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7742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盒内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内衬。
背景技术
包装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包装产品的盒子,是各行业不可缺少的包装配套用品。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包装盒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而且对包装盒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包装盒有部分带有内衬,这些内衬主要采用泡沫材料制成,泡沫材料加工方便,但不能回收利用,而且泡沫材料不能在自然环境下分解,燃烧时又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部分采用填充颗粒等来做内衬,但填充颗粒不能充分有效的保护和缚束被包装物品,起不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少数内衬采用纸盒制成,但这些纸盒内衬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适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护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且便于回收利用的包装盒内衬,满足产品包装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包装盒内衬,包括衬板,衬板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衬板相对称两侧的端部设有支撑折板,包装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这样,将产品放置于衬板上,将包装折板沿产品外轮廓包折,再在包装折板外捆扎扎带使产品固定在内衬上,接着将衬板放置与包装盒内即可。由于包装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产品就能被支撑折板撑于包装盒内而不会窜动,达到保护产品的目的。进一步,衬板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支撑折板,该包装折板、支撑折板呈间隔分布设置。这样能使捆扎在衬板上的产品受力更加均勻,提高整个包装的安全性能。 衬板、包装折板、支撑折板呈一体式结构。这样便于生产,大大减少生产成本。衬板与包装折板、支撑折板的连接处设有压痕折线。这样可明显提高包装使用时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通过在同一张衬板上设置包装折板、支撑折板,使内衬对产品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并能保证产品在包装盒一直处在居中位置,防止产品在箱内上下左右及前后窜动,而且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即使包装盒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捆扎在内衬上的产品也不会受损。使用完后回收可再次利用,符合环保要求。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捆扎产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包装盒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衬板1,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压痕折线4,产品5,包装盒6,扎带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包装盒内衬,包括衬板1,衬板1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2,衬板1相对称两侧的端部设有支撑折板3,该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呈间隔分布设置,衬板1、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呈一体式结构,包装折板2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3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衬板1与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的连接处设有压痕折线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要将产品5放置于衬板1上,将包装折板2沿产品5外轮廓包折,再在包装折板2外捆扎扎带7使产品5固定在衬板1上,接着将衬板1放置与包装盒 6内包装即可。由于包装折板2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3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 产品5就能被支撑折板3撑于包装盒6内而不会窜动,从而达到保护产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简单,对产品的保护效果较好,而且能回收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值得推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包装盒内衬,包括衬板(1 ),其特征是所述衬板(1)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2 ),所述衬板(1)相对称两侧的端部设有支撑折板(3 ),所述包装折板(2 )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3 )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内衬,其特征是所述衬板(1)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该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呈间隔分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盒内衬,其特征是所述衬板(1)、包装折板(2)、支撑折板(3)呈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盒内衬,其特征是所述衬板(1)与包装折板(2)、 支撑折板(3)的连接处设有压痕折线(4)。
专利摘要一种包装盒内衬,包括衬板,衬板相对称两侧各设有一组包装折板,衬板相对称两侧的端部设有支撑折板,包装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小于支撑折板到衬板对折线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在同一张衬板上设置包装折板、支撑折板,使内衬对产品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并能保证产品在包装盒一直处在居中位置,防止产品在箱内上下左右及前后窜动,而且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即使包装盒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捆扎在内衬上的产品也不会受损。使用完后回收可再次利用,符合环保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65D25/10GK202130652SQ2011201905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宋其敏, 张传健, 张春泉, 陈荣波 申请人: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