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和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15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和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容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程车辆所承载的用于储存流体物质的工业容器,如可以用于储存水,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工业容器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中,工程车辆承载有各种工业容器,尤其是大量的用于储存流体物质的容器。例如,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容器。图1所示为一种传统的用于储水的工业容器。如图1所示,该工业容器包括具有储存空间10的容器壳体11,在该容器壳体11的顶部上设置有与储存空间10连通的进气接头12,在该容器壳体11的底部上设置有与储存空间10连通的排水接头13。在使用时,进气管可以连接到进气接头12,排水管可以连接到排水接头13,从而在将空气通入储存空间 10上部的同时,将储存空间10内储存的液体通过排水管排出。当使用时,需要在容器壳体11的顶部之外将进气管连接到位于容器壳体11顶部的进气接头12,这种连接方式对于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场合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具体而言,通常进气管为软管,当将进气管连接到容器壳体11顶部的进气接头12 上时,必然使进气管的一部分位于容器壳体11顶部的外表面上。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场合,很容易对该进气管造成损坏,从而导致传统的工业容器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如何提高传统的工业容器的可靠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该工业容器可以在使用时避免进气管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从而获得较高的操作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该工业容器包括能够密闭的容器壳体,该容器壳体具有储存空间以及与该储存空间相通的物料进出口和进气接头,该进气接头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的底部的壁上。优选地,所述工业容器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的第一气管,该第一气管位于所述容器壳体的储存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一气管的端口位于与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的内表面相邻近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管为直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工业容器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连通的第二气管,该第二气管贯穿所述容器壳体的储存空间而伸出于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并再朝向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延伸到所述容器壳体的储存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的外部的部分形成为U形管。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管的位于所述容器壳体内部的部分形成为直管。[0015]优选地,该工业容器还具有阀门,该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气接头上。优选地,该工业容器还具有安全阀,该安全阀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上。优选地,所述安全阀为两个,所述容器壳体的顶部的壁上安装有三通管,该三通管的一个端口与所述储存空间相通,所述两个安全阀分别安装在所述三通管的另两个端口上。优选地,所述物料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的底部的壁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车身和由该车身承载的工业容器, 该工业容器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容器。优选地,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所述工业容器为容纳水的容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将通常为软管的进气管连接到容器壳体的进气接头上时,进气管连接到底部的进气接头即可,从而能极大程度上对该进气管加以保护,提高工业容器的可靠性,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一种传统的工业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工业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工业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表示安全阀安装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顶、 底”通常是指以工业容器正常安装以供使用的状态下的方位。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包括容器壳体11, 该容器壳体11具有(如通过各种阀)能够密闭的储存空间10以及与该储存空间10相通的物料进出口 20和进气接头21,其中,该进气接头21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底部的壁上。与图1所示的传统的工业容器相比,将进气接头21在容器壳体11上的设置位置从顶部变为底部,因此,当将通常为软管的进气管连接到容器壳体11的进气接头21上时, 进气管的一部分不会位于容器壳体11顶部的外表面上,而仅有部分进气管连接到底部的进气接头21即可。尤其是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场合,由于进气管上方被容器壳体11 本身所遮挡,从而能够对进气管起到保护作用,不会对该进气管造成损坏,从而提高工业容器的可靠性,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容器壳体11可以为传统的容器壳体11,该容器壳体11为中空的,具有用于储存容纳流体物质(如水或气体)的储存空间10。物料进出口 20可以用作物料进口和/或物料出口,以供作为物料的流体的进出。进气接头21用于连接外部气源,如通常通过进气管与外部气源连接,以在流体流出储存空间10时向储存空间10内补充空气,从而促进流体的排
出O如上所述,与传统的工业容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对进气接头21的设置位置的改进,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着重描述进气接头21的相关特征以及其他附属的改进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或简化描述与传统工业容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特征,关于这些结构或特征可以参考传统的或现有的工业容器。进气接头21可以通向储存空间10内的任意一个位置,进气接头21可以以多种方式与储存空间10相通,例如进气接头21可以通过穿过壳体11的底部的壁的通气管而与储存空间10的靠近底部的部分相通。再如,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工业容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21连通的第一气管14,该第一气管14位于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并且所述第一气管14的端口位于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内表面相邻近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接头21通过第一气管14而通向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内表面相邻近的位置,从而通过进气接头21和第一气管14流入储存空间10的气体首先到达储存空间10的上部。因此,这种气体输送方式能够有利于流体排出容器壳体11 的储存空间10。而且,第一气管14全部位于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部,因此不会从外部观察到第一气管14,具有较好的美观性。第一气管14的端口与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加以选择确定,例如该距离可以在5mm至20mm之间。当然,该距离也可以更短或更长。第一气管14位于储存空间10内,第一气管14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例如,第一气管14可以为螺旋形。但优选地,考虑到气体的方便输送,所述第一气管14为直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管14沿竖直方向延伸(这里的竖直方向是在该工业容器的使用安装状态下而言的)。此外,第一气管14倾斜于竖直方向也是可以的。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工业容器还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21连通的第二气管16,该第二气管16贯穿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而伸出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并再朝向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延伸到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在该技术方案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通过第二气管16的气体从容器壳体11的上方或顶部向下流入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而同时储存空间10内所储存的流体(如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储存空间10,因此,通过第二气管16流入储存空间10 的气体的压力与储存空间10内所储存的流体的重力形成合力,从而更有利于该流体排出储存空间10。如图3所示,第二气管16的一个端口与进气接头21连通,第二气管16从进气接头21开始朝向容器壳体11延伸并贯穿储存空间10,而又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延伸出来,接着又从容器壳体11的上方朝向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延伸并穿过该容器壳体 11的顶部的壁,进而进入容器壳体11内的储存空间10,从而使第二气管16的另一端口位于储存空间10的上部。
