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715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尤其是指一种能自动化将未展开的纸箱进行开箱折盖动作,以不仅能达到自动化快速开箱折盖作业,且亦能减少人力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支出,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一般的各式产品,其于制作完成出厂时,普遍皆会以纸箱进行包装,一方面可以保护该项产品的完整、不易遭到外力破坏,另一方面则可方便产品的搬动、运送及进行储放;而该类纸箱于未使用前,为能节省纸箱所占用的空间,使得所有的纸箱皆采取未展开的状态进行堆叠;也因此,在早期于使用纸箱对各类产品进行包装封箱之前,皆需先以人工方式将纸箱展开,且于将纸箱底部黏贴封合后,再将产品容装入纸箱中,最后再将纸箱顶端予以封合固定完成装箱作业。然而,也因为上述以人工进行纸箱展开作业的方式需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增加其成本支出,使得随着自动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式的自动化开箱机即开始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能自动化将未展开的纸箱进行开箱折盖动作,减少人力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支出。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该折侧盖机构于机台内设有一动力源,对应该动力源设有转轴,该动力源能驱动该转轴作动,该转轴上分别套合固设有开箱凸轮及侧折盖凸轮,于对应该开箱凸轮设有开箱单元,该开箱单元设有开箱驱动臂,开箱驱动臂驱动吸盘组上升、下降;而对应该侧折盖凸轮设有侧折盖单元,该侧折盖单元设有侧折盖驱动臂,该侧折盖驱动臂于两端分别枢设折左盖连杆的一端及折右盖连杆的一端;于机台上端对应开箱单元设有上折盖单元,该上折盖单元于机台上设有顶推动力源, 于该顶推动力源的出力端则连结枢设有折上盖推板。如上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中,该动力源于出力端设有主动轮,且于该转轴上对应动力源的主动轮设有从动轮,于该主动轮与从动轮间则以连动件相互连动。如上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中,该开箱驱动臂呈L形状,该开箱驱动臂中间位置枢设于该机台上,该开箱驱动臂一端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结,该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设于该机台上,该开箱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动杆的一端相枢设,该第一连动杆另一端枢设于一摆臂中段位置处,该摆臂底端枢设于该机台上,该摆臂顶端则连结设置有该吸盘组,该开箱驱动臂上对应该开箱凸轮设有第一顶撑部,该开箱驱动臂于第一顶撑部处能受该开箱凸轮向上顶撑。如上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中,对应该摆臂设有补强摆臂,该补强摆臂底端枢设于该机台上、顶端则与该吸盘组连结设置,于该摆臂与补强摆臂则连结设有连杆。如上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中,该侧折盖驱动臂呈L形状,该侧折盖驱动臂中间位置枢设于该机台上,于该侧折盖驱动臂一端对应该侧折盖凸轮设有第二顶撑部;一端枢设于该侧折盖驱动臂的该折左盖连杆,其另一端枢设有转向拨片,该转向拨片枢设于一枢接座上,该枢接座与该机台结合定位,且于该枢接座上亦枢设有该折左盖推杆, 该转向拨片与折左盖推杆间则连结设有第二连动杆,该侧折盖驱动臂另一端与第二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结,该第二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设于该机台上;该折右盖连杆另一端则与折右盖推杆相连结,而该折右盖推杆后端与折右盖摆臂的一端相枢设,该折右盖摆臂另一端则枢设于枢设座上,该枢设座亦与该机台结合定位。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能自动化将未展开的纸箱进行开箱折盖动作,以不仅能达到自动化快速开箱折盖作业,且亦能减少人力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支出,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箱机整体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结构示意图;[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折盖单元结构示意图;[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开箱单元操作动作图(一);[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开箱单元操作动作图(二);[001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结构操作动作图;[001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俯视操作动作图;[002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折盖单元操作动作图。