可以固定盒体贴板,可 以对礼盒起到进一步加固作用。另外,还可以将盒体2的第一端侧板的高度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设置为相等,并 且均小于盒体2的前侧板或者后侧板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前侧板的高度和后侧板的高度 分别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这是因为为了保证内盒托盘7可以提升,第一端侧板和第二 端侧板的高度必须要小,而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对于内盒托盘7的提升没有影响,为了 保证礼盒有较高的实用性,将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高度设置要大一些,为了美观,进而设置前 侧板的高度和后侧板的高度分别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礼盒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 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 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礼盒,包括盒盖和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内盒、第二内盒、内盒托盘、第 一软带和第二软带;所述第一内盒包括第一立板和与第一立板下侧边相连的第一底板;所 述第二内盒包括第二立板和与第二立板下侧边相连第二底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 分别与盒体的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相对,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相 对;所述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所述 第一软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 上;所述第二软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板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 于盒体上;所述内盒托盘位于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的 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面设置有延伸方向分别与第 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平行的第一铣槽和第二铣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长度相等,所述 第一铣槽与第一端侧板之间距离等于第二铣槽与第二端侧板的之间距离。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带的一端和第二软带 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的上端面和第二立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软带的另一端和 第二软带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盒体底面与所述第一底板内侧边和第二底边内侧边相对应 的部位;所述第一软带的长度等于第一立板的高度与第一底板的长度之和,所述第二软带 的长度等于第二立板的高度与第二底板的长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盒托盘底板的下表面分 别固定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和第二内盒托盘贴板;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第一底板 内侧边弯折相连且折痕处具有第一间隙缝;所述第二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 边弯折相连且折痕处具有第二间隙缝;所述第一软带穿过所述第一间隙缝,所述第二软带 穿过所述第二间隙缝。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盒托盘底板的下表面分 别固定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和第二内盒托盘贴板;在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与内盒托盘之间 形成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二内盒托盘贴板与内盒托盘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软带的 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再绕过所述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所述第二软带的一 端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再绕过所述第二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所述第一 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所述第二内盒托盘贴板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底板内侧边弯折相连。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侧板的高度和 第二端侧板的高度相等,且均小于所述盒体前侧板或后侧板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的高度和后侧板的高度分别由中 间向两侧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礼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底板的下表面固定盒 体贴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礼盒,包括盒盖、盒体、第一内盒、第二内盒、内盒托盘、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第一内盒包括第一立板和与第一立板下侧边相连的第一底板;第二内盒包括第二立板和与第二立板下侧边相连的第二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分别与盒体的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相对,第一底板的内侧边与第二底板内侧边相对;第一端侧板和第二端侧板的高度分别小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高度;第一软带的一端固定于第一立板上,另一端绕过第一底板的内侧边固定于盒体上;第二软带的设置与第一软带的设置相同;内盒托盘位于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内,且位于第一软带和第二软带上面。该礼盒能够充分展示产品,强化对产品本身的展示。
文档编号B65D25/02GK201907716SQ20112000075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
发明者崔静伦 申请人:正元国际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