5[0042]因此,如图3所示,第二气管16的大部分位于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而少部分位于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外部。因此,一方面,利用容器壳体11仍然能够起到对第二气管16的保护作用,避免第二气管16受到损坏,还能够保护与进气接头21连接的进气管免受损坏;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气管16的大部分位于容器壳体11的内部,因此具有较好的美观性。第二气管16位于容器壳体11外部的部分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具有两个直角弯管的形状。但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气管16位于容器壳体11外部的部分形成为更为圆滑流畅的U形管,以有利于气体在该部分内的流动。如图3所示,该U形管的开口为朝下的。第二气管16位于容器壳体11内部的部分可以具有各种结构形式,但与第一气管 14类似,优选地,第二气管16位于所述容器壳体11内部的部分形成为直管。进一步优选地,该直管的安装方位为竖直安装。优选地,为了方便对流经进气接头21的气体的控制,该工业容器还具有阀门,该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气接头21上,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上。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阀门选择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该阀门可以从现有的或传统的阀门中加以选择, 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该工业容器还具有安全阀15,该安全阀15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上。该安全阀15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储存空间10内的压力过大。 具体来说,当储存空间10内的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则安全阀15打开,从而释放储存空间 10内的气体和/或液体,直到储存空间10内的压力不高于预定压力时,安全阀15再次关闭。安全阀15也可以选择传统的或现有的阀元件,如Q-L6-G1/4。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安全阀15为两个,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上安装有三通管17,该三通管17的一个端口与所述储存空间10相通,所述两个安全阀15分别安装在所述三通管17的另两个端口上。因而,当其中一个安全阀15阻塞后,仍然可以利用另一个安全阀15发挥安全保护的作用。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物料进出口 20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底部的壁上,以有利于储存空间10内的流体排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物料进出口 20 也可以设置在容器壳体11的侧壁上。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业容器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该工业容器可以具有多种外形,如横向放置的圆柱体形、椭圆柱体形等。对于各种工业容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均可适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车身和由该车身承载的工业容器,其中,该工业容器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业容器。优选地,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所述工业容器为容纳水的容器。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而不限于权利要求书中各项权利要求的引用关系的限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该工业容器包括容器壳体(11),该容器壳体(11)具有能够密闭的储存空间(10)以及与该储存空间(10)相通的物料进出口(20)和进气接头(21),其特征在于,该进气接头(21)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底部的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容器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 (21)连通的第一气管(14),该第一气管(14)位于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并且所述第一气管(14)的端口位于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内表面相邻近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14)为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14)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容器包括与所述进气接头 (21)连通的第二气管(16),该第二气管(16)贯穿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而伸出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再朝向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延伸到所述容器壳体(11)的储存空间(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管(16)的位于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的外部的部分形成为U形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管(16)的位于所述容器壳体(11)内部的部分形成为直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工业容器还具有安全阀(15),该安全阀(15)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15)为两个,所述容器壳体(11)的顶部的壁上安装有三通管(17),该三通管(17)的一个端口与所述储存空间(10) 相通,所述两个安全阀(15)分别安装在所述三通管的另两个端口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进出口(20)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底部的壁上。
11.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车身和由该车身承载的工业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工业容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所述工业容器为容纳水的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的工业容器,该工业容器包括容器壳体(11),该容器壳体(11)具有能够密闭的储存空间(10)以及与该储存空间相通的物料进出口(20)和进气接头(21),该进气接头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11)的底部的壁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车身和由该车身承载的工业容器,该工业容器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容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将通常为软管的进气管连接到容器壳体的进气接头上时,进气管连接到底部的进气接头即可,从而能极大程度上对该进气管加以保护,提高工业容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B65D88/54GK202244822SQ20112040104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喻志云, 潘龙勋, 赵岩, 陈健晖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