[0021]主要元件标号说明[0022]1机台2纸板暂存槽[0023]3拉箱及推箱机构4折侧盖机构[0024]41动力源411主动轮[0025]412连动件42转轴[0026]421开箱凸轮422侧折盖凸轮[0027]423从动轮43开箱单元[0028]431开箱驱动臂432复位弹性元件[0029]433连动杆434摆臂[0030]435吸盘组436补强摆臂[0031]437连杆438顶撑部[0032]44侧折盖单元441侧折盖驱动臂[0033]4411顶撑部442折左盖连杆[0034]4421转向拨片4422枢接座[0035]4423折左盖推杆4424连动杆[0036]443复位弹性元件444折右盖连杆[0037]4441折右盖推杆4442折右盖摆臂[0038]4443枢设座45上折盖单元[0039]451顶推动力源452出力端[0040]453折上盖推板5纸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开箱机整体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于开箱机机台1 一侧设有纸板暂存槽2,且于机台1对应该纸板暂存槽2外侧设有拉箱及推箱机构3,并于对应该拉箱及推箱机构3设有折侧盖机构4,使得未展开的纸箱5于先储备在纸板暂存槽2后,预定数量的纸箱5会往下落,利用拉箱及推箱机构3由下端将纸箱5吸附向外拉出进行输送进料至折侧盖机构4处,再以该折侧盖机构4对纸箱5进行开箱动作; 其中该折侧盖机构4,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主要是于机台 1内设有一动力源41,该动力源41于出力端设有主动轮411,且对应该动力源41设有转轴 42,于该转轴42上分别套合固设有开箱凸轮421及侧折盖凸轮422,且于转轴42上对应动力源41的主动轮411设有从动轮423,于该主动轮411与从动轮423间则以连动件412相互连动(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结构示意图所示),于对应该开箱凸轮 421设有开箱单元43,该开箱单元43设有开箱驱动臂431,该开箱驱动臂431呈L形状,令开箱驱动臂431中间位置枢设于机台1上,开箱驱动臂431 —端与复位弹性元件432的一端相连结,该复位弹性元件432的另一端固设于机台1上,而开箱驱动臂431的另一端与连动杆433的一端相枢设,该连动杆433另一端枢设于一摆臂434中段位置处,于摆臂434底端枢设于机台1上,摆臂434顶端则连结设置有吸盘组435,另对应该摆臂434设有补强摆臂436,该补强摆臂436底端亦枢设于机台1上、顶端则亦与吸盘组435连结设置,于该摆臂 434与补强摆臂436则连结设有连杆437,又于该开箱驱动臂431上对应开箱凸轮421设有顶撑部438,以令该开箱驱动臂431于顶撑部438处受开箱凸轮421向上顶撑;而对应该侧折盖凸轮422设有侧折盖单元44,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结构示意图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所示,该侧折盖单元44 设有侧折盖驱动臂441,该侧折盖驱动臂441亦呈L形状,令侧折盖驱动臂441中间位置枢设于机台1上,于侧折盖驱动臂441 一端对应侧折盖凸轮422设有顶撑部4411,且折左盖连杆442的一端枢设于侧折盖驱动臂441 一端,该折左盖连杆442另一端枢设有转向拨片 4421,该转向拨片4421枢设于一枢接座4422上,该枢接座4422与机台1结合定位,且于该枢接座4422上亦枢设有折左盖推杆4423,该转向拨片4421与折左盖推杆4423间则连结设有连动杆44M,而侧折盖驱动臂441另一端与复位弹性元件443的一端相连结,该复位弹性元件443的另一端固设于机台1上,且折右盖连杆444的一端枢设于侧折盖驱动臂441另一端,该折右盖连杆444另一端则与折右盖推杆4441相连结,而该折右盖推杆4441后端与折右盖摆臂4442的一端相枢设,该折右盖摆臂4442另一端则枢设于枢设座4443上,该枢设座4443亦与机台1结合定位;另外,请再一并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上折盖单元结构示意图所示,该折侧盖机构4于机台1上端对应开箱单元43设有上折盖单元45,该上折盖单元45于机台1上设有顶推动力源451,于该顶推动力源451的出力端452则连结枢设有折上盖推板453。如此一来,使得当纸箱5于由拉箱及推箱机构3输送进料至折侧盖机构4欲进行开箱成型作业时,请一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开箱单元操作动作图(一)所示,其是先令动力源41带动转轴42转动,使该开箱单元43的开箱驱动臂431不受开箱凸轮421顶撑,而受复位弹性元件432拉动,而经连动杆433、摆臂434带动吸盘组435下降吸附于纸箱5上端面,再令动力源41反向带动转轴42转动,请一并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开箱单元操作动作图(二)所示,令轴杆42上的开箱凸轮421由开箱驱动臂431的顶撑部438处,将该开箱驱动臂431向上顶撑,使得该开箱驱动臂431即会将连动杆433向上推动,令连动杆433 推动另端的摆臂434,使该摆臂434带动顶端连结设置的吸盘组435旋转摆动将纸箱5上端面展开。请再一并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结构操作动作图及图9本实用新型的侧折盖单元俯视操作动作图所示,于动力源41反向带动转轴42转动的同时,于转轴42上的侧折盖凸轮422亦会一并转动,使得于纸箱5展开后,该侧折盖凸轮422即会对侧折盖单元44的侧折盖驱动臂441顶撑部4411向上顶推,使得该折左盖连杆442向上推动其另端连接设置的转向拨片4421,令该转向拨片4421经连动杆44M推动折左盖推杆4423向外凸伸,以将纸箱5的左盖向内折合,且于侧折盖驱动臂441的顶撑部4411受侧折盖凸轮422向上顶推的同时,该侧折盖驱动臂441会将折右盖连杆444向内拉动,使得该折右盖连杆444 带动折右盖推杆4441向内移动,以将纸箱5的右盖向内折合。请再一并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的上折盖单元操作动作图所示,于利用侧折盖单元44对纸箱5左、右侧盖向内折合后,该上折盖单元45即会作动,令其顶推动力源451的出力端452向下推动该折上盖推板453,而即可通过折上盖推板453将纸箱5的上盖向内折合,即完成纸箱5的开箱成型动作。通过以上所述,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化将未展开的纸箱进行开箱折盖动作,以不仅能达到自动化快速开箱折盖作业,且亦能减少人力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支出,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折侧盖机构于机台内设有一动力源,对应该动力源设有转轴,该动力源能驱动该转轴作动,该转轴上分别套合固设有开箱凸轮及侧折盖凸轮,于对应该开箱凸轮设有开箱单元,该开箱单元设有能驱动吸盘组上升、下降的开箱驱动臂;而对应该侧折盖凸轮设有侧折盖单元,该侧折盖单元设有侧折盖驱动臂, 该侧折盖驱动臂于两端分别枢设折左盖连杆的一端及折右盖连杆的一端;于该机台上端对应该开箱单元设有上折盖单元,该上折盖单元于该机台上设有顶推动力源,于该顶推动力源的出力端则连结枢设有折上盖推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于出力端设有主动轮,且于该转轴上对应动力源的主动轮设有从动轮,于该主动轮与从动轮间则以连动件相互连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箱驱动臂呈L形状,该开箱驱动臂中间位置枢设于该机台上,该开箱驱动臂一端与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结,该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设于该机台上,该开箱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动杆的一端相枢设,该第一连动杆另一端枢设于一摆臂中段位置处,该摆臂底端枢设于该机台上,该摆臂顶端则连结设置有该吸盘组,该开箱驱动臂上对应该开箱凸轮设有第一顶撑部,该开箱驱动臂于第一顶撑部处能受该开箱凸轮向上顶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该摆臂设有补强摆臂,该补强摆臂底端枢设于该机台上、顶端则与该吸盘组连结设置,于该摆臂与补强摆臂则连结设有连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侧折盖驱动臂呈 L形状,该侧折盖驱动臂中间位置枢设于该机台上,于该侧折盖驱动臂一端对应该侧折盖凸轮设有第二顶撑部;一端枢设于该侧折盖驱动臂的该折左盖连杆,其另一端枢设有转向拨片,该转向拨片枢设于一枢接座上,该枢接座与该机台结合定位,且于该枢接座上亦枢设有该折左盖推杆,该转向拨片与折左盖推杆间则连结设有第二连动杆,该侧折盖驱动臂另一端与第二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结,该第二复位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固设于该机台上;该折右盖连杆另一端则与折右盖推杆相连结,而该折右盖推杆后端与折右盖摆臂的一端相枢设,该折右盖摆臂另一端则枢设于枢设座上,该枢设座亦与该机台结合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开箱机的双连动折侧盖机构,该折侧盖机构于机台内设有一动力源驱动转轴作动,该转轴上分别套合固设有开箱凸轮及侧折盖凸轮,于对应该开箱凸轮设有开箱单元,该开箱单元设有开箱驱动臂驱动吸盘组上升、下降进行开箱动作,而对应该侧折盖凸轮设有侧折盖单元,该侧折盖单元设有侧折盖驱动臂分别带动折左盖推杆及折右盖推杆作动进行折合纸箱左、右盖动作,于机台上端对应开箱单元设有上折盖单元进行折合纸箱上盖动作;借此,能自动化将未展开的纸箱进行开箱折盖动作,以不仅能达到自动化快速开箱折盖作业,且亦能减少人力资源,有效降低成本支出,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
文档编号B65B43/26GK201961569SQ20112003358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王鸿岳, 覃鸿桂 申请人:微创机械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